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人体解剖实验课程兴趣以改善教学效果

2024-06-08 19:02张丝嘉朱虹孙雁唐国斌
科技风 2024年15期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实验教学

张丝嘉 朱虹 孙雁 唐国斌

摘  要:人体解剖学在医学基础学科中居于重要地位,但是在教学改革大潮中教学方法改进相对缺乏实质性突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认真负责,理论内容讲解充分详细,但整体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并且学生联系实际能力较弱,故学习效果和效率较差[1]。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学习的最佳时期,学生对于新鲜未知事物尚存有新鲜感和好奇心,利用他们对于人体解剖学实验课程的兴趣来提升教学效果是否有成效还需要教学实践的进一步验证。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如何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是教学人员在教改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重要课题,着力改进教师教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效果有益,参与课堂的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从学生这一主体着手改善教学水平是否有效还需要更多的课堂教学测评。本研究从人体解剖学课程为例,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采样高职院校一年级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对于实验课程的兴趣程度,通过提升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兴趣,从而改善教学整体效果。

一、人体解剖学课程概述

(一)课程內容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功能关系,揭示人体发生发育规律的科学。在医学教育过程中,一般首先开设人体解剖学课程,此门课程属于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医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掌握和熟悉正常人体各器官、组织的形态特征,位置毗邻以及人体发生发育的规律和功能意义,为后续的医学课程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只有在掌握人体各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基础之上,才能正确判断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从而对疾病做出正确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同时,在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适当融入生活或临床案例,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学作用,促使学生从中了解到为医应遵循的基本法则,在将来进行医疗工作时具有敬业精神。教师教授书本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将课程思政教育融入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在绪论部分的教学中,通过重点梳理人体解剖学发展史,引导学生对解剖学这门课程有基础性的了解;在进行各章节内容教学时,可适当举出思政案例,根据实践、场景等要素将其融入专业教学课程中,潜移默化教育学生为人之本、为医之道。例如,专业教师在引导医学生学习“骨学”相关内容时,可以将骨髓对人体的重要性作为导学引入课程内容,如具有造血功能的是红骨髓,可将血液中的有害物质消除,同时加速血液的循环,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同时,教师可穿插讲解我们国家无偿献血的现状,如今不少群众暂时还没意识到献血的重要性,导致许多地区血库资源紧缺匮乏,借此一定程度上调动医学生对于无偿献血的积极性。这部分对教师教学专业提出非常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所讲专业知识,还要了解专业知识背后的故事,在进行教学设计的同时还要符合课程学习的实际需求[2],切实做到理论结合实际。

(二)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主。一般来说,教学方式多样,例如教师依靠学生的多种感官并凭借已有经验配合讲解,从而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感性认识;或者通过教师提出的一个案例,设定特定故事情景,将授课内容以案例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引出授课的知识点,提高了学生对此次讲授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再者以学生讨论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课前预习、课中讨论、课后教师集中总结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课堂过程中。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高职院校课程模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近年来有研究提出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线上以及线下教学相互融合的教学模式,是一种能够更好适应教学环境的教学方式[3]。在课程课时安排上,本课程根据各专业的具体需要,合理安排实验课程,平均每班每周进行一次实验课。采用混合教学模式与实验课程相结合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全面的帮助学生系统学习本课程的相关内容。一方面,通过教师的专业讲述和网络资源的知识补充,学生可以对课程内容例如某一器官的具体位置或者某一组织的细胞组成形成知识框架的构建;另一方面,通过实验课上近距离观察以及操作,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

教学多媒体课件不断完善,从以往的根据教材上的黑白图片文字为主的幻灯片,发展到目前的立体彩色图片以及交互式习题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在课件内容设计中尽可能融入有利于学生理解的图片或者学习思维导图,便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大大促进了课程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改革。

(三)人体解剖学实验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现今教学改革愈发倡导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对于人体的内部及外部构造已经较为清楚,所以人体解剖学的课程内容相对较为固定,教学的首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人体的基本构造,然而单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描述和图片展示难以达到预想的较好教学效果。人体解剖学实验课程的重点在于通过实体标本进行验证,理论结合实践的学习方式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书本上的知识,亲自在标本上进行验证,准确认识人体整体构造、主要器官结构的相对位置以及毗邻等。在明晰人体解剖学内容的基础上,学生今后进行其他医学相关课程理论及实验的认识会更加深入,并且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4]。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也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 即观察标本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描述表达能力等。利用相关精品课程、校本教材、网络资源等,通过搭建多维、动态、活跃、模拟场景的课程训练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积极的创造性等综合能力,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化,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根据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人体解剖学课程规划,实验课程教学比例占总学时一半左右,而尊重“大体老师”是实验教学中最基本的伦理原则,在学生首次进入实验室之时教师应带头规范纪律及举止行为,这是人体解剖学人文教学课堂开展的前提。从实验课程的特点来看,对实验全体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是实验课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教学实验室中可能会存在一些安全问题,例如学生的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理念滞后、安全知识和技能缺乏等,部分学生对实验用品等感到陌生好奇,从而更易引发安全事故,故在教学时应通过安全意识宣教、安全技能培训、建立完善的安全准入制度等方式,做到首要确保教师和学生的人身安全,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开展实验教学[5]。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

