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伟伟
[摘 要]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杰出之作。本文运用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的代际理论对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进行解读,从前喻文化的缺失与误导、并喻文化的误导和后喻文化的缺失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深刻理解康普生家族没落的原因,引发人们对于代际关系的思考。
[关键词] 《喧哗与骚动》 代际理论 前喻文化 并喻文化 后喻文化
[中图分类号] I106.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7-2881(2024)06-0059-04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创作的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南方没落地主康普生家族的家族悲剧。很多学者就该家族悲剧的原因进行了一系列的解读,例如,美国南方传统思想的影响、康普生夫妇教育的失败,等等。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的代际理论为我们深入理解康普生家族的悲剧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其代表作《文化与承诺》中详细阐述了人类代际之间的文化传承关系,并将人类文化划分为三种类型: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当我们不再对《喧哗与骚动》中的人物个体进行关注,而是对他们所处的人际关系进行分析时,就会发现作为曾经的南方贵族康普生家族注定会走向没落,并且这种家庭悲剧是无法避免的。本文主要从前喻文化的缺失与误导、并喻文化的误导和后喻文化的缺失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前喻文化的缺失与误导
米德认为,前喻文化是一种以长辈的知识为指导的文化模式。在前喻文化模式的社会中,社会发展变化非常缓慢,因此长辈的过去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后代的未来。就像米德所说“他们的父辈在无拘的童年飘逝之后所经历的一切也将是他们成人之后将要经历的一切”[1]。前喻文化的基本特征体现在老一辈成员们的行为表现里,即人们的生活道路是预先确定的,无法改变。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于自我认知和命运的意义是既定的,无法抗争的。
威廉·福克纳在小说《喧哗与骚动》中,对前喻文化缺失与误导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描绘。这主要表现在康普生夫妇与他们的孩子昆丁、凯蒂和杰森之间的关系上。康普生夫妇作为老一辈的代表,未能为他们的孩子提供有效的引导。康普生夫妇是南方传统制度的象征,他们曾经在显赫一时的名门望族中生活。然而,面对现实生活中的衰败,他们感到无能为力,只能选择消极逃避的方式来无视家族的没落。他们的思想陈旧落后,无法为年轻一代提供有益的生活环境,甚至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老康普生作为一家之主,他没有给予孩子们足够的关爱,在小说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对于杰森来说,父爱是缺失的。只有在大儿子昆丁身上,才能察觉到老康普生父亲的身份。但是老康普生性格软弱,游手好闲,面对家族的衰败无动于衷,作为律师,也并没有看他处理过案件。为了逃避家族衰败的事实,康普生常常借助酒精和虚无主义的言论来掩饰自己的无能。他作为虚无主义者,对子女们尤其是昆丁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老康普生将父亲的手表传给昆丁时,说到“我把表给你,不是要让你记住时间,而是让你可以偶尔忘掉时间,不把心力全部用在征服时间上面。因为时间反正是征服不了的”[2]。在与昆丁谈到贞洁这个概念的时候,“贞洁这个观念是男人而不是女人设想出来的。