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的旋律(报告文学)

2024-06-06 14:05:54章金辉潘红亮
中国铁路文艺 2024年5期
关键词:值班员行车班组

章金辉 潘红亮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024年2月20日,春节长假刚刚结束,一场突如其来的雨雪冰冻天气覆盖了整个中部地区,郑州的气温断崖式跌至零下。

踩着厚厚的积雪,我们来到郑州站采访。郑州站是中国铁路网的重要枢纽站,它的安全畅通,关系到南来北往的所有列车。

刚进行车室,就见值班员蒋涛在叮嘱同事:“外面冰冻厉害,要注意控制列车进站节奏,晚些开放信号,让列车在站外降一下速。”看我们一脸疑惑,他耐心解释道:“列车速度稍微一变,就像雨天进门前抖雨衣,车体上附着的冰碴雪块会被提前‘抖掉,避免进站后落入道岔区域,阻碍设备运转。”

随行的郑州站党委副书记毕玉良向我们介绍:“进站之前‘抖一抖,卸下包袱更好走——这是蒋涛他们探索的独门诀窍。”

蒋涛是郑州站运转车间车站值班员,入路24年来,勤于学习思考,勇于探索实践,从制动员、连结员,一步步成长为信号员、车站值班员,在各个岗位上都取得了出色的业绩。特别是担任车站值班员的13年间,安全办理接发列车37万余列,护送3亿旅客出行无一差错,先后荣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3年被中宣部、国铁集团评为“最美铁路人”。

此时,蒋涛正面色沉静地端坐在控制台前,全神贯注地盯控行车指挥,俨然一名运筹帷幄的将军。他神态从容,语调平和,一条条指令发布得清晰明确,宛如一个个灵动奔放的音符,在冰天雪地里掷地有声,奏响了中原铁路畅通天下的铿锵旋律……

蒋涛的职业生涯是从调车组开始的。

蔣涛所在的班组负责郑州站北检修库方向的调车作业。从调车组到大库差不多有两公里,他每次都是一路小跑,依次检查道岔位置和车辆情况。检查完毕后,他总是声音洪亮地用对讲机向调车长汇报。

郑州站地处中原,连通四方,日接送列车360多列、过往客流近40万人次。在庞大车流基数下,每分每秒都显得弥足珍贵,必须精心计算、充分利用。

提升效率的前提是安全,蒋涛对此从不含糊。每次上岗,就数他带的工具物料多,说要预防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检查车辆时,每根钩销和链条、每条风管和接口等,他都要看清、摸到,反复确认安全状态。

2002年夏,在检查时,蒋涛发现一辆棚车的连接钩销不翼而飞,如果列车就此开出去,很可能出现钩舌松脱、车辆分离的严重后果。他没有犹豫,立即向上级汇报了这一紧急情况,并果断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由于蒋涛的细心与迅速反应,一起潜在的事故得以避免。蒋涛因此受到了通报表扬。

师傅们都喜欢这个积极向上的年轻人,向他毫无保留地传授书本上学不到的实用技巧。当年,蒋涛身高一米七,体重才九十斤,遇到力气活时明显力不从心。一次分解车辆作业,风管接口扣得非常严,他怎么都掰不开,两只手拧得生疼,急得满头大汗。师父走过来,给他示范:抬起大腿顶住管颈,调整好角度,双手攥紧两边,稍一发力,风管“啪”地应声而开,简单得像开啤酒瓶。

蒋涛开了眼界,更谦虚,也更勤奋了。不到两年,21岁的蒋涛就顺利晋升为连结员,成为调车组里最年轻的师傅。

在连结员的岗位上,蒋涛干了整整五年。

车站的每条股道有多长,每架信号机名称是什么,每组道岔在哪里,能通往哪个方向,他都如数家珍。每次拿到调车作业计划单,他很快就能明白值班员的意图和想法,在密如蛛网的站场线路上,能快速高效地引导车辆稳妥停放,分毫不差。