生源结构较为复杂、学习态度存在差异、存在一定自卑心理是现阶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普遍学习特点[6]。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普遍缺少理想规划,学习动机功利性较强, 急于在毕业后获得一份高收入的工作。并且大多学生入学成绩较低,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加之不少专业招收三校生和普高生,文理兼收,部分攻读文科的学生高中生物知识匮乏,对医学生物知识认识相对较少。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够高,习惯被动接受新知识以及外界信息,缺乏自信,对毕业后的出路以及就业前景不清楚。大部分学生不能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对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够认真。不少学生在入学前面临专业选择问题不够谨慎, 最后步入自己不了解的专业, 因此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或者认为学校课程设置不太合理, 而导致自己不能静心学习、学以致用;部分学生在校的学习态度不够认真, 出勤率普遍不高, 并且不能专心听课学习, 而是在课堂上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例如玩手机和睡觉等。学生对作业和考试也不够重视,对于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学习情绪的不稳定影响了学习的效率。从教育方式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历来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存在重学历轻技能的问题,社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注重高学历, 進而导致家长对就读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子女持消极态度, 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学生对其自身认识和自我评价, 进而使学生在校学习无法充分发挥主动性与积极性[7]。故大多数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学习主动性较差,学生对理论课程讲授的内容普遍印象不深,课程参与度低,教学效果不佳。要想改变这些现状,需要改进学生学习氛围,营造更加积极的学习环境,适当加强专业性考核,增加考核指标,同时提高学生对专业性的了解程度帮助他们对将来的人生规划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进一步的,从宏观来看需要社会大环境进行制度改进,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技术型人才发展,更加重视技术型人才的作用,鼓励进行创业及就业,为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三、高职院校学生对于人体解剖实验课程的兴趣调查

教学过程不能只依赖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也十分重要,为了更清晰的了解高职院校医学生的真实想法,且人体解剖学课程主要面向新生展开教学,故针对新生对实验课程的兴趣进行数据收集。调查问卷围绕学生对基础医学实验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的兴趣进行数据收集;学生在实验课上是否愿意利用实体模型或实验动物进行学习;开展实验课程是否对理论知识学习有帮助;学生进行实验课程的学习对自身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有提升等方面展开[8]。按照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22级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及临床医学专业专科一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计发放120份问卷,回收12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调查结果显示本校学生对于基础医学实验课程展现较高兴趣,尤其是有关生理学、生物化学等操作性较强的实验。56%的学生表示对人体解剖实验课程感兴趣,但是当涉及是否愿意动手解剖人体器官相关问题时,有实验兴趣的学生中70%表示不愿意,20%认为可以尝试,只有10%表示非常愿意。学生对此类问题的反应说明大多数同学在面对实验用真实人体器官模型时会有一定的心理负担,但是也有少部分同学对此类实验感兴趣。针对于有心理负担的学生教师应当进行积极正向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介绍和强调实体标本观察对学好人体解剖学的重要意义,端正和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用行动来感染和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养成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学习精神[9]。90%以上的学生认为实验课程能够有效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学生主动进行标本观察有利于加深印象。故总体来看,大部分学生对实验课程有较强兴趣,对实验课程兴趣的提升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

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融入新兴科学技术提升实验兴趣

在人体解剖实验课过程中单一使用仿真模型或实体模型,对人体结构及器官进行讲解可能无法完全满足当今教学需求,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以及对于人体各系统器官结构的了解更加深入,近年来有不少虚拟仿真实验设备应运而生。在人体解剖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实物讲解,但实物标本无法准确展现器官结构,并且使用期间容易损坏,导致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器官结构位置,不利于提升教学效果。高职院校学生处于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特殊时期,对于电子科技产品兴趣普遍偏高,利用科技教学产品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不失为一种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学生可以系统地对某一器官或某一组织进行全面观察认识,电子产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将人体各复杂的系统结构立体化、形象化,全方位地展示结构及生理功能,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3]。另一方面,科普内容具有多样性、易懂性、科学性等特征,人体解剖学与科普内容的结合可以在现有教学的实验内容中寻找科普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教学内容设计,不仅可以增加课程趣味性,降低课程原有的枯燥乏味感,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潜能[10]。再者,通过组织学生亲手制作人体结构模型,将一些教学过程中不易理解的知识点以模型结构展示,或者通过绘图等方式,例如人体椎骨联结中的不同类型韧带,利用不同材料进行骨连结模型制作不仅能清楚韧带所在具体位置,还可以进一步确定韧带连接椎骨的方式。总之,学生亲手制作模型以及绘图等主动学习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加强学习记忆。

结语

人体解剖学课程在基础医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可以为医学课程学习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石。然而仅仅要求教师全方面掌握教学相关内容,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可能很难取得教学效果实质性的突破进展。通过进行与理论课程相匹配的相关实验课程教学,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不仅可以复习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提升学习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合理安排人体解剖实验课程可以进一步从多方面改善理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 张江涛,谢勇江,卢远新,等.整合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实施[J].解剖学研究,2023,45(01):88-89.
  • 陈壮,李媛彬,蒋琪,等.中医药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实践与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07):196-197.
  • 阳军,曾帅,陈浩阳,等.高等职业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2(12):64-66.
  • 丁婷玉.“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风,2023(10):92-94.
  • 姜迎静,肖海连,白强,等.高校本科教学实验室安全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A5):196-197+210.
  • 张晔.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与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8,5(42):310-311.
  • 陈玲.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3):57+59.
  • 范琳波,王立萍,木云珍,等.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课程满意度调查[J].高教学刊,2023,9(04):188-192.
  • 陈竹盛.基于“立德树人”目标的人体解剖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2):202-203.

[10]秦敏锐,邵东贝,蔡黄菊.将科普元素融入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J].科技视界,2022(11):59-61.

作者简介:张丝嘉(1997— ),女,汉族,云南曲靖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猜你喜欢
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实验教学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中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探讨
转型背景下护理专业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人体的吸收功能》说课设计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