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融入高校美育的应用路径研究

2024-06-08 04:02王惠丽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美育戏剧课程

王惠丽

(洛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洛阳 471934)

高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重要工作,2017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工作报告中指出学校美育应该在美育课程、美育教育资源以及美育设施等方面进行改进与升级。2019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了高校美育工作的总体目标。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就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提出总体要求,提出了2022年、2035年两个主要目标,说明了国家对于构建大中小一体化美育体系的重视,也说明了时代发展下高校美育改革的迫切需要。

戏剧具有教育性、趣味性、艺术性、综合性、实践性、写实性等特征,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载体,更是促进高校美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戏剧在高校美育中的应用问题一直被戏剧界和教育界高度关注和重视,钟仕伦等在《高校美育概论》中阐述了高校实施戏剧美育的过程[1]; 肖薇等总结了清华百年美育之路,并提出戏剧美育生态体系[2]。高校戏剧美育课程应以戏剧的形式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观念,以此提升学生对美的鉴赏力。

一、戏剧融入高校美育的重要意义

审美教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在西方美学和东方美学的研究中都得到了证实。席勒在《美育书简》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美育的概念; 马卡连柯主张美学应贯穿到人的生活和教育的一切方面中去,认为美好的生活“就是和美学联系起来的那种生活”[3]; 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要实现全面发展,就要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4]。王国维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提出现代美育者,提出了培养“完全”之人[5]; 蔡元培对美育进行了详细阐述,提出美育“于学校中可实现者,如音乐、图画、旅游、游戏、演剧等,均可去做,以之代替不好的消遣”[6]。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很多高校也将艺术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主体。

戏剧融入高校美育课程可以丰富美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戏剧所具有的直接交流性和现场性相比于其他美育方式则更直观、更具有感染力,戏剧所具有的文理兼容、美学与艺术的相通性不仅丰富了高校的美学理论,还填补了学生对于其他艺术的知识盲区。学生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多维度、多角度地理解美学理论,从而更有效地得到美学经验。将戏剧与微电影、短视频等形式相结合,不仅促进了与其他学科间的交流,也为戏剧融入高校美育注入了新的能量。

戏剧融入高校美育课程,能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建立。戏剧架起了美育与德育之间的桥梁,戏剧通过感性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以理性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戏剧摒除了僵硬的说教和枯燥的文字灌输,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去体会、去感受、去领悟、去反思,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更主动接受,这是戏剧教育的优势和特点。戏剧中具有正能量且积极向上的戏剧情节能够通过其强烈的戏剧冲突来激发观众对于剧中人物的同理心,和剧中人物共同经历、共同感受,从而获得一种“集体经验”,达到净化心灵的作用。戏剧所具有的写实性、先锋性特点有利于社会规范和道德价值观的传播与渗透,可以在戏剧活动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他们的审美品位。

二、戏剧融入高校美育的发展现状

目前,各高校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美育改革方案,在加强美育资源建设以及优化美育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高校美育的改革实践工作仍面临着很大的困难。部分高校存在着过于重视智育、对美育重视不够、美育师资力量薄弱、美育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这都阻碍了高校美育的发展。

在戏剧课程内容选择上,高校选用的部分戏剧作品与社会生活脱节,戏剧美育教育成了生硬的宣传手段,这些作品无法体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文化需求,学生在戏剧体验中无法感受到美,在精神上也无法与剧中人物产生共鸣,无法满足学生多层次、复杂化的美育要求。这样不仅降低了高校美育资源整合的效果,还使教学陷入刻板化、单一化的困境。原创性的戏剧作品更是少之又少,一些经典剧目毫无新意重复上演,有的甚至好几年不换剧目,毫无创新可言,造成学生审美疲劳,不利于戏剧教育的传播和发展。

在戏剧课程设置上,高校多以通识类课程为主,考核方式相对单一,所有专业、所有年级都采用同样的课程结构、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久而久之,自然也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以及主动性。部分高校因师资、教学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再加上内容的固化和方法的陈旧使学生的戏剧体验受限,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随之降低,无法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在戏剧实践活动上,高校一般多采用剧目鉴赏、诵读剧本等形式,在此过程中更多地追求高端化和标准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僵化了学生的美学思维。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受过专业的舞台表演技巧训练,所以在演技上有些欠缺,演出效果也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影响观赏感受。部分戏剧实践活动对学生采用“一刀切”的形式,没有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造成部分学生无法真正感悟美,达成陶冶情操和改造理想的美育目标自然也就成了纸上谈兵。

三、戏剧融入高校美育的路径

戏剧融入高校美育,学生们通过一系列的戏剧课程和戏剧活动,能够在实践中掌握戏剧知识,在此过程中理解美育内涵,在艺术中提高审美需求,在协作中激发创新力和沟通力。高校应整合多种资源,为学生打造戏剧体验平台,打造美学与高校教育理念框架,为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之人打下基础。

(一)美育课程细分化、系统化

高校美育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步骤:学生在课程中学习、感受美; 在互动过程中了解、掌握美; 在实践交流中鉴赏、分析美。高校首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情况制定全面且有针对性的戏剧美育课程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对戏剧课程进行“两手抓”的工作,即整体进行系统化、全面化的戏剧课程建设,局部进行细化、优化的戏剧课程改革。

