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惠平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科技课程在小学阶段得到了高度重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得到创新,其中项目式学习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可。本文探究项目式学习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中的实践与应用,根据项目式学习概述,分析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中应用项目式学习的价值,基于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现状,给出项目式学习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对策,旨在为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参考,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研究背景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素质教育有效地融入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信息科技知识,还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采取新颖的教育方式,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小学信息科技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易懂,教师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爱好和兴趣上,通过有目的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
与常规的教学方法相比,项目式学习模式具有更高的实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同时,项目式学习能够提升学生在信息科技课堂上的学习体验,其并非只把重点放在对知识的讲解上,还有教会学生如何使用知识,使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不再以教师为主导,而是把项目当作载体,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二、项目式学习概述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式,把学生带到真实的、复杂的项目中,使他们积极地探索和思考,以此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项目式学习的理论依据是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以及实践教学观,是一种实践性强、跨学科性强、创新性强、协作意识强、以问题为目标的学习方式,能够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三、项目式学习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中的应用价值
项目式学习与信息科技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在信息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项目式学习在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首先,项目式学习与信息科技学科的特性相适应。信息科技课程是一门以实用与创新为特色的学科,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与技能。项目式学习将学生引入真实的、复杂的项目中,使其能够积极地进行探索和思考,以此提高他们的信息科技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式学习法的目标和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目标保持一致,都能促进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其次,信息科技课程是项目式学习的重要支撑。信息科技在项目式学习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从项目的设计、实施到最后的评价,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信息科技的支撑。比如,学生可以使用多种计算机软件来完成项目的规划和仿真,利用互联网资源搜索相关信息,并借助数据分析工具对项目成果进行分析和归纳等。这样便在信息科技的助力下实现高效学习、创新学习,带给学生更具现代化的学习体验,体现了信息科技课程的时代性教育需求。
最后,信息科技的发展促进了项目式学习的革新。项目式学习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信息科技教学中,我们可以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智能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项目的实践中,通过对大数据的研究,掌握项目的执行情况及改善趋势,进而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教学,促进信息科技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四、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首要目的开设信息科技课程教学,旨在培养具有发展意识、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时代人才。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教学时间比较短、缺乏经验积累等遇到了不少阻碍,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重理论轻实践
信息科技课程是一门以实践性为特征的学科,教师在讲授信息科技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让他们可以积极地使用信息科技进行实际操作。比如,学生可以通过检索来收集其他科目的知识,或者利用多媒体软件等方式对项目的结果进行整理,便于学生在课后进行自学和自我管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比较重视向学生传授信息科技的基础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种只注重理论而不注重实践的教育思想,难以让学生体会到信息科技课程的实用价值,无法将信息科技运用到现实中,导致信息科技的教学效果不佳。
(二)以模仿練习为主,缺乏深入探究
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根本目的,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在这样的需求下,探究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模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实际教学中,趣味性教学、项目式教学、任务型教学、合作式教学以及分层教学等多种实践模式给学生提供了独特的实际操作机会。但是,在信息科技课程的课堂和课后的实际操作中,部分教师没有根据新课程改革提出的需要,仍然以传统的“讲解+模仿+练习”为主,整体的教学流程比较单一,难以让学生有机会进行互动探究和独立思考,降低了教学效果。
五、项目式学习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一)转变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信息科技课程上的一些重难点上,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为学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小学六年级下册信息科技《仿真机器人避障》一课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据课程教学内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机器人的功能形成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于小学生而言,“未来与技术”是一个很有诱惑力的课题,教师要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兴趣和喜好,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内容。在教学初,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来引起学生的关注,让他们对机器人的有关功能和使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信息科技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充实教学内容,给学生一种崭新的学习感受,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提高信息素养,完善信息科技知识体系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都在不断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保证项目式学习的顺利开展。
