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茜
摘 要:2008年,“全媒体”开始在新闻传播领域崭露头角。2019年“四全媒体”被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逐渐应用于传统手工艺传承行列。本文以信息化、数字化为大背景,以湖南省为场域,以醴陵釉下五彩瓷为载体,以非遗“四全媒体+活态”传承与创新为主题,在剖析醴陵釉下五彩瓷产业与技艺传承现状的前提下,对醴陵釉下五彩瓷“四全媒体+活态”非遗传承创新路径提出了推进釉下五彩瓷“集群化”、打造釉下五彩瓷“文旅游”、构建釉下五彩瓷“智平台”、助力釉下五彩瓷“数字化”等建议,以期为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发展理论研究、“全媒体”醴陵釉下五彩瓷“活态”传承工作实践添砖加瓦。
关键词:醴陵釉下五彩瓷;非遗;四全媒体;活态传承
1 前言
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是國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从原料到成品要经过近一百道工序,纯手工完成。近代以来,醴陵釉下五彩瓷以其独特的工艺和优良的品质在国际国内屡屡获奖,还被选为中南海、人民大会堂等重要场所的专用瓷器,或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无论是湖南地域特色文化产品——醴陵釉下五彩瓷,还是国家级非遗项目——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均受到省内外强烈关注。
现阶段,国内外学者们对全媒体与非遗传承、湖南醴陵釉下五彩瓷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将 “四全媒体+活态”传承与醴陵釉下五彩瓷结合起来研究目前尚属空白。本文力求为湖南醴陵釉下五彩瓷研究与传承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更大程度上促成湖南醴陵釉下五彩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升。
2湖南醴陵釉下五彩瓷传承现状探析
2.1 醴陵釉下五彩企业“单打独斗”
醴陵生产陶瓷已有近2000年历史,是世界釉下五彩瓷原产地、中国“国瓷”“红官窑”所在地,也是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陶瓷之都[1]。醴陵现有陶瓷企业650家,其中规上企业192家。醴陵拥有101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国家级、24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建市级以上陶瓷创新中心26个,拥有陶瓷新材料企业37家。在新时代醴陵釉下五彩缺的不是生产和工艺,缺的是对市场的了解和打开方式,没有对产品精准定位,生产出差异化的产品,现在的陶瓷企业多为单打独斗,没有形成一定的凝聚力,容易形成同质竞争,导致价格的恶性竞争。
2.2 醴陵釉下五彩“专业人才匮乏”
醴陵窑作为我国目前保留规模最大、遗址分布最集中的古瓷窑遗址群,仍然存在保护难度大、专业人才匮乏、资金不足等困难,对釉下五彩瓷技艺传承产生一定的掣肘影响。从湖南瓷业学堂创烧出釉下五彩瓷至今,釉下五彩瓷发展已有百年历史。但釉下五彩瓷烧制在设计、工艺、造型、装饰等技艺方面均有着特殊要求,工艺复杂、易学难精,因此醴陵现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仅23人,省级陶瓷艺术大师近80人,传承人数量十分有限。
2.3 醴陵釉下五彩传播“方式陈旧”
醴陵釉下五彩的文化艺术价值并没有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品牌化的传播环节薄弱,虽然近代远销国内外的主席瓷曾达到过辉煌的历史时期,但如今向民众展示的文化价值远不如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加上日用瓷产品雷同度高,品牌特色不鲜明,导致其产品辨识度不高;另外,在融媒体潮流盛行的时代,抖音、微博、快手等各大互联网社交平台上关于醴陵釉下五彩的宣传账号并不多,高质量的数字内容产出也很少,导致了釉下五彩非遗技艺没有曝光率,社会关注度低。
2.4 醴陵釉下五彩传承“模式单一”
时代发展到今天,社会环境发生巨变,家庭传承、作坊传承、师徒传承的方式已逐渐难以适应时代需求。虽然株洲市人民政府出台政策,力求通过支持老艺人申报相关称号,开办大师工作室,但某些乡镇政府在申报时很重视,而列入非遗名录后却没有实质性的保护措施,缺乏长远规划,经费投入渐少,给予传承人一定数额的补助经费还远远不够,传承人的社会地位亦未有所提升,传承人受到经济和生活压力,导致了工艺的濒危和断层。
3 湖南醴陵釉下五彩瓷“四全媒体+活态”非遗传承创新路径
3.1 推进醴陵釉下五彩瓷“集群化”,打造全媒活态保护链
3.1.1 推进湖南醴陵釉下五彩瓷集群化发展,实现资源整合
