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课”合一,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以《肥皂泡》为例

2024-06-09 11:07文|
新课程 2024年7期
关键词:肥皂泡教具图书

文| 彭 芳

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并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基于自身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语文课程应以四“课”合一的模式,即紧抓课前、课上、课间、课后四大环节,多方激发延伸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本文主要结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肥皂泡》一文,谈谈自己在各环节中激发并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做法。

一、课前——合作创设预习单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课前预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经之路。而语文预习单的制作,则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基点。那么,如何借助预习单有效激发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首先,家校合作设计预习单。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新课标中的各学段要求,我们知道了“识字与写字”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其中包括认字、写字、学习笔画和偏旁部首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学习心得,谈一谈在预习中可以做好哪些基础工作。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三三两两进行讨论。经过摸排,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指出课文中要认、要写的生字。接着,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绘制出语文学习预习单的大致框架,主要包括音序、音节、组词、笔画等。并统一纸张大小,方便学生日后粘贴在课本上。之后,我将预习单框架的电子文档发到家长群,家长们可协助学生自行打印。打印完成后,每位学生根据不同课文的要求,在不影响预习单内容的前提下适时在空白处绘制背景。最后,由学生、教师、家长合作完成的预习单就出现在学生的语文书上了。整整齐齐,各有新意。

其次,课堂分享检验预习单。学生参与制作的预习单,每张都风格独特,制作时学生都兴致盎然。但这只是起点,是在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要将这种积极性保持下去。为此,每节新课开始前,小组组长会及时检查组员当堂课的预习单,并在语文书封面上给认真完成的同学贴上小红花。学期末,学生也会根据自己小红花的数量兑换到相应的盲盒奖品。这是我用适当的奖励提升学生语文预习的兴趣。此外,在上课前三分钟,我会检查组长的完成情况并抽查部分组员的预习成果。针对完成优秀的学生,我会拍照上传到希沃白板和家长群,共同欣赏,及时表扬。并且我还会挑选其中极其优秀的作品装订成册。这是借助学生、家长等多方力量,使学生在适当的竞争环境中提升语文学习兴趣。

最后,学生优化拓展预习单。通过教师对预习单制作的讲解及学生学习中的不断实践,学生已经知道了预习单的作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引导学生进一步优化各自的预习单。以《肥皂泡》一课为例。有的学生搜集了作者冰心的相关资料,并挑选出重点,摘抄到预习单的作者模块里;有的学生在预习单上留出提问模块,对课文第二段中“阴雨时节天气潮湿,肥皂泡不容易破裂”这一句提出疑问;还有的学生不清楚“颤巍巍”这个词语的意思,自行查找解释后填写到了预习单的难懂词语模块中。对学生作出的优化,我及时给予了肯定,并为学生扩充了一些预习的方法。如学习文章,除掌握基础字词之外,还可以通过查找资料、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串联旧知等方法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我鼓励学生不断创设、改进自己的预习单,以获取更多的预习成果。

通过一步步地推进,学生根据自身水平分层学习,根据自身兴趣分类掌握并不断提升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课上——巧妙运用直观教具

年龄较小儿童的思维能在大自然中得到发展,使他能够同时看到、听到、感受到并进行思考。为此,我将直观教具带入课堂,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学习。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根据小学生的注意力特征和学段要求,我认为直观性教具的巧妙运用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利用直观性教具调动并提升学生的兴趣呢?

首先,适时出示直观性教具。直观性教具可以出现在一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要求和班级学生状况适当调整。在《肥皂泡》一文教学中,我将肥皂水的制作教具带入了课堂。那天碰巧是阴天,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太高。因此,我在导入环节直接出示了教具,依次拿出一次性塑料杯、肥皂屑、吸管、温水等。台下鸦雀无声,一双双眼睛紧紧盯着讲台。事实说明,在课堂导入环节直接出示教具,使课堂纪律良好,大大提升了此情境中学生的求知欲。我进一步提问:同学们猜猜今天的学习内容是什么?学生看到教具后,立马猜了出来。

其次,灵活分配直观性教具。我请(得到了本课预习单小红花的)学生将肥皂水制作材料分发给每一个学习小组。引导他们先观看教学视频,再随我一起完成肥皂水的制作。计时合作完成后放在课桌右上角,不允许吹动。虽然中间有些小插曲,但三分钟后,每个小组都制好了肥皂水,并且是严格按要求完成的。我对他们的行为给予肯定并表扬。这一过程,我采用视频教学与直观教具演示相结合的方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巩固课前预习单成果,在师生互动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最后,以直观性教具为奖励。此时学生迫切想做的便是吹肥皂泡,我乘机出示课文中吹肥皂泡的内容,并提醒大家学习最认真的小组可以率先吹泡泡,进一步使学生在兴趣推动下高效学习吹肥皂泡的过程。小组展演时,我根据这一课的学习重难点,提醒学生认真观察,各小组相互合作,说说吹肥皂泡的过程和肥皂泡在空中飘动的样子。配合最佳的小组将获得肥皂水制作教具。一位学生抓住“和弄和弄”“使它融化”这些词语,赞叹冰心奶奶的精准、细致;一位学生借助“蘸上”“慢慢地吹起”“轻轻地扇送”这些词尝试自己去吹,用心体会课本内容;一位学生看着肥皂泡,毫不犹豫地说出了课文中“轻清透明”“颤巍巍”“玲珑娇软”等词语。活学活用。最终学生在兴趣、荣誉、奖品的激励下,顺利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由此可见,直观教具的引入和使用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很好地促进课程的开展,可以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他们对语文的喜爱。但并非每篇课文都适合使用直观性教具,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结合教学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三、课间——强化班级图书角力量

