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融杭”为契机的黄杭旅游协同发展研究

2024-06-05 13:58李瑛姚李忠程静静代华
关键词:旅游资源协同发展可持续发展

李瑛 姚李忠 程静静 代华

摘 要:旅游业作为安徽省黄山市最具主导地位的明星产业,其兴衰和发展直接影响着当地的经济。多年来,黄山市一直致力于区域旅游融合发展。经过努力,黄山市已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其中,黄山市“融杭”成为市委市政府重点研究的项目和实现黄山旅游业革新发展的契机与手段。文章旨在探讨以“融杭”为契机的黄杭旅游协同发展,以实现黄山与杭州两地旅游业的互补和共赢。通过对黄山和杭州旅游資源的分析,提出了加强交通联通、深化旅游产品整合与创新、加强公共服务和管理的策略与措施。通过深化合作与整合资源、互相借力,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进一步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繁荣稳定。

关键词:融杭;协同发展;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2021年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安徽旅游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SK2021ZD0079);2023年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以黄山旅游为例(2023AH051338);2022年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近代黄山游记研究(2022AH051934)

作者简介:李瑛(1979- ),女,安徽霍邱人,黄山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文旅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姚李忠(1980- ),男,安徽桐城人,黄山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旅游发展;程静静(1983- ),女,安徽休宁人,黄山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文旅产业融合;代华(1979- ),男,安徽肥西人,黄山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社会史。

所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黄山市一方面大力推动保护生态环境,一方面大力发展旅游业。但单一的传统旅游模式逐渐不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黄杭两地既山水相连,又人文相亲。因此,“融杭”是黄杭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历史进步的必然发展趋势。

就如何开展黄山融入杭圈这个问题,黄山市城乡规划局和市规划编审中心、市规划设计院等在杭州市与当地政府机关进行深刻地交流对接,期间双方建立了工作联系机制。同时,黄山市出台《关于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致力于“建设杭州都市圈文化旅游示范区”和“推进旅游文化合作” [1]。黄山市紧紧抓住机遇,加强与杭州的深入合作与交流。近几年来,双方推动了在经济、生态、文化、交通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如新安河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是全国首个跨省际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是上下游合作的典范。黄山北至杭州东的高铁开通,大大缩短了两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进一步促进了两地的合作与交流。同时,也缩短了黄山与长三角其他城市之间的时间成本。

通过对黄杭两市旅游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进行调研,发现两地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剖析,为两地旅游经济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从双方需求角度出发,找到双方可以实现优势互补点,进一步提出双方今后协同发展的战略措施,从而推动双方旅游经济协调发展。

一、黄山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黄山旅游的发展现状

黄山市位于安徽省南部,山野曲折,自古环境封闭,少重工业,环境质量好,地形地势奇特,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先天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独特而又悠远的徽州文化,造就了个性鲜明的中国古老文化的人文景观。黄山的各种旅游资源积聚性很高。云海缭绕的秀美黄山风景区与黄山南北相望的齐云山、“山水画廊”新安江、小桥流水人家的西递宏村等众多景区拥簇,风格奇异分布在黄山周围,宛如众星拱月,具有很强的可游性、以及品牌优势。有人虽然不知道黄山市,但却知道黄山。同时,外国游客对黄山的痴迷程度也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徽商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之一。黄山的知名度在新时代“绿水青山”的号召下,逐年提升。黄山市位于浙江省西部、安徽省南部,既毗邻长三角地区,又与珠三角临近,其良好的区位优势,为黄山市扩大了吸引辐射的范围。黄山自然恬静的环境氛围与周边经济发达城市形成对比,积极打造以休闲度假为主题的城市口号,已在周边形成了小范围的辐射网。

(二)黄山旅游面临的问题

其一,交通不够便利。基于黄山市原始地形地貌特征,四面环山,山体岩石较多,道路施工难度大、投入成本高。虽然如今交通条件有所改善,但相对于其他地区有所欠缺,这直接减少了游客进入率。特别是重要交通站点都在市区,而从市区到黄山景区还有一定距离。

