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淇
摘 要:信息技术直观生动的特点十分契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美术学科的表现形式,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理解、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具有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分析了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意在突出信息技术的优势,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美术;信息技术;整合策略
一、信息技术的特点及其教学优势
信息技术是新时代的产物,其融合了电子学和工程学等,创造了生动立体的视听环境,已经成为今天人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辅助。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信息技术能够化平面为立体,化抽象为形象,化单一为丰富,化主导为自主,既丰富了教学资源,也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若体现在美术课程中,则信息技术可以把视觉、听觉和其他感官融为一体,使学生置身于美妙新奇的学习情境中,既能解决疑难问题,又能提升教学效率。
二、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理念存在误区
随着新课标的施行,以生为本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在一些学校的美术课堂上,依然存在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参与的局面,学什么以及怎么学,教师有着很大的权力,学生不能从自身兴趣和特长出发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探究美术“秘境”,从而影响了学生的独立发展。
(二)教学方法单一
美术教学方法应该具有创新性,才能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提升学生的课堂专注度。但是目前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仍按照固有的教学流程推进课堂进度,课堂以枯燥的讲解和示范为主,以教材、黑板和粉笔为主要传授媒介,而小学生又缺乏学习定力,不能久坐,导致美术学习效果不佳。
(三)教学目标不明确
新时代的美术教育,既要提升学生的技能技法,也要注重审美培育,同时挖掘美术教育的价值,以五育融合为目标,突出美术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由于一些教师对美术课的教学目标认识不清,教学视野不广,导致美术教学的价值无法发挥。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课程有效整合的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小学生对枯燥单调的课堂环境较为抵触,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中,教师要摒弃灌输思维。只有创造趣味化的学习情境,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点必须在实践教学中加以落实。失去了趣味,信息技术的魅力就会大打折扣。
(二)综合性原则
美术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创造精神,而且美术和其他学科的关系紧密,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中,教师必须具有联系思维,不能只是单纯讲解美术知识,要把美术和语文、体育以及劳动课程结合起来,力求让美术课充满文化气息和人文气息。
(三)有效性原则
信息技术和美术课程的融合,必须以提升教学质量为前提,要能够在学生兴趣激发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对美术要素的真正理解和消化,提升學生的美术创造功底。
四、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课程的有效整合策略
(一)突出信息技术特点,引导美术学习兴趣
美术课程,最为关键的是让学生喜欢和热爱。学生愿意学,愿意画,他们就能跟随教师进入学习情境,被神奇美妙的美术世界所吸引。信息技术生动立体的特点,可以有效抓住学生的眼球,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齐白石的虾,教师单纯地让学生观看画作,是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的。如果教师用信息技术让画作上的虾动起来、游起来,就能把虾灵动自如的神态和动作表现出来,从而能够促使学生钦佩艺术家的创作功底。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画虾,把学生的画作呈现在屏幕上,借助视频制作和动画制作软件,让虾动起来,对比谁画的虾最生动、最美妙,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当前,短视频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对小学生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对此教师要与时俱进,尝试把短视频和美术教育内容结合起来。如拍摄自己的绘画过程、讲授美术学习难点、讲解著名美术大师的成长经历等,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培育学生的创作精神。
(二)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升美术学习效果
传统的美术课上,教师主要通过示范讲解来推进,既费力耗时,也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教学效果不佳。而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比如,美术教材中的各种纹样和图案,教师都可以让学生通过画图软件进行自主设计,学生利用复制、翻转、拉伸、填色和反色等技巧,都可以轻松地制作出来,效率高,质量好。这让学生从中找到了学习自信,同时审美能力得到了提升。
小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会遇到很多知识难点,如剪纸中存在很多操作难点,对学生是一种考验。为了促进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把剪纸中的难点做成微课清晰直观地呈现出来。
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了解和追踪学生的美术学习效果,比如借助“问卷星”等测评系统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选项内容包括:“你对这节美术课感兴趣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喜欢信息化学习方式吗?看到阳光,你是什么心情?看到黑夜,你有什么感受?你会使用画图软件进行绘画吗?你会用摄像机拍摄生活场景吗?”等。教师通过电子测评系统,可以深度解析全班学生的美术学习效果,进而优化教学方案。
(三)丰富美术教学素材,拓宽学生美术视野
教材内容毕竟有限,而网络搭建了一个资源无限的平台,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集到各种有用的美术素材,通过和美术课程的对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丰富课程内容。比如,在“邮票的认识”中,教师可以借助搜索引擎,把世界各地的精美邮票下载到电子白板的资源库中,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对各种邮票的题材、内容、色彩、样式、造型等进行探索和交流。
再如,在“桥和塔的认识”中,教师也可以从网络上搜集和下载世界各地的桥和塔,重点突出中国建筑艺术的特点,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和文化自信。教师可以发动学生通过预习和作业等形式,在课下,借助网络工具自主搜集和整理资源,然后在课堂分享展示,这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种提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免费的美术课程都能在网络上找到,作为教师,要向学生推荐一些这样的网站和内容,引领学生的资源搜集渠道,帮助学生节省时间。