产业集群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集群化是产业迈向大而强的必由之路。通过形成集陶瓷材料、陶瓷装备、陶瓷制造、陶瓷商贸、陶瓷文化五位一体的产业链条,改变醴陵釉下五彩瓷产业“单打独斗”的局面。产业与技艺链条化延伸、规模化集聚,能释放强劲发展动能,形成前瞻(产品)、后续(研学)、并行(旅游)集群化发展,实现产、学、研、游、国际陶瓷艺术文化交流等资源整合。
3.1.2 构筑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原生“活态保护”链
现代生活不断进步,科技更新换代,新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审美观念让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保护与传承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我们应当从现实生活出发,让非遗技艺与现代化生活融合,重新发现传统工艺的价值[2]。其一,打造非遗醴陵釉下五彩瓷传统主题街区,创新传承模式。在醴陵打造一条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餐饮美食、特色购物、鉴赏收藏、养生康体、娱乐演出、会议研修、商务洽谈、展示展览、文化艺术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非遗主题街,将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与现代商业巧妙结合,多元凸显非遗技艺传承与保护。其二,将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融入现代生活,重新焕发活力。把握好技艺的核心,做出适应现代生活的创新,让非遗真正回归生活。譬如,借由“直播+视频+图文+社区”一体的多元化内容生态平台(抖音、斗鱼、快手等),为古老的陶瓷技艺加入了全新的创作元素,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当下年轻流行文化结合,让古典艺术结合流行文化成为年轻人的“新时尚”。
3.2 打造醴陵釉下五彩瓷“文旅游”,促成文创科技感
醴陵釉下五彩瓷是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醴陵釉下五彩瓷技艺传承应跳出本地区、本土化局限,可创造性融入京剧脸谱、民族织锦纹样等形式,达成陶瓷色彩与纹样的双重升级。
其一,促进文化交融,打造“瓷光隧道”[3]。譬如,升级改造建筑面积为16598平方米、馆藏文物共29922件,其中一级文物16件的醴陵陶瓷博物馆,实现“三馆合一”,形成一条贯穿醴陵陶瓷发展历史的瓷文化旅游风景道,打造全国最大的陶瓷收藏、展示、传承、体验、研究平台,使其成为釉下五彩瓷“文旅游”线路中不可或缺的一颗明珠。
其二,践行“瓷旅相融”发展模式。打造工业研学旅游产品,开发“前展厅、后工厂”的“体验游”,为游客提供亲身体验陶瓷制作乐趣、见证精美作品从泥到瓷的机会。推出陶瓷民宿、五彩瓷宴、五彩瓷茶等瓷旅新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旅游体验和需求[4]。
其三,以节会活动提升“瓷旅融合”文旅品牌。通过举办湖南醴陵釉下五彩瓷文化节、“自然和文化遗产日”体验节、国际陶瓷产业博览会等活动,实现釉下五彩瓷“文旅游”发展新模式,力求达成1+1>2的效果。
其四,弘扬釉下五彩瓷,科技助力“瓷”旧迎新。成立釉下五彩瓷文化创意研究院、打造国家级实验室、建立国家级大师工作室和技师工作站;鼓励各产区、各部门“揭榜挂帅”,成立专项小组开展创新攻关,激发员工创新活力[5];关注机械手喷釉、智能化运坯、高压注浆等方面的技术攻关,运用现代科技为釉下五彩瓷文化打开“瓷”旧迎新的大门,进一步革新釉下五彩瓷文化创意产品的同时,促进传承传统手艺的传承。
3.3 构建醴陵釉下五彩瓷“智平台”,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
3.3.1 搭建“四全媒体+活态”传承数智平台
构筑“政府+高校+企业”的全媒体数字化“活态”传承平台,形成“数字共同体”。互联网时代,“非遗+数字经济”成为打开醴陵釉下五彩瓷传承发展的新引擎,应当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各自的优势,成为研究国家非遗战略的“排头兵”、企业开拓市场的“引路人”、聚合各方力量的“撮合者”,借由“非遗资源+数字经济+技术应用+运营创新”推动釉下五彩瓷产业数字化,实现非遗传承发展从单纯线下展示到线上线下综合宣传推广的转变。通过数字“四全媒体+活态”技术手段,让醴陵釉下五彩瓷变得更加“生动”,可以云端“听得见、看得见”、“摸得着、带得走”[6]。利用数字技术,让釉下五彩瓷融入电子商务系统,通过数据库分类管理,精准覆盖,全网矩阵图文、音频、视频覆盖,针对不同群体属性,综合运营网络平台、直播带货、新媒体等拓展开阔传播和宣传渠道,发挥线上+线下的优势,实现非遗数字经济化与传承活态化。
3.3.2 创新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
