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广阔
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杨韩村遗址, 位于韩村乡杨韩村东北2 公里处, 清丰县西部黄河故道内。 据清丰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初步探查,遗址分布范围东西长500 米、南北宽400米,面积约20 万平方米。 遗址延续时间长,文化内涵丰富,是一处包含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等时期的文化遗存。 古塔位于杨韩村遗址西部。2002 年,当地村民在生产建设中发现了深埋于地下的古塔, 清丰县文物部门闻讯后立即赶赴现场, 并联合有关部门对其进行考古发掘。 其中位于遗址西南部的单层砖塔,除塔刹损坏外,塔身基本保存完整,周边出土“大周万岁登封元年”弥勒佛石造像、五代“后唐天成三年”经幢和古建筑构件等文物。2013年11 月,笔者对遗址进行了实地考察,在清丰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对古塔出土文物进行观摩, 发现该塔是濮阳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古建筑, 古塔及其出土文物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
图1 唐代古塔遗存
古塔开口于②层土下, 距现地表深约1米。塔上部已残,现高3 米。底部近方形,东西长2.7 米,南北宽2.58 米。 古塔正面中间设一门,拱券形顶,门宽1.06 米,最高处1.66 米。背面中间有一假门, 仿木建筑结构, 宽0.94米,高0.86 米。 用13 层青砖平砌而成,每层2块砖。 假门分两扇,每扇门钉共4 行,每行8个,两扇门共计64 个。 两侧面中间有直棱窗。古塔墙体用青砖错缝平砌而成, 墙体高2.16米。北墙厚0.50 米,其余三墙厚0.60 米。塔檐用青砖叠涩而成,从下到上逐层往外扩大,共9 层,高0.52 米。 塔顶大部分已残缺,最高处仅有0.32 米。塔内部为方形,边长1.50 米。四壁有小龛,可能为供奉佛像所设。 (图1)
1.弥勒佛石刻造像 保存基本完整,系用汉白玉雕刻而成。 头部螺发,肉髻高耸。 方圆脸,丰满圆润。眉弯秀长,两眼俯视。身披袒右肩式大衣,下衣贴体,并搭于座前若干。 衣褶线条清晰优美,如水波荡漾。 右手已残,但从臂膀上曲来看,应为无畏印;左手抚膝。 两腿下垂,端坐于须弥座上,呈善跏趺坐姿。 跣足,脚踏双茎仰莲台,莲瓣厚实有力。须弥座方形,座底呈“凸”字形,正面浮雕莲茎纹和卷草纹。 中间束腰,呈八棱形,棱宽不一,四角雕有力士,目前仅存一尊。 佛像通高0.68 米, 须弥座高0.26米,底座长0.29 米、宽0.28 米。 (图2)
须弥座底座左侧面和背面阴刻真书题记:“大周万岁登封元年三月十五日, 顿丘县佛弟子张德琰为已过父、 见存母敬造弥勒像一区,合家供养。 ”从中可知,佛像雕刻于唐代武则天万岁登封元年,即公元696 年,是当时顿丘县佛门弟子张德琰为其生母亡父所刻。
2.经幢 保存完整,由幢顶、幢身、幢座三部分组成,通高1.63 米。 (图3)
幢座为方形须弥座, 方形台基上有圆形覆盆状基座。 中间束腰部分浮雕八个宝珠,上部为圆柱形座面, 座面上浮雕八瓣硕大的圆形仰莲。 幢座底部四边通高皆为0.45 米。
