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素养视角下培养创新思维的小学美术实验教育

2024-06-06 15:42:08黄彬
家长·中 2024年5期
关键词:美术小学生素养

黄彬

創新是大脑对某个事物进行分析、组合与加工后产生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在艺术领域中发展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助于提升其艺术素养和思维品质。美术素养视域下,小学美术教育开始聚焦于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多项能力培养。但基于小学生思维特点来看,其常习惯于模仿教师、家长的行为,临摹他人作品等,此过程限制了学生想象空间和想象灵感,影响学生在美术领域的成长。为此,美术素养视域下,教师应以发展小学生创新思维为目的开展美术育人活动,挖掘学生的创新创造灵感,为推进学生在美术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美术素养视角下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意义

(一)提升美术素养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强调核心素养是体现课程育人价值的核心所在,也是学生需要通过课程学习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美术核心素养涉及艺术表现、审美感知、文化理解和创意实践等多项内容,如何在达成课程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发展小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是每位小学美术教师亟待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基于美术学科特点,其涉及诸多富有想象力的活动,以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为目的开展课堂活动,更有助于建立美术学科与想象之间的关联,避免学生将思维局限在特定的空间中,使其能够基于创新思维设计出更符合自身审美习惯、反映真实情感的美术作品。这一过程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强化创造能力

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在以创新思维培养为目标的课堂中,教师需结合一系列带有创新性的活动,驱动学生主动思考并亲身参与实践。在具体的实践中,学生可以自主探究美术理论知识、掌握创作技能,由此获得美术创作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一过程也在某种程度上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提升小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奠定基础。

二、美术素养视角下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一)布置探究任务,搭建创新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备“对象意识”,即为教学对象提供表达机会。良好的课堂氛围需要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营造出来,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驱动其形成对美的事物的直观想象。结合传统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分析发现,多缺乏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常以教师教学为主导,学生所获得的创新创造机会和空间相对有限,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创新思维水平的提升。

创新思维多在探究、想象和实践中形成,教师可以基于美术教学主题布置探究任务。同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发言、想象和自主构建空间,在任务实施中与学生形成互动,激发学生思考、驱动其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多可触发灵感的“信息点”,指导学生在任务中寻找、分析并解决问题,由此逐步形成美术创新思维,为其美术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以小学美术“千变万化的线”一课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的线形,包括直线、折线、交叉线和曲线等,理解线形在粗、细、密、疏上的变化,体悟线的美感。基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本节课带有创造、愉悦、综合等性质,侧重于培养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设置如下探究任务:

任务一:准备一个纸箱,在纸箱内放置一些物品,并引导学生蒙眼触摸物品,再将摸到的形状绘制到本上。

任务二: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用线条表达音乐带来的感受。

任务三:结合信息技术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象,组织学生临摹。

任务四:欣赏经典美术作品,如梵高的《星空》等,从鉴赏美的角度理解线条的魅力。

四项任务带有层次性特征,主要从认知、想象、巩固、拓展四个角度逐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其中,第一项任务主要为帮助学生形成对线形的初步感知,在触摸线形后绘制其特征,形成对线形的初步概念;第二项任务主要通过音乐带来的感受来描绘线形,能够为学生预留足够的想象空间;第三项任务主要为深化学生的线形感知,使学生通过对常见物象线形的了解,体验线形的动态变化;第四项任务主要聚焦于拓展,通过对经典美术作品的赏析,锻炼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在发展创新思维的同时,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此项探究活动带领学生经历探索、体会、理解等多个学习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达成美术素养的培育目标。同时,在探究实践中,学生可以获得更多创新和探索的机会,启发创新灵感。

(二)开展创意比赛,激发创新思维

创意比赛即组织带有创意主题特征的比赛活动,由此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在比赛中实现创作能力、创意表达能力的综合提升。绘画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最为重要的载体之一,学生可通过绘画传递自身的情感,逐步完成创意表达。教师可以积极组织绘画比赛,遵循多元化的设计原则,即选题应多样且提供足够的自由发挥空间,以多元化的比赛为学生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激发其创新创造的热情,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美术核心素养。

以小学美术“美丽的家乡”一课为例。本节课的教学主旨在于带领学生赏析家乡风景画和自然风光,掌握基础的构图知识和技巧,完成关于“家乡”主题的作品创作,由此衍生出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结合本课主题内容不难发现,核心思想围绕“家乡”,为唤醒学生对家乡的记忆,在创意比赛实施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设备,了解近十年间家乡的变化,以此打好比赛基础。在比赛实施中,组织学生围绕“美丽的家乡”,以绘画与拼贴的方式描绘出家乡的变化,展现家乡的景观。此时,教师以绘画为基础、以贴画为装饰开展创意比赛,更能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驱动其完成美术表达;以立体造型的方式展现家乡景色,也能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作品的生动性,为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情感奠定基础。

比赛涉及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环节,为带领学生对创作过程进行回顾,教师还可以基于创新思维的角度,带领学生一同评价其他同学的创意作品,包括作品造型、颜色搭配、创新创意表达情况等,以此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美术实践经验,驱动其形成创新性思考。此方式真正利用比赛传递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增强了学生参与创作的热情,为培养其核心素养、发展综合学习能力提供助力。

