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 我国各企业的运作模式也有所调整, 在企业的运作过程中, 成本管理控制工作对企业的发展影响极大, 而为了提高企业的成本控制效果, 需要对物资采购价格加以分析。因此, 明确物资采购价格与成本控制之间的关系也已成为当前学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基于此, 本文简单分析了企业物资采购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深入探讨了物资采购价格与成本管理的优化策略, 以供参考。
关键词: 物资采购; 采购价格; 成本管理
DOI:10.12433/zgkjtz.20240829
目前, 成本控制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而为了增强现阶段的管理控制效果, 企业需要分析与解决员工素质偏低、 采购流程并不规范、 采购模式不合理等问题。
一、 企业物资采购与成本管理之间的关系
企业物资采购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成本结构和最终的利润表现。物资采购价格的高低能够影响企业的成本水平, 进而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财务健康状况。具体来说:
其一, 物资采购价格作为直接成本构成的重要元素, 对产品成本有直接影响。采购价格的降低能够减少原材料成本支出, 提高企业的成本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可有效控制物资采购成本的企业, 往往能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和更大的利润空间。
其二, 物资采购价格的稳定性对成本预测和控制至关重要。价格波动可能会导致成本预算不准确, 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 企业在进行物资采购时, 不仅要关注价格的绝对值, 还要关注价格的波动趋势, 以便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和风险规避。
其三, 物资采购策略的选择与成本管理密切相关。批量采购通常可以获得数量折扣, 降低单位成本, 但同时也会增加库存成本和资金占用成本。因此, 企业需要在降低采购价格、 控制库存成本之间找到平衡点, 实现成本的最优化。
其四, 物资采购价格的谈判能力也是成本管理的关键。企业通过增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 提高采购谈判技巧, 可有效降低物资采购价格。此外, 对供应市场的深入分析, 比如, 了解原材料市场的供求关系、 价格趋势和可能的替代品, 有助于企业在采购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主动权, 实现成本控制。
其五, 物资采购价格的管理还涉及采购过程中的成本透明度。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采购成本分析体系, 通过精细化管理, 对采购过程中的各项费用进行跟踪和分析, 以发现成本节约的潜在机会。
综上所述, 物资采购价格对成本管理有着直接且复杂的影响。企业需要通过精细化采购管理、 平衡采购策略、 提高谈判能力、 增强成本的透明度, 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这一过程不仅要求企业有一定的市场洞察力, 还需要强大的内部控制机制和成本管理系统的支持, 从而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
二、 企业物资采购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流程不规范
随着企业对成本控制工作的重视, 物资采购工作与成本控制工作之间的关系也更加明确。在开展物资采购工作时, 企业应依据实际工作环境分析具体需求, 实施规范化管理, 判断工作依据, 确保采购活动科学、 规范地进行。同时, 将经营管理作为当前阶段的管控重点, 从而明确工作要求, 提升控制效果。然而, 若缺少规范化的采购流程, 企业便难以根据自身的经营管理需求進行物资采购, 从而出现临时性、 随意性的购买行为, 不仅会提高最终的采购成本, 而且对持续性的采购活动极为不利。因此, 构建和遵循一套合理的采购流程, 对于控制成本和提升采购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采购模式不合理
现阶段, 传统的采购模式已无法很好地适应新时代企业对工作模式的要求。如果企业继续沿用传统的采购与招标方法来选择产品供应商, 则难以避免操作不透明带来的风险, 给后续工作的推进与实施带来不利影响。为了确保相关工作能够迅速展开并有效执行, 必须深入分析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影响因素, 对采购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 以适应新时代对企业成本控制的要求。
三、 物资采购价格与成本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通用物资成本控制
