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 摄影及其他

2024-06-05 05:50章华英
音乐爱好者 2024年4期
关键词:张充国乐古琴

章华英

民国时期文人卢前(字冀野)的《柴室小品》中有一篇名为《记张玄》的文章,文中写,“据我们所知,有好几位北大出身的文人追求着她。而她由昆明到重庆的时候,正有位‘老友。有人问她何以不能离开这老友?她说:‘他煮茗最好,我离开他将无茶可喝了!结果还是分散了。”

卢前笔下的张玄,是与他比邻而居的名媛张充和,而那位“煮茗最好”的老友,据贺宏亮考证,便是民国时期的琴家郑颖孙。当时郑夫人已逝,郑颖孙带着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以上的事大体发生在1940年初国民政府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征召郑颖孙、张充和担任委员前后。当然,最终这段情缘不了了之。毕竟,郑颖孙比张充和年长二十一岁。

郑颖孙光绪十九年出生在安徽黟县石亭的一个书香世家。其父郑恭,字菊舫,系清光绪十六年进士,签分兵部主事,以家贫请由主事降就知县分发,曾任临川、庐陵等县知县,政绩颇著,创办学校、报社以开士风。1905年,郑恭升为道员,分发江苏省。嗣后因病告老还乡,次年卒于石亭村。有《萱蓢山房文集》存世。

郑颖孙毕业于北平(今北京)的燕京大学,后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1926年,郑颖孙和杨仲子、刘天华在国立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任教,当时萧友梅任系主任。1928年后,郑颖孙和刘天华、溥侗在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任教,杨仲子为主任。1930年,郑颖孙任音乐系主任。抗战时期,郑颖孙在昆明、重庆大学任教。抗战胜利后,他从重庆回到南京,在中央大学和国立编译馆工作。1950年病逝,享年五十八岁。

1927年5月15日,郑颖孙和刘天华、柯政和等人在北京成立了国乐改进社,这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较有影响的音乐社团。会员主要为北京大学、国立北京女子大学和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的师生。国乐改进社以改进国乐并谋其普及为主要志向。

1928年1月12日,北京国乐改进社在北京协和学校大礼堂举行首次古乐演奏会,郑颖孙与张友鹤合奏了一曲《良宵引》,二人以熟练的指法和激情弹出令人心醉的琴声,赢得了大家的赞赏。黄节曾在中秋夜听郑颖孙和张友鹤弹琴,并赋诗一首:

日昃消阴翳,暝霭催林乌。

秋帝解人情,慰我以望舒。

张筵挈丝桐,乐酒倾杯壶。

郑子奏高山,张生和于于。

清风响林樾,高步坛壝虚。

夜半逍遥游,江上生明珠。

连舟杂宾饮,狎坐皆丽姝。

左顾河岸南,右眺城楼隅。

皎皎天与水,嘈嘈笙若竽。

灯阑出瓴甋,沙白横烟墟。

柔妻粉黛光,款款临前除。

稚女斗红绫,团团得双鱼。

黄园集俦侣,明塘长菰蒲。

陈洵苦为诗,露立鹭两趺。

赏心情所极,即景境亦娱。

浦江辟楼扃,栏槛与海俱。

潘子忽过从,邓君持轩车。

飞龙蹴波浪,落雁沉江湖。

朱颜发越艳,渌酒歌吴趋。

廿年今夕情,若或先后殊。

欢怀忽以觉,一事无复馀。

俯仰池上柏,灭没洲中凫。

疏星渐隐约,来朋空归欤。

岭东望不极,江南哀具区。

郑颖孙对古代乐器有着精深造诣,曾学琴多年,喜好收藏,又精于鉴别,他收藏的乐器是十分有名的。他的琴室名为“冰磬馆”,自号“冰磬琴主”,因他收藏的一床朱熹(晦翁)所遗之宋琴故得此名,该琴背面有南宋淳熙丁为朱熹所题之琴铭。

