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梗”有边界

2024-06-04 14:32林丽云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16期
关键词:心理剧人际交往边界

林丽云

关键词:网络梗;边界;人际交往;心理剧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4)16-0034-05

【活动理念】

身处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网络梗成了中学生一种新兴的沟通交流方式。这种“网络梗”被视为一种“网络迷因”[1],是网络社会文化传递的复制因子,比如表情包、流行语、歌曲、动作等都可以成为网络梗,借助短视频等平台,被不断地复制、修改、传播[2]。

事实上,部分“网络梗”内容无聊,价值观恶俗,甚至带有恶意,中学生不善于辨别,时常不合理使用或者过度使用网络梗,会严重影响到人际关系和班级风气。

因此,本节课以“网络梗”为线索,聚焦积极人际关系,根据校园心理剧“六环节”模式[3],引导学生认识到“网络梗”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从而使其学会在人际互动中树立玩梗边界。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觉察网络梗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了解玩梗背后的需求,认识到玩梗需要边界;

2.情感目标:增强情感共鸣,促进情绪表达,领悟合理玩梗的重要性;

3.行为目标:学会合理适度玩梗,树立玩梗边界,保持人际关系和谐。

【活动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到玩梗要有边界,学会合理使用网络梗,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稳定。

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玩梗背后的人际需求,在人际互动中学会合理适度玩梗,树立清晰的玩梗边界。

【活动方法】

校园心理剧创作与表演、教育戏剧、小组讨论法。

【活动准备】

1.课前进行初中学生网络梗的网络调查,了解中学生使用网络梗的情况[4],为本次课程设计及主剧创编做铺垫。

2.由于课时的局限,在课前会邀请部分学生根据现实需求和主题,自由创作剧本并演绎,并说明心理剧创编、演出要求和注意事项等问题,拍摄成主剧的视频。

3.课前结合课程主题和风格,对主剧视频进行剪辑和调整,提前说明课程形式。

【活动对象】

初一年级学生

【活动时长】

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暖身活动:人物形象,我来画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易的人像轮廓。

师:同学们,今天要和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小梗”,他加入了玩梗协会,在日常交流中经常玩梗,同學们觉得他会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

师:现在邀请大家变身灵魂画手,用画图或写字的方法,对初中生“小梗”进行创作。添加人物的表情、衣着打扮、口头禅、常用动作等内容,使人物更加形象立体。

生1:我想给小梗画上中分头。

生2:我要给小梗加上酷炫的切尔西靴。

生3:小梗应该有一句口头禅:泰裤辣!

师:在大家的积极创作下,“小梗”的形象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特点。那么,同学们现在看到这样的“小梗”,有什么感受呢?

生4:我觉得小梗非常酷。

生5:我觉得小梗脑子好像不大好使,太爱玩梗了。

生6:我感觉小梗可能素质比较低,有点傻。

设计意图:利用墙上角色,引导学生入戏,活跃氛围,激发兴趣,促进表达,生动有趣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表演主剧:烦恼故事,我来演

(一)呈现主剧

师:大家对小梗有不同的感受,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在小梗那到底发生了什么吧!

教师播放由学生演绎的主剧视频。

剧情简介:

第一幕的内容是小梗不了解网络梗、融入不了大家;

第二幕是小梗加入了玩梗协会,开始玩梗用梗,用梗拉近和同伴间的距离;

第三幕是小梗不分场合、不分时间地玩梗,导致和小伙伴关系疏远。

(二)思路追踪

师:同学们看到每一幕中的小梗发生了什么呢?这一幕的“小梗”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呢?

生7:我感觉第一幕中的小梗是不甘落后、可怜、无知。

生8:我觉得第二幕中的小梗还是正常的,潮流,活泼开朗,但有一点浮夸。

生9:我觉得第三幕很尴尬,小梗无聊、不成熟、没素质,我会有点反感他。

师:那为什么小梗给我们带来的感受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

生10:因为小梗过度玩梗,不分场合、不分时间地玩梗,导致和身边人的关系疏远。

师:小梗一开始为什么想要了解梗、用梗?他的初心是什么?

生11:小梗就是想拉近和身边人的距离,结交朋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利用主剧情景增强共鸣,结合思路追踪促进思考和表达,将主角的故事线和学生的感受线加以梳理,引导学生了解用梗的需求,感受过度用梗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板书总结见表1。

三、即兴续编:解决方法,我来找

(一)专家外衣

师:那么如果要重新回归初心,小梗接下来可以怎么做呢?