幢身近八棱形, 底大顶小, 底部每面宽0.09 米,顶部每面宽0.07 米,高0.95 米。 幢身正面顶部阴刻真书“佛顶尊胜陀罗尼憧(幢)子”九个大字,其余七面顶部阴刻各式观音。正面至第七面中下部镌刻真书经文, 每面4行,每行40~45 字不等,共约1160 字。经文由祈请文和咒语两部分组成。 最后一面镌刻时间、署名和缘由,铭文内容为:“维天成三年,岁次戊子, 十月壬寅朔十五日丙辰, 澶州清丰县保全乡赵市村男弟子舟赟, 奉为亡过父母, 特指静□造立尊胜大悲心憧(幢)子。 所意者所愿先亡早生西域,面奉弥陀,速生善道。 ”可知,这座经幢建造于后唐天成三年, 即公元928 年。 经幢是当时的澶州清丰县保全乡赵市村佛门弟子舟赟为其已故父母所造, 希望他们能够早日轮回到西方极乐世界,面奉佛祖,早结善缘。查阅历史文献,关于唐五代时期澶州、 清丰等地的记载多见,且地望也比较明确,但皆无关于“保全乡赵市村”的记载。 现清丰县大屯乡境内有北召市、南召市二村,怀疑很有可能即为当时的“赵市村”,只是后来误传为“召市村”。 若是,当时的“保全乡”很可能就是今天的“大屯乡”。 而《太平寰宇记》卷五七关于“清丰县”的记载有云:“清丰县,本内黄县地,唐大历七年割顿丘、昌乐之四乡,于清丰店置,因以为名。 ”今天的大屯乡位于县城西北部,正好处于唐代顿丘县和昌乐县(南乐县)相交地段,很有可能就是当时割置四乡中的一乡,也即后唐时期清丰县的保全乡。
1.丰富濮阳唐五代佛教文化面貌。古塔是濮阳地区发现的首座唐代佛塔。 古塔平面近方形,塔身立方体,素面,无装饰,符合唐代亭阁式佛塔的基本特征,与距其不远的安阳修定寺塔[1]形制相似。 由于濮阳处于古代黄河泛滥的重点区域,大部分遗址都掩埋于黄沙之下,有的深达十数米,因此,杨韩村古塔的发现就显得更加重要。 虽然其形制简单,规模较小,更兼顶部残损,但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它为研究唐宋时期佛教在濮阳地区的发展状况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有助于了解佛教在当时人们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另外,弥勒佛石造像和经幢上提到的 “顿丘县”“澶州”“清丰县”“保全乡”“赵市村”等地理名称,又为研究唐宋时期濮阳政区地理的沿革提供了重要资料,有助于深入探讨这一变化背后的政治、经济及自然原因。
图2 遗址出土的唐代弥勒佛石刻造像
图3 遗址出土的五代经幢
清丰县一带寺刹林立, 如庆云寺、 江渎寺、观音寺等。 遗憾的是,这些寺院基本为现代原址重建,虽可据史书考证其兴建年代,但均难以复原其建筑原貌, 当地唐五代民间佛寺的规模、面貌尚不明晰。 这种状况制约了目前对清丰县佛教建筑发展史和民生信仰史的认知。 基于此,以杨韩村塔寺遗址的系统探查和发掘为突破口, 对清丰县佛教建筑遗存的全面调查和科学发掘工作亟待开展。 借助考古调查与试掘工作, 对当地佛教遗迹进行科学、系统的梳理,从而揭示唐五代清丰县治周边的佛寺布局、规模、法式结构和历史背景,全面展现清丰县佛教塔寺遗存的面貌和兴废沿革,了解当地佛教建筑的区域、时代风格,以及与周边佛教文化传统的交流互动。 这对于从整体上把握清丰县乃至整个濮阳地区佛教寺院和民间佛教信仰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的作用。
2.推动濮阳市文化建设。 濮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商周以来,这一地区始终是诸侯方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现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古迹近1000 处。 境内更分布着数量庞大的古文化遗址群,如戚城、西水坡、蒯聩台、马庄、铁丘、瑕丘、高城等几十处遗址,含括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先商文化、汉唐文化等不同历史阶段。 然而,作为直观反映濮阳历史的地上遗迹相对较少, 杨韩村塔寺遗迹群的发现和进一步考古工作, 恰恰填补了这一文化缺环。 在现有考古成果的基础上, 对遗址进行相对全面的文物勘探和考古发掘,明晰寺院结构和兴废年代,揭示详细文化内涵,并以考古清理工作为依托,在遗址上规划专题考古遗址博物馆, 不仅为展示濮阳灿烂历史文化提供了有效窗口, 也为濮阳个性化专题遗址公园建设的规划探索提供可供借鉴的个例。