郑颖孙的藏琴以唐代“响泉”琴最为珍贵。此琴琴背镌有“大唐之宝”,为定王府所藏珍品之一,后归朗贝勒府,郑颖孙系从朗邸购得,价格很高。其次为开元三年雷氏所造之“轻雷”琴,此琴琴身最大,修长四尺。此外尚有一“高山”琴,亦唐品,发音最为幽远。宋琴中尚有一张文天祥遗琴,其琴铭见于《文山集》。此琴原为叶诗梦所藏,郑颖孙以唐人写经一卷易得。还有一张宋琴名“琅然”,原为定王府所藏,琴背有定府“行有恒堂藏”印,亦为旧京名品。明琴有“一池月”,琴式旁弯如月,故名。还有一衡王琴,此琴琴体很大且发音清越。另有明蕉叶琴一张,朱弦玉徽,亦非恒品。一明代无名琴,其徽已凹下,冰纹断和流水断兼具……郑颖孙的藏琴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除了古琴,郑颖孙还致力于保存清代之“庙堂乐”,亦可谓不遗余力。其“冰磬馆”中,有法螺、月琴、羯鼓、箜篌等,还悬之“蚌札”(缅甸乐)、“丹布拉”(廓尔喀乐)等四夷之乐,此外还有殷墟出土之埙及清宫旧藏之埙等,种类十分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中国传统艺术追求妙手偶得、雅淡天真之趣,在这方面,古琴和盆栽的审美是一致的。郑颖孙是一名盆栽高手,他曾向人讲述自己种植竹子时的审美趣味:“竹子在培养修整时花费了不少心思和時间,过程中仅有奇特姿态。但我终于把它弄到平淡无奇,表现竹子的挺秀、潇洒,不媚人而有顾盼多姿的风致,这是弄盆景最难的一章。生平仅此作尚可人意,若以黄山四松之清、奇、古、怪四字衡之,则薛萝当得其‘奇,竹子则得其‘清了。”

郑颖孙是个品行高洁、趣尚天意的人。中国古代审美思想的精髓“不是在偶发的刺激中获得生命的成长,而是追求永恒的和平、宁静、真理与天成之美”,在这方面,他无疑是“深得其中三昧”了。当然,郑颖孙的爱好也十分广泛。他擅长摄影,与古琴家汪孟舒同为民国时期著名摄影团体“光社”的成员,其摄影作品常见于民国时期的报刊中。

郑颖孙有子四人,女一人。长子郑曾期、次子郑曾祜、三子郑曾同、四子郑曾远,皆学有所成。郑颖孙的子女中,他最偏爱的莫过于女儿郑慧。郑慧很小的时候,郑颖孙便给她拍了多幅摄影作品,见于当时的画报中。郑慧自小师从父亲弹奏古琴,也会弹琵琶、冬不拉等乐器。在当时的画报中,常可见郑慧弹琴的照片。除此之外,她也擅长昆曲,民国年间常和张充和一起演出。

位于安徽石亭的郑家故宅,当年高悬“进士第”横匾,1976年曾作为电影《小花》的拍摄场地。可惜之后不幸遭受火灾,昔日祖宅尽成烟土,只剩正门门楼、院内青石圆门及百年玉兰树、桂树、琴石等旧物。琴石为院中桂树下一形似古琴的青石,长约一丈,宽二尺许,两端呈椭圆形,左端镌有篆体“琴石”二字,或许此为当年郑颖孙的爱物。如今,清风拂而琴无声,桂树落而逝者如斯,令人无限怆然……

猜你喜欢
张充国乐古琴
吃饭喝水伤身体?吃饭喝汤养生?快看看协和医院的标准答案
江苏常州市歌舞剧院—国乐现场《听见·大运河》
诗韵二胡,国乐传承
张充和欲扔进纸篓的《仕女图》
寻琴记:古琴的前世今生
张俊波 情寄古琴,乐以忘忧
寻访千年古琴
张充和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
古琴的收藏价值在何处
卞之琳苦恋张充和:爱情,是你窗外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