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丽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作业功能逐渐增加,它不仅是一项巩固课堂知识的工具,更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联系和学习共同体的手段,尤其是在“双减”政策提出之后,教师对作业内容、形式以及评价进行了创新与优化。在此过程中,项目化的作业受到广大教师群体的关注,项目式作业可以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实施精准教学,实现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目的。本文从分析小学数学项目式作业的特点出发,提出小学数学项目式作业设计策略。
一、小学数学项目式作业的一般特点
与常规的书面作业有所不同,小学数学项目式作业是一个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作业教学模式,主要围绕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重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自主认识、探究、实验、创新的活动中独立完成任务,从而实现单元知识的串联。因此,项目式作业既构建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又扩大了认识与活动的关系,使学生在抽象与具体、认识与活动间随意转换。
(一)多元化
在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中,作业设计需要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针对性地的提炼,或者通过课堂随机生成的方法确定作业内容。所以,作业要能够通过多元化的形态呈现出来,如书面作业、动作演示、媒体播放、手工制作等,也可以进行产品规划,并且作业上交时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由此能够使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具有特色,这对于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实践性
小学数学项目式作业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实践性,也就是说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完成相关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灵活应用。所以,在设计项目式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高质量地完成作业任务,由此精准掌握相关知识点。另外,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喜好和基础水平等确定作业内容,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彰显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实践论证、深入反思,方可确保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逐步增强实践技能。
(三)自主性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一个具有自主意识的个体,小学数学项目式作业可以为学生预留一定的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自由联想、动手实践,通过不同的方法寻找答案。在这一契机下,项目式作业对应的知识也需要体现出再创作等需求,以便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的积累与日常生活经验的融合自主创建知识结构,从而达到知识内化的目的。
(四)生活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与学生相贴近的生活素材都能够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帮助学生通过现实情境来获取数学知识。所以在进行课后项目式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生活化原则。具体而言,教师要认真考虑两点:一是项目式作业素材生活化。教师要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整理作业素材,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渗透在日常生活中;二是问题解决生活化。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必须客观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为生活提供服务的。
二、小学数学项目式作业设计策略
(一)结合情境,设计项目式作业
创设具有现实背景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意愿。情境项目作业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项目作业完成中主动探索、发掘知识,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设计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这一单元的项目式作业时,教师可以通過创设情境的方式来设计作业,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体而言,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购物情境,让学生自行选择商品和价格,然后计算总价。学生需要根据商品的小数价格进行乘法运算,并将结果与实际支付金额进行比较,从而理解小数乘法的运算原理。这样的情境项目式作业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小数乘法的实用性,理解小数乘法与实际生活的关联,同时激发他们主动完成作业的意愿。另外,在项目作业完成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设定价格,选择购买的商品,提供多元项目资料,拓展能力训练范围。学生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收集商品信息,通过网络搜索、阅读图书等多渠道获取相关资料,了解不同商品的价格以及小数乘法的应用场景。
再如,在“时、分、秒”一课教学后,数学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项目式作业习题:从早晨8(),小明起床去上课,从家到学校有5(),小明坐公交坐了40(),到学校迟到了10()。放学后,小明的爸爸开车10()接小明回家,晚上七点一家人出去吃了饭。吃饭用了1()。一家人又步行10()回家,到家后1()小明睡觉了。通过填空的方式能够深化学生对于计量单位的理解,并且发现数学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感受到数学学习带来的乐趣。
(二)源于教材,设计项目式作业
小学数学项目式作业的完成是在实际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活动中,而并非在虚拟的、抽象的环境中。学生唯有体验真正的问题探索和课题研究活动,才能养成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师在课堂上应学会当有心人,抓住问题的实际发生,找到可以探索的作业课题。
以“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单元的项目式作业设计为例,在讲述本节课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讲述应该怎样正确读写小数,以及小数的意义是什么。然后,为学生讲述完本课的有关知识后,为了巩固学生掌握的与小数有关的知识,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实践性项目式作业:去超市调查一下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价格,并将各个物品的价格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堂进行汇报。这样,教师设计具有实践性的项目式数学作业,不仅提高了数学作业质量,而且降低了学生完成数学课外作业的压力。
(三)多元资料,拓展学生能力训练范围
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项目资料和学习资源,包括书籍、网络资源、实物模型等,能够拓展学生的能力训练范围。多元项目资料应用在学生作业完成过程中,能够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需求,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设计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三)”这一单元的作业时,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几何建模的项目资料,让学生在课后使用纸张、牙签等搭建平面和立体图形。这些项目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创造力和对几何概念的理解能力。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针对真实生活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的项目资料,基于此,让学生统计身边人的身高、体重等数据,并进行相关统计图表的绘制。这种项目作业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数据分析和解读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在不同实际情境中进行测量的项目资料,让学生测量校园内的距离、重量、时间等。这种项目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单位换算和测量的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测量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通过这样的多元项目资料,学生能够在作业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和技巧提升学习主动性,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项目式作业有助于使数学学习更有趣、更有意义,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四)划分层次,设计项目式作业
在布置项目式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二是隐蔽性原则;三是动态性原则。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基于一定的标准划分学生的等级,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之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作业进行分层布置。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满足学生需求,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不能打击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陷入自卑的困境。
例如,在完成《圆柱与圆锥》这部分知识点的教学活动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设计一套测试题,其中涉及多方面的内容,然后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最终由教师分析学生的测试结果,以此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套测试题要涵盖多种类型的题目,这对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非常有利。
再如,在教学“数学广角──鸡兔同笼”相关问题时,教师可以设置分层项目式作业,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为其布置一些基础的数学问题:已知鸡兔同笼,其中共有33个头和106只脚,请问鸡和兔分别有多少只?已知龟和鹤一共有40只,其中龟的腿和鹤的腿一共有112条,请问分别有多少只龟和鹤?松鼠妈妈每天都会去采松果,晴天的时候每天可以采20个,在天气不好的情况下,每天只能采12个,经过八天的采集,松鼠妈妈共采了112个松果,请问这八天有几天是晴天?