(三)自主实践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实现积极创新

小学生多具备较强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但这种能力和思维需要在特定的情况下实现提升。因此,教师需要依托不同类型的美术创作活动,驱动学生主动创新,达到发散思维的目的。自主实践与合作学习属于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自主实践更检验学生个人的创新创造能力,合作学习则更注重创新灵感的聚焦。将两类活动融合在一节课堂中,能够在驱动学生在自主想象的同时,迸发更多的艺术创作灵感,实现艺术造诣、艺术底蕴的稳步提高。基于此,教师可从融合教学出发,整合自主实践与合作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具想象、创新和拓展空间的主题活动,以此发展小学生的美术创造力,为提升其美术核心素养、创新思维奠定基础。

以小学美术“废弃物造型”一课教学为例。本节课的教学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思想意识,使学生掌握废弃物造型艺术,体验创新创造的乐趣。基于本课主题所开展的自主实践与合作学习活动可分为两个环节:其一,在自主实践中,组织学生自行收集废旧材料,包括废旧纸箱、瓶、盒、杯等,然后按照自身想法完成创作,要求作品彰显环保理念;其二,合作完成一项作品。先组织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实践前做好明确分工,除共同确立创作主题以外,小组内部成员需要分别完成材料收集、创意表达、操作实践等任务,并在合作中逐步完善作品。

第一项活动主要为帮助学生体会到美术造型的美感。在具体的实践中,学生需要思考如何在符合环保主题情况下,创造出更多带有造型夸张、形状有趣特征的艺术作品,此过程也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传递了废物利用的环保理念;第二项活动更多地为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合作中,学生既可以观察到其他同学的实践操作方法,也能在交流中探讨造型美、创作美的技巧,并在思维碰撞中实现创新创造能力的稳步提升。

教学方式的融合实现了自主实践与合作学习的价值,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空间,也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其美术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创设生活情境,营造创新氛围

艺术的创新来自日常生活,轻松愉快、富有活力的生活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爱,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能够得到提升。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科书,根据教学内容,融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他们构建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多元感知能力,使他们在一个自由、轻松、快乐的环境里无拘无束地沟通、勇敢地表达,使创新思维在碰撞中得以进步。

以“来来往往的汽车”教学为例。教师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构建出富有实际意义的情境,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先通过课件展示视频,详细解释汽车如何改变日常生活,使这个课程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了紧密的关联。然后提出问题:“汽车有着怎样的结构、功能以及其外观特征是怎样的?请大家仔细观察视频,思考汽车对生活的影响有哪些?如果你是一名汽车设计者,你打算创造哪种类型的汽车来解决当前生活中遇到的挑战呢?”引导学生用撕纸拼贴的方式展示自己钟爱的汽车。接着,组织学生进行团队交流,分享讨论成果。

有的学生说:“当汽车相互碰撞时,风险极高。因此,我打算创造一款既轻盈又保护性强的汽车。这种汽车就算无意中相撞,乘客也能够毫无损害地离开。”有的学生说:“我们家附近的道路总是被堵塞,我们每天都要提早出门。因此,我计划创造一款能在天空中飞翔、在地面奔跑或在水中游泳的海陆空多功能汽车。这样就不会引发交通拥堵。”有的学生说:“汽车的废气排放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所以我打算设计一款水驱动的轿车,它可以在不使用任何外部供应的情况下只用水就能启动,具有环保优势。”

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主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让他们沉浸在探索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迅速获得汽车设计的启示,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教师构建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打造出深厚的学习环境,指导学生重视日常生活的难题,使美术课程能够真实地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其创新思维。

(五)应用信息科技,开拓学生思维

信息科技的快速进步已经深入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信息科技可以开拓学生思维,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给予学生无限的研究可能性,对他们的创新思维发展大有裨益。

以“祖国美景知多少”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依照教科书的指引,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的旅游景点,掌握拍摄和布局的技巧,发掘周围的美丽和独特的风光,能拍摄出主题鲜明、布局独特的风光摄影作品,增强寻找美、捕获美、创造美的热情和能力。同时,感受祖国之美,唤醒学生对国家、大自然和艺术的热爱,推动知识的转化,调动对美的想象,从而增强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5G+”的教育观念,借助互联网的资源,为学生带来更丰富的美术学习体验。比如,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以设计一份包含信息的学习任务,指导学生从互联网上搜索自己曾经去过的或者喜欢的地方,然后依据这些信息来解释该地区的独特风景和美的所在,從不同的视角解读美景。在课堂展示阶段,从美术视角入手如景观布局、颜色组合等,向学生阐述旅游地的特性,并借助图像、影像等信息科技工具全面呈现出祖国美景的魅力,指导学生深刻地理解祖国美景的艺术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扩大思维范围,培养创新思维。在课堂实践阶段,借助信息科技梳理资料,从美术鉴赏和创新的视角阐释和拓展,指导学生在享受美丽风光的同时融入想象力去构思,并采取不同的描绘手法来再现祖国美景。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标提出美术素养的培育要求,强调教师应以发展小学生的美术素养为核心思想,制定美术教与学的计划。创新思维更多地指向一种知难而进、开拓创新、因时制宜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思维,有助于发掘其美术学习潜能,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为确保美术教学更具针对性,教师需基于美术素养视角,了解发展学生美术创新思维的意义,多措并举,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和美术创新思维的发展。

猜你喜欢
美术小学生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