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
“书籍自有命运。”这是公元二世纪拉丁诗人泰伦提雅努斯·马乌所说的一句话。《艺术的故事》的作者从没想过这本书能重版如此,被翻译成三十多种语言,在全世界传播。开篇的“现实中根本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直抒胸臆,让被书脊厚度吓退的读者重新拾起。《在绝望之巅》是一本有着“暗黑力量”的檄文,在全球环境恶劣的当下,齐奥朗举起匕首暴烈地刺向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让我们在人类存在的虚无当中惊醒过来。而“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这类愚蠢的问题,就像记者采访“寡姐”斯嘉丽·约翰逊时不问她的作品、只针对她的衣着进行评论一样,让人无语。李君棠告诉我们,在艺术史中,女性有可能被遮蔽,但从未缺席。
作者:E. H. 贡布里希
译者:范景中
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8年出版
推荐人:陈绪
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对于它的读者来讲,大抵只存在两种状态——还未翻开过或爱不释手。作为一本艺术史通识读本,它本身已经接近一个艺术品。作者实际讲述的是“艺术家的故事”。贯穿始终的书写态度是“没有艺术史,只有艺术家”,这与查尔斯·罗森不谋而合。本书关注的是一个个艺术家对于艺术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决定了艺术的发展路线。
相较于绝大多数音乐史来说,《艺术的故事》有着天然的易读优势:讲述到某部经典绘画或建筑作品时,直接将精美的图片附在文中以飨读者,由此读者能够跟紧进度,细细品鉴研读。贡布里希的文字十分平易朴素,不会排斥任何一个对艺术感兴趣的读者,正如他动笔的本意:写一本十五六岁的年轻人能读懂的书。对于有西方音乐史学习经验的读者来说,品读这本书的时候则另有一番乐趣。书中谈及的艺术话题往往也会映射到西方音乐的发展脉络之中,在音乐史中投射出一些回答。这无疑会为理解西方音乐的历史提供一个新的维度和视角。
如果说翻开书籍便可寻得一份宁静与安定,那么《艺术的故事》无疑提供了一个博物馆。横亘古今的美好在此汇聚,值得被一遍又一遍地触摸。
推荐阅读音乐:亨德尔《绿树成荫》(HWV 40,选自歌剧《塞尔斯》)
作者:E. M. 齐奥朗
译者:唐江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2年出版
推荐人:陈芸萱
法籍罗马尼亚哲学家E. M. 齐奥朗被誉为现代欧洲最具颠覆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处女作《在绝望之巅》是他在学生时代仅用短短几周时间写就的,如今却成了他最受欢迎的代表作。当我们阅读他的文字时,首先会被极尽华美的文笔所强烈震撼,随后又或将迷失于他的“异想天开”中:对绝对真理的怀疑、对人类理性和道德的质疑、对生命意义的探求,以及对死亡和非存在的沉思……这位“金句制造者”与“格言大师”以一种“碎片化”与“反体系”的断章式写作,精妙而辛辣地吐露着他对种种形而上学问题的独特见解。作为十九世纪传统哲学体系崩溃后的新潮流代表之一,齐奥朗以其对现代人内心世界深刻的洞察和剖析,关切到对传统哲学和现代生活的反思。他以一种年轻人特有的迷茫和激烈,仿若加缪笔下的西西弗那样,勇敢地凝视着“存在”的深渊。尽管我们无需全盘接受他融合了怀疑论、虚无主义与荒诞主义的种种论断,但每次“开卷”时,无疑都会为我们带来一记振聋发聩却又发人深省的警钟……
推荐阅读音乐:奥托·A. 托特兰《进入》(Enter)
作者:李君棠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年出版
推荐人:汪晓花
人类的历史是由男性与女性共同书写的,但无论在艺术史还是音乐史中都鲜有对于女艺术家的记述。在性别史的观念中,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女性都偏向于内在的家庭空间,男性则偏向于外在的社会公共空间。艺术创造强调自我的表达,历史上的女性似乎没有自己可以定义的身份,这与时代对女性的期许形成了冲突。
《艺术史的另一半: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从女艺术家的视角来介绍艺术史,从十三世纪的中国,十五世纪的佛兰德斯,十七世纪的荷兰、法国,到二十世纪的美国,梳理了东西方众多女艺术家的生平以及她们所处时代的艺术风格,并为每个艺术家都设计了“人物页”与“印象页”,让读者可以迅速抓住她们的关键词。本书还安排了一个会发出疑问并做出解答的“小黑人”出现在书中的各个角落。
在艺术史中,女性艺术家從未缺席:管道升、葛饰应为、弗里达·卡罗(Frida Kahlo)、玛丽安·冯·韦雷夫金(Marianne von Werefkin)、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ka Kauffmann)……本书重新“打捞”起那些淹没在历史洪流中的“她们”,看到并记录她们的“光芒”。
推荐阅读音乐:安妮特-芭芭拉·沃格尔(AnnetteBarbara Vogel)《降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