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统领下的词句教学
——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为例

2024-06-09 11:07俞明灿
新课程 2024年7期
关键词:词句语句词语

文| 俞明灿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提出“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的阅读教学要求,既是本单元阅读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指向,也是课堂教学创新手段、高效落实的重点。关于词语教学的学段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第二学段的要求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而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阅读教学语文要素表述为“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和“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由此可知,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材编排和要素提示,既明确了词句教学的学段要求和培养目标,又有单元间要素的梯度推进,这不仅是新课标教学统整理念的新体现,还是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进阶提升的新要求。以新课标要求为统领,关注课堂教学问题,做好词句要素主题教学的研究,落实单元素养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显得极为必要。

一、关注课堂实例,探析程式化教法问题

公开观摩课上,一位骨干教师执教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秋天的雨》一文,对“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作了这样的教学设计:

学生自读第2 自然段,思考:“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这些颜料有哪些颜色呢?这些颜色又分别给了谁?(学生自读第2 自然段,从文中获取相关语句)秋天的雨有这么多颜色,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述说感受)请你说说“五彩缤纷”的意思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理解述说词语的意思)秋天的雨,颜色真丰富啊,我们再来一起读读这个优美的语段!你还能理解哪些词语的意思呢?……

在落实“运用多种方法来理解难懂词语的意思”这个单元语文要素来组织教学,其教学方法的程式化和设计方式的单调性问题是显而易见的,概括地说,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

1.多样铺垫欠缺

执教教师既缺少了前后单元语文要素的铺垫引领,也没有设定好单篇教材蕴含的素养指向重点,直接引文理解词语意思,单调的课堂程式较为明显,学生思维也是跟随文句而走,缺少多样化理解思路。

2.多元引导不足

执教教师指导学生随文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缺少了对学生综合阅读学习的多元引导,教学过程有针对性的铺展与发散明显不足,及未能有效夯实学生对词句的关注、理解、想象、表达和运用。

3.多层递推缺位

在理解了“五彩缤纷”一词的意思后,执教教师立即抛出“你还能理解哪些词语的意思”的问题,让学生出现茫然之感,部分学生也表现出不知所措的学习状态,思维迟滞的现象也较为明显。究其原因,缺少了必要的在关注优美词句基础上展开想象,也缺少了对词语意思理解、句式表达和语段情境运用的环环相扣及多层递推的有效安排。

二、梳理教材脉络,重构多层次递推设计

由上述教学实例引发思考,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词句教学中屡次出现的教法程式化问题,教师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因此,贯彻落实好新课标要求,破除“程式化”教学设计弊端,架构单元统整下“承接模式”来探索词句教学的提质途径,应作为课堂实践中研究的重点。

以上述教学片段为例,其教学预设可以重构为:

1.关注词句入手

熟读课文第2 自然段,找出你关注到的有新鲜感的优美句子,想想这些语句为什么吸引你。圈出你有疑问或难懂的词语。

(设计意图:继续第一单元要素重点,以关注优美语句为主,设疑自读,引发高质思维参与学习。)

2.要素共研展开

(1)交流学生关注到的有新鲜感的优美语句,板书有疑问或难懂的词语,打“?”标记。思考:这些有新鲜感的语句为什么引起你的关注?

(设计意图:承接第一单元“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要素重点,激发学生研读有新鲜感优美语句的兴趣,促进学生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好处的思考。)

(2)研习文本内容,丰富想象,提升表达:当绵绵秋雨飘飘洒洒来到校园,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预设画面并表达训练:校园里的银杏叶黄了,黄黄的银杏叶就像______________;校园里的枫叶红了,红红的枫叶像______________;看呐,花坛里的菊花仙子颜色就更多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绵绵秋雨飘飘洒洒来到田野,田野像______________;来到果园,橘子______________,柿子______________。秋天的颜色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结合文本内容及常见的校园景物,借助优美词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印象,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明确方法达成学习目标:秋天的颜色真是多啊,我们能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表达,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谁能来解释“五彩缤纷”的意思?读书的时候,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们就可以依据文章前后内容来理解,这样的方法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你能用这样的方法来理解其他词语吗?理解“你挤我碰”等词语。

(设计意图:综合学习方法,明确文本学习重点,培养学生自主理解难懂词语的意思和善学善思的能力。)

3.迁移表达深化

在学习中,我们除了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理解难懂的词语,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帮助我们学习?预设师生互动:(1)联系生活经验,理解“频频”“勾住”等词语。(2)采用正反词义、寻找近义词、词语扩展组词法等理解“炎热”“凉爽”“清凉”等词语。(3)运用句式指导写话。学习句式“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想象一下,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呢?照样子写一下。

(设计意图:迁移运用,发展多元学习能力,夯实学习成果,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三、统整单元要素,架构互联共通承接模式

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阅读教学是要解决好“运用多种方法来理解句子中难懂的词语”这个教学重点,习作是指导学生学会表情达意。因此,要立足教材单元重点及单元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有效互联“关注—理解—想象—表达—运用”能力层次,架构好单元统整下承接式的教学模式,以落实并强化单元核心素养的生成和发展。

