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新疆政法学院啦啦操课为例,对高校体育课程开展的基本现状进行阐述和分析,探索研究在体育课程中,实施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总结探究以成果为导向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策略,旨在为更好开展体育教学提供指导意义,为高校扎实推进体育教育建设和实现“全面育人”目标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体育课程;成果为导向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4)11-0037-04
高校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1]其可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通过高校体育课技术课程的系统学习,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能科学合理地锻炼身体,提升运动能力,并科学制订个人锻炼计划,掌握一般的运动损伤处置方法。以成果为导向的体育教学模式是构建未来体育教学的关键环节,可以为今后的体育教学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一、体育课实施成果导向教学的逻辑基础与现实问题
(一)体育课实施成果导向教学的逻辑基础
1. 成果导向教学相关概念及意义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Teaching and Learning,简称OBTL),是一种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来支撑学习结果的方法或者途径。[2]OBTL主要由想要达到的学习效果、达到效果所实施的教学方法过程和最终的教学成果三部分构成。OBTL倡导使用多种方法对学生是否达成预期学习结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以及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基于成果导向的教学模式在实施应用过程中,应坚持清楚聚焦、逆向设计、高度期许、扩展机会等设计原则,[3]遵循以“学生为本”,其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方面有如下特点:一是教学目标方面聚焦于学生的学习结果,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二是教学内容方面注重选择的灵活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能力和需求;三是教学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即关注“学生怎么学”,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应引导学生能动地“创造”,主动地学;四是教学评价强调多元化,通过对个体的“能力指標”进行判断,确保个体能够成功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2. 成果导向线上线下教学的优势分析
高校体育课教师为更直观地对技术动作、运动原理和生态机理进行分解示范和原理讲解,常会借助视频、图片、模型等手段进行演示教学。[4]其中,教育教学类短视频、大学生Mooc平台、快手平台、抖音平台等都涉及某一运动项目的讲解和分解示范。这些平台所展示出的短视频,内容短小精悍,符合现代大学生的偏好,大学生在休闲娱乐时可随时随地观看学习。在网络平台中,各个体育项目的教学视频、分解教学视频、比赛视频应有尽有,还有不同的教师、教练进行全面系统地讲授,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选择相对应的视频,比如在任意一单元,教学内容可以选取完整的视频和分解动作视频,但是在教学组织和方法中可以选择另一个视频,引导学生在多方位、多角度多视觉冲击下进行学习,节省大量物力财力资源。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随时选择观看适合自己学习进度的各个教学、分解、比赛的视频,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选择相应的视频内容,这弥补了因为其他因素不能及时学习动作的不足。网络视频可以重复播放,学生可以选择在适合自己的时间段里观看教师发放的学习内容进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时练习的时间。
拍摄小视频是近年新兴的社交方式,以快手、抖音等为载体,学生可以进行生活作息、运动健身等拍摄,通过拍摄小视频可以和外界不同人群进行交流、沟通,取得同伴关注。[5]
教师可以将拍摄小视频运用到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在班级群中建立管理制度、评分标准、考核标准等,学生把自己每日学习的效果以视频、照片或后期编辑处理的视频传给任课教师,或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掌握的问题反馈给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出现问题及时做出指导方案,还可以和班级里优秀的同学进行探讨,促进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强化班级的学习氛围,凝聚了班级的团结力量。
拍小视频虽存在于手机和互联网之间,但实际活动来源于线下的不断学习、尝试和锻炼,将虚拟网络与现实学习充分结合,成为网络时代全新的生活方式。[6]对此,教师可加以利用此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当前,各高校无线网络的全覆盖,学校所具备的各种软硬件设施完全能够满足学生学习所需,因此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具有可行性,也具有必要性。
