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珍珍?谢小兰
摘要:本文聚焦于“00后”新生入学教育课程,从三全育人视角阐释当前入学教育存在问题如实施主体单一、新生入学教育形式单一,内容缺乏互动性、新生入学教育时间短等内容,并结合实际课程实施,采用行动研究方法提出三全育人体系相应的策略,继续完善入学教育课程,促进“00后”新生的入学适应。
关键词:三全育人;“00后”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实践;行动研究
引言
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性工作。实施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育人体系[1],开展系统的入学教育,有利于“00后”新生顺利完成角色转变,有利于实现入学教育课程目标。
一、提出问题
新生入学教育是帮助新生尽快完成角色转变,适应新环境而进行的教育[2]。随着新时代对人才需求的提高,各种媒体时代带来多元文化影响,“00后”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念及发展也出现新的特点,“00 后”新生成长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思想上活跃多变、渴望自由,想法新奇,个性强,抗压与抗挫折能力弱,高中处于半封闭的学习管理模式,大学将面对相对自由与开放式的生活环境,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新生出现角色不适应、环境不适应等问题[3]。“00 后”学生网络依赖性强,实际社交能力差,用网络社交平台进行交流获取信息,如微博、微信、QQ 等,借助网络进行疏解压力,“网上话痨”与“线下寡言”成了他们最真实的反映[4]。“问题视角”的传统实践不足以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入学教育的需求。不少学者对新生入学教育做了研究,包括教育形式、教育内容、实施人员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全员未到位,缺乏与家长及社会的联动;全过程未贯通,多数是大课堂式的“模式化”教育,主要内容是理论灌输,缺少行为训练,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全方位不完善,入学教育活动单一,互动性较差,无法满足“00 后”学生的需求[5]。各个高校的学者对社会工作介入新生入学教育已经做了一定的研究,但多注重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的探讨,而对课程的具体实践与应用的内容较少,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
因此突破现有的教育瓶颈,从三全育人视角出发,转变已有的教育理念,完善已有的教育內容,改善入学教育形式,设计适合“00后”新生入学教育的课程,从全员参与的角度,整合更多教育资源及力量形成新生入学教育合力;从全程关注的角度,从新生的全过程学习,形成新生入学教育闭环;从全方位渗透的角度,设计丰富的内容满足新生入学成长需求。
二、研究策略
本文以M校的新生训练营为例,在三全育人视角的指引下,结合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助人自助”“人在环境中”“协力同行”设计“00后”新生入学教育系列课程,使用“团队拓展”和“体验式学习”方法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活动,进行课程教学实践。
本文采用行动研究方法,结合问卷分析法、参与式观察法、访谈法进行,结合23级新生353名入学教育的实践,60名师兄师姐参与,从计划、行动、评价、反思这4个过程收集当年新生入学教育的一手资料,在实践结束后,进行数据梳理分析。关注“00后”新生入学教育,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并通过行动去探索方案的有效性,促进“00后”新生的入学适应。
三、课程实践的现状
(一)课程目标
以培养“价值观+驱动力”为目标,每年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开展,为时间1周,协助新生积极融入大学生活,与同学和老师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引导新生了解自己的专业,使新生们对自己的专业有进一步地了解和加快形成专业的认同感,减少新生在开学适应阶段所出现的系统问题。
(二)课程内容
课程以学生为中心,结合三全育人视角,以从如何适应新学校、新宿舍、新班级、新专业及新同学的问题真实需求出发,从人、环境、人与环境互动三个层面进行设计,以领导+专业教研室+辅导员+新生班主任+思政课老师+专业课老师+师兄师姐等团队形式筹建了内容策划组,实施大一新生的入学教育课程。活动内容循序渐进,形式新颖多样,包括相互认识、沟通交流、认识校园环境、团队熔炼、分工合作等。
(三)课程实施
第一阶段是计划。了解新生需求,通过微信、QQ群、贴吧、小红书、抖音、宿舍交流等方式了解到新生的入学适应需求和问题,从解决新生的实际问题出发,制定相应的入学教育课程策略,做出入学教育(新生训练营)的方案,见表1。
第二阶段是行动。深入分析研究行动背景和行动目的,采取有目的、有步骤的新生入学教育方案,以新生训练营为例,针对活动带领者、活动观察者和摄影者分别开展不少于3次培训,要求按步骤实施,实施后进行总结与反思,改进入学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行动方案,以解决新生入学教育真实存在的问题。
第三阶段是观察与评估。从出席率、主持人现场领导能力、协助配合能力、参与者现场互动、参与者团队协作、流程是否清晰、气氛是否和谐、是否符合新生训练营方案整体、是否有回顾、总结、分享环节、总体评估等方面进行现场活动评估;从活动资源准备、前期人员培训、时间、地点安排、应急事件处理、能力等方面进行工作人员评估;从通过入学教育课程活动方案、活动开展过程评估记录、新生问卷调查反馈、新生访谈、活动带领者反馈,活动观察者反馈等方法了解课程效果,运用结合收集到的一手研究资料,从主观层面和客观层面对行动研究的所有过程进行观察。提高行动研究的效率。记录下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制约条件,如环境、天气、教室的硬件设施、参与者身体状态、物资不及时等,做好预备方案,以及时调整应对突发事件,全面推进与掌握新生入学教育的整体情况。
