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大学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新变化与应对策略

2024-06-09 15:16黄大庆郑可怡李娜孟水莲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应对策略大学生

黄大庆 郑可怡 李娜 孟水莲

[摘要]为全面了解应用型大学学生的心理服务需求,以某应用型大学的636名学生为样本开展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在新时代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社会压力和心理挑战,心理健康问题多样性及心理服务需求多元化问题日益凸显。基于调查结果,从增强心理健康服务的可及性、重点关注特殊学生群体、增强朋辈心理支持、强化家校协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大中小一体化联动等5个方面,提出满足应用型大学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策。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 4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310(2024)03003107

New Cha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Needs of Mental

Health Service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HUANG  Daqing1, ZHENG  Keyi2, LI  Na3, MENG  Shuilian2

(1.Party Committee Student Affairs Division,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01,China;

2.Teachers college,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011,China;

3.Office of the Party Committee of the Directly Affiliated Unit,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01,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 the psychological service needs of student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with 636 students from a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college students are encountering various social pressures and psychological challenges in the

new era, and the diversity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nd psychological service need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Based on the result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argeted and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to meet the needs of mental health service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from five aspects: enhancing the accessibility of mental health services, focusing on special student groups, enhancing peer psychological support, strengthening homeschool coordination, and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universitie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Key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college students;mental health services;countermeasures

0引言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受到党和政府各级管理部门的重视。从2001 年起,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等多个文件,从多方面强调了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开展大学生心理服务等工作的必要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1]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对大学生改善人际关系、有效应对生活压力事件,以及在克服焦虑、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大学新生顺利度过大学生活适应期,起到有效的支持性和引导性作用[2]。

值得强调的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动态性使大学心理健康服务必须不断改进和优化。随着经济社会变革与时代发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学生成长环境,“后千禧一代”或“Z世代”正逐步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的主要群体,他们的行为习惯、成长环境及心理变化等拥有诸多与其他群体不同的特征。这势必要求高校心理健康服务要更具灵活性和多元性,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因此,提升心理健康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高校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工作内容。

1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面临的挑战

心理健康在当代社会得到广泛关注,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大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之地,更是塑造学生身心健康的场所。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迁,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在服务对象、服务需求、社会环境及干预技术等多个层面都面临着新的挑战。

1.1学生群体构成日益多元化

当代大学生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性别认同和社会经济条件,这要求心理健康服务应更具包容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此外,当代大学生生长在数字化时代,信息获取便捷,社会联系紧密,但也面临更多的压力,他们普遍与虚拟世界的亲近度更高,社会媒体和互联网也为学生群体获得社会支持和在线陪伴提供了更多机会。同时,社会媒体的不良信息、互联网的过度滥用都会增加大学生群体出现心理亚健康问题的风险,这些因素导致他们需要更具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支持和指导。

1.2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新需求

当代大学生生长在信息时代,他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压力和心理挑战[3],如高考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巨大等。同时,与性别角色和性取向等相关的身份认同问题也引发了对心理健康的关切[4]。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不只是传统的压力管理和心理疾病治疗,还包括性别平等教育、性少数群体的支持等方面,他们需要更具灵活性和多元性的心理健康服务。

1.3社交媒体的普及发展

社交媒体的广泛普及和应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虽然社交媒体为学生之间提供了互相连接和信息传播的渠道,但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如社交比较、心理不健康的标准和虚拟世界中的孤立感。另外,新冠疫情也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了挑战。疫情引发了孤立感、焦虑和不确定性,这对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6]。上述问题凸显了心理健康服务的必要性,心理健康服务应更加重视预防和早期干预,以降低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

1.4心理干预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程序的普及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心理健康资源,但也带来了信息过载的问题,学生难以辨识出可信任的内容,可能会受到误导。在线咨询服务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灵活性,尤其是对于那些地理位置偏远或不便前往校园心理健康中心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种重要的咨询方式。然而,在线咨询服务需要更加注重隐私和伦理问题,需要更严格的监管和指导。应用型大学的心理健康服务需要不断更新和适应新技术,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保障他们的隐私和权益。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某应用型大学的636名学生,其中:男生221人,女生415人;大一276人,大二98人,大三232人,大四 30人;汉族581人,少数民族55人;平均年龄20岁。在家庭经济状况方面,73人认为贫穷,409人认为一般,146人认为小康,8人认为富裕。在心理健康状况方面,169人认为非常好,302人认为正常,139人认为一般,21人认为差,5人认为很差,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2研究工具

