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透明度与财务监管

2024-06-04 20:55:45周舒君
中国科技投资 2024年8期
关键词:财务监管事业单位

周舒君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事业单位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广泛参与, 预算透明度与财务监管的关系变得日益紧密。事业单位作为承担公共服务职责的法人组织, 其财务管理与预算政策直接关系到公共资源的分配、 使用效益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在这一背景下, 研究事业单位预算透明度与财务监管的关系, 不仅有助于深化对财务管理机制的理解, 还为提高公共资源利用效率和监管效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预算透明度, 作为财政领域的关键概念, 强调财政决策和执行过程的公开、 清晰和易于理解, 在事业单位中, 预算透明度体现了财政管理的公开透明原则, 对于建立公平的资源配置机制、 提升社会信任度以及推动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财务监管作为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监督与控制机制, 其任务在于确保事业单位经济行为的合规性、 高效性和责任性, 使社会对公共资源的使用更具信心。本文将深入探讨事业单位预算政策对预算透明度的影响, 以及预算透明度对财务监管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预算透明度; 财务监管; 事业单位; 预算政策

DOI:10.12433/zgkjtz.20240817

当代社会, 事业单位在公共服务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其财务管理与经济活动直接关系到社会资源的分配、 利用效率以及公共服务的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事业单位的规模和复杂性不断增加, 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透明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财务透明度作为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维度, 强调财政决策和执行过程的公开、 清晰和容易理解。在事业单位中, 财务透明度的提高有助于建立公正的资源配置机制, 增强社会对事业单位的信任, 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然而, 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和公共性质, 其财务活动通常面临着信息披露不足、 账目不清晰等问题, 这使得财务透明度的提升成为当前事业单位管理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事业单位预算政策概述

事业单位预算政策是指导和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的一系列原则、 规定和程序。这一政策框架的制定旨在确保公共资源的科学配置、 合理使用, 并增强社会对事业单位财务运作的理解和信任。政策阐明了事业单位预算政策的制定背景和目标, 强调了在财务决策中需要遵循的原则和理念, 包括确保公共资源的最大效益、 提高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合理分配经费、 防范潜在财务风险等。政策规定了清晰的信息披露原则, 包括披露内容、 披露方式、 披露时机等, 确保财务信息可以真实、 准确、 及时地传达给社会公众, 从而增强公众对事业单位财务决策的信任度。政策规定了监管的内容、 程序和机构, 确保对预算执行的全程监控, 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 防范潜在的财务风险, 为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制度性的支持。政策还强调了预算政策的动态调整和优化, 以确保预算政策能够及时适应经济、 社会、 制度等方面的变化, 保持其科学性和实用性。事业单位预算政策还鼓励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和外部参与机制, 包括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设立财务监察机构、 鼓励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财务监管等, 这些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内外部多方参与, 增强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二、 预算政策对预算透明度的影响

(一)预算政策对透明度的规定

预算政策对财务决策的透明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财务决策中, 预算政策规定了事业单位需要向社会公众披露的关键信息, 包括预算的编制原则、 预算执行情况、 经费使用情况等, 这些信息的披露要求涉及各个财务环节, 从预算的起草、 审核到执行过程, 都要明确地向社会公众传递相关信息, 以确保财务决策的全面、 透明。

预算政策对透明度的要求还强调了信息的及时性和完整性。预算政策要求事业单位在制定、 执行过程中应及时披露有关财务决策的信息, 确保社会公众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新的财务信息。同时, 强调信息的完整性可确保披露的信息全面、 准确, 让社会公众能够全面了解财务决策的各个方面, 形成对事业单位经济运作的全面认知。

预算政策对透明度要求的规定还涉及信息披露的方式和渠道。为了提高透明度, 预算政策规定事业单位需要采用多种途径向社会公众披露财务信息, 包括在官方网站公示、 报纸等媒体发布、 举办公开会议等, 多样化的披露方式有助于扩大信息的覆盖面, 让更多的社会主体方便获取财务信息, 促进透明度的实现。