2007年,车站要选拔人员到行车室,蒋涛毫不犹豫地递交了申请。经过严格考评,2008年,他走进了行车室,成为一名信号员。

行车室定员五人,值班员是班组长,负责下达工作命令。信号员负责操控列车控制台,按值班员要求排列进路,接发列车。

坐拥六个接发方向的郑州站,每天的行车指挥工作异常繁忙,值班员和信号员之间更像流水线作业,指令和操作一个跟着一个。值班员每天要接发上千列车,发出数千条指令,为避免听错、听漏,各辅助岗位都要对指令进行复诵。蒋涛发现,嘈杂的环境干扰很大,有时复诵明明嘴上说东,手却指向西,虽是无意识的心口不一,但隐患特别大。

他认为,如果没有好办法,还是采用笨办法。每次上岗前,他提前将自己负责的所有图定车次抄录下来,工作时办完一个勾销一个,先保证不漏,再控制不错。

节奏适应后,他又开始琢磨起值班员的思维。放行列车的次序有什么奥妙,先后颠倒一下会怎样?排列进路有什么讲究,换个站台行不行?调车作业有什么窍门,能不能再省一钩……值班员的每道命令,他都会在心里过滤一下动机和目的,看看和自己设想的是否一样,为什么不一样。有时下班后,他还拉着值班员对不明白的地方问长问短。

成功只钟情勤奋好学的人。

时隔不久,铁路局要举办年度接发列车技能竞赛,每个车务单位可派一支三人小组参赛。郑州站下辖12个中间站,行车岗位数百人,可谓人才济济。还是“菜鸟”的蒋涛,没想到自己会被选入其中。

领队是新郑站的车站值班员张志军,另一名组员是许昌站的陈战,都是久经沙场的“老行车”。见蒋涛有点紧张,张师傅安慰他:“团队比赛的核心是配合,有了默契就不用担心,咱们先好好练习。”

每次实作演练,蒋涛都是瞪大了眼睛仔细观察,反复琢磨,对每个操作细节精益求精。特别是师傅们的经验之谈,更是学得如饥似渴。

夜以继日地强化学习,蒋涛如同吸足了水分的海绵,变得分量十足。更重要的是,通过集训,他和师傅们已经配合得天衣无缝。果然,三个人一路过关斩将,进入决赛,最终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回到车站不久,蒋涛就被破格选拔为车站值班员,在同批转岗人员中率先晋级。

车站值班员的工位在信号员后面,从前到后的直线距离不到两米,走起来只需几步,蒋涛却走了整整两年。

2010年,蒋涛走上值班员岗位。他以新的姿态,迎接中国高铁时代的到来。这个时期,郑州站的列车接发量井喷式增加,工作标准持续走高,工作难度直线上升。前所未有的责任和使命,沉甸甸地压在他的肩上、心头。

正常情况下,值班员一个班次工作12个小时,要完成350趟列车接发,70余趟机车换挂,共需办理1000多条列车和调车进路。蒋涛统计过,郑州站繁忙时段一分多钟就要完成一次接发列车作业,36秒就要办理一条进路,没有化繁就简、运筹帷幄的硬功夫,很难应对各种复杂场面。

从车站值班员的角度看,每趟列车从预告进站到完全开出,中间要经过办理闭塞、听取开车通知、确认接车线、布置进路、开放信号、开通区间等多个作业环节。每处细微变化,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蒋涛致力于全方面提升自己。他不仅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将非正常行车应急处置办法示意图贴在墙上,以便随时复习强化记忆;还将重要的知识点制作成简易卡片,放在触手可及的抽屉里,不厌其烦地进行自我测试,直到弄懂弄通。

郑西高铁开通运营的那一天,蒋涛全神贯注地沉浸在工作中,逐渐进入自己的节奏,先后接发200多趟列车,无任何差错。在旁人看来,他泰然自若,其实是外表的平静掩盖了他内心的紧张。尽管前一天晚上做足了功课,记下了每趟高铁列车的接发时刻,还对可能发生的特殊情况做了充分预想,他还是紧张得全身发抖,汗流浃背。

