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声生不息 ·港乐季》看新媒体语境下音乐类综艺的“出圈”之道

2024-06-06 06:16刘栩廷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中国香港综艺音乐

《声生不息 · 港乐季》是芒果 TV、湖南 广播影视集团联合中国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 共同推出的向中国香港回归 25 周年特别献礼的 综艺节目,收获了中国内地收视前三、中国香 港收视第一的好成绩,是 2022 年中国香港收视 最高的音乐类综艺。本文将以《声生不息 ·港 乐季》为例,探究其作为现象级综艺背后的原 因,扩展出音乐类综艺的“出圈”之道。

一、新媒体语境下的电视娱乐节目

20 世纪 90 年代末期, 《正大综艺》等曾 经红极一时的传统电视娱乐栏目不再风靡,电 视游戏节目迅速发展,传统媒体逐渐淡出观众 视野,新媒体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网络综艺 层出不穷。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电视节目也 不再拘泥于传统形式,而是不断进行更迭创 新,逐渐发展打造了众多的专业化频道。芒果 TV 凭借早期的《快乐大本营》等节目,奠定了 其娱乐霸主的地位,陆续推出《明星大侦探》 《花儿与少年》《再见爱人》等多部制作精良 的电视娱乐节目。尽管如此,当下电视节目市 场仍有不可忽视的问题,即严重的同质化以及 缺少高质量的精品原创节目。如何在网络媒体 横行,电视娱乐节目同质化、套路化严重的行 业现状下,打造出优秀的“出圈”节目,是节 目制作公司应当不断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二、音乐类综艺概况

音乐类综艺相较于其他类型综艺可以称得

上是经历过发展与沉淀。从 21 世纪初的《超级 女声》《快乐男声》《我型我秀》起,音乐类 综艺便已走入了观众视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 热潮,但其后的各个节目趋于同质化,离不开 “音乐选秀”,在市场饱和的同时也造成了观 众的审美疲劳,音乐类综艺的发展陷入停滞。

2012 年,浙江卫视推出《中国好声音》, 这档节目凭借创新的赛制和专业歌手组成的导 师阵容,将音乐类综艺推上了另一个高峰。随 之而来的《我是歌手》《蒙面歌王》等节目热 度不断,音乐类综艺市场呈一片繁荣之势。而 让音乐类综艺重新“大洗牌”的节目是 2017 年的《中国有嘻哈》, 节目以说唱为主要音乐 类型进行制作,其歌曲占据各大音乐榜单榜 首。

近年来的音乐类综艺仍在不断创新发展, 《我是唱作人》《谁是宝藏歌手》《我们的歌》 《时光音乐会》等节目都颇具亮点,部分作品 在短视频平台转发量、点赞量甚高,但节目本 身仍然缺乏一定的热度。同时现在的音乐类综 艺市场仍然存在着形式相似、嘉宾缺少新鲜度 等问题,形式创新与节目特点仍是制作人们需 要不断思考的地方。

三、《声生不息 ·港乐季》“出圈”分析

2022 年,芒果 TV、湖南广播影视集团联 合中国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综艺《声 生不息 ·港乐季》,不论是播放量还是话题度 都位于年度第一。接下来本文将会从四个方面 论述其“出圈”的原因。

( 一 )嘉宾阵容

观察市场上各类综艺主持人时不难发现, 很多综艺不再选择专业主持人作为节目主持 人,而是选择与节目调性相同的明星,例如中 央广播电视总台综艺《国家宝藏》的主持人张 国立,其作为国家一级演员,经验丰富,气质 稳重,与节目调性十分相符,为整档节目增添 了许多独有的味道。主持人的选择对一个节目 来说至关重要,这一角色奠定了节目的整体风 格,衔接着节目流程,把控着节目节奏。

《声生不息 · 港乐季》采用双主持人模 式,选用了何炅和王祖蓝二人。一位是内地资 深主持人,另一位则是中国香港著名艺人。这 样的搭配兼顾了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两地的观 众,王祖蓝也曾活跃在内地银屏中,为内地观 众所熟悉,而其粤语主持又拉近了节目与中国 香港观众间的距离。

在歌手嘉宾的设置上,《声生不息 ·港乐 季》邀请了 16 组常驻嘉宾,囊括了内地及中 国香港地区老、中、青三代歌手。其中有中国 香港乐坛的传奇人物林子祥、叶蒨文,《敢爱 敢做》《男儿当自强》《潇洒走一回》等唱响 两地的经典歌曲均出自二人,他们更亲身参与 中国香港回归夜并登台献唱,可以说,二人不 仅保证了节目质量,同时有着很大的跨时代意 义,对“献礼中国香港回归”这一主题做了很 好的诠释。

此外,节目邀请到了李玟、李克勤、杨千 嬅、刘惜君等两地乐坛的中坚力量,他们见证 了中国香港乐坛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其中刘 惜君更是亲历了中国香港回归前后地区生活的 发展变化。“历史的亲历者”这样的身份与节 目的主题和初衷完美契合。毛不易、单依纯、 曾比特、炎明熹等新生代歌手的加入让节目更 加年轻化,他们将经典歌曲与个人风格相结 合,不仅对歌曲做出全新的表达,更展现出港乐在新时代的生机与活力。

(二)节目形式

尽管《声生不息 ·港乐季》在类型上仍属 于音乐竞技类综艺节目,形式上仍采取 PK(对 抗)模式,但就其内在内容来说,节目组刻意 地弱化歌手与歌手之间的竞技感,不存在淘汰 而更加看重和强调时代与时代间、歌手与歌手 间、嘉宾与观众间的互动和共鸣。

