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堂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应用

2024-06-08 11:26杨诗杰
教育界·A 2024年10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初中地理应用策略

【摘要】为了贴合新课标的内涵,搭建高效课堂,任务驱动式教学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策略被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通过完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任务,学生能够逐步优化学习模式并且增强学习主动性和竞争意识。文章从具体的教学案例出发,深入分析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任务驱动;应用策略

作者简介:杨诗杰(1982—),男,福建省南平剑津中学。

当前,任务驱动式教学这一教学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包含任务设计、任务实施、任务评价三个部分。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紧扣教学重难点并将其转化为多元的学习任务,借助循序渐进的任务要求以及颇具开放性、创新性的任务内容,促使学生将教材内容与生活案例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综合实践相结合。

一、基于学习任务,明确教学目标

(一)以学生为主体,优化学习效果

为了让学生有效学习地理知识,教师应坚持生本思想,并营造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针对具体的、难以解决的知识点,教师应从“学习任务”出发,将探索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针对学习任务,学生或以个体为单位搜集符合任務要求的学习资料,或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形成“认知冲突”。针对这些“认知冲突”,教师一边予以记录,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一边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通过完整的知识探索,学生既能产生学习积极性,又能形成学习自信心[1]。

以人教版初中地理“地形图的判读”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断山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等,并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由此,教师设置学习任务。教授学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断山坡的陡缓时,教师以微课视频为基础,相继讲解“等高线的绘制方法”“等高线密集程度”等知识点。当学生掌握上述知识后,教师基于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梳理山峰、山脊、山谷与等高线密集程度的联系。教师可以在电子白板上展示长白山的海拔分布,让学生根据长白山的海拔数据绘制地形图,并从密集程度判断“南坡是缓坡还是北坡是缓坡?”最后,让学生根据山峰、山脊、山谷的特点,梳理整合等高线与地形类型的相关知识。

在初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对于难度适宜、内容丰富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自主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教师既要从“主讲人”的角度预估学生的“疑惑点”,设计实践项目,又要以“引导者”的身份展开后续的师生互动。

(二)基于小组合作,提升核心素养

任务驱动式教学离不开学生间的通力合作,离不开交流、沟通、协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设计实践任务。基于具体的实践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订学习计划,探寻达成任务目标的方法。这时,教师应一边跟进学生的探索进度、实践思路,一边形成个性化的、动态化的“学生个人档案”。值得注意的是,受诸多要素的影响,每一名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基础、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划分学习小组时,应保障每一个小组的“实力”是平均的[2]。

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解决以下问题:我们所在地区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在此过程中,各小组会尝试提出预设、验证猜想。比如,其中一个小组猜想:每天气温最高的时候是12时,气温最低时是24时。针对前半部分的猜测,该小组进行了具体的实验:利用温度计测量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温度。通过对比测量数值,该小组发现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并非12时,而是14时。在具体的探索过程中,教师可以记录下每一名同学的表现并形成评价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小组合作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以线上学习社群为参考,串联线上、线下学习,促使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实践的形式拓展教材知识,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提升其地理核心素养。

二、基于任务驱动,完善教学环节

(一)基于复杂任务,优化知识讲解

“复杂任务”并非任务内容的复杂,而是任务难度的“复杂”。教师在设计驱动型的学习任务时应融入支架式教学,并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布置基础任务和提高任务。一般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索能力,能够借助生生互动实现对知识点的理解、应用与迁移,完成基础任务。针对部分学习能力、探索意愿较强的同学,提高任务可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学生或以信息搜集的方式逐渐理解任务的要求、内容,或以实践的方式验证自己的理解和猜想。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各小组的探索进度,关注学生的“疑难点”,并以问题支架的方式辅助学生进行延伸思考,逐渐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3]。

以人教版初中地理“俄罗斯”一课的教学为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从自然资源、人文环境等多个角度了解俄罗斯的基本情况。例如,针对工业区分析的相关内容,教师可以将知识学习转化为相应的探索任务。根据任务要求,学生依次解决“俄罗斯的工业发展有哪些特点?”“俄罗斯的工业分布有哪些特点?”两个问题。从难度来看,探寻俄罗斯的工业发展的相关知识较简单。学生通过观看纪录片或查阅相关数据和资料,就可以总结俄罗斯工业发展的特点。相较于第一个问题,探寻俄罗斯工业分布的相关知识的难度更大。学生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俄罗斯各个工业城市的区位因素,并进行归纳总结。针对两个问题,教师可以将第一个问题的探索主动权交给学生,逐渐补充、延伸相关知识点,从而进行对第二个问题的探索。