课间是课堂的延续,是课本的外化。现在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纸质化、系统化的阅读逐渐减少。而电子化、碎片化的阅读逐渐增多,此间学生的耐心和自制力也在不断减退。面对这种现象,我提出了多样化、多维度的课间阅读,期望通过阅读兴趣带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规范图书阅读制度。良好的制度保障,是一个班级的阅读氛围和兴趣长久保持的根本。本班图书角由师生共同打造,而借阅制度也是由师生民主商议后形成。图书角建设之初,班级发布招募令,分性别招聘图书角管理员两名。学生踊跃报名,最后竞选出两位,实习期一个月。之后,我邀请全班学生参与班级图书阅读制度的制订,并最终形成三大点:第一,鼓励学生分享阅读书籍,制作每本书的借阅单,并将它张贴在书本最后一页,后由借书的学生自行填写;第二,教师审核书籍内容,审核通过的书籍统一在图书管理员处登记。图书管理员是男、女学生各一名,负责记录班级总体分享、借阅书籍的情况;第三,根据学生分享、借阅情况和书籍破损程度,期末综合评选出“阅读之星”,并给予奖励。明确阅读制度的细节,会让学生对标、达标,使学生通过读书获得知识,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读书兴趣。

其次,丰富图书阅读种类。班级图书种类在师生的共同分享中逐渐增多。而图书种类的多样化,对学生阅读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作用明显。本班的阅读书籍多与语文课本相关联。或是出自《快乐读书吧》,或是课本内容的生发。以《肥皂泡》为例,学完这篇课文后,学生对冰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适当提示:冰心奶奶的文章非常优美,多和母爱、童真、大自然有关。于是,学生搜集了很多冰心的书籍,并将部分分享到班级图书角,如《寄小读者》《小桔灯》等。此外,了解了肥皂泡的制作过程后,有些学生对这样的科学、自然现象非常感兴趣,继而分享了《万物有科学》《走进自然》等。可见,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会自然而然地延续到相关书籍中去,而不同书籍也会提升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形成图书分享习惯。如何将教师的教转为学生的学呢?在教学过程中,我教给了学生很多阅读方法。但学生真正要做到学以致用,还需下番功夫。因此,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间的读书分享。除学生私下阅读交流外,班级每周专门设置了一节读书分享课。在学习完《肥皂泡》的一周里,有位女学生分享了《冰心散文集》。她朗读了其中一个片段,并分享了她的读书心得笔记。包括好词、佳句摘抄、阅读感想,并注明了书名、作者、阅读日期等。直到今天,读书笔记仍然是班级内很有特色的阅读活动,学生都会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争先准备自己的读书分享。

可见,借助规范的图书阅读制度、丰富多彩的图书种类和良好的图书分享习惯,学生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定会日臻精彩。

四、课后——创新设计个性化作业

个性化作业设计是现今社会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新路径,它需要师生合力设计完成。“双减”背景下,广大一线教师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一方面要注重作业质与量的匹配。因此,如何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意愿的作业,对学生课后语文学习兴趣的提升尤为关键。日常教学中,我会进行多方面的个性化作业设计,现挑选其中最突出的三个方面展开介绍。

首先,设计分层作业,激发学生的兴趣。分层作业注重“因材施教”,会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进行适合的作业设计,进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学习效率。由于学生学习水平不同,针对每篇课文,我一般会设计两到三种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在《肥皂泡》一文中,我请学生任选其一完成:(1)用铅笔抄写生字,每个生字抄写两遍;(2)用钢笔给每个生字组一个词;(3)用钢笔抄写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学生会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其中一种。这样可以尽量减少学生的课余压力和课业负担,从而让学生继续保持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其次,设计跨学科作业,培养学生的兴趣。跨学科以某一学科为中心,融合其他学科。因此,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可将语文和其他学科巧妙地结合起来,利于小学生多元智力发展,培养其自身兴趣。在学完《肥皂泡》一课后,我尝试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鼓励学生将《肥皂泡》与其他学科融合起来,根据自己最感兴趣的点,设计出自己最想完成的作业。有的同学结合课文插图,发挥想象,画出了冰心奶奶吹肥皂泡的连环漫画;有的学生查阅科学书籍,说明肥皂泡能被吹起来的原理;有的学生根据作者冰心的文章,用思维导图寻找她一生的重要事迹……可以说,每份作业都是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皿,都是他们自主选择的结晶。

最后,设计体验式作业,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体验课文,体验自然万物,激发他们的参与度,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实践兴趣。《肥皂泡》一文是冰心对自己孩提时代游戏的一种记忆,而这种“自制游戏”对现在的学生来说比较遥远。此时,就需要借助家长的力量。家长可以带领学生去探索、体验一个爷爷奶奶小时候玩过的游戏项目。感受古老温情的同时大家还可以共同体验其他的新奇事情,在生活中享受语文的乐趣。

个性化作业的设计,有利于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语文中的乐趣。当然,个性化作业的种类和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兴趣合理安排。

总之,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提升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上文仅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践,谈了自己在课前、课上、课间、课后的做法及对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影响。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践行四“课”合一的模式,更新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成为语文学习路上的真正主人。

猜你喜欢
肥皂泡教具图书
十二月·肥皂泡泡
图书推荐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班里有个图书角
肥皂泡为什么是圆形?
吹肥皂泡
肥皂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