这就跟死亡一样……所有的事情,连改变它们一下都是不值得的”[2],以及老康普生认为其所有的人无非就是一只只玩偶罢了。“昆丁理解父亲留给他的历史的虚无,却无力承担父亲留给他的虚无主义哲学”[4]。当老康普生把家里的农场卖了让昆丁去哈佛大学读书,承担着家族复兴使命的昆丁发现自己并不能拯救这个日益衰落的家族的时候,当从小被灌输了传统南方淑女贞洁的思想却发现妹妹凯蒂失去贞洁后,他的整个精神世界崩塌了。他承受不住家族的败落也接受不了妹妹的失贞,因此他选择逃避现实,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康普生太太自私、虚伪、怨天尤人,她坚定地维护南方清教主义妇道观,严格遵循传统的妇道伦理道德标准,并以这些標准来要求凯蒂。当碰巧撞见15岁的凯蒂亲吻了一个小伙子时,康普生太太没有对其进行正确的教导引领和关心,而是在第二天穿了一整天的丧服戴着面纱,并且说到自己的女儿死了。在凯蒂怀孕后,康普生太太为了家族的脸面,强迫她嫁给了一个她完全不爱也不了解的男人。当丈夫知道凯蒂的孩子不是他的以后,立刻解除了婚姻关系。康普生夫人认为蒂凯已经是个不可挽救的堕落女子,拒绝让她回家,也不让她见自己的女儿小昆丁,在家里禁止人们说她的名字。而康普生在面对凯蒂失贞时,展现出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也没有给予关心和教导。当他面对凯蒂怀孕后被康普生太太匆匆嫁人的结果时,他仍然没有任何反应和行动。康普生夫妇作为父母并没有尽职尽责,没有向子女传递正确的观念,也没有言传身教地帮助他们成长。
杰森冷漠无情,自私自利,这个福克纳笔下最邪恶的人又怎么与康普生夫妇的影响没有关系呢?康普生明显把自己不多的父爱给予了昆丁和凯蒂,而没有对杰森给予应有的关注。童年的时候,凯蒂和昆丁也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玩,他是完全在一个没有爱和关注的环境中长大的,这也就注定杰森的性格冷酷又无情。康普生太太看似是家里最爱杰森的人,但是她对杰森的爱仅仅表现在语言上,“不知道你给我带来多大的安慰”[2],“你一直以来就是我的骄傲和欢乐,你是我唯一的希望”[2],“我每天晚上都因为有你而感谢神”[2]。但从内心来说,康普生太太仅仅认为杰生有赚钱的能力,是家里不得不依靠的人。甚至因为康普生太太是全家与杰森接触最多的人,所以杰森继承了康普生太太众多特征,比如他的自私冷漠,又比如他有非常严重的门第观念。除此之外,杰森又可以说是整个家族里最顺应战后南方发展的存在,作为旧南方贵族世家,他放下所谓贵族的脸面,在艾尔的店里打工,努力适应社会的变革。但是他的新型价值观和长辈奉行的价值观思想完全不同,康普生太太也没有能力对其事业进行指导,两代人之间的沟通极其困难。
前喻文化的缺失和长辈引路人的误导,康普生家族的年轻一代在生活态度和人生方向上缺乏有效的指导,导致整个家族逐渐走向衰落。
二、并喻文化的误导
并喻文化指的是同辈之间相互学习是主要的文化传递方式。“隨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人类文明蓬勃发展,历史上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诸如科技进步、巨大灾难、移民运动、战争失败、信仰变更等原因逐渐动摇了前喻文化传递模式的基础……使得承担着文化传递重担的老年人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进而青年人失去了学习的对象,导致他们不得不重新寻求新的学习榜样。”[3]在这种情况下,并喻文化传递模式就出现了。因此,当长辈的知识无法满足晚辈应对新的挑战时,向同代人的成功人士学习似乎是一条有效的出路。但如米德所言,“并喻文化显然不依赖过去,也不指望将来,所有行为受派别或团体行为的控制,因而它必然是肤浅的”[1]。由此可以看出,年轻一代的成长发展是难以预测的,我们无法判断当下成功的同辈是否是真正的成功,他的成功又是否可以复制到其他人的身上。所以,并喻文化是有一定的误导性的,如果年轻一代的引路人是表面上的成功,并且误导了同辈的年轻人,那么将造成严重的后果。
在《喧哗与骚动》这部小说中,并喻文化对于康普生家的晚辈影响非常微弱。首先班吉因为自身缘故,他接触不到除了自己兄弟姐妹以外的其他同辈人。小说也没有讲述凯蒂离婚后和社会其他人的关系。所以,并喻文化最可能在昆丁和杰森身上产生影响。昆丁作为哈佛大学的学生,他所在的群体以及他所接触的同辈应该是思想最活跃,也最能接受新思想的人,但是在书中为数不多描写昆丁和其同学之间的谈话里,并没有发现新思想的传播,反而讨论的还是女性贞洁问题。可能是由于前喻文化对昆丁的影响特别深刻,亦或者是他的同辈也还没有成长为具有新时代思想的人,所以昆丁并没有受到并喻文化的影响,一直沉浸在康普生夫妇灌输给他的南方传统思想中。