(四)实施分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不同学生的美术基础和感知能力不同,教师有必要在美术课程教学中贯彻分层理念,借助信息技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方案、制订不同的学习内容、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和研究,促进不同学生的发展。比如,在“我们班级的标志”的学习中,对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借助绘图软件绘制自己班级的标志,力求简练明快,易于识别;对基础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利用网络搜集一些班级标志,然后自己进行模仿,通过网络资源的启发,提升学生的绘画技能。为了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互动交流,教师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如优等生可以借助电子邮箱,与后进生分享美术学习心得,展示美术作品,一起切磋和交流,促进后进生的学习自觉,这都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模式。
(五)加强信息技术创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美术教育要重视创新。信息技术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比如,教师可以和学校周边的平面设计工作室达成合作意向,让学生担当“小小设计师”,让工作室把一些难度不大的顾客订单通过电子邮箱或者“钉钉”群等发送给学生;学生根据顾客的要求进行设计,运用平面设计软件制作图形,再把做好的图打包发给工作室。这样的市场化教学,提升了学生操作平面设计软件的能力,培育了学生的敬业精神,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素养。
学校也可以为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创造环境,如学校可以将一些美术素养好的学生组成美术师团队,为校报设计封面和插图,为校服设计图案,为校园工程设计图纸等,学生可以利用学校提供的计算机室和相关美术素材进行设计,这也是一种创新路径,且能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创新方法还有很多,如当下人工智能的发展,为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新的机遇,学生可以向AI机器人请教美术学习问题,让AI成为他们的教师。这促进了人机交互,使美术教育呈现出更为独特的学习特点。
(六)贯彻五育并举理念,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美术和其他学科具有重要的联系。新课标背景下,美术教育要贯彻五育并举的理念,借助信息技术,突出美术教育的多元价值,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比如,为了实现美育和劳动教育的结合,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计算机上的绘图工具设计一些图案,如在放拖把的地方贴上画有拖把的图案,在放遥控器的位置贴上画有遥控器的图案等。这样的教学方法,把美术和生活融为一体,既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也培育了学生的劳动意识。为了实现美育和德育的融合,教师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促进学生的改进。如有的学生缺乏集体观念,不关心同学,见了教师也不说话,很少参与班集体活动。对这样的学生,美术教师要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借助短视频、电视或电影等来表现小学生的团结友爱、互助互励;在此基础上,开展“我爱班集体”绘画比赛活动,学生需要从集体生活中发现好人好事,通过自己的画笔进行描摹;最后通过集体评选决出优胜作品,教师给予奖励。
(七)提升家校合作力度,拓宽美术教育空间
信息技术不受时空的限制,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课内和课外的对接、学校和家庭的对接,从而全方位、立体化地促进学生的美术学习。比如,在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中,家长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利用摄像机或者手机拍摄视频,展示学生的假期生活,如踢球、读书、参观旅游等,美术教师则从中挑选出有审美价值的图片,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其中的美术元素,促进学生对色彩、光影、比例的认知。不少家长对美术教育的价值缺乏认知,对家校合作的必要性缺乏理解,对此美术教师要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特点,通过微信等手段促进家校沟通,帮助家长转变理念,重视美育功效;并引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学生对艺术的感知力和创造力,定期在微信群里展示学生的美术作品,促进家长对学生的认可。
(八)提升信息技术水平,营造真善美体验环境
信息技术博大精深,需要不断地学习、实践和反思,才能有所领悟和成长。美术教师要重视信息技术对美术课的影响,多学、多练、多思,牢牢掌握多种信息技术软件和操作平台,对网络美术资源,也要能够灵活有效地搜集、下载和整理。教师应该认识到,生活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学生对信息技术比较了解,很多小学生能独立操作手机和平板等,无须教师的刻意讲解。因此面对这样一群学生,教师更需要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水平,才能赢得学生的认同,不让学生失望。此外,小学美术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正能量的引导,提升自身道德,增强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始终以积极向上的姿态面对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营造出真善美的体验环境,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热爱,进而为信息技术的顺畅运用创造条件。
五、信息技术和小学美术课程的融合反思
信息技术的优势固然明显,但是和美术教育的结合,需要教师把握好教学方向,不能让信息技术霸占课堂,不能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毫无克制地运用,以免顾此失彼。此外,信息技术环境下,很多不良内容容易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加以重视,努力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认真核对学生下载的图片、视频等资源,保障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另外,手繪和电子绘图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前者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塑造更加有效,所以教师在重视应用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要给学生提供更多手绘的机会,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艺术灵感和创造能力。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和小学美术课程的结合,是新时期美术教育的重要方向,也是提升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美术教师应该积极实践,加强反思,勇于尝试新技术,从学生的发展诉求出发,切实彰显信息技术的优势,以实现高效的美术教学。
参考文献:
[1]胡晓佳. 小学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优势初探[J]. 时代教育,2018(14):145.
[2]何春华. 小学美术“设计·应用”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J]. 美术教育研究,2018(09):126-127.
[3]吴清东. 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课程整合的策略研究[J]. 中国高新区,2018(09):115.
(责任编辑:石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