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寐善

2024-06-07 12:21韩鸣歌王雨涵
美文 2024年12期
关键词:瓷枕药枕香囊

韩鸣歌 王雨涵

金质睡眠的舒适幸福是相似的,辗转反侧的夜晚各有各的痛苦。

现代人的焦虑造成失眠,失眠加重焦虑,陷入一个死循环,日复一日,吃不了安眠药,褪黑素也救不了,第二天只能用一杯加浓美式或浓茶来续命,睡眠问题带来的身体与精神的亚健康状态是有目共睹的,白日里疲于奔波的年轻人又忍不住利用安静的独属于自己的夜晚来补充精神上的消耗,当代社会给予人的多方压力亦使人在每个孤独的夜晚像个孤独患者自我拉扯。

就睡觉这点来说,现代人没有古人会睡觉。在中国古代,如何睡觉以及如何睡个好觉等等都有相当多的讲究。古人认为,睡觉不仅是休息,还是一种养生,一种境界,一种学问。那么,睡不着的古人都会做什么?他们又是怎么提高睡眠质量的?

失眠,不如先写首诗

首先,文人要先写首诗,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夜晚最先开始于一个少年,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于是少年盯着自己的房梁,进行一场幻想,那梦境如同江水一般,悠长清凉,夏日的岸边,水草丰茂,一团团白云不断地变幻着模样,远处的高树在暖风中摇曳,叶子碰撞出的沙沙声,树影笼罩在树下偷懒睡觉的少年身上,阵阵凉风吹拂少年的面颊,没有什么比此刻更好睡了。“到晓不成梦,思量堪白头。”(唐·杜牧《不寝》)杜牧深叹官场上的名利磨人心,令人“多无百年命,长有万般愁”。长夜里的愁绪似是烛火里映在墙壁上的暗色影子,与自己相对无言默默枯坐到天明。“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唐·高适《除夜作》),高适的愁似是他人,抑或是外化成他人的自己,甚至也可说是一个漂泊睡不着的人对另一个孤独灵魂的同理与共鸣。看看宋人,“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摆脱了愁苦情绪,漫长的午觉睡得人倍感倦怠,想来杨万里定是在一个初夏午后睡了超过了半个时辰,体内缺氧导致的烦闷,宋人的闲适之情可见一斑。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宋·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暮春时节,一场雨的结束,来自春风的天然白噪音提供了深度睡眠,风中隐隐的酒气混着海棠花的香气,因担心那一夜风吹落了海棠花而产生了怜惜之情。不由想到川端康成的《花未眠》中谈及海棠“凌晨四点钟,看海棠花未眠”。那因为未曾入睡而产生的孤独感,通过观花,念花,两人皆是与花建立了某种关系,我未眠,花未眠,我与花产生了同构,产生了无限情绪。“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宋·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这是一个风清月朗,香气盈盈的夏夜,无限的缱绻旖旎弥漫在孟昶与花蕊夫人的夜游中,两人坐在池边纳凉消暑,遥望银河,夜已深,夏日的风吹着还未睡的人,明白此刻的幸福不可能日久天长,不禁使人感慨时光易逝,应当珍视当下才好。苏轼是个喜欢夜游的人,或许上次是记承天寺夜游,去承天寺找未寝的张怀民,于古人而言,秉烛夜游,许是为一大浪漫事,幽暗明灭的点点烛火照亮了身旁的人或物,在朦胧的光景里,一切都不同于白日的模样,神秘的黑暗带来了无限的想象,在这样的夜晚,未曾入睡的人,凭借或许有些迟钝的感官,在昏昏欲睡中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我爱睡觉,心情好好

如何提高睡眠质量,如何能轻松入睡,古人是怎么做的呢?首先,寝具的实用与精致是要义,睡觉不光是为了睡得好,更是要达到一种艺术的表达。古人睡觉的氛围感从熏香和床帏开始,在古人居住的生活环境里,香可以净化空气,愉悦心情,可辟邪驱疫,可驱寒,驱蚊虫,除湿气,提神醒脑,亦可助眠……卧室、书房、花园、客厅,处处都少不了香的影子,焚香更是日常生活里不可缺少的活动。古人的十二时辰都沐浴在香气之中,晨起、午后、暮后、夜来之时,时时刻刻被香气熏陶,在馨香满室中,让身体休憩,让精神栖居。《甄嬛传》里提到过“鹅梨帐中香”,古人用香的讲究,为了晚上有个安稳的睡眠,会更换帷帐和居室中的熏香,所谓“锦帐添香睡,金炉换夕熏”。到了晚间便会使用花果香调的熏香,“小殿龟头向晓张,鹅梨帐底散芬芳”,用沉香,檀香与鹅梨经过蒸三溜,窨干后制成香丸,点燃后但令有香不见烟,伴着悠悠香气入睡,静心安神。