(二)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现状
1. 体育教学虽实行选课,但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目前新疆政法学院体育课虽由学生自选,但还是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且体育课的排课时间相对集中(大多安排在5—6节和7—8节),使得部分学生在上课时选的不是自己喜爱的运动内容,造成学生被动上课,课堂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 课后追踪反馈不足,学习情况难以把握
评价一堂好课,课堂互动、师生交流是关键,以成果导向的教学模式,结合课情制订学习目标,学生按动作标准和要求将作业私发教师或小组长,通过课后教师和小组长检查动作质量进行评价赋分,并将此分值和期末成绩挂钩,以此方式和学生互动,不但可以督促学生课后学习,还能追踪课后练习情况;学生及时与教师沟通,使授课教师能控制后期课程进度,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术动作,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目的。
3. 上课形式传统单一,且授课内容受天气原因影响较大,无法保证教学的连贯性
由于南疆冬季寒冷、夏天酷热,教学地点受天气影响较大。天气暖和时可开展室外体育教学,天气变冷后只能集中在场馆进行教学,室外教学场地闲置,不能有效利用。授课内容也会因天气变化而变化,天气原因会迫使统一的教学内容改变,天气暖和可在室外进行常规教学,天气转冷只能转入室内教学,受场馆制约,有些课程内容只能改为其他室内项目,等天气变好后再继续室外教学,以致学生在动作练习中不连贯,打击了学生学习兴趣。
4. 课程考核中未纳入课程思政因素
目前体育教学中虽提倡贯彻体育课程思政的思想,体育教师也承担教书育人的重任,但部分教师在考核中仍片面注重体育技能和平时成绩的考核,未能将课程思政因素纳入考核范畴,使得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考核相脱节。
二、以成果为导向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初构 ——以啦啦操次目为例
(一)课前
1. 创建班级群。教师要讲清教学群在以后学习中的作用,学生在群内学习教师推送小视频、观看教学直播、录制自己学习的视频等。
2. 班级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基本技术动作测试或者自我推荐,先确定若干位同学作为本组的组长。
3. 本研究根据相同选项课随机分成实验班和对照班。将学生对2022级选择啦啦操操项目的同学随机分成两个班级,由同一个体育教师进行教学。对照班按照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实验班按照成果为导向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法教学,教学内容、教学进度都相同。
(二)课中
通过课前推送36个手位小视频,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标准动作,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制订练习策略,先熟练掌握前1个八拍的手位(准备姿势下H-下A-上A-上V-到V-a-大T-小T-W),动作要求快速、准确、用力。动作循序渐进,由简到难,重点要求对手位的准确掌握,学生熟悉动作后可以小组形式拍视频发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指导制订下一步的练习计划。在训练当中,通过学生推选或教师推选学动作比较快而且做动作比较准确的、有责任心的同学为小组长,指导其他同学完成教学任务。完成本节课任务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总结与反思,向教师以视频形式或课堂表演形式汇报学习成果。教师观看视频对每组成员的学习动作情况进行指导、答疑,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三)课后
学生获取教师和其他小助教的综合评价和打分,通过“N+1+1”综合评价让学生对本单元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量,查缺补漏,并制订下次学习计划。
三、以成果为导向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教学对象
本研究的教学对象为新疆政法学院2022级啦啦操项目选项课本科学生,共70人。
(二)教学内容
2021—2024年全国啦啦操36个手位教学和校园啦啦操示范动作教学。
(三)教学设计
选取2021级选啦啦操的班级,确保所选班级的教学周均为16周,每周教学2学时,总学时32学时,其中啦啦操理论学习2学时、啦啦操36个手位学习8学时、啦啦操示范动作学习20学时、期末考核2学时。随机选取两个班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人数为35人,本组的学生都接受新的教学模式进行学习;对照组35人,对照组的同学接受常规教学学习。在期末进行自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基础的掌握情况、身体情况及教学模式的了解,检验新型教学模式的实施及评估效果。共发放问卷68份,收回68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65份,有效率为95.6%。研究采用SPSS16.0软件对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Cronbachs Alpha值为0.926,而基于标准化项的 Cronbachs Alpha值为0.929,二者都大于90%,说明量表一致性良好,可靠性强;kmo值大于0.8,能够准确解释量表结构,表面本问卷信度和效度良好。
(四)结果与分析