预算政策还规定了财务报告的编制标准和要求。财务报告是透明度的主要体现之一, 预算政策对其编制提出了详细的规定, 包括报告的内容、 格式、 审计程序等, 以确保财务报告的质量和准确性, 提高财务信息的可信度, 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可靠的财务信息。

(二)预算政策对信息披露的指导

预算政策明确了披露内容, 包括财务决策的各个环节, 从预算编制到执行再到决算。政策还规定了需要向社会公众披露的具体信息, 如资金来源、 使用情况、 项目进展等, 这样的明确规定有助于确保信息披露的全面性, 使社會公众能够全面了解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决策过程。

预算政策对信息披露的指导强调信息的质量和准确性。政策规定了信息披露的标准和要求, 要求事业单位确保披露的信息真实可信, 符合相关法规和规定, 这样的指导有助于建立公众对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信任, 提高信息的可信度, 促进社会公众更好地理解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

预算政策对信息披露的指导还强调披露的时效性。政策规定了财务信息应及时披露的原则, 确保社会公众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新的财务信息, 及时了解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决策进展, 使公众能够及时参与财务监督和决策过程。

预算政策还对信息披露的方式提出了要求。政策规定了多样化的披露方式, 包括在官方网站上公示、 通过报纸等媒体发布、 组织公开会议等多种途径, 确保信息广泛传播, 让社会公众更容易获取信息, 同时也增加了信息的透明度。

预算政策对信息披露的指导还强调文化建设。政策鼓励事业单位建立透明的文化氛围, 提倡主动披露信息, 与社会公众保持沟通和互动, 这样的文化建设有助于形成积极的信息披露态度, 使信息披露不仅成为一种法定责任, 更是事业单位主动与社会对话的一种机制。

(三)预算政策对预算监管机制的规范

预算政策对预算监管机制的规范是确保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合规、 高效的基础, 通过明确监管机制, 政策旨在提高对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 防范潜在的财务风险, 并加强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全面监督。

预算政策规范了预算的编制过程, 要求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 应遵循一定的程序和原则, 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包括充分听取各方意见、 考虑到不同部门的实际需求、 确保资金分配的公平性等, 通过规范编制过程, 政策旨在确保预算的合理性, 为后续的预算执行提供明确的指导和依据。

预算政策规范了预算执行的程序, 明确了预算执行流程, 包括资金划拨、 使用、 监督等各个环节, 通过规范这些程序, 政策旨在确保预算执行的合规性和高效性, 减少资金的浪费和滥用。

预算政策鼓励建立清晰的执行标准, 使各环节的执行更为透明, 为监管提供有力的依据。

预算政策规范了预算执行的实时监控机制。政策要求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 通过使用财务系统、 数据分析等手段, 实时追踪预算执行情况, 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调整, 确保预算的顺利执行。

预算政策还规范了预算执行的审计程序, 要求事業单位在预算执行完成后进行审计, 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发现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规范行为, 为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

预算政策鼓励建立多元化的监管体系, 提倡各类监管主体参与预算执行监管, 包括财政部门、 审计机关、 社会组织等, 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监管机制, 避免权力过于集中, 从而提高监管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三、 预算透明度对财务监管的促进作用

(一)提升决策透明度

提升决策透明度有助于建立公正的资源配置机制。事业单位的财务决策涉及对各项支出和投资的决策, 如果这些决策过程缺乏透明度, 容易引发不公正的资源配置, 通过公开决策的过程和依据, 社会各界能够深入了解事业单位的财务决策原则, 更好地监督和参与财务决策的过程, 确保公共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以满足社会的多元化需求。

决策透明度的提升有助于增强社会对事业单位的信任。提供公共服务需要社会给予事业单位信任和支持, 而透明度便是建立信任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公开决策信息, 公众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 经济决策的合理性, 从而建立对事业单位的信心。信任的增强不仅有助于事业单位更好地履行其公共服务职责, 还有助于其在社会中树立正面形象。

提升决策透明度有助于加强内部管理和团队协作。在事业单位内部, 各级管理层和工作团队需要协同合作, 共同推动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

透明的决策过程和结果有助于建立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责任体系, 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管理困难。透明的财务决策还能激励内部团队的积极性, 增强团队对决策的认同感, 提高组织内部的效率和凝聚力。

