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飞雪
香囊,又称锦香袋、花囊、香包、容臭、佩帏等,是用五色丝线缠成的存放香料的美丽小囊。香囊多是由布或锦缝制而成的小饰物, 形状不一,小巧精致,便于携带。香囊用于安神、避邪或作为特殊信物,既实用又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香囊内多放雄黄、艾叶等中草药香料,用其他纯香料的香囊也不少。 香囊大多佩戴在腰间或胸前做装饰品,也有挂于床幔上的,如著名的古乐府《孔雀东南飞》中就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的诗句。 明清时,香囊被视为与荷包等同的饰物,但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香囊内只放香料,缝制闭合后没有开口之处,而荷包是开口的,可以放香料,还可以存放物品。本文对河南博物院收藏的多款香囊略作介绍赏析。
1.清代石榴籽形香囊。 (图1)香囊长35 厘米,宽13.5 厘米,有红色丝穗,年代是清康熙。用红锦缎制成,正反绣面上各有石榴一枚,其中的一枚石榴上还有石榴籽涌出来,诱人垂涎欲滴,生动逼真。香囊的整个外形也呈石榴状,做工巧妙,是香囊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2.清代多籽葡萄形香囊。(图2)香囊长4.30厘米,宽5.40 厘米,有穗,年代是清宣统。香囊绣面上的葡萄,有两片绿叶陪衬,非常生动形象。此香囊用料讲究, 构思巧妙, 葡萄色泽紫中透亮,在绿叶的陪衬下宛如真品。 这类香囊,无论是石榴籽还是葡萄籽,都是象征人口众多,子孙满堂,寄托着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
3.清代葫芦形香囊。 (图3)香囊长36 厘米,宽6.5 厘米,有黄色丝穗,年代是清康熙。 香包是个大葫芦,在大葫芦上面又用黄丝带编织了一个小葫芦,小葫芦和大葫芦相连成串。 香囊面料考究,用上等黄色锦缎制成,缎面上有花朵围绕在“大吉”字样周围,故名黄地缂丝大吉香囊。 整体造型乖巧可爱, 无论是佩戴还是把玩都是上乘品。 这种葫芦形香囊,一般都是母亲送给子女的结婚饰品,希望后代多子多福,寓意子孙繁衍。
4.清代寿桃形香囊。(图4)香囊长37 厘米,宽5.5 厘米,有红色丝穗,年代是清康熙。香囊整个外形是个可爱的大寿桃, 寿桃上绣有桃树枝叶与桃花, 树枝上还结有青桃。 桃花散发着香气,沁人心脾。香囊饱满有形,内容丰富,给人一种硕果累累的感觉。 此类香囊多是赠予老人佩戴,希望老人多福多寿。
图1 清代石榴籽形香囊
图2 清代多籽葡萄形香囊
图3 清代葫芦形香囊
图4 清代寿桃形香囊
图5 清代杂色彩绣花卉趣味香囊
5.清代杂色彩绣花卉趣味香囊。(图5)香囊长4.3 厘米,宽5.4 厘米,一对,可挂于胸前,年代是清宣统。 此香囊由精美的色彩鲜艳的丝缎制成。香囊图案非常有趣,画面上大朵的富贵牡丹花旁卧着一只大虾。虾的寓意很多,北方寓为“龙”,有镇宅吉祥之意;南方寓为“银子”,希望长久富贵;虾体玉洁透明,也有洁身自好、品德高尚的含义。
除这些清代香囊以外, 河南博物院还收藏有部分近代香囊,如长命锁式香囊、蝴蝶形香囊等。 长命锁式香囊, 一般是送给满月孩童的佩饰。 香囊正面多以“长命百岁”“长命富贵”的图样出现,背面多绣有“老虎”“龙”等吉祥的动物,希望能为孩童避邪去灾, 表达了家人希望孩童长命百岁、茁壮成长的美好向往。 蝴蝶形香囊,一般是成对佩戴。蝴蝶是美丽自由的化身,中国传统文学常用双飞的蝴蝶作为自由恋爱的象征,表达对自由爱情的向往与追求,比如经典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因此,蝴蝶被老百姓视为爱情和吉祥美好的象征。所以,流传广泛的蝴蝶香囊也很多。
从考古发掘报告看,香囊现存实物的年代,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香囊为最早,属汉代文物。其中,一号汉墓出土了4 件较为完整的香囊,三号汉墓出土了3 件香囊残片。 (图6)
但从文献记载来看, 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礼记·内则》记载:“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咸盥漱,栉縰,拂髦,总角,衿缨,皆佩容臭。”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卷十六对此释之:“《礼记》‘佩容臭’。 注:‘香物也,助为形容之饰,犹后世香囊也。 ’”屈原《楚辞·离骚》中,亦有“椒专佞以慢慆兮,樧又欲充夫佩帏”的诗句。王逸注之:“帏,盛香之囊,比喻亲近。 ”
汉魏之后,提到香囊的诗文大量出现,且多与爱情相关,如汉末诗人繁钦的《定情诗》:“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宋代词人孙光宪的《遐方怨·红绶带》描述:“红绶带, 锦香囊。 为表花前意, 殷勤赠玉郎。 ”可以看出,当时热恋情人以香囊等饰品作为互赠的爱情信物。
图6 马王堆汉墓出土香囊
南宋诗人高观国,有《思佳客》词传世:“剪翠衫儿稳四停,最怜一曲凤箫吟。同心罗帕轻藏素,合字香囊半影金。春思悄,昼窗深。谁能拘束少年心。莺来惊碎风流胆,踏动樱桃叶底铃。”合字香囊,即一对香囊各绣半字,分作留念,合而成字。
除了在诗词中出现外, 在小说中也有关于香囊寓意的描述。 明人编的《古今情史类纂》卷六中有《扇肆女》一篇,曰:福建林生,慕市中扇肆小女,欲时睹芳容,而日往买扇,“女见生青年美质,且怜其意,遗以香囊汗巾并银簪一支,约某夕会于后门”。曹雪芹的《红楼梦》里也多次提到香囊。如第十七回,贾宝玉与林黛玉因“香囊”生出误会的故事情节。 黛玉误以为宝玉将她精心制作的香囊送给了小厮,于是赌气回房,看见原来正替宝玉做的香袋“拿过来就绞”。 想想也是, 自己喜欢的人, 把自己用心制作的亲近之物,随手拿给了别人,怎么能不生气?
香囊的使用,没有礼法上的严苛约束,是人们的日常起居之物, 从古至今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由于它兼具美观、治病和爱情信物等功能,以至于各个朝代竞相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香囊。唐宋时期,香囊是贵妇、仕女的随身必佩之物。随着社会的进步, 美丽的香囊制作工艺与佩戴更加平民日常化、精致化,尤以明清最流行。 清代皇帝还把香囊作为赏赐之物。
香囊的种类繁多,寓意丰富,历史悠久,是值得中国人民珍惜的宝贵文化遗产。 如今每逢端午节, 香囊作为中国文化遗产中颇有特色的民俗物件,依然在民间流行制作与赠送,其主要用途仍是求吉祈福,驱恶避邪。形形色色的香囊里,注入了人们真挚的情感和美好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