全天工作结束后,蒋涛如释重负,才发现早晨倒的一杯水只喝了几口,而这一整天他都在不停地说话。

看上去的顺利,似乎并没有让他在岗位上完全应对自如。直到“身经百战”之后,他才做到了“每逢大事有静气”。

2013年秋的一个夜晚,商丘到乌鲁木齐的K175次旅客列车正在进行换挂机车作业,道岔区段突然出现“红光带”故障,接班的機车被拦在外面。相关单位检查后报告,发现钢轨折断,道岔必须停用,需要组织抢险施工。

郑州站负责东西走向的股道本来就不多,断轨点正好在道岔旁边,直接锁死了两条相邻的股道。蒋涛仔细查看各方向的列车情况,冷静发布指令,将原计划进入本股道的列车紧急调整到其他股道,最大限度地为抢险腾出时间。随后,他向调度部门汇报,改变行车组织办法,按单线行车。

各单位技术人员纷纷赶到现场,积极组织抢通,行车室里的气氛异常紧张。而此时的蒋涛没有慌乱,没有手足无措,他感到心中有了一种沉稳的底气。

那个繁忙的夜晚,蒋涛和他的班组一直鏖战到次日清晨。直到钢轨更换完毕,排队的列车全部顺利发出,他才哑着嗓子向班组成员下达最后一个指令:“交班!”

经历过风高浪急,才更理解静水流深。沉稳、镇定,从此成为大家对蒋涛的印象底色。

铁路运输组织有自己的特点和节奏,犹如弹琴,需张弛有度,和谐顺畅。如果把站场比作琴弓,纵横交织的股道就是琴弦,型号不一的列车就是音符,把握运输节奏,就是要弹奏好列车运行的交响曲。

郑州站承担着六个方向列车接发任务,不仅车流密度大,而且列车种类多,普速客车、城际列车和高铁动车组交错混跑。

蒋涛做过计算,站内17条股道,223组道岔,178架信号机,如果进行排列组合,可以产生3000多条接发车进路。在他的13年值班员生涯中,每天思考的都是怎样让大枢纽的车流更顺畅,节奏更有序。

蒋涛爱下围棋,他喜欢围棋中气象万千的变化。或许是因为他与生俱来的数学才能,又或许是因为他在围棋中磨砺出的缜密思维,在排列进路时,蒋涛总能把时间和节奏计算得恰到好处,衔接得严丝合缝。

下围棋需要留两口“气”才能存活,蒋涛也会给自己留足“气数”。他习惯把站场最中间的5道作为应急股道,因为这条股道能够兼顾各个方向的来车,属于万能股道,也是他压箱底的“王牌”。

时间长了,蒋涛摸索出不少规律。比如,春天风大,接触网上容易挂上塑料布、防尘网、风筝等飘浮物,导致列车受电弓故障,无法给电力机车提供电源,设备单位就要抢险维修,肯定影响股道使用;夏天高温,往来列车上水量增加,时间把握上必须客观;秋天旅游旺季,临客列车加开增多,必须确保高低站台的适配度,减少安全风险;到了冬天,则更需要密切关注天气,做好冰雪天气的应对预案,随时可能遇见列车大面积晚点……

他认为难度最大的,莫过于大规模长时间的施工作业,几乎完全颠覆了正常工作节奏,可以称之为极限考验。

2017年,郑州站进行大规模的枕木换装施工,全站木枕全部更换为水泥枕。更换道岔之多、作业时间之长、施工周期之久、影响列车之广,是建站以来的第一次。

在换装施工的三个月前,蒋涛已经开始认真研究施工计划中的每个时间节点和影响范围,并在图纸上一一对应,反复计算——到底哪些车会受到影响,影响能有多大;施工前能接进来多少趟车,最迟可以到什么时候;当天施工结束先放进来哪趟车,怎么排队才最高效;如果施工不顺利,怎样迂回才不拥堵……