本文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共包括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人口学资料,共6题,包括性别、年龄、年级、民族、家庭经济状况和自评心理健康状况;第二部分为对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评价,共7题,包括是否接受过心理咨询服务、对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满意程度等;第三部分为对心理健康服务的了解与需求,共5题,包括参加过哪些心理健康活动、最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等。

3調查结果

3.1接受心理健康服务情况

大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活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见图1)显示,心理测试(27.85%)是最受欢迎的心理健康活动,其次是专题讲座(16.61%)和心理必修课(16.87%)。这表明大学生对通过心理测试来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有较高的兴趣,对心理知识的系统学习和专题讲座也比较感兴趣。此外,团体辅导(13.98%)和个体咨询(7.51%)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可以作为提供心理支持的有效途径,但电话咨询(1.68%)和网络咨询(3.05%)的参与率相对较低。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心理咨询服务与互联网相融合,以新的姿态和模式为学生提供服务,为学生缓解压力、舒缓情绪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生参与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有3点:一是网络心理服务的起步较晚,虽然在新冠疫情期间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缺乏规范、系统的指导;二是宣传与推广不足,部分学生对此项心理服务不太了解;三是对心理教师开展网络心理服务的相关培训不足。

关于是否愿意接受学校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大多数学生持积极态度,其中,6887%的学生表示了解情况后愿意参与,2264%的学生十分愿意参与,只有849%的学生不愿意参与,这说明学生普遍愿意接受心理咨询服务。关于学生是否接受过心理咨询服务,3050%的学生表示曾经接受过心理咨询服务,6950%的学生尚未接受过。这一结果说明,尽管学生有一定的参与意愿,但仍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没有接受过心理咨询服务。这可能与心理咨询服务的可及性及学生对它的认知度和信任度有关,最常见的因素包括不好意思去(4670%)、担心自己的隐私泄漏(5236%)以及不相信心理中心能够解决问题(3506%)。这一数据表明,学生对心理咨询服务存在一些担忧和顾虑。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校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减轻学生的不安感,增强隐私保护,提高学生对心理咨询服务的信任度,以便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服务。

3.2大学生心理困扰类型

对困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类型的统计结果(见图2)表明,问题依次为:学习问题(15.48%)、就业问题(12.18%)、人际问题(11.85%)、情绪问题(11.42%)、自我意识(8.73%)、社会环境(8.59%)、恋爱问题(7.31%)、经济困难(7.22%)、家庭关系问题(5.43%)、学校环境适应(5.33%)等。有研究指出,人际问题比学业与职业问题更受大学生的关注[7]。然而,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学业与职业问题变成了学生关注的首要问题。这有可能由于此次抽样调查的样本来自应用型大学,其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在自身学业和职业发展方面,其次才是社交关系和情绪问题。总体而言,应用型大学学生的心理问题呈多样化而且有自身的特色。为了提升心理健康服务的有效性与精准性,学校应采取多样化策略,包括提供学术支持、职业规划、人际技能培训、情感健康服务、自我认知培训,以及针对恋爱和经济问题的支持措施,确保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3.3心理健康服务满意程度

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评价数据显示,41.98%的学生表示满意,22.64%的学生表示很满意,但仍有33.18%的学生持中立态度,2.20%的学生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学校心理健康服务资源对学生需求满足程度的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持满意态度,其中,29.87%的学生表示完全满足,65.09%的学生表示基本满足。学生对学校提供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这些课程持积极态度,其中,34.59%的学生认为很有帮助,52.83%的学生认为有帮助,共87.42%的学生对这些课程感到满意。总体来看,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需要持续改进,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

3.4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倾向

关于心理健康服务内容需求情况的调查结果(见图3)表明,大学生希望得到的指导包括人际交往与沟通(1201%)、自我成长(1180%)及不良情绪控制(1176%)等,这反映了学生对发展社交技能、情感管理和个人成长方面的关切。同时,学习心理辅导(1077%)也备受关注,表明学生在应对学业压力和提高学习效率方面有一定的需求。此外,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1063%)和职业发展心理辅导(832%)也在学生的需求范围内。需要注意的是,性心理健康教育(458%)的需求相对较低。大学生群体的性观念逐渐开放,性行为发生率为166%左右,而且有逐渐增加的趋势[8]。过早或不当的性行为都会给大学生带来身心伤害,大学生对性心理健康教育需求比较低的原因可能是:大学生对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不够全面;性心理健康教育未能及时满足学生的需要。总体而言,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服务内容,以满足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