由于家族的衰败,哥哥和父亲的相继去世,以及去银行工作机会的丢失,杰森选择了家族里从未有人涉足过的职业,在艾尔的杂货店里打工,做起了小商贩。艾尔作为杂货铺的老板,他是区别于南方奴隶主庄园经济的资产阶级经济的代表。他作为与杰森接触相对来说比较多的同辈,他的言语和行为是非常重要的。艾尔在小说中第一次出现的场景,是将戏班子给的两张演出招待券给了杰森,艾尔表示自己不去看如果不送给别人,浪费掉是很可惜的。但是,拥有两张票的杰森认为看戏是浪费时间也没有打算去看,但是他拒绝把票免费送给非常想去看但没钱买票的勒斯特,甚至最后杰森把这两张票当着勒斯特的面扔进了火炉里。艾尔和杰森的行为是完全相反的,艾尔确实在杰森前呈现出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作用,但是杰森无视艾尔善意的行为。从康普生太太和杰森的谈话中,可以看出来艾尔对待自己的买卖很正直,而且从来不拖欠员工的工资,他兢兢业业地经营着自己的小店,镇上有演出特别忙的时候,他可以随便吃几口饭接着工作,照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他是愿意为了做买卖吃苦的人,小说中他总是特别忙碌,在店铺里为顾客服务。尽管对待自己特别严格,但是当杰森一次又一次迟到的时候,他从来没有埋怨或者扣杰森的工资,他并不像早期的其他资本主义的商人唯利是图,压榨他人,甚至上班时间杰森因为有电报的消息提出离开,艾尔也是立刻同意让他回去处理并告诉他不用着急回来,进而祈祷杰森收到的不是什么坏消息。当艾尔知道杰森在做一些不好的勾当时,委婉地提醒希望他以后不要这么做了,并且他也严肃地指出,“如果一个人的实际情况与他的账面不符,那么这个人是什么也干不成的”[2]。艾尔的言行举止无不透露着真诚与善良,而且他经营着小店铺,生活是平稳且有保障的。可以说,艾尔是杰森身边一个很好的榜样。但是面对可能产生的并喻文化,杰森的表现又是什么样的呢?他表示,“当有人自以为有什么逆耳的忠言要奉劝你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向他说一句晚安再见”[2]。在小说中他不止一次表达非常厌恶艾尔的唠叨。杰森身边除了艾尔以外,还有着大量的唯利是图的人,他们是棉花投机商,是电报局里游手好闲的人。杰森和他们交谈甚欢,甚至眼里只有金钱的杰森会请旅行推销商上街喝可乐,一起讨论棉花市场的涨跌。而杰森的功利性、以个人利益和现实利益为中心的性格很明显受到这些投机商们的影响。但是同样是作为战后新型资产阶级的代表,艾尔和那些投机商都是在赚钱,那么为什么杰森排斥艾尔而选择向投机商靠拢呢?其实并不难发现,因为杰森明确地表示到,艾尔在经营自己小商店的时候过于小心翼翼,谨慎地控制自己的小本买卖盈利低于8%。他表示这样的买卖死气沉沉没有盼头,如果他来经营,一年之内就可以让艾尔下辈子再也不用干活,杰森是从心底就看不起艾尔的小本买卖和赚钱的效率。他更倾向于简单地通过获得信息差就可以谋取暴利的投机活动,显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中,有许多人从事这种活动,并且已经有人从投机活动中发财致富。小说中,他没有任何的情感,他在乎的只有现在和现实的利益,他所有的价值导向都是为个人利益而存在。南方内战的失败导致了南方经济、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的破坏,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经济形式、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逐渐形成,重新构建了南方人的价值体系和认知行为模式。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南方人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和行为方式。杰森面对时代的变化,不得不在社会上寻求能够适应新环境的人。但是在潜意识的寻找中,他排斥了艾尔所能传递良好的同辈文化,而选择了向投机商们学习如何进行投机活动。因此,受到南方传统思想影响较少的杰生成为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追随者,最后变成了一个毫无灵魂的、道德沦丧的、只顾自己利益而不顾他人感受的功利主义者。