目前, 一些企业在生产与经营过程中, 已对原有的工作模式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与优化。现阶段的经营模式中, “随到随用”已成为相对理想的模式。该模式可以减少中间环节, 降低物资转接、 入库、 仓储过程中发生问题的概率, 避免内部存货堆积对采购编制计划造成严重影响。理想状态下, 企业应科学编制采购计划, 避免大量物资长时间堆积。达成这一目标要求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 在开展项目前必须制定详细的采购计划, 明确物资的用途与数量, 从而将最终的采购量控制在相对合理的状态下。在此基础上, 企业还应派遣专职人员, 监控采购的全过程, 为生产运营工作的开展与落实提供有力保障。
除此之外, 负责监管的人员还应在项目进展至不同阶段时, 及时了解相应物资的实时消耗情况, 基于存量与后续项目的需求量, 灵活调整后续的实施方案(主要是物资消耗与物资采购方案)。另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是, 有些原材料的价格会受生产淡旺季、 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而变化。基于此, 一项成本控制策略是, 采购人员需提前了解原料最近数年的市场价格波动情况, 总结其中的规律, 进而在价格低点时大量购进, 规避价格高点。但上述策略并不适用一类情况, 即有些原材料受自身性质影响, 如果需要长期保存, 则可能需要在存储、 运输等方面额外支付费用。基于此, 在编制采购计划时, 应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 对所有与成本有关的因素进行整体考量, 确保整体成本最低, 才能真正实现对成本的最佳控制。
(二)信息化控制优化
为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弱化来自客观因素的影响, 需要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 避免图纸确认延迟导致无法按期交工的情况出现。在科学的管控流程下, 项目负责人员需要制定专业化的处理方案。为提高企业自身的仓储管理水平, 需要落实相应的自动化技术运用要求, 并设置相应的智能仓储系统与ERP系统, 实现对相关企业实体仓库的实时管控。项目结算工作完成后, 需要引入相关的自动化处理技术, 设置相关的处理系统, 对项目进行清算管理, 并优化管控效果。物资转入储备仓库后, 需要保证其可以快速剥离项目属性, 同时满足企业仓库的库存资产要求, 对具体的工作项目进行合理管控与优化。项目采购工作完成后, 若采购的物资总量过多, 将会出现一定量的结余物资, 此类无法清退的物资会统一作为剩余物资转入储备仓库, 而物资自身也会用于后续的项目工程。因此, 需要通过智能存储系统与ERP系统的联合应用, 快速调整采购成本与支出成本, 从而获取较好的管控效果。通过项目内调查的方式, 也可以快速实现对各类资产的移动与调出。实物资产或剩余订单入库后, 通过智能仓储系统的ERP系统也可以快速实现对相关物资信息的快速同步, 了解物资名称、 型号与价格方面的数据内容, 并通过物料科目细分管理的方式, 落实编号放置工作要求。物料入库后, 仓储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ERP系统对不同物资的入库时间、 库存量、 存储位置等加以调查, 提高工作效率。项目使用库存物资时, 也可以通过同型号物资的使用, 及时调整与处理计划组人员提出的采购计划, 强化整体的处理效果, 建立起相应的智能化物资管控系统。部分物资在使用过程中, 并未设置价格联动, 针对此类物资, 需要通过科学的技术标底分析其市场价格的变化情况, 并结合企业招标阶段的工作, 参考并调整合同的付款比例, 分析原材料的价格波动情况, 而后通过合理的报价落实合同控制要求。
(三)强化物资管理效果
为提高现阶段相关物资的管理效果, 需要落实相应的物资管理要求, 提高库存监管能力。具体策略如下: 其一, 根据库房的环境要求落实监督控制, 避免因库房过于老旧而出现库存物资性能下降、 丢失、 破损的情况。其二, 为保证成本控制效果, 需要对内部的材料采购人员展开培训。企业可以率先引进部分具有专业能力的采购人员, 通过此类人员提高物质管理效果。其三, 建立完善的考核运行机制, 使材料采购人员明确自身的职责, 而后借助专业知识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其四, 在企业物资采购与成本管理过程中, 需要通过优化采购流程的方式实现整体的优化管理, 设计出相应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的物资采购流程, 以约束采购人员的行为。其五, 采购部门需要配置网络设备, 提高库存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其六, 建立较为科学与健全的制度体系, 对具体的物资采购情况与实际情况协调管理, 避免物资过期后出现闲置的可能性, 减少浪费, 优化维护管理工作。
(四)完善价格体系与运营机制