古人的帐,在《红楼梦》里的记载便有6种,鲛纱帐、珠帐、红绡帐、大红销金撒花帐子、葱绿双绣花卉草虫纱帐、青纱帐幔,此时的帷帐不仅仅是为了防蚊遮光,其审美与装饰作用更是寝具在向更舒适,更精致方向的发展。像是月影纱,由蚕丝、麻、棉等天然纤维织成的,细腻柔软、质地轻盈,透气、透光,听其名字便可知道,白日的日光再耀眼,透过月影纱制成的帷幔,那光线便如同夜晚的月光一般的柔和。同时,此种布料更有助于降低夏季的温度和湿度,防止感染和中暑等问题。

大名鼎鼎的辛追墓中,除了T型帛画,还出土了一个在当时来说绝对时尚的药枕和一系列精致的寝具。长寿绣药枕,两端为绒圈锦,上下为茱萸纹锦,两侧为长寿绣绢,枕内填塞香料佩兰,这是迄今所见最早保健药枕。乘云绣枕巾覆盖于药枕之上,绢地,双层,乘云绣的表面,周缘镶以几何纹绒圈锦和淡黄色绢,里层为素绢。信期绣香囊,内装茅香。辛追墓有香囊六个,两短四长:短的用于随身携带,符合古楚地“昼配香囊,夜用香枕”之俗;长香囊则挂于内室帷帐,驱虫避毒,符合汉乐府古诗《孔雀东南飞》“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的记载。

古人使用的枕头普遍较高,且颇讲究“高枕无忧”,且古人的枕头,质地的选用都是今人不能理解的竹、玉石、木头、陶瓷这类坚硬的材质,枕着这样的枕头真的能睡着吗?实际上,考虑到古人皆是蓄发,头部的散热至关重要,古人注重的睡眠环境,除了静,就是凉。《晋书·隐逸传·陶潜传》中有言:“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陶渊明臥于北窗下,凉风吹拂,十分爽怡,以为自己成了伏羲以前的太古时人。这种悠然自适、闲逸的心境自是人人向往的,苏轼便用典:“一枕清风直万钱,无人肯买北窗眠。”随着制瓷工艺的不断进步,瓷枕成了一时风尚,宋代烧造出的瓷枕种类多样,雕塑成动物形状,甚至是婴儿的形体。这些造型新颖的瓷枕,突显了宋人极高的审美素养和丰富的想象力。此外,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这些瓷枕上开始频频出现文字了,这一时期的瓷枕也被称为“诗枕”“书枕”。它们不仅实用性强,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枕上的诗书画颇具文人风范。瓷枕上的字迹若隐若现,睡在其上也就如同枕在绵软的诗意里。睡在瓷枕上的时候,整个人会感到清爽舒畅,眼前清明,睡得香甜。可见作为一种特殊的枕头,瓷枕的清凉功能的确为古人夏日消暑助眠提供了福音。

一天中怎么安排睡眠时间最好呢?古人的午睡非常普遍,有人在行旅之中还要午睡,这就需要利用一些睡具。在古籍中经常提到一种睡具,那就是胡床。宋代范成大《北窗偶书》中说道:“胡床憩午暑,帘影久徘徊。”而到夜晚,“人定” 亥时入眠最益养生。《黄帝内经》中就说明过上床睡觉的时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因时而动。春夏两季,应“夜卧早起”,秋季则要“早卧早起”,冬季宜“早卧晚起”。古人的贵妃榻与罗汉床则是古人用来小憩的最佳拍档,卧在榻闭眼躺一会儿,称作“假寐”。这样的“假寐”就我们所说的“再眯一会儿”,这样的回笼觉更类似于冥想。蔡元定的《睡诀铭》曰:“睡侧而屈,觉正而伸,勿想杂念,早晚以时,先睡心,后睡眼。”眼睛入睡是身体的睡眠,形式上的睡眠,心睡才是真正的睡眠。过于忙碌,压力太大,只能睡眼而难以睡心。不时地恢复睡心状态,从心理上进入安闲。

人生在世,动之者半,息之者半,希望身处现代的我们,减少报复性熬夜,拥有金质睡眠。

猜你喜欢
瓷枕药枕香囊
瓷枕
瓷枕,透心凉
瓷枕,透心凉
床头挂香囊,安神又助眠
略说民俗文物香囊
瓷枕·凉殿·蒲扇·夏衣
TREASURE TRAIL
使用药枕要讲究什么?
使用药枕有什么讲究
仲夏巧手做香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