例如,在小学五年级下册信息科技《初识三维学建模》一课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使学生进行简单的三维建模,以及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及组织资料的能力上面。在具体操作上,教師可以先制定教学方案,然后根据学案的要求展开项目式学习。为了使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更具逻辑性,教师要设计关于信息科技的项目活动,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思考方向学习,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比如,围绕《设计小书桌》这一综合活动开展三维建模,组织学生根据自己对书桌结构的了解调整三维模型。实际操作涉及矢量数据的加载、导入以及调整等环节,这些都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信息科技能力。其中,矢量数据的导入考验学生对建模软件的熟练程度,能够加深学生对信息科技课程的理解,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学习经验。
“双减”政策下,教师要肩负起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任,开阔他们的思维和视野,给学生最大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做出自己的决定,能够自己去解决问题,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想。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进行小结,让学生对在这一次的项目式学习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讨论,帮助学生对整个学习进程进行反思,保证教与学一体化,促进学生信息科技知识体系的构建。
(三)交流互动,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式学习
教师要注重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信息素养,创造一个适合的教学环境,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养成深入学习、独立思考、相互合作的良好习惯。在制定小组合作式学习的项目目标时,教师要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品质为出发点,保证每名学生都能在参与合作学习中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目标。
例如,在小学六年级下册信息科技《认识机器人构件》一课教学中,在制定项目式学习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要将学生划分成多个小组,指导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探讨,熟悉机器人的构件和使用方法。然后,让学生搜集机器人构件的资料,并与组员共同探讨避障机器人、控温机器人在构件上的差异,以此增进对机器人构件的了解,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设置项目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按照项目式学习的教学内容来设计教学主题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以此提高学生对信息科技课程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需求进行提问,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加到课堂探究中,搜集和处理信息,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在进行了相关信息的加工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在这种实践探究中,学生能逐步形成独立的学习观念,加深对信息科技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自己的实际应用水平。
例如,在小学五年级下册信息科技《认识机器人朋友》一课教学中,在项目设计中,教师可以以人工智能为基础,带领学生到实验室参观机器人,使其对人工智能产生初步认识。然后,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有关人工智能的实例并提出相应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机器人可以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哪些方便?”激发学生对信息科技的学习热情,切实性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已逐步渗透到人们的日常工作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
(五)合理制定项目规划,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合理制定项目规划进行信息科技课程教学,指的是为设计好信息科技课程项目,教师在授课前必须对信息科技教学内容和项目式学习理念进行充分了解,先整理教材中的知识点并重新构建信息科技教材,设定科学可行的教学目标,然后对知识点的教学顺序进行合理安排,最后通过各个小项目的分解学习,整理梳理后完成授课任务的大目标。教师可以从比较简单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循序渐进地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以逐步地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学习“word文档编辑”知识点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知识点,教师可以先展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艺术字标题,激发其学习热情,然后展示不同形式的艺术字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接着进行word的基础操作教学。学生在掌握了基础操作后就会自发地进行一些尝试,这时教师再讲解编辑即插入图片等基本功能,让学生的知识掌握更加扎实。
(六)根据学生基础,设计项目式学习活动
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中,学生普遍对计算机的操作比较陌生,而且每名学生的操作水平都参差不齐,其中可能有部分同学接触过信息技术相关的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各不相同,容易导致有些学生无法掌握知识点。为了解决可能因学生操作水平不一致而导致教学效果差的问题,教师可以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根据学生的基础进行设计,帮助学生掌握多元化的信息技术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在设计项目式学习活动方案时,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基础水平与性格特点,设计针对性的项目式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例如,在“认识画图软件”一课教学时,教师应当依据学生的基础水平进行合理的项目式学习设计,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画图窗口的组成、操作画图程序技术及工具箱中的各种工具。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着重讲解画图工具中比较基础的铅笔及橡皮擦等工具的使用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主动与教师和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和沟通。如此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强化了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夯实基础。
六、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中,基于学生的知识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的客观事实,本文提出了项目式学习的实践应用策略,探究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缺乏深入探究的问题成因,提出改变教学观念、提高信息素养、加强交流互动、设置项目问题、制定项目规划以及设计项目式学习活动等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