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艺术审美心理浅析保罗 ·克利作品的悲喜剧感

2024-06-06 06:16杨舒涵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克利保罗喜剧

一、保罗 ·克利作品中的悲喜交集

保罗 ·克利是西方现代主义画家中的一位 独特的人物,他受到多种艺术传统和艺术流派 的影响,人们很难用只言片语将他归类为任何 一个画派。他的独特一方面源于他对艺术由衷 地热爱,不仅是绘画,其在音乐、诗歌、美育 等领域也有所建树;另一方面也来自保罗 ·克 利本人敏锐的洞察力,他借助自己对世界独有 的感知,用艺术实践使自己成为社会变革的先 行者,通过对世界的认知来反观个体的本质。 与此同时,保罗 · 克利的艺术创造力也在丰 富变幻的表现手法中得以壮大,进而对自我意 识、自然规律、宇宙万物的认知得到升华。保 罗 ·克利在色彩、形式和空间方面形成了独特 的视觉艺术风格。其绘画主要以抽象几何图形 作为艺术表现语言,并对符号化的线条和多样 的色彩进行巧妙结合。他用天马行空的奇异想 象搭配各式各样的图形符号,构建自己的艺术 宇宙,使艺术的情感体验产生最大化的人文价 值。

了解保罗 ·克利的艺术生平不难发现,悲 喜剧精神是保罗 ·克利艺术作品中不可缺少的 灵魂,在其早期和晚期的绘画作品中都有象征 意义的表现。保罗 ·克利常常引用悲剧和喜剧

的元素作为自己的生活写照,一方面以不得志 的人物绘画象征其沦落的悲剧下场,一方面又 暗自沉沦于自我的创作喜悦中。

( 一 )保罗 ·克利的悲剧精神

保罗 ·克利早期的蚀刻版画中就体现出悲 剧美感。他以文学、戏剧(歌剧)中人物的精 神象征或悲惨遭遇为创作理念,一方面是对自 己命运遭遇的暗喻,另一方面意在呈现自然规 律中人與自然共生共存的现象。在《独翅英雄》 (1905)中, “一个悲喜剧性的英雄,也许是 一位古代的堂吉诃德……这个生来便只有一双 翅膀的人不断努力试飞,以致折断他的双臂和 双足,犹然坚忍地续存于他那理想的旗帜下。 他那雕像般庄严的姿态,正与其已经残废的身 体成对比。我需要特别掌握此一对比质素,以 为悲喜剧精神的象征”。保罗 ·克利擅用对比 来营造差异感, 《独翅英雄》中男人高昂的姿 态和残缺衰败的身体相比照,悲剧感油然而生, 而男人决绝地怒目圆睁使得心中所向往的理想 与现实形成对比,更是放大了悲惨和戏谑的味 道。

晚年在经历了病痛的折磨后,保罗 ·克利 作品的形式迎来了重要转变,疾病和死亡作为 象征描述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加强,构图更加 不受限制。格罗曼将保罗 ·克利最后时期的作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嵌在明亮的树胶水彩上 的象征符号,第二类是像条带一样大且厚重的 黑色象征符号,第三类是色彩明亮、光环状的 象征符号。这些象征符号也加剧了其绘画题 材的悲剧氛围,以《恐怖的信号》(1938)为 例,深邃的棕褐色点缀以蓝色奠定了忧郁的冷 色基调,夸张变形的象征符号均以黑色显示, 无序中透露着压迫感,扭曲地框住那一抹象征 天空和希望的蓝,压抑肃杀的氛围加剧了悲剧 美感。从此,保罗 ·克利不再仅仅针对悲剧人 物进行描绘,而开始从根本上思考命运与自然 的问题。

(二)保罗 ·克利的喜剧“丑化”

保罗 ·克利对于“美”的表现另辟蹊径。 他于自然之中找寻能赋予人的美好产物,但他 总是会在其中玩笑般地加入“丑”与“恶”来 进行讽刺,用喜剧的幽默来抵抗严肃和紧张。 在《野蛮人的维纳斯》(1921)这幅画中,主 角形态完全与神话中维纳斯的美的女神形象不 符,甚至可以说是被赋予了动物的样貌。他用 讽喻的眼光看待世界,将世间的矛盾和对立丑 化。为了抵抗一切对形式的限制,保罗 ·克利 用喜剧的戏谑和反常理来突出身体的不和谐和 脆弱,以真实的不完美去反抗虚假的完美。可 以说,保罗 ·克利的悲喜剧色彩植根于身体的 残缺和理想的矛盾,悲剧感来源于规定身体的 某种宿命性的法则,而喜剧感主要来源于一种 对人类身体形式的自嘲。

保罗 · 克利晚年所作《甘苦岛》(1938) 是他第一次尝试大尺寸和新材料的作品。画面 以保罗 ·克利一贯的象征符号喻示海岸线并进 行分隔,下半部分丰富的线条点缀以小花小 草,上半部分左右两边各有半圆形状,左虚右 实分别代表升起和落下的太阳,自然万物交替 更迭跟随着太阳升起又下落,循环往复。大面 积的黄绿点缀以桃色和绀青色,营造出愉悦轻松的整体色调,象征充满生命力的世界。悲剧 过多将会陷入虚无,喜剧过多将会过度娱乐化, 保罗 ·克利最后在这两者之中找到一种平衡。 这是保罗 ·克利与疾病做抗争后的人生感悟, 他将自然之道用自己的艺术表达出来,对人生 的悲喜做出回复。

