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奕铭
走在路上,幻想着有一处空旷的平地,直直地向着远方,在尽头处被天地压平成一条线。那一条线似乎很是遥远,模糊到要看不清,模糊到被夕阳下沉的曦光染成金黄一片,模糊到被星辰的微弱光晕印染上一段一段的银丝。
想着地平线之外是怎样的世界,这或许是古人的难题。天圆地方的神话,永无尽头的地平线,或许是古人向着未来探路的一种动力。现代人知道了地球是圆的,向前方终将走回起点,便好像失去了动力,自然也失去了乐趣。
可我们向前呼喊,耳畔传来还是环绕地球一圈的回声。
走在昌黎黄金海岸线上,静静地听着潮水拍打着沙滩上深浅不一的坑洼发出的声响,抚平了浅浅的创伤。海平面上,一条一条的波纹,一簇一簇的水花,在海平线的尽头,一点又一点荡漾过来。海涛的声音,泛泛地回荡在每一个海螺之中,又回旋进每一个旅人的心中。
旧时渔民建起的小木屋斜斜地矗立在海边,虽说里面已经没人了,屋外略显残破的渔网似乎还显示着些许的生活气息。几块散落的木板靠在房子的旁边,在海水的拍打下缓缓地湿润,湿润了又碎裂。輕轻地踏上那带着陈旧气息的小房间,好像一不小心就会倾倒。木板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层层叠叠,在小屋的内部回荡。
沙滩上许多海贝,慵懒地躺在沙滩上,像是在晒太阳,一个海浪打过来,又都不见了。海风忽地就刮了过来,扬起一片沙,呼啸而过,又落在远处不大不小的沙丘上面。风卷着沙,在地上发出摩擦的簌簌声,啃食着泛黄的大地,侵蚀着海岸边的一切。那窸窸窣窣的声音,回荡在海岸最细微的尽头。
远处的渔船归来了,疲惫的人们载着收获的船只,用毕生的力气将大海的财富拖到岸上。寂寞的大海是迷人的,而且沉默的,连带着海边的人脸上都写着沉默与坚毅。那一双双眼睛,向着大海讨要每天的生活。
“海边的风声终是荡起回家的思绪。”
突然听见一个老渔民用海风吹干的咽喉唱出沙哑的歌声。
“回家吧,孩子,人生的路程还远着呢。”老人向我致意,指着大海又是一声吟唱。
“大海的尽头,还有多少的人声呢?”
海鸥盘旋而起,向着大海掠去。它们的翼翅投下的阴影,裹挟着老人的歌声向着海的尽头飞去。
踏上泰山的山顶,深吸一口气,那是临近苍天的气息。“履而泰,然后安”,天地在泰山顶仿佛都收敛了原本的气场,没有一丝风,也没有一丝躁动。只有若有若无的烟气和云雾,想要一条又一条地缠绕在泰山之上。
远山的尽头,一缕轻烟,黄钟大吕般的天地之音自天空尽头回荡而来。泰山头顶的云,随着自然的乐章舞动,一会向这飘,一会向那飘,眨眼间又跑出了视线,无远弗届地逃到世界的尽头。
作为古人眼中最高的山,泰山自有其不凡之处。踏上通向山顶的石阶的那一刹那,脚步似乎就放慢了,一步一步,铿锵有力地踏在石阶上,然后在山头回荡出抑扬顿挫的踢踏舞步。爬上一层,又是一层,攀爬的不是泰山,更像是深不可测的巨人。
伫立在泰山的顶上,似乎能听见来自东海的声响,似乎秦皇岛昌黎的浪花声也顺着天路传到了泰山之上。那是海螺内部深藏的一声声海涛,在最高峰的顶上演唱起大海的声音,又是随着紫气自极东之地传来,用浑厚的嗓音唱出天地尽头的歌曲。
“年轻人身体好啊!”挑山工这么对我说。
身上确实没有出汗,甚至没有喘气,但每一步都不算轻松。
挑山工仍然按照千百年未变的方式,将食物和水从山脚挑到山上。他们那沉重的呼吸,一顿一顿的脚步就好像泰山在呼吸,泰山在行走。他们脖间流下的汗水,马褂上拧下的汗水,像是泰山流下了自己的血液。
“呵呵,年轻好啊!”挑山工笑呵呵的,脸上看不见任何拘谨。
至今那张布满皱纹的笑脸还回荡在我的脑海里。
星路漫漫,大漠之中,一个人孤身地行走着,看着遥远的地平线,一望无际,就这么延伸去,延伸去。一串串脚印,一声声沉重的悲叹,在西北大漠茫茫黄沙之中都要消失、掩去,就像风沙曾经掩埋了不知多少战场的遗迹、古城的讯息。
这条路无疑是沉重的,是古人从此踏上征途。“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兵器相撞的铮鸣,两军相战时的喊杀声,在遥远的边塞之地奏响一首血泪之歌。马蹄踏碎秋风的阴郁,旌旗在烈风中招摇,边塞之城凝望着遥远的故乡,聆听着从故乡深处传来的丝丝鸟叫。
身着布衣的商人,还有他们的驼队,在无数的春秋岁月中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向着西边去,又从西边回来。他们的铃铛,他们的声音,像是生了脚,在这片贫瘠荒芜的土地上,发出一季又一季的回响,在荒漠的尽头处,灌溉出城镇,灌溉出繁荣。
或许没人在意这里曾经有过什么,没人在意将来会有什么,但对于每一位踏上如此征途的人,世界的尽头,就是眼前,而尽头的回声,其实便是心绪的回声。那是无数时代,无数的人们为了生活,为了自由,为了一切的一切,在巴掌大的心底开垦出一片沃野之地,开辟出一片世世代代的栖居之所。
大海、大山、大漠,有人的地方就有人的回声。世界的尽头是什么,留给哲学家去思考吧。而向自然讨生活的人,就在自然的雨露、风霜、沙尘、雪寒中吟唱出天地尽头、人生尽头、万物尽头的回声。这一声声回声,一句句呐喊,在黑夜中划破天空,在阴影中照向光明。
“孩子,跟我们走吧,别迷路了。”身着白袍的老阿訇笑着对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