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职院校“中共党史”课教学路径

2024-06-08 07:59刘橦白云萍
中国军转民 2024年7期
关键词:中共党史党史共同体

刘橦 白云萍

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族问题是我国发展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提出了一系列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推进了我国的民族工作不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提出、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将其与百年党史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推动高职院校有形有效有感地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中共党史”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是增强高职院校大学生“五个认同”的重要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职院校“中共党史”课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故事,用真实的党史发展过程中的事件去感染学生、启发学生,引领学生,使学生明白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了各族人民群众的团结一致,艰苦奋斗,才会有抗日战争的胜利,才会有新中国的成立,才会有新时代的繁荣,从而增强各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重要基础。

(二)是加强高职院校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重要抓手

高校是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内容的重要场域,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作为高职院校,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同时还肩负着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任,这对校园的和谐稳定和优化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新时代,高职院校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也必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其主线,一切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开展都要围绕这一主线进行,都要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开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职院校“中共党史”课教学内容,是高职院校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重要一环,是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的重要抓手,对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爱国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促进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由于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源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职院校“中共党史”课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内容的丰富还是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都将对高职院校其他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具有借鉴作用和促进作用,教师可以尝试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中共党史”课的典型做法借鉴到“思想道德与法治”等其他思政课当中。同时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不同高校中不同培养层次、不同学段的多门课程,提供了融入的可能性和路径探索。因此,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职院校“中共党史”课教学内容对学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中共党史”课教学目标的契合点

回眸党的百年发展历程,各族人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这一历程中得到了空前觉醒,极大地促进了各族人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自在到自觉的历史性转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目标就是使高职院校大学生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中华文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增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五个认同”,使其牢固树立“四个与共”意识,引导高职院校各民族大学生能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中共党史”课教学目标是通过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通过历史中鲜活的革命人物和历史事件使其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辛与不易,从而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在百年党史中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引导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由此可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中共党史”课教学,其最终对目标都是引导高职院校大学生深刻认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以及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发展作出的贡献,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和推动力量,认清当前国内外局势的发展变化,从而使学生自觉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不断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陕西省第一所将“中共党史”课开设为公共必修课的高职院校,自2021 年秋季学期以来,“中共党史”课已经开设了4 轮,本文所提到的“中共党史”课教学,就是以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中共党史”课教学为例。该校课程教材采用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1 年1月出版的《学党史 知党情 跟党走 中共党史简明教程》一书,全书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分为十章内容,分别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为新中国而奋斗”“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教师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中共党史”课的教学内容中时,要将教材十章内容按照党的百年奋斗史的四个历史时期,以时间为线索,分阶段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历史史实和真实案例。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中共党史”课的路径

费孝通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书中提到,“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2]。而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各阶级在抵御外辱的过程中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觉醒,孙中山于1919 年提出了融合国内各族而成一中华民族的思想。[3]因此,在“中共党史”课中,首先要向学生阐明中华民族这一民族实体从自在到自觉这一转变过程,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辛亥革命后全国各族人民群众“中华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在中国共产党的四个不同历史时期中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学要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丰富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民族团结人物故事

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学习平台进行任务布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挖掘党史中的民族团结人物故事,按照四个历史时期将搜集到的故事进行归类整理,融入到教材每一章节的课程教学内容中,有针对性地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党史人物或故事进行分享,这样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能够丰富党史课程教学内容,发挥重要历史人物的育人作用,能够使学生更加感性地认识到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的历史史实。例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普遍觉醒的基础上,在救亡图存的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教材前五章均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内容,具体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内容。在给学生讲“第一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时,可以向学生讲述中共一大代表水族邓恩铭的故事,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和工人运动的重要创始人之一,是党的一大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也是山东党组织的缔造者和早期领导者之一,1931 年4 月5 日,他被国民党枪杀于济南,年仅30 岁。[4]也可以向学生讲述中国共产党“唯一的一个女创始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领袖,为花季少女解开裹脚布,为广大妇女争取参政权的土家族向警予的故事。同时可以参考由谷安林主编,于2021年7 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给青少年讲党的故事》一书中的故事,该书按照党史四个历史时期,共分为四辑,分别为“开不败的花朵”“我爱北京天安门”“在希望的田野上”“砥砺奋进新时代”,四辑共100 个党史故事,教师可以通过故事的挖掘和讲述分享,使学生明白,少数民族中的先进人物在五四运动后也能够迅速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在少数民族中传播马克思主义,为党的革命事业作出重要贡献。在进行红军长征这一主题的教学时,可以向学生讲述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帮助红军的故事,从而使学生明白,长征胜利离不开少数民族的支持与帮助,引导其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党史学习参与度