师:请每组同学通过小组讨论,利用专家外衣寻找解决方法,分别以“玩梗协会会长、同学、老师、父母”等角色,为“小梗”提供解决办法,每组选1名代表上台与“小梗”对话。

教师将戴上帽子,入戏成为“小梗”,与披上不同专家外衣的学生坐成一排,角色分配见图4。

师(入戏“小梗”):一开始我不了解梗,后来我了解很多梗而且玩得很溜,为什么大家后来又不喜欢和我玩了呢?我好烦恼,到底要怎么和大家交流?我还特意加入了“玩梗协会”,那我想问下会长能不能给我一些建议呢?

生12(披上“玩梗协会会长”外衣):加入了玩梗协会,你更应该学会适度玩梗,玩高质量的梗,在网上多找一些有营养的梗去和同学交流。而且在使用之前要主动去了解网络梗的意思和来源,不要乱用。

师(入戏“小梗”):原来玩梗之前还要了解梗的意思和来源,谢谢会长,看来我冲浪也要注意辨别不同的网络梗。那同学会喜欢什么梗呢?我要怎么和同学交流?

生13(披上“同学”外衣):我们同学比较喜欢搞笑幽默的梗,偶尔玩一玩还是比较有趣的。但是玩梗要适度,不要为了玩梗而玩梗,用大量的梗来组织语言,缺乏自己的想法。而且如果你已经看到同学不开心了,就需要调整一下你玩梗的方式,要尊重同学的感受。

师(入戏“小梗”):原来同学不反感我玩梗,只是希望我要注意方式和内容。我之前确实忽视了大家的感受,只想显得自己潮流有趣,以后我也要注意一下这方面。我是比较喜欢在学校玩梗,老师能不能也给我一些建议?

生14(披上“老师”外衣):作为老师,我觉得你在上课的时候玩梗不大合适。玩梗要注意时间和场合,要在不影响课堂,不造成别人困扰的情况下,合理适度地玩梗。可以适当玩一些积极向上、有利于团结一致的梗,比如加油、奥利给。上课的时候还是要尊重老师,认真听讲。

师(入戏“小梗”):明白了,我之前只想着在课堂上吸引大家关注我,想要课堂氛围热闹一点,确实有点不尊重老师,也影响了课堂环境。以后上课我会注意的。那最后我也想知道父母对我玩梗的事情怎么看。

生15(披上“父母”外衣):小梗啊,你还是要好好学习,认真上课,争取考上好高中。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要学会分辨,不要人云亦云,沉迷网络。你要有自己的想法,可以用其他的方式交朋友,比如一起运动,一起吃好吃的。

师(入戏“小梗”):父母说得有道理,我还可以用别的方式交朋友,不一定要通过玩梗来吸引大家。谢谢大家给了我这么多的建议,原来我还可以从这些方面去调整自己玩梗的方式,我会认真去试一试,希望能够又和同学们玩在一起。

设计意图:通过专家外衣,营造集体合作的氛围,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办法,学会树立合理玩梗的边界,维持良好人际关系,较好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難点。

(二)续编演绎

师:在各位专家提供如此多的宝贵建议和方法之后,小梗收获很多。接下来他又会做一些什么?他的故事会怎么发展呢?

请同学们分组续编小梗故事的第四幕,通过对不同角色进行演绎,展现故事最后的不同走向,使小梗的故事更加开放和丰富。

小组1:小梗向老师请教为什么大家慢慢疏远了他,明白了自己的不足之后,调整了自己,还会去帮助其他同学,提醒他们要合理玩梗,也以此为一个契机,最后重新和大家和谐共处。

小组2:小梗被叫了家长,在家长和老师的教育下,小梗作出了改变,向同学、老师道歉,不再一门心思放在冲浪和玩梗上面,而是更关注和同学们当下的交流和互动。

小组3:同学开始嫌弃他,他与某个同学发生了正面冲突,被同学指出了问题,小梗很难过。后来他原来的好朋友私下和他说,其实他身上也有很多闪光点,只是最近的语言和方式有点过了,让大家不是很舒服。于是小梗反思总结之后调整了自己的行为,只是偶尔用一用积极向上的梗,更加尊重同学和老师。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将解决方法呈现出来,丰富故事,巩固收获,迁移应用。