其二,旅游设施设备不够充足。而配套设施是否齐全是判断一个国际旅游城市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准[2]。近年来,黄山市的旅游设施虽然有所改善,但是要想完全满足旅游的需求,还要解决来自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其三,旅游资源保护不够到位。黄山的旅游资源多为不可再生资源,即使没有人为原因,也经受着时间的摧残;同时,由于黄山的游客集聚度较高,游客承载力面临着压力,资源利用率的提升难免会给资源带来破坏,黄山旅游资源一旦损坏,后果将无法挽回。

其四,旅游产业的单一化。目前,黄山旅游产业主要以旅游景区、酒店和餐饮业为主,消费结构较单一,缺乏文化创意和体验型旅游项目[3]。不仅无法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也制约了黄山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景区内的门票、酒店、餐饮、纪念品等业务是黄山旅游产业的主要收入来源。缺乏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如文化体验、生态旅游、休闲度假、高端旅游等,无法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的需求。

二、杭州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杭州旅游的发展现状

杭州市是浙江省的省会城市,也是该地区的经济文化、医疗卫生、科技教育中心,当然也是信息和交通枢纽[4]。杭州旅游业在其总体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也不容小视。杭州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带动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旅游业也推动着杭州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杭州市作为浙江省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拥有巨大的市场,国民生产总值一直保持着逐年增长的趋势,当地市场消费能力和层次不断提升,从地域角度上看,杭州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周边城市经济水平较高。

从交通条件上看,杭州作为浙江省的交通运输枢纽,有着水陆空三个方面紧密结合的立体交通网络格局,大大缩减了与其他地区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杭州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开端。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杭州是中国七大著名古都之一,全国优秀文明旅游城市,具有世界声誉。以优美的西湖为核心,以吴越文化为代表,杭州还是一个极具包容的城市,海纳百川,其城市设计理念紧跟时代潮流、基础设施健全、生态空间把握较好,当地居民素质较高,塑造了良好的文化旅游城市形象。除了传统的自然景区、文化遗址等旅游资源,杭州还发展了一些新兴的旅游业态,如主题公园、温泉、民宿等,使得杭州的旅游产业呈现多元化趋势。有利于提高游客满意度,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杭州旅游面临的问题

杭州的旅游市场规模庞大,产业呈现多元化趋势,但也存在问题,如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旅游市场价格波动等。为推动杭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继续加强旅游产品创新和服务质量提升,加强景区管理和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

其一,各行业之间协作能力不充分。作为其他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产物的旅游,要取得长远的发展,必然少不了行业之间协作配合。据目前看,各产业部门合作机制不够完善,这直接导致旅游业不能充分发挥其拉动效应,同时,也失去其他产业营销宣传的机会。随着杭州市相邻地区交通条件的改善及大力发展旅游业,如淳安的千岛湖、绍兴的鲁迅故里、乌镇的枕水人家等,颇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使杭州旅游业的发展面临巨大竞争压力。

其二,缺乏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从业人员的努力,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最基层的服务人员都要求有较高的知识和修养。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游客对于旅游体验的要求逐渐升高、对于旅游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苛刻。人才资源匮乏已成为制约杭州旅游适应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

其三,旅游业转型升级需加速。杭州的旅游业在过去几年中已经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但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单一化问题,需要进一步加速旅游业转型升级。例如过于依赖某些著名景区,导致旅游产品单一化、游客滞留等问题;此外,旅游业态,如智慧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等未得到充分发展[5]。因此,需要加强旅游产品的不断创新和升级,提高旅游的附加值。

其四,环境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挑战。随着旅游市场规模的扩大,杭州旅游业的发展也面临着环境压力的增大,如景区过度开发、旅游垃圾的处理等问题。如何平衡旅游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是旅游产业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黄杭旅游融合发展是一種充分利用黄山和杭州两地旅游资源的独特模式,通过互补和融合,实现旅游业的互惠共赢。黄山以其壮丽的山水风光和怪石峰林闻名,杭州则以西湖和灵隐寺等自然与人文景观著称。两座城市地理位置相对接近,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为黄杭旅游融合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6]。黄杭高铁的开通不仅强化两地的联系,同时也使得黄山与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大大缩减,为开阔黄山旅游市场带来契机。