决策透明度的提升对于吸引投资和社会参与也具有积极作用。事业单位在实施公共服务时, 通常需要面临巨大的资金需求, 透明度的提升有助于向潜在的投资者和社会各界展示其财务状况和用途, 增加外部投资的信心, 吸引更多社会资源的注入, 推动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财务信息披露

加强财务信息披露有助于社会对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的理解。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往往较为复杂, 而透明而清晰的财务信息披露可以使社会各界更全面地了解其经济状况、 负债结构、 收支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为相关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财务信息披露的加强有助于建立事业单位的良好声誉。透明度是建立信任的基础, 而财务信息披露则是实现透明度的重要手段, 通过主动披露真实而准确的财务信息, 事业单位不仅能够赢得社会对其经营管理的认可, 还能防范潜在的负面舆情。良好的声誉有助于事业单位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 吸引更多资源的注入, 实现可持续发展。

财务信息披露的加强有助于引导社会资金的合理流向。投资者、 捐赠者、 政府等各类社会主体都需要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有清晰的了解, 以便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和资助决策, 通过充分、 及时、 透明的财务信息披露, 社会主体能够更好地理解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和用途, 使社会资金能够更加科学地流向那些真正需要支持的领域, 从而推动资源的有效配置。

财务信息披露还有助于监督事业单位的财务运作。社会各界通过对财务报告的审阅, 可以发现财务运作中的问题和潜在风险, 这种监督机制能够促使事业单位主动改进财务管理体制, 防范财务风险, 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和稳定性。

(三)促进预算执行的监督

促进预算执行的监督有助于确保财务决策的有效实施。预算作为财务管理的核心工具, 对资金的分配和使用进行规划和控制, 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石。然而, 光有预算并不足以保障财务目标的实现, 必须通过监督机制, 及时发现和解决预算执行中的问题。监督预算执行可全程把控预算执行过程, 确保经费用于既定目标, 防范潜在的预算滥用和浪费。

监督预算执行有助于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 通过对预算执行的细致监控, 可以发现执行过程中存在的效益低下、 资源浪费等问题, 从而及时调整和优化资金的使用方案。这样不仅能确保每一笔资金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提高事业单位的整体效益, 还有助于形成有效的经费利用经验, 为未来的财务决策提供参考。

监督预算执行有助于加强对财务运作的全面了解, 通过对预算执行的监督, 事业单位可全面了解财务运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包括资金使用的详细情况、 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等, 从而为管理者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基础, 使其更深入地了解财务运作的实际情况, 为未来的财务决策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支持。

监督预算执行还有助于建立财务责任制度和激励机制, 通过对执行过程的监督, 能够发现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 明确责任归属, 并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对于执行过程中取得的成绩, 可以通过激励机制进行奖励, 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提高整体的执行效率。

四、 结语

财务监管作为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监督与控制机制, 其任务在于确保事业单位的经济行为合规、 高效和负责。财务监管通过规范和检查财务活动, 防范潜在的经济风险, 保障公共资源安全使用。然而, 当前财务监管也面临着信息不对称、 监管手段不足等问题, 导致监管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 研究事业单位预算政策对财务透明度的影响, 以及财务透明度对财务监管的促进作用,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深入剖析事业单位预算政策的规定与实施, 以及预算透明度对财务监管的推动作用, 有助于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 提升事业单位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阳阳.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探讨[J].中国农业会计,2023,33(22):36-38.

[2]王裕德.大数据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优化研究[J].中国农业会计,2023,33(22):49-51.

[3]张国强.提升基层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工作水平的思考[J].交通财会,2023,(11):41-45.

[4]谢美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融合实践探讨[J].财会学习,2023,(31):77-79.

[5]吴琼.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科学精细化水平提高策略[J].财会学习,2023,(31):86-88.

猜你喜欢
财务监管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40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26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08
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50
浅谈民营参股的国有控股企业的财务监管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26期)2016-07-11 08:30:51
对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分类财务监管研究
湖南省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典型案例分析
时代金融(2015年36期)2016-01-08 02:19:38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讨
当代经济(2015年20期)2015-04-16 05:5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