将高校的戏剧课程系统化,可以按照以下三个阶段来划分:第一阶段开设西方戏剧史、中国话剧史等史论类课程,先让学生对戏剧的基本理论进行了解; 第二阶段开设东西方戏剧作品鉴赏、戏剧剧本基本写作、戏剧小品创作等作品分析以及创作课程,是理论和实践的过渡阶段; 第三阶段开设表导演、舞台美术、舞台实训等实践性课程,学生在先完成理论课程后,直观地、真实地去体验戏剧,从而完成完整的戏剧美育实践过程。

戏剧美育课程进行细分化,即根据学院的专业特点和学生的特点进行细化,开设具有针对性的戏剧课程。将戏剧与人文、艺术等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打破专业间的壁垒,全力培养具有较高审美能力的优秀人才。如开设文学类通识课程戏剧文学、戏剧经典作品鉴赏,表演类通识课程戏剧舞台表演、小型舞台剧创编,美术类通识课程舞台美术设计等。这些课程开设旨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参与主动性,确保全部学生都能够快乐主动参与美的体验。

(二)戏剧作品精品化、地域化

在高校美育中,选用戏剧作品应仔细挖掘其最具有时代价值的教育因子,对内容进行深层剖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本校特色的美育课程。特别是对于地方高校来说,突出学校特色是提升学校知名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为主流文化的载体之一,戏剧的精品化是势在必行的,在高校亦是如此。所谓精品剧目,就是作品题材符合国家前进方向,表现时代精神,弘扬主流意识,并且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审美需求的剧目。特别是红色戏剧,其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和美德内涵是厚重的,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迹是真实存在的,给学生的心理震撼也是加倍的。

本土戏剧地域化,就是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戏剧作品中,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这样的戏剧作品不仅让学生更快、更好、更生动地了解当地的历史人文,也推动了本土戏剧的发展和传承。剧目地域化可以以当地的民间故事、历史事件或真人真事为蓝本,同时以当地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地方方言为素材,创作出独一无二的具有地方色彩的作品,继而精品化、经典化。

(三)教学方式多元化

目前高校美育授课多以传统讲授式为主,随着新媒体、“互联网+”等媒介的加入,“雨课堂”“翻转课堂”等一系列新的教学方式也相继出现。戏剧美育教师可以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采用多元教学方式,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和老师之间能充分且有效地互动,以此构建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的审美潜力。

多元化教学方式以“教育戏剧”理念为依托,注重戏剧的教育性和艺术性,连接剧场与实践,探索戏剧与学生的多种可能性,主要有任务驱动教学、个性化教学、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等形式。任务驱动教学,就是教师设定一系列的引导性的戏剧任务,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与美联系的方式。个性化教学则是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设计分组或分层教学,提供不同难度和深度的学习问题,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自主发现美的能力。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开展网络课程和远程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美学素材和互动体验。

此外,还可以通过与中小学戏剧课程结合、与实习基地结合等形式,把美育理论与实践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鉴赏和分析美的能力。总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材内容的不同,选取适合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

(四)戏剧活动多样化

多式多样的戏剧实践活动可以促进美育成果的转化,是高校美育实践最有力的应用形式之一。高校定期举办艺术节、戏剧汇演、演员见面会、舞台剧比赛等活动,不仅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还对美育的实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高校可以经常举办戏剧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戏剧的策划、舞台背景设计和导演等工作,培养学生主动性和创新性,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学生审美素质的提升。活动准备期间,组织相关专家对学生排练和心理进行辅导,并开设演前导赏、座谈会等一系列相关活动。另外,可以举办戏剧工作坊,从剧本创作和戏剧表导两个维度进行,定期邀请一些跨学科的专家对不同主题、不同剧目进行探讨交流,使学生能够全面地理解剧目,从而得到更深层的戏剧体验。

高校美育既可以与校里或院里的党建活动相结合,由教师党员牵头,组织和带领学生党员下基层表演红色戏剧,也可以整合和开发校内外教育资源,与社区教育融通,在提高学生社会实践意识的同时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五)美育设施智慧化

高校可以聚集科技资源和美育资源,建立“智慧+美育”的戏剧新生态,并加强高校美育设施和美育师资的建设,打造“一师一平台、一校一特色”的智慧校园,为新时代美育工作改革提供新方案。通过区块链技术让高校与国内外学校进行戏剧在线互动交流和资源共享,全面推动戏剧人、技术、生态的智慧化,重构重塑美育的新内涵、新场景。

高校可以根据戏剧课程以及戏剧实践的需要添置或更新美育器材,新建或修缮美育场地,构建独特的校园文化,打造“一校一特色”,营造独特的校园人文美育氛围,搭建独具本校特色的戏剧高校美育课程及人才培养平台。高校可根据各个学院的特点构建不同戏剧主题剧场,如青春剧场、趣味剧场、角落剧场等,进一步完善高校美育协同机制,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四、结语

戏剧融入高校美育课程,将戏剧文化转化为美育课程,将戏剧剧目转换为美育教材,将戏剧表演转化为美育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力、沟通力和协作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是实行美育的重要桥梁之一。戏剧融入高校美育,能将教育目标与国家意识形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以高校美育为基准,用戏剧的文学美、形式美、情感美来增强和完善大学生的人文修养、艺术修养和道德修养,形成人、技术、环境等要素高度协同的美育新生态。

猜你喜欢
美育戏剧课程
有趣的戏剧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戏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