在面对心理问题时,大学生选择寻求帮助的对象(见图4)为同学朋友(26.43%)、家人(17.51%)、校内心理中心教师(10.86%)、校外心理咨询师(9.19%)、辅导员(8.65%)、班级心理委员(7.24%)和班主任(6.97%)等。在面对心理问题时,学生最愿意向身边的亲近伙伴和家人分享并尋求支持,这说明朋友、家人的帮助与支持能够帮助大学生化解一些心理问题。因此,家校合作是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校内和校外的专业心理咨询师,学生都愿意去求助,这表明在面对心理问题时,学生愿意积极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对于班级心理委员和班主任的选择相对较少,学生可能是出于专业性的考虑,而不是对其角色的不信任。总体而言,学校和家庭在提供心理支持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两者应该共同合作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关于心理机构选择情况的调查结果(见图5)显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中心(36.39%)是大多数学生首选的心理机构,这表明学生对学校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比较信任。其次,校外私人心理咨询机构(24.50%)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这表明学生对更加隐私和独立的心理咨询环境有一定的需求。最后,对于综合医院心理门诊(21.69%)和精神专科医院(13.43%),也有部分学生选择。总体而言,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寻求不同类型心理机构的帮助。因此,学校应该提供多元化、多渠道的心理服务,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关于寻求心理咨询服务的方式,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面对面咨询(67.45%)、网络咨询(24.53%)、电话咨询(5.97%)和其他方式(2.04%),这表明面对面、一对一的传统咨询是学生最喜欢的方式。鉴于学生对不同咨询方式的偏好,学校应提供多样化的咨询方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尤其是在网络咨询方面,学校应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与优势,使学生能够更加广泛、便利、安全地获取网络咨询服务。

4对策建议

4.1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可及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挑战,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可及性是应用型大学的一项紧迫任务。在新冠疫情期间,在线心理咨询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随后,学生对在线心理支持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应用型大学应增强在线服务的可及性[9]。首先,学校应加强在线和远程心理咨询服务,包括延长咨询师的在线咨询时间,提供实时在线咨询、电子邮件或短信咨询服务等,以确保学生能够随时获得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并满足那些不能亲自前往心理健康中心的学生的需求,确保在危急时刻能及时为他们提供支持。其次,学校应建立在线平台,为学生提供广泛且易于访问的心理健康资源,包括文章、视频、自助工具、在线测试和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应对心理健康问题。最后,学校应借助社交媒体平台,传播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如发布科普信息、心理健康提示及学生成功故事等。已有研究表明,

有效且易于获取的心理健康资源,如在线自助工具和测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自我管理,同时也可以降低学生寻求心理健康支持的门槛[10]。

4.2重点关注特殊学生群体

特殊学生群体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一类群体,如家庭贫困学生、学习困难学生、身体异常或残疾学生、性少数群体等。他们的思维模式、性格特征及心理状态具有特殊性,往往面临较多的心理健康挑战。在高校的贫困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高达66%,即超过一半的贫困学生会出现轻微及以上的心理问题[11]。针对特殊学生群体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应用型大学应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学校应营造良好、温暖的人文环境,使特殊学生群体真切地感受到来自学校大家庭的温暖。第二,学校应定制特殊学生群体的干预项目,以满足不同类型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需求,并通过早期和长程干预为学生提供及时、必要的支持。第三,学校应建立专门的支持小组或服务团队,为不同群体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例如:对于残疾学生,学校应提供无障碍的校园环境,并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支持计划,以满足其特殊需求;对于性少数群体,为其提供支持空间和心理健康咨询,帮助他们应对身份认同问题和社会压力[12]。第四,学校应提供师资培训,使教职员工能更好地理解和支持特殊学生群体。通过上述措施,学校可以帮助特殊学生群体在大学校园中获得相应的心理健康支持,缓解他们可能面临的心理压力。

