知信行何以涵养师德

2024-06-10 20:12高建华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师德人格道德

○高建华

教师发展,师德为要。师德修养在教师素质中居于核心地位,同样,师德师风也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因此,新时代如何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

师德师风建设要遵循科学规律、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要加强政治引领,注重科学指导,不断激发教师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所以,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需要教师在为学、为事、为人的基础上,坚持师德修养知信行统一,持续涵养师德,不断完善人格,最终把自己塑造成经师与人师完整统一的“大先生”。

知为始,坚守师德自省。道德认知是道德实践之始。每个人成长成才过程中都要做到自省、自警、自励,只有以知立德,才能通过自省达到真正认识自我,道德日臻完善的目的。“自省”最早见于《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省是以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或某一道德榜样为参照来检查自身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师德自省首先要明确自身的初心使命,时刻警醒自己的责任担当。教师是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石,教师的首要使命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不断自省,才能矢志不渝、百折不挠,才能明白“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的道理,谨慎对待结局如同对待开始一样,不至于功亏一篑。正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师德自省还要明确自身的职业规范,时刻警醒自己的岗位要求。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与之相应,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要求就会高,道德标准也要高。教师只有明白了“四有”好老师的标准,才能明白教师为人师表与社会尊师重教辩证统一的关系。教师只有明白了自己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要求,才会常思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更加坚定地承担起自身的教育责任。教师只有明白了自身的社会角色,才能明白教师是社会变革的推动者和社会进步的引领者,教师的道德修养水平直接关系到社会的文明进步。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育中的一切都应该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这也就是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信为基,坚定师德自信。道德自信是基础,道德自信是主体关于道德方面的自我积极评价,需要个体将外在规范内化于自身内在的德性,而师德自信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于道德的自我肯定与相信,需要自觉体认道德价值观和始终坚守实践活动。对于自身的道德涵养与过失,要有直面的勇气,要有弘道的信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师德自信首先要坚信师德的力量。教师要打造中华民族的“梦之队”,就要做好“梦之队”的筑梦人。教师要坚定地相信,以教师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行为、道德境界,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世界,一定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进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思正念,正言正行,只要端正身心,一定会成就高尚的师德;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只要自己的信念在,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

师德自信也要相信教师的能力。教师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依靠和动力源泉。根据皮亚杰关于道德认知发展的理论,将未成年学生道德发展分为他律和自律两个阶段,年龄较小时更需要他律。因此,教师对学生的道德成长影响至关重要。教师能够通过榜样示范、激发动力、评价优劣等方式来发挥道德影响力,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同时,教师要对适应外在制度环境和岗位要求充满自信,对修炼内在思想境界和品格修养充满自信,信守“重积德则无不克”,相信自身道德价值和教育能力,以生为本,因材施教,以自身的师德修养感染和影响学生,努力实现道德引领的“要我做”到“我要做”的主动转变。

行为本,坚持师德自觉。实践是根本,不论是南宋教育家张栻主张的“知行并发”,还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倡导的“知行合一”,均指出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毛泽东同志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开宗明义指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深刻阐明了社会实践在思想认知中的地位和作用。思想道德同思想认识一样需要实践。师德自觉首先要坚持自觉道德实践。教师要坚持弘德行道,躬身力行道德实践,通过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来认识和体验教师是一个以德为先的职业,产生正确的道德认知与感悟,对教师职业产生深刻的理解,积极探寻积善之方,注重实现谦德之效,自觉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努力实现德与行的统一。同时,通过道德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层层递进,实现道德认知与实践的螺旋式上升。

师德自觉还要坚持自我道德教育。中国古代许多思想家、教育家都提出过自我道德教育的方法,如曾子提出“吾日三省吾身”、孟子提出“反求诸己”自我修养方法,荀子指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些方法都是优秀传统教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依然行之有效。端正品行,涵养师德就要“日日弹尘、天天洗脸”,注重日常行为与规范,从一点一滴小事中涵养师德。而自我道德教育本身需要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对自己内心和行为不断反省和审视。自己内省越彻底,人格也越完善,道德就越高尚,道德能力也就越强。修养能力与道德自信是正相关关系,道德能力越强,则道德越自信。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道德能力与道德自信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知信行是统一的整体,信是连接知与行的中枢与纽带,明理形成“真知”,悟道成为“笃信”,自觉促进“力行”。知信行不仅是知识、信仰和行动的有机结合,能够解决学而不知、知而不信、信而不行的根本问题,还是认识论、价值论和实践论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知信行统一也是信解行证一体的体现,不仅给教师带来积极的认识改变,更重要的是帮助教师更好地规范调整,不断进步,进而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与人生价值。因此,知信行统一对于涵养师德具有非常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猜你喜欢
师德人格道德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