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实现校内外优势互补。政府携手企业结成醴陵釉下五彩瓷创新联盟,助力教育融媒体高质量建设和全媒体人才培养。釉下五彩瓷非遗传承人与陶瓷工艺大师与高校建立深度产学研合作关系,在高校开设醴陵釉下五彩瓷选修课程,并且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可开发醴陵釉下五彩瓷主题游戏、动画、主题网站、知识培训等。
3.4 助力醴陵釉下五彩瓷“数字化”,实施工艺振兴新计划
3.4.1 基于新媒体技术进行传统工艺数字化创新
其一,借助新媒体技术装备推动传统工艺创新发展。借由三维重建、混合现实和全景VR技术等,对醴陵釉下五彩瓷技艺进行挖掘、记录与保存。通过新媒体技术,逐步完善与创新传统醴陵釉下五彩瓷技艺保护与传承的内容和形式,使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更加系统、有序、可持续性发展,实现受众随意观看、全程自由操控的交互式体验。其二,加快传统工艺数字化研究与人才培养[7]。基于VR技术,从醴陵釉下五彩瓷泥料加工、釉料加工、成型、烧制、装饰工艺五个方面展开应用研究,探索釉下五彩瓷非遗传承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同时,运用新媒体技术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培养有技能、会设计、懂理论的专业技术人才,打造一批守正创新、德艺双馨的能工巧匠及大国工匠,为推动釉下五彩瓷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长久保护和永续利用提供重要人才保障。
3.4.2 实施湖南传统工艺振兴计划
其一,针对醴陵釉下五彩瓷特性,颁布诸如《湖南省醴陵釉下五彩瓷非遗“活态”传承保护工作意见》的地方性支持性法规,为全省名瓷区提供良好的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撑。其二,推行现代学徒制,通过建立醴陵釉下五彩瓷技艺大师工作室,引导代表性传承人参与职业教育教学和研究,探索传统工艺理论与实践研究。支持手工劳动和富有文化内涵的现代手工艺的发展,发掘、培育具有湖南省特色的“湘”字号醴陵釉下五彩瓷知名品牌。其三,加大资金倾斜力度或设立专项基金,将符合条件的醴陵釉下五彩瓷工艺企业列入“中华老字号名录”,发挥行业组织专业优势。同时,开展多种形式釉下五彩瓷工艺大赛和技能、创意产品大赛,鼓励传承人参加国内国际各类技能大赛活动,促进社会普及教育。组织釉下五彩瓷技艺传承人、企业和行业组织代表开展国际交流和研修培训,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4 结 语
经调研,醴陵釉下五彩瓷产业虽蓬勃发展,但五彩瓷技艺传承状况堪忧。当今社会,传统的醴陵釉下五彩瓷技艺传承和发展模式,已不再完全符合时代特点和大众需求,借由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推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南醴陵釉下五彩瓷数字化、纵深化发展,创新技艺传承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传承传播模式等已为大势所趋。本文从推进“集群化发展”、构筑“活态保护”链、打造非遗“文旅游”、搭建传承数智平台、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等层面,对醴陵釉下五彩瓷展开“四全媒体+活态”传承创新发展给出了针对性建议,力求构筑全媒体、数字化与活态化“政府+高校+企业+大众”四位一体的醴陵釉下五彩瓷非遗保护与传承体系。
参考文献
[1] 汤新星,李凯文,王健.手工艺技艺类非遗在高校工艺美术专业中的教学策略:以醴陵釉下五彩为例[J].湖南包装,2021,36(6):174-177.
[2] 林知恩.浅析醴陵釉下五彩技艺传承[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4(2):114-117.
[3] 黎波.湖南地域特色文化产品的传承发展之路:醴陵釉下五彩瓷[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8,52(10):12-14.
[4] 张华,田飞.基于新媒体技术的传统工艺数字化展示:以醴陵釉下五彩工艺为例[J].装饰,2019(9):106-109.
[5] 张望.关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活态保护”的思考[J].陶瓷,2020(7):9-15.
[6] 宁峰,侯景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媒体时代的传播策略研究[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6,37(1):26-31.
[7] 羅威.湖南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的媒介传播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