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呈欢 宋佳勋 刘琦
自2000 年以来,中国先后向东帝汶、海地、阿富汗、波黑、科索沃等12 个联合国任务区和联合国总部派出维和警察近2700 人次,创造了“无一违纪、无一遣返”的记录,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1]然而,提及“维和”时,普通百姓往往下意识地想到维和部队,并不熟悉维和警察与维和部队的区别,对于维和警察的了解仍然较少。通过加大新闻宣传力度,社会公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维和警察的任务和职责,了解到维和警察在维护任务区社会稳定、保护人权等方面的突出成就,提高维和警务工作的透明度和影响力。同时,新闻宣传也有助于教育公众,形成对于维和警务工作的正面评价,营造有利于维和警察工作的舆论环境,增强公众对于维和警察工作的尊重和支持。[2]此外,加强对于中国维和警察的宣传报道也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公安民警对于维和任务的认识,在公安队伍内部挖掘更多具有全球素养的维和后备人才,不断壮大中国维和警察队伍。
新时代下,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维和警察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参与联合国的和平维护工作,积极践行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承诺。2015 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维和峰会的发言中,专门提到了和志虹烈士“一根羽毛”的故事,以此寄寓中国“以和为贵”的和平观。通过加强维和警察新闻宣传工作,我们可以向世界传递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理念,展现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将中国维和警察作为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有利于增进其他国家对中国的了解,推动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使中国以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一国的国际话语权不仅仅取决于其军事、经济和政治实力,还取决于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形象。新时代下,中国已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第一大维和出兵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中国维和警察已经从学习者变为经验分享者和方案贡献者。[3]然而,尽管中国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的参与度不断提高,但在话语权方面仍然存在赤字,联合国高级职位中的中国职员数量仍然不足、来自西方国家的舆论压力仍然存在。作为中国与世界沟通的一道桥梁,加强维和警察新闻宣传,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中国维和警察的国际形象和声誉,以此塑造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正面形象,提升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认同感和好感度。
自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警务活动以来,中国维和警察始终积极记录维和警察的工作日常、宣传维和警察的光荣事迹,宣传方式既涵盖文字报道又充分利用图文、视频等新兴形式,宣传报道渠道由传统纸媒、广播电视逐步扩展到当下依托新媒体平台进行多元化传播。近年来,有关维和警察的新闻报道频率不断增加,公众对于维和警察这一群体的认识不断深入,“维和警察”这一神秘而又光荣的特殊群体逐渐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这为新时代维和警察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当下,中国维和警察的官方宣传报道主要依托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两大平台,中国维和警察官方微博开通以来共发帖1.5 万余条,获得“转赞评”共计363.3 万,收获了587.8 万的粉丝数,账号长期栖身微博账号“政务排行榜周榜、月榜”Top100,账号影响力位于微博官方政务账号前列;中国维和警察官方微信公众号开通于2013 年4月,自开通至今的十年间共更新326 条,共计收获点赞0.97万。在账号开通初期,部分推文的浏览量甚至仅有个位数,经过了十年的持续运营,2022 年的全部15 条推文平均浏览量已达1652 次,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力取得了较大提升。与此同时,中国警察网、人民公安报等国内官方媒体也积极创作了《妈妈,你来生陪我久一点……》等维和警察相关图文,“维和警察”一词在新闻媒体中的出现频率逐渐增加。在现有账号各项数据稳定提升、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的同时,当下的维和警察新闻宣传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维和警察的日常工作内容丰富,与公众对于国内警察的常规认识大有不同,具有极高的可挖掘性和可报道性。当下,中国维和警察主要通过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两大平台对外宣传,以“中国维和警察”官方微博为例,2023 年下半年,“中国维和警察”官博共发表动态27 条,内容题材大体可分为“转载转发”“工作动态”“视频策划”“时政热点”四大类,由官方原创的维和警察工作新闻仅有7 条,视频类动态仅5 个,有关维和警察的新闻选题仍然集中在“维和警察出征仪式”“防暴队战术演练”“个人事迹专访”等常规性报道,围绕维和警察个人的“出征前、任务后”报道较多,深入反映任务区一线维和警察工作实际的报道少,很多震撼人心的新闻素材未能完整地呈现在公众的视野内。部分宣传报道的创新性不足,新闻发布缺乏用户思维,趋同性严重,不易于社会公众借助新闻报道直观了解维和警察在任务区发挥的特殊作用。