1. 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可有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及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学习能力,提升班级团结力和凝聚力。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调查发现,新型教学模式下,有72.1%的学生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力方面得到提高;76.5%的学生愿意在朋友圈、快手平台、抖音平台等各个平台展示自己自学的成果;72.1%的学生愿意分享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趣事等,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示愿意观看学习成果展示视频,互相纠错、互相鼓励,合作学习能力明显提升(见表1)。
2. 采用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小组跟踪反馈效果理想,学生在教师的带动下,互动明显加强,积极性明显提高,客观上將学生技能复习和运动锻炼落到了实处。对视频的互动学习能否起到监督效果进行调查,91.3%的对象认可通过学习效果的反馈,能促进和保障自己课后复习技能和锻炼运动,降低因犯懒等因素而不想运动、不愿的投机心理;81.11%的对象认为,通过反馈学习方式,可加强练习的自主性、激发练习小组竞争惯性,大多数学生存在“今日我要第一个练习,第一个给老师发视频”“别人发视频,我也要发视频”的思想,学习积极性提高明显。经过长期、系统的训练,大多数对象表示已逐渐养成了坚持运动的习惯,即使没有体育课的鞭策,也习惯了运动的节奏,运动健康逐渐由思想变成了学生的自觉行为。
3. 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能充分挖掘学生创编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在课堂中让学生用不同节奏的音乐进行操化练习,能有效地结合学生肢体、自我情绪联系与音乐,延伸教学意义。本课期末考核的任务是“在本学期所学动作的基础上,创编6—8个八拍自己的动作,还要加上队列队形变化以及能体现本小组运动风格的啦啦操小套路”。根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对啦啦操的系统学习,提升学生自信心的占比可达70%以上,既优化了身体形态,又能让学生适时创编啦啦操动作; 学生情绪管控、动作创编、选取音乐与编排动作的能力显著提高,表情到位且勇于展现自我的学生占90%,证明学生可以通过该教学模式的教学做到学以致用。
4. 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课堂出勤率,课后反馈有保障。调查发现,80.55%的学生认为能轻松自在面对视频,且一个人更能发挥自己的练习水平。对部分性格较内向、在人多地方不愿意展示自己的学生而言,此种教学方式更受他们喜欢。根据教学计划和内容,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教学周均为16周,学习的技术动作相同,在评分标准中,动作技能占40%、基本素质占30% 、动作创编占30%。最后进行综合评定,分别对两组数据进行检验,可以看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技术动作、基础理论、动作创编以及综合评价等方面差异较明显,说明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优于常规的教学模式。
四、结语
构建以成果为导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能轻松追踪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学习的效果,教师或助教可以进行不定时的引导、纠正,与学生互评互动,弥补了常规教学中存在的课后缺反馈、课堂不能全方位管理的问题。实践证明,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不论是在专业技术方面还是在理论基础方面、技术动作的创编以及学生最终的综合技术评定方面都有改进和提高,提高了线下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使线上网络学习与实践技术学习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互融互通。
参考文献:
[1] 林世鹄. 成果导向教育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实施与思考[J]. 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2017(09):127.
[2] 丁云飞,吴会军. 融合课程思政的成果导向型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 制冷,2021,2(40):129-130+132.
[3] 張象,王鹏磊,宋德强.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程思政教学设计[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5):170-171.
[4] 章华夏,陈雷,孟令钗,等. 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发展研究——评《高校体育教育创新理念与实践教学研究》[J]. 教育发展研究, 2019(24):1.
[5] 王金旭,朱正伟,李茂国. 成果导向:从认证理念到教学模式[J]. 中国大学教学,2017(06):77-82.
[6] 范骅.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俱乐部制探索研究[J]. 浙江体育科学,2019,41(02):69-72.
(责任编辑:罗欣)
基金项目:新疆政法学院重点教改项目“高校体育课实施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XZJGZD2022 006)。
作者简介:张晓敏(1978—),女,硕士,新疆政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全民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