他和同事一起讨论、研究。经过多次模拟验证,他们向国铁集团提出了停开1200列车的建议,最终获得了批准。

他把每天施工的关键点、风险点、变化点都做成醒目的卡片,提前四个小时推演施工组织流程,确保对每趟车的到开点和运行线路了如指掌;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合作,将旅客组织、上水排污、车辆站检、安全巡视等因素全部考虑充分,协同大家通过各种方式,千方百计辗转腾挪,排列好每条进路,把整个运输组织系统拧成了一根绳,凝聚起了空前强大的工作合力。

换枕施工持续了33天,作为技术骨干,蒋涛连续在岗33天,带领大家组织非正常行车作业26次,调整高铁列车股道34次,发送行车指令两万余条,实现了“零差错”。

在这次施工配合中,蒋涛在岗接发列车2027列,无一失误,由此成为行车室的“定海神针”。此后,每逢重要任务或关键时刻,上级都会安排他到岗或者协助作业。

铁路企业素以纪律严明著称,但各种指令的发布和执行,又会在诸多细微处流露出浓浓的人文关爱,演绎出温暖如春的钢铁柔情。

车站值班员常年守候在行车室,很难与旅客面对面,以至于很容易被大家忽视。其实,铁路上发生突发情况,最先通知的就是他们。他们如何指挥和协调,直接影响着旅客的感受。

郑州站运转车间党支部书记杨涛举了个例子:“如果高铁列车因故需要换车,应该怎么停放?从效率角度来说,就近就快是基本规则,可蒋涛始终在争取一种更好的效果:将两列高铁列车停放在同一站台。”

一车旅客多则上千人,少时也有几百,大包小包,扶老携幼,如果在不同站台转乘,无论是安全还是效率,都可能存在很多不可预知的问题。方便旅客,是蒋涛一直坚持的原则。

2018年的一个秋夜,蒋涛接到即将到站的Z94次客车的求助电话——车上有一名孕妇可能要临产,希望安排救護。蒋涛仔细询问了孕妇所在的车厢,放下电话立即部署:“Z94次接I道,联系客运,Z94次8车有孕妇临产,通知救护车去I道等待。”

“Z94次不办客运业务啊,再说,把车放进I道,对面的客车K267次、T49次、Z253次都不能接进来了。”计划值班员提醒道。

按计划,Z94次在郑州站只有一个短暂的技术停点,到站后可以直接发车,只需接到最方便的股道就可以,但蒋涛的指令,给他在后期弥补超时增加了一系列难度。他非常清楚这个结果,但他对自己有信心,更对大家有信心。

蒋涛口中的“大家”,不仅仅是行车班组人员,而且涵盖了司机、客运、列检、上水等多个联劳岗位人员。蒋涛说:“比如说,我告诉司机,能不能五分钟内赶到,司机会说一定赶到;如果通知列检人员需要挤出来三分钟,轮休小组人员会立即参与当前工作,绝对保证我要的时间;如果告诉客运员尽快组织旅客上车,领班从来不问原因,而是大声招呼同事:‘赶紧的,跑起来!如果我对上水工说多上几个人吧,咱们把这趟晚点车赶紧发出去,回复一定是:‘没问题,我们都顶上去!”

深入内心的信任,双向奔赴的美妙,源自大家共存于心的朴素情怀。

提及蒋涛在日常工作中的关照,列检人员也感同身受。他们说:“蒋涛经常将需要站检的两列车放在相邻股道,方便列检人员从东向西完成列车检修后,转身就能从西向东检修相邻列车,这样能节约一半路程,也能节约一半体力和时间,特别体贴入微。”

供水车间主任郑勇告诉我们:“每次我们下站台作业,蒋涛都会通过监控认真观察,确保我们到达安全位置后再放行列车,绝不让我们身边有任何危险因素。”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蒋涛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身为车站值班员的蒋涛,同时也是班组长,他带的班组是大伙儿公认的特别能战斗、特别讲感情,班组内每个人都有很多话想跟我们说。