在建立价格管理体系, 明确市场经济发展下企业要满足的市场发展要求的基础上, 企业需要完善价格体系与运营机制。具体策略是: 其一, 在现阶段的价格管理机构下, 设立专项管理职能部门, 并对人员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 以实现强化整体控制效果的目的。其二, 在企业内部构建较为完善的价格管理标准, 根据固定的价格模式落实企业的生产经营要求, 通过价格控制的方式对物资的采购工作进行有效管控。其三, 为增强供应商的审核管理效果, 材料的供应审核也已成为目前管理工作中的必然要求。此外, 供应商提交的样品也需经反复审核, 加大物资采购过程中的监督管理与审计工作力度。其四, 尽最大努力提高物资采购的透明度, 优化控制方案。其五, 采购部门也要积极收集并整理价格的资金变动情况, 落实相应的职能要求, 分析市场产品种类, 清晰整合与完善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的材料, 并通过合理的查阅方式, 在企业内部构建完善的价格体系。
(五)优化采购合同管理
采购合同管理优化是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 致力于通过制定和执行详细、 严格的合同条款, 降低采购风险和成本。在合同管理过程中, 首先要明确合同条款, 确保价格、 质量、 交货期限、 违约责任、 服务后支持等内容得到具体定义和保障。优化合同管理要求对合同的每个方面进行精细审查。条款需要清晰规定供应商的义务和采购方的权利, 同时建立价格调整机制, 以应对市场波动导致的成本变化。合同中应包含质量保证条款, 明确物资质量标准和不符合标准时的补救措施, 从而加強对供应商的质量控制。合同还应清晰界定违约责任, 为可能出现的供应延迟、 物资不符合规定等情况设定明确的责任追究机制。此外, 企业还应建立合同审核机制, 确保所有合同条款在签订前经过严格评估, 以预防和减少未来可能发生的争议和额外成本。合同管理优化还涉及对供应商绩效的定期评估, 以确保合同执行过程中各项条款得到遵守, 及时调整或重新谈判不再适应市场条件的合同。通过这种持续的监督和评估, 企业可以确保合同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最小化。
(六)深度整合供应链
深度整合供应链作为物资采购成本管理的一项核心策略, 旨在构建一套更为紧密、 高效的供应网络。通过整合, 企业能够在采购过程中实现资源共享、 成本分担, 并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响应速度与市场适应性。供应链整合首先需要对供应商进行全面的评估与选择, 建立基于性能、 质量、 交付和成本效益的评估体系。评估结果可作为筛选供应商并与之建立合作关系的依据, 以确保选定的合作伙伴能够满足企业长期的战略目标和操作需求。其次, 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可以降低采购成本。长期合作伙伴倾向于提供优惠价格来换取稳定的订单量和可预测的需求。此外, 供应链整合还涉及采购流程中的协同作业, 例如, 实施联合开发项目, 与供应商共同设计产品, 共享研发成本, 同时确保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的成本效率。最后, 供应链整合还包括供应商的库存和运输管理。通过采用集中采购和批量订购, 企业可以利用规模经济减少单位成本。采用先进的库存管理系统和技术, 如实时库存跟踪和自动补货系统, 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持有成本, 提高物资流转速度。同时, 优化物流路线和运输方式也可以降低运输成本, 提升供应链整体的运营效率。
总而言之, 深度整合供应链是通过优化采购决策、 增强供应商合作、 协同库存管理和改进物流系统四个方面实现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的综合策略。这套策略不仅有利于直接降低成本, 还可通过提高供应链的适应性和弹性增强企业面对市场波动的稳定性, 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四、 结语
综上所述, 现阶段我国各企业在运营过程中, 对成本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也进一步提高。优化物资采购价格, 并落实成本管理要求, 可以进一步强化实际管理。在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 传统的工作模式难以对整体的成本进行合理管控, 因此, 通过完善价格体系与运营机制的方式落实相关工作, 可以获得理想的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莉.石化企业物资采购成本控制措施分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2(12):115-116.
[2]高景润.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管理与控制策略探讨[J].商业文化,2022(15):78-79.
[3]杨小燕.成本管理转型业务思考[J].投资与创业,2021,32(09):136-138.
[4]徐亮.关于铁路物资采购价格管理的思考[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9,14(04):36-39.
[5]柴亚武,王雪晴.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铁路运输设备采购与价格管理研究[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9,14(02):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