杨韩村塔寺遗址规模较大, 遗存集中;经土地平整后仍距地表3 米左右,保存相对完整。 但探查发掘工作仍未充分展开,保存现状亦不容乐观。 该遗址虽于2002 年由濮阳当地文物部门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但因当时条件制约,只能对其进行回填保护;塔周边出土的唐武则天时期的佛像和五代时期的经幢也暂未明确其地层所属关系。 在近年来的生产活动过程中,又因当地群众在该地块实施土地整理作业, 部分建筑遭受破坏,特别是遗址西部的加五支河引黄水利建设工程对遗址破坏严重;加之遗址位置相对偏僻,佛塔遗存虽被当地政府建房保护,但盗掘现象仍屡禁不止。
考古工作的相对滞后, 难以全面揭示杨韩村唐五代塔寺遗址的文化面貌, 不利于对遗址采取针对性强的保护措施, 也制约了当地作为遗址博物馆历史价值的展示利用,限制了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区域文化的打造。 这些现状均不断催促着相关文物部门对其展开系统、 全面的科学考古和深入发掘工作。 文物部门应尽快制订详细、科学、合理的勘探发掘计划,切实做好遗址的保护与利用。
经过全面探查和科学发掘, 复原清丰县杨韩村塔寺遗迹的大致规模、分布范围,明确遗址年代序列, 充分揭示其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探析遗址的兴废年代和废止原因,研究濮阳地区的唐五代佛教文化的区域面貌及与周边地区的互动交流。 在系统揭示遗址文化面貌的基础上, 对其进行有效而充分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保证其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工作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明确遗址的分布范围和布局规模。 全面探查和系统发掘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了解塔寺遗存的布局和规模情况,以前期初步发掘的古塔为基础,以地下发现的完整屋脊为线索,通过探查,基本确定古塔周边大型建筑群的范围和规模, 继而有针对性地布方发掘,通过科学的考古工作,系统揭示建筑遗存的基本布局,明确其建筑结构、营造特征。
2.明确遗址的兴废时间和阶段特征。根据地层学原理, 在对杨韩村塔寺遗址科学考古分析的基础上,了解这一区域佛寺的始建、废止时间,梳理其在唐宋时期建筑风格、寺院规模等方面的阶段特征和发展轨迹。 清丰县位于黄河故道,本次发掘和后期研究,亦可复原杨韩村塔寺废止的具体时间及其与黄河水患的关系。
以上两方面工作可在前期抢救性发掘的基础上,充分开展系统考古工作和深入研究,进一步明晰杨韩村塔寺遗址的时代和内涵。
3.探索濮阳地区和周边佛教文化的交流互动。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文物普查和文献记载可知, 濮阳清丰县一带在唐宋时期寺院众多, 其毗邻的河北南部与山东西部地区也有丰富的佛教文化遗存。 在对杨韩村遗址的系统发掘和深入文物整理研究的基础上, 可从横向流动角度, 比较濮阳与周边地区在佛教建筑面貌上的地域特点与风格互动, 系统复原唐宋时期濮阳民间佛教文化面貌。
总之,濮阳地区石刻众多,著名的有回銮碑、唐兀公碑、八里庙治黄碑等,它们详细记载了很多具有重大价值的历史事件, 是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2]。这些古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有助于研究古代人们的居住生活、宗教艺术、建筑文化等。 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一定会成为助推濮阳文化、 经济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