邢靓是郑州站唯一的女车站值班员,她曾是蒋涛班组的信号员。作为重点培养苗子,当初领导征求她的跟班意向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蒋涛班组。

邢靓一进入蒋涛班组就发现,这里的氛围远超自己的预期,最让她服气的是无论遇到什么事,蒋涛总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有他坐镇,大家就有了主心骨,很有安全感。

蒋涛本人严谨自律,力求无误,同时他也将这种高标准的要求延伸至班组的其他成员,强调对每一个细节都要精益求精。有一次,邢靓急着排列进路,对蒋涛的指令随口应付,被蒋涛平静而坚决地叫停,再次重复行车指令,但他感觉复诵仍不标准,又重复了一次指令。事后,他告诉邢靓:“每条规定的背后都有沉痛的教训,只有不上心的,没有不重要的。”

在他的严格要求和示范带领下,2021年,蒋涛班组的五个人中,有四人被评为“四星”职工,引发了不小轰动。

蒋涛说:“我们五个人就像五个手指头,握指才能成拳。”

刚刚退休的陶保林是班组里的老大哥,资历老,经验丰富,提起小自己二十多岁的蒋涛也是赞不绝口:“年龄不大格局大,后生可畏。”

在他的印象中,很少有蒋涛这样少年老成的车站值班员,对列车进路排列的最优方案张口就来,并且蒋涛多年如一日,平时大家搞不定、想不通的,他都能举重若轻,一一化解,这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也自然心悦诚服。而且,蒋涛心地淳朴,总是替他人着想,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谁家有点什么事都是关心备至。

陶保林的女儿在国外留学,蒋涛每年都张罗着给他过生日,让老两口备感温暖;计划值班员邢星因病住院后,无法照看年迈的母亲,在他最艰难的时候,蒋涛组织大家利用工余时间分头去医院值守,并帮助照看老人;信号员齐宁有段时间家中事情比较多,情绪有些焦躁,蒋涛一方面主动替他补位,确保他有更多的时间处理好家事,另一方面协助他有序安排好诸多任务,确保他工作时能够全神贯注,无后顾之忧……

蒋涛的原则很简单——把所有问题解决在前面,不让任何一名同志带着情绪上岗。

蒋涛班组有个沿袭多年的传统:下夜班后,大家一起吃早餐,谈着热乎乎的工作话题,相当于对工作进行复盘。他们会故意“挑刺”,谁打了个哈欠、反应慢了半拍,都会被拿出来善意戏谑一番,饭桌上欢声笑语不断。

胡辣汤是河南特色小吃,最有特色的吃法莫过于“两掺儿”:豆腐脑和胡辣汤对半掺在一起,辣中有甜,浓淡相宜。邢靓和齐宁都很爱吃,他们说:“这种吃法像不像咱们班组,不管是热辣滚烫,还是细腻柔和,总能美美地融到一起,口感真好!”大家吃着,笑着,其乐融融。

而此时的蒋涛正沐浴在晨光中,他望着大家,一脸幸福……

作者简介:章金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铁路作家协会理事。供职于郑州局集团公司。作品散见于《中国铁路文艺》《中国青年》《散文选刊》《青年文摘》《延河》《牡丹》等报刊。出版散文集《为有暗香来》《第八天时光》。

潘红亮,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供职于郑州局集团公司洛阳机务段。作品散见于《少年文艺》《儿童文学》等报刊。出版散文集《一个人的火车》《青青皂荚树》。

猜你喜欢
值班员行车班组
“党员进班组”促进班组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04
“4+1”班组运行见实效
试析如何提高变电站值班员的倒闸操作规范性
夜间行车技巧
汽车与安全(2016年5期)2016-12-01 05:22:12
浅析变电站值班员倒闸操作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
值班员的猴儿子
完善变电站值班员的倒闸操作规范性探讨
创建“放心满意班组” 打造精品班组品牌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06
吉普自由光行车制动易熄火
调度调整在地铁行车组织中的应用
现代企业(2015年4期)2015-02-28 18:4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