二、造型艺术的审美心理

审美心理是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和艺术实  践过程中形成的审美倾向性,主要用于研究和  阐释人在美感的产生和体验中的心理活动过程。 对于造型艺术中所谓“美”的本质的理论探讨, 本质上是对人的审美能力的探讨。而对“美” 的对象的描述,则是对人的内在感受能力的心  理分析。当各种认识功能积极活动起来并达到  一种自由和谐的状态时,便产生出一种普遍有  效的审美的愉快。这种审美心理的形成主要受  审美态度、审美状态、审美认识、审美情感、  审美意志与行为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构成审美  经验的四个重要活动步骤分别是感知、想象、  情感、理解。人们通过感知初步获取关于外在  事物的形象,对现实世界进行比附,便进入想  象的领域。通过想象可以将抽象化为具象,将  无形化为有形,给万物注入美感,赋予其生命  力。因此想象在审美活动中承担最重要的职能。  情感则是一个事物与一种艺术的相通,是各个  感觉器官之间界限的消失,使心理机能达到整  体化,从而获得一种审美高峰体验。而审美理  解则是一种独特的理解,以一个感性的形式对  审美意蕴整体领会与把握。这些审美心理要素  相互作用和斗争,相互补充和印证,从而使人  完成各种美的体验。

三、审美心理与悲喜剧感的产生

由于保罗 ·克利卓越的艺术表现,他背后的心理行为也值得一探究竟。本节将从上文提 到的审美心理要素角度切入,对保罗 ·克利作 品中悲喜剧感的产生进行分析。

综观保罗 ·克利的生平不难发现,生活的  窘迫、感情的阻碍,加之自己的画作没能得到  世俗的认可,的确使他产生挫败心理。可现实  环境的阻碍并不能完全扼杀他对艺术的欲望与  追求,他并没有沉沦反而用幻想来填补,将其  诉诸艺术创作留存于世。保罗 ·克利经历了德  国三个重要的政治斗争时期,“一战”对他的  思想和艺术创作手法产生重大影响。“一战” 期间无论是朋友的离世,抑或是亲眼所见生命  尊严被践踏,都令他生理上产生对战争的厌恶  与失望。复杂情绪逼迫他迫切地想逃离现实,  借抽象手法描绘过去的事物和经验的回忆,并  在想象中无限延伸。这种心理活动正是审美想  象中创造性想象的作用。艺术家在创作过程  中,脱离眼前事物,在内在情感的驱动下对过  往回忆的形象进行彻底改造。于保罗 ·克利而  言,战争只是起到触发作用,长久累积的、深  刻思考过的审美情感体验才是真正的动力。这  种情感一旦在内心成熟,便会极力地去寻取某  种方式呈现和表达出来。因此保罗 ·克利寄情  于悲喜剧的形式来表心中之感。赫伯特 ·里德  认为,可以将保罗 ·克利的个性归为荣格派心  理学中的内向感觉式的代表,也就是说,保  罗 ·克利的心灵功用依从感情,他以自制的、  反省的,以及奇观的领悟来建立个人的美学。

保罗 · 克利在生命最后阶段饱经病痛折 磨,对死亡与疾病的描述是保罗 ·克利艺术生 涯的重要转折点。这一时期他的作品形式发生 巨大变化,他转变了创作态度,不仅象征性更 强,构图也更为自由。他从一个更高的哲学视 角看待生与死的微妙关系,将自然之理赋予作 品主题中,呈现出有关人生悲喜剧更深一层的 思考。保罗 ·克利指出,人不时产生的希望与

其自身局限性之间的对比是所有人类悲剧之所 在。如何超越这种悲剧的无力感,便是上文提 到的借从喜剧形式中得来的抽象力量和幽默技 巧,在悲喜剧之中找寻一种平衡状态。面对疾 病会带来死亡的既定事实,命运不着一语。沒 有概念性的语言诉说,他却无意地产生理解感 悟,通过审美知觉主动探索、进行选择,将外 在形式与内在结构相统一,结合审美理解在感 受中把握。这是一种渗透着情感、意志的高级 心理活动。他从不认为现实所受的限制和想要 超越的欲望是矛盾的,这正是组成完整生命活 动的必经之路。生命的长短并不是界限,精神 上的不断超越才能实现自我的永恒。

四、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保罗 ·克利艺术作品中的悲 喜剧表现来挖掘其艺术与审美心理的微妙关系。 保罗 ·克利的审美观念并非来自物象本身,而  是对其进行再创造。无论是审美感知、审美理  解、审美情感还是审美想象,都是相互渗透并  相互融合的。多重因素交织构成了他作品中借  悲喜剧精神表达对人生际遇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越深入了解保罗 ·克利,越能感受到他强烈的  人格魅力。深邃的思想、广博的知识、独特的  艺术见解并不能简单定义这位别具一格的艺术 “鬼才”。他善于观察自然,进行自我总结与  反思。从不同艺术门类中汲取养分,不遗余力  地进行艺术实验和理论探索。他不仅是一位优 秀的艺术家,同样也是自然哲学家,终其一生 在找寻一种“平衡”给人以生活的启示,终使  其艺术成为另一种自然。

[ 作者简介 ] 杨舒涵,女,汉族,辽宁本溪人,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油 画。

猜你喜欢
克利保罗喜剧
我和我的好朋友们
保罗·艾伦绝不只是微软的联合创始人
《喜剧总动员》喜剧人 放肆笑
纪念与致敬 CP3 XI 克里斯·保罗 CHRIS PAUL
喜剧世界
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为何一拖再拖?
“含泪的笑”——《欢乐喜剧人》对喜剧的重新诠释
阳光照耀大地
《欢乐喜剧人》
参考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