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燕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知识更新迅速,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方式也日新月异。在这个时代,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学生的需求,而是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已经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这不仅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因此,深入研究初中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意义
(一)有助于活化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活跃的课堂氛围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的基础,而师生互动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在数学课堂上,传统的讲授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抵触情绪,而师生互动可以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通过提问、回答和互动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从而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如举例说明、引用有趣的故事或实例,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能够更好地捕捉学生的兴趣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使学习过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需求。此外,师生互动有助于缓解数学学习中的紧张氛围,使学生更加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疑惑。在积极的互动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支持,建立起更融洽的师生关系。这种积极的互动关系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自信心,增强其学习动力,使得学生更加乐意面对数学学习中的挑战。
(二)有助于推进学生自主参与,加深理解
自主参与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而师生互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理解和独立思考的平台。通过积极的互动,学生能够更主动地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从而在学习中拥有更强的自主性。在互动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习的引导者。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认知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引导。这种个性化的互动过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深入思考问题,从而在理解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更扎实的知识结构。师生互动还能够在学生面对困难时为其提供及时支持和帮助,通过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惑,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互动中,学生也可以与同学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推动彼此共同进步。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可以成为知识传递的桥梁,更可以成为推动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重要路径,深化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有助于实施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和能力水平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在积极的师生互动中,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其提供更贴近个体需求的教学支持。在互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回答、提问和讨论,获取关于学生学习水平和理解程度的信息,这有助于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差异化的教学服务。针对学生的学科兴趣,教师可以选择更贴近实际、更引人入胜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科热情,使学习更具吸引力。另外,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难点和困惑,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辅导。有的学生可能对某些数学概念感到困惑,通过互动,教师能够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并为其提供帮助,防止问题积累,影响学习效果。
(四)有助于贯彻新课标要求
充分进行师生互动,可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理念,实现知识的有效传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师生互动不仅是信息传递的桥梁,更是促进学生深层次思维发展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動,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情和思维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同时,启发性的提问和讨论能够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创造力。这样的师生互动符合新课标强调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有助于打破传统教学中的单向传递模式,实现教育的双向互动。在新课标视域下,师生互动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通过及时反馈和互动交流,教师能够更好地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其帮助和指导。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的策略
(一)做好课前引导,构筑互动情境
在数学课堂中,课前引导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预期和兴趣。巧妙的课前引导有助于在学生心中勾勒一个引人入胜的学科图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的引导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而且为师生互动提供了更丰富的话题和讨论基础。教师展示数学领域中引人入胜的现象或有趣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在课堂上更专注,而分享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则可以拉近数学与学生日常经验的距离,增加学科的亲和力。除此之外,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在课前主动思考和预习。引导学生在课前就相关知识进行思考,有助于在课堂上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兴趣。这种引导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而且为课堂上更丰富的师生互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一次函数的时候,教师可以精心设计课前引导,引发学生对这一概念的思考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让学生想象一个小球从斜坡上滚落的情境,并提出问题,如“小球的运动轨迹是否呈现直线?”学生可以在课前思考这个问题,对一次函数的特征形成初步认知。此外,教师可以播放有趣的Flash视频,展示运动物体在直线上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教师在课前准备一些关于一次函数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为学生构建一个认知框架,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相关知识,这种课前引导有利于促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主动地参与问题讨论和解答。由于学生已经在课前构建了对一次函数的初步认识,教师便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相关概念,这种师生互动模式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了师生之间更深层次的互动与交流。
(二)打造问题情境,深化师生交互
设置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情境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为师生之间的深入交流创造了契机。这种策略有助于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融入实际生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可以涉及日常生活、实际应用或其他学科领域,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对问题的深入讨论不仅能够促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价值的认识。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有理数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在一次购物中,某人的账户原有余额为50元,购物时支付了30元,又收到了一笔10元的退款,那么他现在的账户余额是多少?学生需要运用数学运算知识来解决这个实际问题,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并得出最终的账户余额。这个问题情境不仅涉及有理数的运算,还直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引发学生对有理数概念的深入思考。当然,基于新课标要求,问题的解决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团队中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观点,学习不同的解题思路,有利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鼓励提出问题,发散学生思维
积极的师生互动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鼓励提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出更具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为此,教师可以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教师应创设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建立一种鼓励提问的文化,让学生感受到提问题是受到教师欢迎的,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此外,教师要提供多样化的提问形式,如小组讨论、思维导图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需求,使互动更加灵活多样。教师还可以通过及时反馈肯定学生的提问,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其更愿意参与课堂互动。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全等三角形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你们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吗?你认为怎样的两个三角形可以被称为全等三角形?”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积极参与知识构建过程。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提问环节表达自己的看法,分享对全等三角形的理解。在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还可以拓展知识的深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样的师生互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组建合作小组,增进学生交流
首先,小组合作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浓厚兴趣,在相互交流、分享经验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学科内容。其次,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沟通技能,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在教育中,理论知识的传递同样重要,小组合作的方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习更具实际应用性。对于教师而言,组建小组有助于深入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科兴趣、性格特点等因素进行差异化组合,以形成更加和谐、高效的学习小组。教师在小组合作中起到引导和监督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合作意愿,引导学生学会有效沟通。同时,教师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在线平台或工具,促进小组之间的交流,打破时空限制,拓展学生的学习网络。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轴对称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小组成员负责寻找实际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其特点和应用。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轴对称的概念,还能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问题的能力。在小组中,学生相互启发,分享心得,形成共同的学习体验,这种和谐互助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科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在小组中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进行个性化辅导,以提高整体教学效果。这种活动能够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在集思广益中获得成长,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五)依托多媒体手段,开展演示教学
当今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依托多媒体手段进行演示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度,而且能够更直观地呈现抽象概念,促进学生深层次理解和记忆。多媒体演示教学不仅是简单地将文字和图片呈现在屏幕上,还要借助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使教学内容更生动、形象、具体。这种方式有助于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因此,教师有必要加强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制作富有创意和视觉冲击力的多媒体课件,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水平,灵活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其辩证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生动呈现数学公式、图表和实例,辅以相应的图片和Flash动画,使抽象的数学概念更加直观。动态演示能够展示方程的变化过程和解题思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多媒体素材展示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音频解说、视频案例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在听觉、视觉上感受到知识,而且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师生互动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必由之路。在有效互动过程中,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在理论知识讲解中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技能。同时,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能够更好地消化所学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这样的师生互动有助于数学知识的传递,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其未来的学业和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初中数学教师有必要做好多方面的研究,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扮演亦师亦友的角色,积极地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这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满足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