针对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设计一些加强类的数学题目练习:已知鸡兔同笼,鸡比兔的数量多四只,其中鸡和兔的脚一共有136只,求鸡兔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在一次竞赛中共有20人参加,平均成绩为79分,已知男生的平均成绩是85分,女生的平均成绩是75分,请问参加竞赛的男生和女生分别有多少人?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应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数学作业:在射击比赛中,一位运动员共打了20发子弹,如果能够打中可以得20分,如果脱靶则扣12分,最终这位运动员共得到40分,请问他一共打中几发子弹?
学习鸡兔同笼的问题,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不同类型的数学题目,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情况来合理选择,逐级突破,从而掌握一些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并不断地向上提升,完成各个层次的挑战。
(五)指向实践,设计项目式作业
数学中的不少主要知识点都相当抽象难懂,学生无法理解,特别是对于时限单元、长短单元、重量单元、容量单元等知识,很多小学生都没有很深入的认识,甚至无法形成表征。而教师可以创设实践类项目化作业题材,使学生从实际的体验活动中提高理解水平。
例如,在教学完“多边形的面积”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以“寻找身边周长、面积”为主题,设计项目式实践作业,引导学生从班级、校园、家庭以及小区等场所入手,收集与周长、面积等相关的问题,并对收集的问题进行统计。如教室环境布置、校园环境设施以及家庭装修等问题,这种寻找数学问题的实践性项目式作业能够锻炼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具体收集、处理数学问题过程中形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六)合作竞争,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参与项目探究的主动性。合作竞争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从而提高项目作业效果和质量。
例如,在设计“扇形统计图”这一单元的作业时,教师可以采用合作竞争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项目作业探究欲望。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统计某一特定主题的数据,并绘制扇形统计图。其次,为了增加竞争激励,教师可以设立比赛规则,给予绘制最准确、最美观扇形统计图的小组奖励。学生需要通过合作、讨论和互相协作收集数据、整理统计信息,并运用数学知识绘制扇形统计图。最后,教师可以规定时间限制,要求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并以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成效率来评价竞争结果。这样的竞争性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学生在项目探究中能够发挥个人专长,通过合作共享知识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竞争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扇形统计图的构成与应用,还能够培养数据分析与解读能力,提高数学统计思维水平。
(七)完善项目式作业评价体系
在完成小学数学项目式作业时,学生必须经过提问驱动—独立探究—加工信息—解决—展示成绩等若干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是对学生学习意识的培养,也要在数学课程考核体系中得到反映。
首先,要从单一评价目标过渡到多维评价目标。这要求教师设定层次分明的数学项目作业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活动的实施依据,清晰、明确、层次分明的教学评价標准能够让项目作业设计目标得到更有效的落实。
其次,要由单一评价主体转向多元评价主体。任何一个人对人或事的评价都带有主观色彩。因此,要想真正客观地评价学生的项目作业,还需要教师丰富评价主体。例如,学生在进行互评时,每个学生的内心评价标准都是不同的,这样可以在相互评价时发现他人的长处和自身的不足,从而重新审视自己,达到多元化评价的目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评价的科学性。
三、结语
项目式作业是课程改革的一次新探索,这种作业方式能够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探索、体验和构建知识,培养多方位的能力和素养。在设计项目式作业时,教师应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设计恰当的作业,引导学生独立探究,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