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调动知识积累,利用抽象逻辑思维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将知识点由易到难进行排列并设置相应难度的探索任务,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逐个击破”,逐步搭建知识框架。

(二)基于学习任务,促进课程复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学习任务为驱动力,凸显学科的育人价值。教师设置富含社会要素、人文要素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特有的文化现象、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等。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复习“旧知”,激发学生的探索积极性,引导他们实现对知识的应用与创新。教师可以关注时事热点,提取与课程知识内容相关的要素,并将这些要素融入课程复盘的学习任务。

以人教版初中地理“交通运输”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围绕“铁路干线”设计以下探索活动:“适逢寒假,你想和朋友们进行一次由东至西的旅行,你会如何规划路线?”“在路线中,你会途经哪些地形?”“为了让旅行更有性价比,你会选择怎样的交通工具?”在探索活动中,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以及生活经验,从“交通干线”“交通工具特点”“地形”等多个维度考虑问题,规划合理的路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展示图例时有意识地选择“一带一路”的路线并标注其中的重点城市,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一带一路”城市及其地理特征,合理选择路线、交通工具以及旅行方法。

课程复盘强调知识的迁移、应用和创新。教师需要从学科特点出发,将社会要素与具体知识点相联系,让学生在完成學习任务的过程中,拓宽视野、积累知识和经验,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三、创新任务驱动,提升教学成效

(一)融入多学科知识,创新任务内容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跨学科融合被广泛地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在学习任务的设计中,地理教师以教学重难点为依据,探寻地理与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物理等多门学科的共性和联系,设计循序渐进的探索任务。这样,学生不仅能在探索的过程中将地理“新知”与“旧知”串联起来,还能将地理与多门学科串联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以及相关学科知识的补充和拓展。因此,教师需要秉承支架式教学的理念,提供大量的、与学习任务相关的学习资料[4]。

以人教版初中地理“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一课的教学为例,针对“自然环境对地区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分析黄土高原地区主要地形类型以及气候特点”等问题,教师引入语文、音乐、地理等学科的相关内容。首先,学生聆听有关黄土高原地区的音乐,阅读有关黄土高原地区的文学作品并感受该地区人民的生活状态。随后,结合《黄土高坡》的歌词,各小组分析黄土高原地区的地形、气候等特点。例如,围绕“大风从坡上划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等歌词内容,学生展开地形、气候分析。

跨学科学习任务旨在以某一核心问题为基础,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探索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或以其他学科的内容为背景逐渐了解任务的内容和要求,或以其他学科的形式呈现任务探究的成果,并分享思考过程。

(二)优化任务评价,深化任务设计

任务评价作为任务驱动式教学的重要一环,旨在复盘任务的实践过程以及反映任务的实践结果。为了完善学生的学习链条,教师可以优化任务评价,通过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的结合,学生既能以新颖、多元的方式呈现小组的探索过程及成果,又能在互评中完善彼此的知识架构、学习架构[5]。

以人教版初中地理“‘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一课的教学为例。在讲解阶段,教师围绕“香港的人口特点”以及“香港如何实现空间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设置探索任务。根据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材内容并进行分析:香港是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香港关于环境保护的相关措施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展示相关的材料和资源,如管理机构、舆论监督、技术支持等,让学生拓展知识,开阔视野。针对第二个问题,教师可以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学习任务的成果。随后,针对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答案,教师可以提炼关键词,将学生提出的策略罗列于电子白板中,并引导学生继续从多个角度补充完善答案。在这样高效的互动交流中,学生能够调动的知识积累、发挥逻辑思维能力,逐渐明确“香港如何实现空间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的答案,从社会角度深入理解香港这座城市,了解香港地区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

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式教学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将学生纳入评价主体,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查缺补漏,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和积极性。针对不同的反馈,教师需秉承教学评一体化理念,进行个性化、差异化的引导。

结语

总之,任务驱动式教学旨在以任务为基础,以具体知识为前提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串联起来。在内容丰富的探索活动中,学生不仅能逐渐理解并掌握地理知识,还能在具有延伸性的问题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好活动设计者以及引导者等角色,将学习任务恰当地融入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同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联系,将地理学习与社会发展趋势相联系。

【参考文献】

[1]康翠玉.利用真实情境,开展初中地理任务驱动探究教学[J].中小学班主任,2022(24):100-102.

[2]吴晓玲.任务驱动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活动设计探析[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6):108-110.

[3]杨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23(15):58-60.

[4]王雷.初中地理任务驱动式课堂教学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8):43-45.

[5]肖伟.浅谈任务驱动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8):92-94.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初中地理应用策略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