要更好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中共党史”课教学,不仅需要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还要不断创新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在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增加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需要学生参与其中,以期更好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好党史知识。可以给学生讲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中央创办了一批民族院校和民族干部学院,例如云南民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等,为新中国民族地区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少数民族干部,为社会长治久安贡献了重要力量,引导学生明白,在反对民族分裂的斗争中,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要旗帜鲜明的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在教学方法上,可以与学生同看一部党史主题影视剧,例如,在讲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内容时,可以观看《冰血长津湖》《冰山上的来客》等影视剧,一起和学生感悟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勇猛的志愿军在长津湖一带浴血奋战,取得胜利的故事。感悟建国初期,驻守在祖国边疆的人民解放军和当地塔吉克族人民一起为了祖国统一而共同摧毁反动残余势力的民族团结故事。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高职院校各民族学生线上参观红色展馆,例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大型展览”等,还可以参观陕西省内线下红色展馆,例如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等,使各民族大学生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各民族革命先辈们共同创造的,感受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多年来各民族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

(三)打造专题教学,提升党史教学实效性

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中共党史”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就民族团结这一主题,打造若干节专题教学课程,有针对性地将民族团结理论与政策融入专题教学当中,从而提升“中共党史”课教学的实效性,例如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史课程中,打造了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题的专题教学,在给学生传授基本党史知识的基础上,带领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70 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我国多个领域正在发生的巨大改变,同时试图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功绩予以诠释,从而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认识中国共产党,不忘党和国家来时的路,增强其对祖国的热爱,对党的信心。在讲授“第六章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第一节 巩固新政权的斗争”时,打造与西藏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相关的专题教学,使学生了解西藏是我国最后一个解放的地区,西藏和平解放后,除台湾、澎湖等少数海岛外,全国国土获得了解放,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而西藏的和平解放,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还可以向学生讲述“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一系列在解放西藏和建设西藏过程中孕育发展而来的伟大精神,使学生能够按照四个历史时期,对这些精神背后的故事也能够有更加深入和系统的把握,充分了解每一个历史时期的伟大精神,使学生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

(四)树立大历史观,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大历史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具体运用和创新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大学生要学好党史,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其中,就要树立大历史观,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先,教师要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这就需要教师自身在备课过程中,深挖资料,了解政策,阅读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相关的著作,对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梳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所坚持和发展的民族团结理论和民族政策,向学生介绍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向学生阐明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的发展变化历程,准确把握我国新时代的民族政策,夯实学生的民族理论根基。其次,教师还要大力宣传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向学生展示新时代我国各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丰硕成果,而这些发展成果恰恰是由各族人民共创共享,使学生明白,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进程,必然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过程。最后,教师还要讲好中华民族故事,运用大历史观,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党史融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共党史以及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辩证关系,开设“新中国史”等选修课,与“中共党史”课教学进行融合互补,使学生从多角度了解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而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树立“四个与共”意识。

四、结语

党的二十大后,全国各族人民迈上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在这一新的征程上,党的民族工作面临新形势和新任务。作为高职院校,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民族团结工作的主线,不仅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各门思政课,还要创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方法,促进各民族学生交流交往交融,铸牢高职院校各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军转民

猜你喜欢
中共党史党史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第一次学党史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二○一二年国外中共党史研究述评
中共党史学个案研究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