4.3增强朋辈心理支持团体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

朋辈心理支持团体在大学校园中担任着重要的心理健康支持角色,同龄人之间的支持和理解可以帮助学生应对各种挑战。受过专业培训的朋辈辅导员可以在危机干预和心理健康支持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13]。为了增强这类团体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应用型大学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第一,学校应为朋辈辅导员提供专业培训,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包括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倾听、识别和危机干预技巧。第二,学校应创建具有互动性和支持性的社交媒体社群,以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支持和信息分享,从而促进积极的心理健康实践。研究发现,学生积极参与朋辈心理支持团体和社交媒体社群,有助于他们提高自我认知和情绪应对技能,减少心理健康问题[14]。第三,学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朋辈心理支持团体,并通过奖励和认可机制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热情。第四,学校应建立明确的协作机制,确保朋辈心理支持团体与专业心理健康服务团队之间能够开展紧密合作,从而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通过上述措施,学校可以提高朋辈心理支持团体的服务质量,帮助更多的学生获得有效的心理健康支持。

4.4强化家校协同在心理健康服务中的作用

学校与家庭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两者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都有重要作用,家校彼此协同、相互联动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通过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学生更有可能积极寻求心理健康服务。应用型大学应积极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合作,做好以下工作。首先,学校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分享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信息和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其次,学校应为家长提供专业的培训课程,帮助家长识别和应对孩子可能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最后,学校应积极与学生家庭所在社区的心理健康机构合作,以建立更广泛的支持网络。通过上述措施,学校可以建立一个跨界合作的支持体系,确保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都能获得所需的心理健康支持。家校协同联动可以保持心理健康服务的连续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4.5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大中小一体化联动

虽然大中小学学段的学生处在不同的心理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但是大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保持连贯性。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与中小学接轨、联动,形成一体化的教育体系。从小学到大学,各级各类学校应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的意识。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实践技能和应对技能[15]。应用型大学应搭建与本地中小學及其他教育单位的联通平台,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如教学教研机制、分层培养培训机制等,确保大学与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够相互交流或组建专业发展团队、共同发展。通过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大中小一体化联动,有望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培养心理更健康、应对能力更强的学生,提高社会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5结束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与需求呈现出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新趋势,这就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要不断更新,以应对新挑战、满足新要求。本文通过针对性地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找出新的方法与对策,优化应用型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的理念、思路和措施,从而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持续、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8.

[2]赵然.团体心理咨询对医科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J].医学教育,2003(3):25-26.

[3]贾俊飞.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与心理干预对策研究[J].平顶山学院学报,2021,36(6):119-123.

[4]李慧君.中国LGB大学生抑郁焦虑压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23.

[5]樊宇航.社交媒体信息超载对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社交媒体倦怠的中介作用[J].中国校医,2022,36(10):739-741.

[6]郑海燕,李虹静,陈艳,等.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23,41(1):125-129.

[7]黄希庭,郑涌,罗鸣春,等.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要调查与评估[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3):1-5.

[8]胡春梅,吕晓,何玲玲.重庆市某高校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与童年期虐待的关系[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3,27(9):1037-1040.

[9]ALLEN S.COVID19 is straining mental health—could technology be the answer?[J].IEEE Pulse,2020,11(4):8-13.

[10]CLARKE A M,KUOSMANEN T,BARRY M M.A systematic review of online youth mental health promotion and prevention interventions[J].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2015,44(1):90-113.

[11]禹云闪,管亚苹.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1):57-58.

[12]HUANG Y,MA Y T,CRAIG S L,et al.How intersectional are mental health interventions for sexual minority people? A systematic review[J].LGBT Health,2020,7(5):220-236.

[13]WYMAN P A,CROSS W,HENDRICKS B C,et al.Intervention to strengthen emotional selfregulation in children with emerging mental health problems: proximal impact on school behavior[J].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2010,38(5):707-720.

[14]SHALABY R A H,AGYAPONG V I O.Peer support in mental health: literature review[J].JMIR Mental Health,2020,7(6):15572.

[15]ONNELA A M,VUOKILAOIKKONEN P,HURTIG T,et al.Mental health promotion in comprehensive schools[J].Journal of Psychiatric and Mental Health Nursing,2014,21(7):618-627.

猜你喜欢
应用型大学应对策略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应用型大学视域下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
应用型大学《会计信息系统》校企合作课程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大学背景下建筑学导师工作室教育模式研究
校企合作机制下的应用型大学的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施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