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文林,温静,阎灵均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教育变得更加灵活、智能、个性化,并且更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技术赋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和价值不容忽视,它将对基础教育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基础教育正迎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时代。为了适应这一趋势,更新教学技术装备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传统的教学设备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教育的需求,需要引入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工具。数字化技术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高效和便捷[1]。例如,电子白板的运用能够替代传统黑板,实现教师书写、资源展示、互动交流等多种功能,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通过使用电子课本和电子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知识,进行个性化学习。网络化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借助互联网,教师和学生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进行远程教学和在线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布置作业、批改试卷,学生则可以参与线上讨论、观看教学视频,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此外,智能化的学科实验室设备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实践和探索机会。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等设备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进行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培养科学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借助虚拟实验室技术,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降低实验成本,提高安全性。
5G 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为数字化教学提供更强大的网络支持。随着5G 基站的建设和覆盖范围的扩大,教育机构和学校可以更稳定、更快速地连接到网络,有效解决了传统网络瓶颈问题[2]。5G 网络的高速传输和低延迟特性将使在线教育更加流畅和实时。教师和学生可以在观看教学视频、参与在线讨论、进行远程实验等过程中享受到更高质量的网络连接,提升学习效果和交互体验。5G 网络的传播能力和连接密度可以支持更多设备同时在线。这意味着在一个教学班级中,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设备连接到网络,同时享受到高速的网络体验。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平台与每个学生进行互动和反馈,个性化教学得以更好地实现。此外,5G 网络还可以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应用提供更好的支持。利用5G 的高速和低延迟特性,学生可以更加流畅地体验虚拟实验室、虚拟场景等教学资源,提升学习的沉浸感和实践能力。
技术赋能下的基础教育不仅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技术赋能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传统上,教师主要是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者和评价者。而在数字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将更多地扮演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3]。他们需要熟悉并善于运用各种技术工具和教学资源,能够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和辅导,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此外,数字化教学模式也提出了针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挑战。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通过数据分析和教学评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借助技术工具,教师可以获得学生学习行为、成绩等数据,从而更好地理解每个学生的需求,并根据需求调整教学策略和资源。
教学技术装备的更新使得线上教育成为趋势。线上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灵活的学习时间和地点,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而线下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形象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将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服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线上和线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线上和线下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相互补充,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同时,建设功能完善的线上教育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习工具,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还可以将线下的教育资源数字化,方便学生在线上进行学习和实践。此外,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教学,通过在线直播、视频会议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线上线下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强调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经验积累,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教师重建课程体系提供了指导,使他们能够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建构知识的环境,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5]。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积极开发虚拟教学资源,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手段,创建生动、形象的虚拟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在此基础上,将现实与虚拟教学相结合,打造出现实与虚拟融合无缝联通的学习空间,创设高度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
传统的教学设计通常基于经验和直觉,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教学目标来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然而,这种教学设计范式存在一些局限性。而基于数据和分析的教学设计范式则通过技术手段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分析他们的学习行为,从而更准确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为了实现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各种技术的特性和教育应用,包括不同技术的功能、优势和适用场景,以便选择适合的技术手段和工具[6]。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前沿动态,及时跟进新技术并将其应用到教学中。然后,将技术融入教学设计,即利用技术手段和工具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设计出符合实际需求的教学方案。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平台、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开展在线教学、混合式教学等。这些新型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教师应建设健全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利用在线平台、学习管理系统等工具收集学生的学习行为、成绩等信息,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7]。然后根据分析结果,为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资源和建议,也可以利用推荐算法,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兴趣为学生推荐相关的学习资源、课程或活动。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推送技术,将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建议及时推送到学生的移动设备或学习平台上。为了能够更好地适配教学需求,教师还应该收集学生的反馈,并使用数据评估学生的学习体验。根据评估结果,教师可以及时优化教学资源和推送服务,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普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技术手段正在逐渐赋能教育改革。在家校合作方面,技术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8]。首先,学校可以建立在线平台,利用公告、作业发布、成绩查询等功能,可以方便家长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通过在线交流、在线辅导等功能,让家长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实现课堂内容的延伸。其次,学校可以开发在线教育资源,如在线课程、学习视频、学科互动等,为家庭教育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通过数字化的教育资源,家长可以更加方便地对孩子进行学科知识的拓展和辅导。再次,学校可以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科水平,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弱项,提供有针对性的学科辅导。最后,学校可以借助在线会议等技术手段,开展全员家长会、在线家长讲座等活动,提高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认同感和参与度,促进课堂延伸化。通过技术赋能,家校合作可以更加高效、便捷地实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改革注入新的动力。
综上所述,在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将技术赋能应用到基础教育中,对于推动教育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同时,线上与线下融合、现实与虚拟融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打造无缝联通的学习空间,拓宽了他们的学习视野。此外,技术还可以推动家校合作,加强家庭教育参与和课堂延伸,实现全方位的教育支持。然而,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未来的教育发展中,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继续探索和创新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适应未来发展的学生,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