节目每期主题以“港乐 +”的模式体现,  如港乐与我的骄傲、港乐与我的“一生所爱” 等,给予了歌手嘉宾很强的自主选歌权,不限  年代、不限风格,唱出每个人心中的港乐,同  时参照真人秀的特点,由嘉宾分享自己与歌曲  的故事,借此表达港乐对流行音乐的影响、对  個人音乐道路的影响以及其所见证的时代的发  展,以小见大,潜移默化地强调了“港乐”作  为一个独特文化符号的时代意义。同时节目别  出心裁,将公布排名环节在形式上设计为颁奖  仪式,既有候选歌曲的悬念,又有获奖感言的  发表,更加弱化了竞技的效果,凸显娱乐性,  营造温馨与激动的氛围,完成了对时代的献  礼。

同时《声生不息 · 港乐季》真正做到了 与观众的互动与共创。在竞演前,观众给出对 参演曲目的期待值;过程中,现场观众可以给 自己喜欢的歌曲投票,票选出当场的“最佳合 作金曲”“最佳独唱金曲”以及“观众选择金 曲”,选出的三首歌曲将被收录进金曲唱片中; 节目非录制期间会在网络上对下一次的主题竞 演歌曲进行观众投票,得票多的歌曲有更多被 演唱的机会。每场颁奖仪式结束后,歌手们将 与全场观众共同演唱一首兼具传唱度与时代意 义的歌曲,比如《海阔天空》《东方之珠》《我 和我的祖国》等,与观众共建共创新的时代记 忆,使观众拥有沉浸式的体验,做到了节目与 受众的良性互动。

(三)视听语言

《声生不息 ·港乐季》节目 logo(徽标) 设计借鉴了唱片的形状,用饱和度较高的橙色 和蓝色作为主色,视觉上便给观众呈现出一种 “复古感”。同时芒果 TV 在《我是歌手》舞 台灯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加入了更多的港风 元素,将光影的效果融入舞台叙事中,使得整 体的舞台呈现更加高级,更好地赋予舞台氛围 感和故事感,甚至能够呈现出近似港片的电影 感。

在歌曲的叙事模式上,节目打破了传统 综艺以时间与空间为主线的叙事方式,在歌曲 的演绎上尝试用蒙太奇来表达。例如第一期结 尾歌手合唱《海阔天空》时,背景视频出现了 Beyond 乐队现场演出的视频,一边是港乐的辉 煌与骄傲,一边是当代的歌手们,一场跨越时 空的合唱呈现在了节目中。第二期林子祥与曾 比特的合作歌曲《单车》,重新演绎陈奕迅经 典歌曲的同时,在舞台上二人宛若父子,与歌 词相对应的互动表演与背景动画也呈现出蒙太 奇的叙事方式,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视听盛宴。

(四)时代精神

港乐指中国香港流行音乐,由中国香港音 乐制作人创作,有着十分多变的音乐风格。在 港乐中,人们能听到少年青春的热血与无畏、 爱情的甜蜜与苦痛、英雄人物的侠肝义胆,也 表达着普通人的理想与追求。港乐之所以能在 20 世纪末成为一个时代符号,是因为任何人在 其中都能听到自己的生活,唱出了一代人心底 的柔软世界。20 世纪 80 年代,梅艳芳、张国 荣、Beyond 乐队等中国香港歌手与乐队更是将 港乐唱出中国香港,唱响内地乃至世界,为国 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到港乐,便能想到当 年中国经济上的飞速发展与文化交流上的丰富 多彩。

《声生不息 ·港乐季》没有把港乐当作综  艺内容上的创新支点,而是将港乐作为一个文  化符号与主题,节目的方方面面都与港乐相连,  用匠心向新一代青年传达港乐内涵意义的同时, 也带领中年观众重新领略与追忆青春,彰显港  乐的独特魅力,强调了两地同胞彼此的归属感  与认同感,真正诠释了“文脉赓续,血脉相融” 的节目初衷,构建了新的“时代精神”。

四、音乐类综艺“出圈”之道

《声生不息 ·港乐季》在中国香港与内地 广受好评,短视频平台搜索量、浏览量、互动 数都占据高点,成为芒果 TV 继《我是歌手》 后又一档现象级音乐类综艺。

这得益于节目极高的价值观体现,节目不  仅重新向观众弘扬港乐文化,更站在更高的视  角下促进两地文化交流传承,以歌声为桥梁构  建出新的时代记忆。尽管娱乐是综艺的标签,  但作为青少年塑造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一环,  综艺所传达的思想观念万分重要,节目制作不  能崇尚“娱乐至死”,而需要有正能量的使命  担当。同时在嘉宾选择上不局限于流量歌手,  邀請经验丰富的成熟歌手的同时,给新生代歌  手提供一些机会与舞台。学会利用好新媒体平  台,实现与观众的良性互动,使“长尾效应” 不断延续。在叙事上打破传统,将舞台当作电  影,利用光影打造“去综艺化”的呈现,产出  更高质量的作品。

《声生不息 ·港乐季》为国内音乐类综艺 开辟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给未来的电视综艺 节目提出极佳的借鉴方向。

[ 作者简介 ] 刘栩廷,女,汉族,辽宁大连人, 辽宁师范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广播电视 编导。

猜你喜欢
中国香港综艺音乐
2021中国香港代表队选拔考试
2020中国香港代表队选拔考试
2018中国香港代表队选拔考试
来自中国香港的龙虾美味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音乐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网络自制综艺的崛起
孙红雷:我不是综艺咖,还是要好好演戏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