在海外执行任务期间,部分任务区民众对于镜头存在抵触心理,不愿意成为新闻报道的素材,加之维和警察的工作具有复杂性和危险性,许多素材往往稍纵即逝,因为未能被及时捕捉而不能公之于众。维和警察的言行举止,体现着国家的整体形象,针对中国维和警察的新闻报道中,如有不慎便有可能造成负面的舆论影响甚至外交问题,因此,对于有关中国维和警察的新闻报道常常审核更为严格,许多事件中的细节并不能得到详细的反映,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相关新闻的时效性受到影响。同时,受限于维和警察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强度,多数维和警察在执行任务时并不方便随身携带摄像机和照相机,许多图文素材通过手机拍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闻报道的质量。维和警察的日常工作繁重复杂,中国维和警察在工作期间时常需要“单兵作战”,很多工作虽然圆满完成却受限于没有身边同伴拍摄影响素材,造成了大量宝贵宣传素材的流失。在部分任务区,无线网络使用费用较高,网络速度不够稳定,这也增加了新闻素材的存储和传输难度。[4]
当前,有关中国维和警察的宣传报道,主要集中在前文中提及的“中国维和警察官方微信公众号”和“中国维和警察官方微博”两个账号。在互联网盛行的当下,中国维和警察官方账号入驻的新媒体平台依然不足,覆盖的用户范围仍然存在较大缺口,公众不易于在各个社交媒体平台上检索到有关中国维和警察的信息,了解到有关中国维和警察的最新动态。据2014 年“连线国际维和”专栏统计,90% 的维和宣传工作人员更加注重国内纸媒报道,对于国内网络媒体的重视程度不高,宣传策划意识普遍不强。[5]在当下,围绕中国维和警察的新闻宣传素材以图文作品为主,中国维和警察官方媒体尚未入驻各大短视频平台,尚未借助当下短视频热潮增进自身影响力,这使得维和宣传工作效果大打折扣,更与宣传工作的目的背道而驰。
作为中国与世界沟通的一道桥梁,中国维和警察尚未开通海外社交媒体官方账号,借助维和警察这一特殊群体打开对外宣传的窗口,与任务区当地有影响力的媒体沟通交流仍然不足,尚未形成内外媒结合的日常工作宣传报道机制。部分西方国家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各类联合国维和行动常常采取碎片化的、边缘化的报道,或是基于意识形态偏见和以往的刻板印象进行揣测性的报道,例如,2016年10 月5 日,美国联合通讯社发布报道,指责中国维和人员在冲突事件中消极履职,向当地民众使用催泪瓦斯,还放弃了南苏丹一号难民营。诸如此类新闻如果未能得到官方新闻媒体的及时澄清,将极大损害中国维和警察自身的良好形象,使得中国在舆论争夺中处于被动地位。
在对中国维和警察的工作进行宣传报道时,不仅仅应当停留在表层的英勇事迹报道,更要突出背后的细节,尽可能深入挖掘事件始末。例如,在对中国维和警察开展实战演练一类新闻进行报道时可以不仅仅将目光停留在实战演练本身,也可以深入到每位演练队员,通过观察其演练成果,跟进了解其在任务区所具体从事的日常任务,以此宣传维和警察的吃苦耐劳精神,使得社会公众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维和警察的艰辛和付出。在此基础上,有关中国维和警察的宣传工作应当进一步推陈出新,创新宣传形式,通过组织策划“官方文创产品征集”“转发集赞抽奖”等相关活动,提高宣传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让社会公众乐于接纳有关中国维和警察的宣传作品,乐于传播具有维和警察元素的新闻素材。
针对任务区内新闻素材稍纵即逝、难以采集的问题,维和警察个人应当注重新闻素材的收集和整理,在开展工作时注意留存图文资料,留心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亮点、热点。在征得任务区民众同意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记录影像材料,并与国内外媒体、公安机关新闻宣传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实现各国媒体、各国维和警察间的新闻素材共享,尽早、尽可能全面地传回新闻宣传素材,用于进一步地加工报道。为进一步完善维和警察新闻宣传素材质量,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等维和警察培训单位应当注重维和队员新闻宣传能力的培养,将宣传技能作为维和警察甄选、考评的一项重要指标,尽可能使每位维和队员具备扎实的摄影和写作能力,并根据任务区特点对维和警察进行手机摄影、英文报告写作等专业技能培训。各支维和警队应当尽可能设置专职宣传骨干、明确个人职能,捕捉中国维和警队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可报道素材,持续创作更多更高质量的有关中国维和警察的宣传作品。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新媒体传播已成为主流,为了进一步优化中国维和警察新闻宣传工作,当务之急要加速建设中国维和警察官方新媒体矩阵,推进中国维和警察官方账号入驻抖音、快手、哔哩哔哩、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积极拓宽新闻传播渠道。积极发挥新媒体矩阵联动效应,根据不同平台的受众特点和推送机制,将同一宣传素材进行差别化加工[6],及时填补官方短视频账号的空缺,将短视频等新兴宣传形式与传统宣传手段相结合,努力实现中国维和警察新闻宣传素材的全方位、高效率传播。同时,中国维和警察官方媒体平台也可以积极跟进推出官方微电影、纪录片,充分发挥影视资源在宣传工作中的重要效能。
推进中国维和警察新闻宣传的全球化传播,一方面应当积极与具有影响力的海外媒体进行沟通交流,既重视联合国内部的官方媒体,也关注其他国家的主流媒体,增加对于中国维和警队的正向报道。在维和警察新闻宣传素材的传播中,既要对接传播专业部门,又要对接业务工作部门,将民间传播和大众传播连接起来,加强传播中本国媒体和他国第三方媒体的联系。另一方面,在对有关中国维和警察的新闻素材进行国际化传播时,应当积极开拓中国维和警察海外新闻宣传渠道,对诸如Instagram、Facebook等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机制、传播理念进行准确把握,适机尝试开设官方账号[7],搭建对外发声窗口,在化解舆论纠纷的同时主动加强对外宣传,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维和警察的工作成果,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中国军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