1.承接单元重点,根据文章灵活学

课内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有效落实单元核心素养生成发展的根本。统筹承接大单元语文要素重点,依据单篇文本抓重点、寻契机、灵活学是主要途径。如教学《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文时,教师可依托文本重点内容,以点带面、深入浅出地做好教学设计,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厚植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灵活理解难懂词语的能力。

(1)关注语段沉浸学。通读全文,感受优美的语段,沉浸式熟读。用读书记号进行标注对你有帮助的词语和句子,思考这些语句为什么让你产生了新鲜感,分别用“!”和“?”标出有兴趣的和不理解的词语。

(2)随文寻词比较学。交流文中让你产生新鲜感的词句,说一说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好处,抓住“规则”和“凌乱”、“熨帖”和“平展”等重点词语进行比较理解。

(3)动作演示感悟学。结合语句意思,抓住“一步一步小心走着”“一片一片仔细数着”指导学生动作演示文义,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梧桐树叶和秋天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

(4)丰富想象写话学。丰富学生想象力,借助文本优美的词语指导学生写话练习。思考:从“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这句话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用优美的语句把它写出来。

2.承接不同载体,随文拓展学

运用不同载体拓宽学习面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和语句。

(1)感知语句意境,拓展想象。关注诗句“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结合课件播放画面,指导学生想象童年欢乐的意境,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写一写自己感触的美景。

(2)借助不同资源,主动探究。学习《秋天的雨》一文,关注好课后阅读链接《太阳时钟》(节选),课后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资料,并结合互联网资源,寻找素材,把自己的学习收获用漫画、文字等记叙下来,也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做课件,以自主学习的成果方式在课堂上展示,既能理解词语意思和诗文内容,又能拓宽知识面,提升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发现的学习能力。

(3)依照文本特色,设置任务。不同的文本可以采取符合其特色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做好相应课时学习。如教学《古诗三首》时,教师可采用设置学习任务群的方式来做好教学预设。

任务群一:多样化自习古诗。熟读背诵古诗;运用摘录、查找、询问和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字词句和古诗内容;标记自己的理解和疑惑处。

任务群二:拓展式研习古诗。指导学生利用不同途径,查找诗人身份和写作背景等资料,深度了解诗人及创作情感;补充诗人其他相关主题作品及不同诗人同一主题作品对比阅读学习,加深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情感共鸣;尝试用现代文、现代诗或歌词形式改编古诗内容。

任务群三:学习成果分享会。①交流共学环节。分组交流,学生代表共享学习收获。②答疑解惑环节。学生互相答疑解惑,不能解决的问题寻求老师帮助。③成果展示环节。设定好重点,区分好主次,用学习成果单、收获书签、漫画配文字以及PPT 制作等,采用纸质稿书面展示、书签展阅、成果交流会、说唱式才艺和其他作品展示,丰富学习方式和成果表现形式,提升综合学习能力。

3.承接课外实践,生活联系学

夯实单元语文要素,丰厚学生语文素养,适时联系课外生活实践来丰富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有益手段。

(1)结合场景,互为承接理解。如《听听,秋的声音》一文中,对“歌韵”“掠过”“辽阔”“匆匆”等词语,学生难以理解透彻。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季节场景、环境场景和生活场景等互为联系,相互承接帮助理解。

(2)区别补充,多义承接理解。适当补充课外知识,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来区别、比较或替换等方法来帮助理解相关词句。如学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中“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这句话,数量词“一角”和数学中的概念是不同的,是需要区别理解的。因此,教师适当补充课外知识,用“一方”和“一角”比较学习,引导学生感受小水洼映照出蓝天的面积小而画面美。

(3)请教询问,协同承接理解。指导学生在课前学习和课后自学时,遇到一些难懂词句的时候,也可以请教询问他人一起协同观察相关生活情景,或是影视剧相应剧情,以及特定对应景物来帮助理解。

4.承接应时应景,紧扣主线教学

课堂教学中有着许多预设时未能穷尽、灵活多变、即时应景的环节,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中发生的随机现象,抓住有利契机,以优秀的教学智慧和充满艺术性的思维方式来随机点拨、指导,紧扣课堂主线和文本主题,去粗取精,夯实教学重点继续引领学习。在教学《秋天的雨》中“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这个自然段时,有学生突然说道:“我也会吹小喇叭!”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教师可先停顿一分钟左右冷处理这个教学意外。等稍许安静后,再采用随机点拨学习的方法,要这个学生说说小喇叭的外形及自己吹小喇叭的方法,对照文本内容,你和秋天的雨吹奏小喇叭有什么不同,课文的哪些语言文字描述让你产生了浓厚的新鲜感。回归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抓住“金色”一词朗读语句,探究重点词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综上所述,落实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这一语文要素,做好有效的词句教学设计,既要把握单篇课文的文本特色,也要统领单元多篇课文要素重点的互联共融,以收获优质高效的教学成果。

猜你喜欢
词句语句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找词语
重点:语句衔接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一枚词语一门静
如何搞定语句衔接题
作文语句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