然而,黄杭旅游融合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两地虽然开通了高铁,但各景点间的交通联动和便捷性仍然不够;两地虽拥有各自独特的旅游资源,但如何在融合发展中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创新区域旅游合作方式,加强旅游营销创新是个新挑战。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提升也是两地融合发展的重要任务。在游客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重要问题。只有通过有效的协调和合作,才能推动黄杭旅游融合发展迈上新的台阶,为游客带来丰富和独特的旅游体验。

三、黄杭旅游协同发展的有效措施

黄杭两地作为中国旅游业的两颗明珠,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文化魅力。两地间协同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的紧密合作和共同努力。通过有效的合作机制和措施,才能实现旅游资源的优化整合,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旅游产品和体验,进一步巩固两地作为国际知名旅游城市的地位,推动两地协同和可持续发展,互相借力,实现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一)加强两地旅游交通联通,完善公共交通系统

加强黄杭旅游交通联通对于促进两地旅游业的协同发展至关重要。完善公共交通系统,提升公共交通系统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增加公交线路和车辆的运力及舒适度。例如,开设旅游专线巴士或旅游大巴,直接连接黄山和杭州的主要旅游景点。同时,提升信息化水平,建设智能化、信息化的交通系统[7]。推广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和互联网平台,提供实时交通信息、预订和购票服务,方便游客了解和选择黄杭之间的交通方式。两地定期召开会议,协商解决黄杭交通联通中的问题和挑战,共同推动交通运输和旅游业的发展。

(二)加强全域旅游规划发展,促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倡导“多规合一”的战略理念[8],深入贯彻落实全域旅游规划,深度协调资源环境、国民经济和两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方案。推动两地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如乡村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等。同时将其他产业与旅游业主动融合,形成合力联动“+旅游”的多类型、多范围的产业重塑与再造,如两地一些生态美的无名小村变成网红打卡地,偏僻山村变成乡野休闲馆,民宅变高端民宿等,突出文化创意,注重个性化、定制化服务,致力于提供文艺气息浓郁的乡村生活体验空间,让村民实实在在感受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动力,赋能乡村振兴,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目前,在现有的各类大型活动和赛事的扎实基础上,黄山市更加积极地与杭州市进行全方位对接。近年来,黄山市不断打造精品品牌活动和赛事,先后举办并参与国际龙舟公开赛、国际山地马拉松、国际山地自行车赛、国际登山大会等一批品牌赛事,同时,在杭州举办中国黄山“迎客松”杯创意创新创业大赛、杭黄都市圈跑团接力赛等。两地均是一些重要的经贸、文化、体育活动举办地,积极进行宣传推介,通过活动和赛事,全方位向外界展示两地的文化气、烟火气,极大提升两地文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9]。

(三)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方式,加大旅游营销创新力度

随着高铁网络建设的加快,安徽省16个城市已逐步实现高铁全覆盖,迎来“高铁经济时代”。借此可在高铁黄杭线上进行宣传,提高两地影响力。

一是树立品牌为核心的理念,加强城区和景区联动,塑造旅游的良好形象。与媒体深度合作,发挥互联网思维,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构建新型营销体系,发挥和拓展新媒体载体,比如小红书、微博、抖音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宣传两地的大好河山和独具特色的文化,全方位提高旅游影响力。

二是以“新安江”为连接带,加强对黄山和杭州两市优质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资源的合作与保护,尤其是在文化遗产、自然景观、风土人情等方面,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联合产业,进一步提升新安江流域、千岛湖等地区文化旅游综合实力,不断推动全域旅游业综合发展。

三是加大各领域创新力度,多渠道、众方向、宽领域开展旅游宣传营销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促进旅游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强旅游与文化、生态、农业、演艺等相关产业要素的协同发展,深入挖掘特色旅游产品,提升知名度,并针对组团游、高端游、自由行等不同市场需求,实施多渠道、跨区域联合营销推广。