四、讨论分享:行动方向,我来议

教师总结学生们在上述环节提供的方法,并邀请其他同学补充丰富,同步板书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从各个角度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比如玩梗前多了解梗的来源和意思;选择一些积极的梗;玩梗注意场合和方式,不依赖网络梗;尊重他人,多了解他人的需求,可以尝试用其他方式交流和互动等。

师总结:在大家的帮助下,小梗从不懂梗,难以融入群体,到开始玩梗,再到过度玩梗,人际关系疏远,到最终学会了树立边界,促进关系。小梗完成了“玩梗协会”升级之旅。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总结出“玩梗公约”,学会合理使用网络梗,从而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

五、自我审视:反思收获,我来想

师:请同学们回到现实生活,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在生活中,你常常是什么角色呢?

A.喜欢玩梗的同学小梗

B.被玩梗的同学

C.旁观的同学

D.不懂梗的同学

2.基于本节课的剧情,你会回想起哪些类似的经历,当时你是怎么做的?

3.如果再出现类似的情景,你会怎么做?

生16:我是经常喜欢玩梗的同学A,就是“小梗”。有一次,我在一位同学旁边玩梗,然后那个同学没理我,当时感觉好尴尬。未来自己玩梗的时候会注意了解梗意,适度玩梗,不要让自己和对方尴尬了。

生17:我经常是被玩梗的同学B。我们班很多人会因为我的名字给我起谐音外号“切尔西”,我不愿意搭理他们,后来他们叫的次数就减少了。我觉得未来我可以直接拒绝那些爱玩梗的同学,也可以选择无视他们。如果实在不舒服了,我会直接和他表达我的感受。

生18:我常常是旁观的同学C。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说到一个敏感词,同学们就会起哄“玩梗”,我当时也觉得好笑,就跟着笑了。未来我在别人玩梗的时候不嘲笑不起哄,尊重老师,保持安静,尊重大家的感受。

生19:我是不懂梗的同学D。有一次听到同学玩梗,但是我听不懂,他们就说我落后,我很尴尬,然后向他们了解了这个梗。未来如果我不懂梗,我会主动了解这个梗,但不会乱用。

设计意图:促进学生觉察和反思,将本节课的内容迁移到现实生活,从过去到未来,学会解决现实人际问题。学生能从不同的视角,回顾过去的经历,利用本节课的收获学会应对未来的不同情景。

六、寄语:总结升华,我来悟

师:凡事有分寸,熟不逾矩,感情才能长久。人与人最舒服的关系:行有所止,言有所界,凡事有度。

祝同学们在合理玩梗的同时收获美好的友谊!

设计意图:利用金句进行升华寄语,帮助学生更深刻认识到玩梗有边界,在人际交往中把握边界,掌握分寸,总结课程。

【活动反思】

本节课主题新颖,基于“积极关系”,聚焦“网络梗”这一新潮流,贴合学生人际需求,课程趣味性较强,学生参与度较高。同时运用了校园心理剧“六环节”模式,从他人情景到续编演绎,再到自我审视,层层递进,由人及己,让学生体验心理困惑和人际冲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主动探索方法。

整节课将主角故事线与学生感受线结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思考和行动。可以用两个课时让每组进行表演和分享,生成更多元的内容。

本节课时间较紧,主剧和续编剧对教师的入戏和学生的生成考验较大,需要教师积极带动,营造良好氛围。主剧也可以尝试用旁述默剧的方式,在课堂上即兴演绎出主剧内容,结合思路追踪,即时询问扮演者和观众的感受,可以加深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参考文献

[1]Dawkins R.The Selfish Ge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2]窦东徽,刘肖岑.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网络迷因[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38-48.

[3]庄续玲.演出你的故事——校园心理剧在心理课堂中的应用[J].江苏教育,2017(64):2.

[4]唐铮,丁振球.认同与宣泄:网络流行语的使用现状与引导建议[J].编辑之友,2022(2):84-90.

编辑/卫 虹 终校/孙雅晨

猜你喜欢
心理剧人际交往边界
拓展阅读的边界
校园心理剧助力农村初中“临界生”心理强韧性的实践研究
校园心理剧的意义重构与功能优化
论中立的帮助行为之可罚边界
校园心理剧对提高大学生德育自我教育能力的探讨*
校园心理剧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浅析校园心理剧的应用及其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