并喻文化的缺失,选择同辈榜样的错误,使得康普生家族的年轻一代并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社会结构,进而加深了家族的悲剧。
三、后喻文化的缺失
后喻文化是指长辈向晚辈学习的文化模式,在这种文化中,孩子成为父母的指导者。“代表着未来的是晚辈,而不是他们的父辈和祖辈。”[1]后辈所创造的新文化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主导文化。米德认为,“在前喻文化中,人们通过白发苍苍的长辈所具有的个人尊严和历史连续感来体现过去和未来。”[1]但是,当今社会的现实却是“人们希望那些尚在母腹中不安地躁动着的孩子能够成为未来生活的象征”。[1]尤其是今天的长辈,他们面对的是一个飞速变化的社会,已经无法像过去那样凭借自己的经验给予后辈足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米德认为,“建立在长辈和后辈积极沟通的基础之上的后喻文化是未来的希望”[1]。因此,建立有效的沟通基础是后喻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后喻文化在小说《喧哗与骚动》中呈现出了一种缺失的状态。由于老康普生去世的时候,凯蒂和杰森还没有受到社会新思想的影响。后期因为凯蒂离婚被拒绝回到康普生家,所以凯蒂也没有机会把在外面的所见所闻说给康普生太太听,并且在小说中我们只能看出凯蒂努力地摆脱南方传统思想的束缚,但是我们无法得知她是否具有了适应新社会特点的思想和能力。那么,后喻文化只可能出现在杰森和康普生太太之间。虽然我们不知道杰森发展起来的与传统南方思想截然不同的观念是否能够对康普生太太产生一些不同的影响,但是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他和康普生太太之间是无法进行有效沟通的。小说中,康普生太太大部分时间都在哭哭啼啼,对她来说,重要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名誉和地位。她从来没有和自己孩子真正地交流过,在杰森的部分,他们的交流不是以她的哭结束,就是要谈论的事情以失败告终。因为康普生太太的情感冷漠,她未能与杰森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也无法从与后辈的交流中学习新的思想和文化。当我们全面地分析杰森时,除了发现他的邪恶与自私以外,不可否认的是,作为曾经享有荣耀的家族的后代,他在想办法尽力地去扛起整个家族的重担,他努力工作,千方百计地赚钱、存钱,以养活自己的一家人,并且试图维护康普生家族的荣誉。从这一点上,杰森是值得康普生太太去学习的。
在两代人的交往中,无法形成有效的沟通,后喻文化的缺失进一步使得整个家族陷入了无可挽救的地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康普生家族的悲剧可以说是一场代际关系的悲剧。从家族人物关系角度来看,康普生家族成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前辈未能将自己的生活经验有效地传递给下一代,年轻一代的康普生成员也未能从同辈那里学到正确的、符合社会发展的观念和生活能力。同时,前辈未能跟上后辈思想的发展,未能够做到与时俱进。由此可见,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这三种文化模式都没有对康普生家族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加深了康普生家族没落的悲剧色彩。
参考文献
[1] 米德著.文化与承诺[M].周晓虹、周怡,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2] 福克纳.喧哗与骚动[M].李文俊,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3] 薛雪.瑪格丽特·米德的代沟理论与20世纪60年代美国反文化运动中的代际关系[D].济南:山东大学,2010.
[4] 陈君.从《喧哗与骚动》中昆丁的自杀看福克纳的时间哲学[J].英语广场,25(2021).
(特约编辑 范 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