(四)优化从业人员队伍结构,加强人才交流,完善人才管理结构

优化旅游从业人员队伍结构,加强人才培养与交流。可以建立黄杭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开展相关的培训和合作交流活动,提高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从而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一是提高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旅游专业人才的引进,促进旅游领域高端专业人才的培养,鼓励引导海内外留学生和高水平综合型人才开展就业、创业,进一步提升黄杭旅游发展项目的营销和运营推广水平。同时,加强两个城市之间各景区的联名合作,建立以优秀旅游企业为主体的旅游人才实训基地,推进“大院大所”政产学研合作,举办旅游相关专业人才的交流会和相关培训班。

二是制定全面的全域旅游规划,包括旅游景点、交通、住宿、餐饮、文化、体育和自然资源在内的各个方面。在考虑环境保护的前提下,确保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同时,定期总结执行情况,根据反馈和新的趋势进行调整,保持规划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减少旅游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鼓励社会责任感。

三是鼓励引导黄山旅游企业与杭州旅游龙头企业的合作与交流,采取交叉持股,如黄山旅游企业和杭州旅游企业可以考虑互相持有少量股份,以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鞭策双方更深入合作,共同发展和推广旅游产品;合并资源,合作运营旅游项目,互派相关人员到对方企业学习,分享最佳实践和运营模式,提高员工专业素质,合并市场营销力量,提高知名度。

(五)强化环境保护,确保旅游业可持续性发展

强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保护和利用好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能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增加游客对黄杭两地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进一步推动黄杭旅游协同发展。

一是制定并执行旅游业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加强对黄杭旅游景区的环境监测、评估和管理。确保旅游活动不对自然生态造成破坏,限制游客数量,合理分配游客流量,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过度承载。

二是开展旅游环境教育活动、推动绿色旅游发展。通过展览、宣传册、导游解说等方式,向游客介绍黄杭地区的自然环境、生态价值和保护措施,鼓励游客采取环保行动,文明旅游。鼓励旅游企业采取绿色经营和可持续发展措施。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节能环保设施和技术,发展环保型旅游交通工具,如电动观光车、自行车租赁服务等,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三是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强化垃圾分类和废物管理。加大对两地景区的生态修复和保护力度。恢复和保护植被、水源、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建立和完善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补偿基金,确保生态环境的长期可持续发展[9]。加强垃圾分类和废物管理措施,减少旅游活动对环境的污染。设立垃圾分类回收站,提供游客垃圾分类指导,推广可持续的废物处理方法,如资源回收利用和垃圾减量化。

四、结语

本文以“融杭”为契机,研究了黄杭旅游协同发展的重要性、条件和措施。通过协同发展,两地可以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旅游体验,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黄杭旅游协同发展的成功,不仅能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促进地区经济的繁荣,也将提升黄杭两地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通过合作与共赢,黄杭两地有望成为全球旅游业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不断深化研究,总结经验,探索创新。只有不断完善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合作与合力,黄杭旅游协同发展才能持续推进,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

本研究能够为黄杭旅游协同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参考,激发更多学者、政府和企业的关注与行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黄杭地区将展现出更加美丽、繁荣的旅游景象,为游客带来难忘的旅游体验,为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金立山.從“物理反应”到“化学反应”杭州都市圈的有机发展[J].杭州(周刊),2019,000(017):12-23.

[2] 石正新.黄山市旅游产业发展状况及发展对策[J].时代金融,2014(12Z):51-53.

[3] 黄聃.可持续发展语境下黄山市旅游业发展的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9(18):149-150.

[4] 洪韬.杭州市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商界,2010(8):313-314.

[5] 杨占栋.黄河三角洲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研究[J].滨州学院学报,2015,31(5):43-47.

[6] 米雪.“融杭”背景下的黄杭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初探[J].徽州社会科学,2020(6):4-8.

[7] 胡建国.高铁机遇下安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6):3-8.

[8] 张毓利,徐彤,赵云,等.“多规合一”背景下全域旅游规划的规划衔接策略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1,37(7):858-862.

[9] 王巽风.基于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策略研究[J].环境工程,2022,40(8):284-285.

猜你喜欢
旅游资源协同发展可持续发展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基于SWOT分析下的十堰市旅游资源整合探究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型苏州古城旅游产品策划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