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江涛
摘要:乡村基层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为了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文章首先分析乡村基层治理现状,研究乡村基层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提出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形成乡村治理新格局;自治、德治与法治相结合,规范乡村治理秩序;引导村民积极参与自治,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培养和引进人才,构建高质量基层治理队伍等策略,以期进一步提升乡村基层治理效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治理效能
文章编号:1674-7437(2024)05-0061-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 文章标识码:A
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1]。乡村基层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探究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基层治理效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 乡村基层治理主体及治理效能
1.1乡村基层治理主体
基层治理是基层党组织、政府、社会组织、个人等主体,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以协同合作的方式有效处理公共事务、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从参与主体来看,基层治理既强调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以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体,也明确强调坚持党的领导,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在乡村基层治理中,乡村基层党组织全面领导乡村的各类组织和指导各项工作,是乡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广大村民是乡村社会实践的主体,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和主体性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2]。
1.2乡村基层治理效能
一般而言,治理效能属于管理科学的范畴,是以管理为手段,以服务为宗旨,以满意为目的的依法履行职责的治理活动[3]。基于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现代化目标,在基层政府的统一指导下,乡村基层治理效能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在乡村基层治理过程中,需要避免注重短期效益以及效率至上的错误倾向,坚持运用系统观念,提升乡村基层治理效能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通过综合考虑治理目标的先导性、治理过程的有效性、治理主体的多元性以及治理手段的科学性等因素,可以全面评估乡村基层治理效能,为推动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持。
2 乡村基层治理的特点
乡村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关键,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的终端。乡村基层治理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具体包括压力性、烦琐性、综合性、突发性、创新性等。例如,一方面,乡村基层政权承担着维持治安、协助司法、调解纠纷等基层社会治理职能;另一方面,基层治理直接面对群众,是整个治理体系直面群众服务诉求的第一线。因此,乡村基层治理具有压力性。
3 鄉村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的双向互动
3.1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乡村基层治理的支撑
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目标是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以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这是一个艰巨的历史性课题。实现全面乡村振兴,实际上是对“三农”问题的破解,这既要有历史担当,也要有不畏艰难的巨大勇气、足够的历史耐心、解决难题的科学精神和智慧[4]。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就是要改变过去重经济轻社会发展模式,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加强党对乡村发展工作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尽快改变乡村地区发展的失衡状态,努力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方向迈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是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机结合,是人才、资源、战略的有效统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还要顺应广大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加快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村民生活质量,让广大村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因此,乡村基层治理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乡村建设工作的有力支撑。
3.2乡村基层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为了推进乡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需要加强乡村基层治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兴则国家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乡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也是乡村建设的基础,因此充分发挥乡村基层治理优势,及时解决乡村发展面临的问题,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干预,提出合理可行的方案,可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4 现阶段乡村基层治理现状
4.1乡村基层治理管理体系不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层治理体系逐渐完善,但是新形势下乡村基层治理仍然面临诸多问题。
第一,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体系尚未完善,构建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存在沟通与交流不畅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乡村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
第二,乡村基层治理缺乏完善的统筹协调机制。在具体实践中,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问题普遍存在,治理呈现碎片化局面,无法很好地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些问题需要引起乡村地区相关部门的关注。
4.2乡村基层治理专业人才匮乏
不论是乡村基层治理还是乡村建设,都需要人才的支撑,但乡村地区的人才储备不足,造成乡村基层治理效能较低。同时,部分乡村对高校优秀毕业生、实干型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吸引力较低,再加上乡村优秀人才流失率较高,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偏低、老龄化严重等问题仍然存在。总之,乡村人才总体发展水平与乡村振兴的要求之间依然存在差距。
4.3自治、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健全
实现乡村基层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法律和道德都是乡村治理的有效手段,因此应加强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从而使乡村社会治理有效、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
4.4基层自治组织的引领作用有待加强
部分村党组织带头人素质能力不适应乡村治理新要求。例如,一些党支部书记习惯以“经验”为主、靠“面子”办事,部分党员参与意识不强、参与率低,还有部分村党组织的组织力不强,不会做群众思想工作,缺少有效凝聚群众的措施[5]。
5 乡村振兴视域下提升乡村基层治理效能的路径
5.1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形成乡村治理新格局
我国不同地区的乡村社会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既要把握乡村建设的基本方向,也要形成具有地区特色且立足于乡村实际的管理体系。为了进一步提升乡村基层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需要在现有的乡村基层治理模式上进行创新,引入新理念和新方式。
首先,乡村振兴视域下,提升乡村基层治理效能要充分尊重乡村的特点,多种治理方式相结合,构建一套具有乡村特色的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机制,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基层治理格局[6]。
其次,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基层群众自治的领导,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5.2自治、德治与法治相结合,规范乡村治理秩序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强调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只有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基层治理体系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才能持续推动乡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从法治层面来看,第一,健全乡村法律法规制度体系。这需要紧密结合乡村发展的最新情况,不断更新和完善法律管理范围和内容,充分反映民众的实际诉求。第二,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地增强村民的法治意识。这需要加强普法宣传与教育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向村民普及法律知识,帮助他们了解与自己利益相关的基本法律内容。
从德治层面来看,第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为此,基层组织中的媒体工作人员应当以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不断创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方式,使民众更加直观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知行合一[7]。第二,要积极开展乡风文明培育活动。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5.3引导村民积极参与自治,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自治是基层社会运行的重要方式和依托,是基层社会充满活力的重要源头[8]。乡村基层应着力健全自治机制,推进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积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一方面,乡村要以协商民主为抓手,不断夯实自治基础,既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充分保障各方主体的参与权利;又要有效发挥乡村基层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等主体的组织领导作用。
另一方面,村民是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主体。通过加强村民议事会等机构建设,完善乡村民主管理制度,保障村民参与治理的权利。此外,借助技术手段拓宽村民的参与渠道,丰富村民参与方式,激发村民主体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5.4培养和引进人才,构建高质量基层治理队伍
建设高质量工作队伍是提升乡村基层治理效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乡村治理和乡村建设急需一批实干型人才,因此乡村地区需要健全人才引进和人才保障机制,让优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首先,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通过提高福利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留在乡村;另一方面鼓励当地人才“走出去”,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技术,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其次,创新工作模式,落实责任制,使相关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对乡村不同区域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通过积极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进一步攻克乡村发展的难题,可以为村民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总之,建设高质量的工作队伍是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通过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和工作模式创新等措施,可以为乡村治理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推动乡村实现更好的发展。
6 结束语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扎实推进,乡村面貌明显改善,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乡村振兴视域下,探寻提升乡村基层治理效能的有效路径,可以为乡村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为乡村建设打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向春玲,胡万玉,傅佳薇.推进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贯彻落实之要[J].黨课参考,2021(16):19-39.
[2]冯思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基层治理的实现路径与时代价值[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07):183-186.
[3]孔维记.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效能提升路径研究[D].贵阳:贵州财经大学,2023.
[4]冯蕾.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效能提升路径探究[J].邓小平研究,2023(04):111-118.
[5]曾昕皓,颜怀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基层治理实践理路探析[J].当代县域经济,2022(11):40-43.
[6]贾海薇,刘志明,刘辉.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结构模型与操作策略[J].治理研究,2020,36(06):54-65.
[7]刘月梅.多中心治理理论下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研究[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20,22(05):26-29.
[8]《中国民政》编辑部.着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中国民政,202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