第四阶段是总结与反思。对行动过程及行动结果进行思考,对行动中存在的现象和造成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为下一届新生入学课程奠定基础,做好更充分准备,通过实践完善“00后”新生入学教育课程。
(四)课程反馈
入学教育课程结束后,研究团队通过问卷、新生访谈、训练营日记等多种方式对本次新生训练营项目进行反馈与总结,92.83%新生训练营总体评价表示满意,90.65%对新生训练营活动形式安排表示满意,90.02%对新生训练营活动的带领者表示满意。了解到新生在参加完新生训练营活动获得友谊(82.72%)、胆量(59.21%)、团队协作能力(79.6%)、人际交往能力(66.86%)、自信与意志力(48.73%)、学习的方法(32.86%)、专业兴趣的培养(34.56%)、领导能力(29.18%)、学习目标(31.16%)、其他(14.16%)。逐渐认识新同学及新环境,同时也熟悉了校园环境,促进大一新生更好地相互认识,熟悉学校环境及融入大学生活,见表2。
四、完善课程设计的对策
(一)全员育人,构建新生社会支持系统
针对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施主体单一的问题,采用“全员育人”方法。构建新生的大学的社会支持系统,除专职辅导员、班主任及朋辈群体的力量外,各党政领导、教授名师(思政课、专业课、美育老师)、在校师兄师姐、优秀校友、社会各界力量和家长等都应被吸纳到新生入学教育队伍中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育人合力,构建多方联动、合力育人的实施队伍。
(二)全过程育人,丰富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内容
针对新生入学教育形式单一,内容缺乏互动性以被动接受为主的问题,应全程贯通教育。从新生录取至报到入学之前进行需求评估,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根据学生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根据需求设计新生入学教育内容,贯通主题教育和新生入学教育,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与学生成长过程。根据各个专业不同而改变游戏方式,如社工专业很多专业领域,可以增加每一个领域的游戏,如老年人领域可增加保健操,手指舞等游戏。传播与策划专业,可增加视频拍摄,图片拍摄等内容,如其他同學在玩游戏的时候,可让其他小组成员,拍摄剪辑制作视频,或是制作新生训练营个人视频,结营汇演等,在专业认知环节可以增加更多专业特色的体验环节,将每一个专业的专业性融入新生训练营中,进一步提升大一新生对专业认知度和专业认同感。
(三)全方位育人,拓宽不同层面的“沉浸式”学习渠道
针对新生入学教育时间短,教学周期短,没有较好地延续的问题,需全方位育人,多角度实施教育。实施“六有”好学生规划表,引导学生制订理想信念、专业技能、强健体魄、个人特长、勤劳品质、创新意识等内容规划,进行总结与反馈,深入实施育人环节。创新入学教育形式,使用融媒体技术的新突破。结合“00后”喜欢“沉浸式”学习方式,入学教育可以采取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相结合、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与朋辈相结合,通过团队历奇活动、短视频拍摄、短视频传播、情景表演、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深度融合,用微信、小红书、抖音等各种媒体技术搭建网络信息平台,整合资源,使入学教育学习不受时空限制,丰富教育载体,增强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结语
“三全育人”视角理论为“00后”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实践教学提供了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思路和空间。针对专业入学新生的特点与不同专业需求,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强化新生主动参与,聚焦系统化设计,多元化内容,结合不同的专业的特色进行融合,完善了新生入学教育服务模式。新生也可以从高年级学生身上获得情感支持与鼓励,看到优秀的努力方向,增加新生更多的信心去投入到新生活,与新环境建立联结。本次研究也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由于每年开展新生训练的将会接触到新生和新的团队,所研究的数据仅反映当年的一些情况;另一方面,新生入学教育课程还需具体深化,如何应对数字赋能,结合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带来的挑战,如何应对及设计教学内容还需进一步研究。
本文系1.2022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三全育人视角下00后新生入学教育课程设计研究——以M校新生训练营为例》(项目编号:2022WQNCX236);2.茂名市科技局2022年产学研结合项目《“项目+任务+服务”交互式〈社区工作〉课程思政全程育人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204271545514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贺婷.“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实施路径的三重向度[J].西部素质教育, 2023,9(17):105-108.
[2]张程,谢宜勤,陆双双.试论当前高校新生入学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07):166-168.
[3]杨兆强.“0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需求分析及引导策略[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1,13 (03):58-63.
[4]王静飞.“0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6):53-54.
[5]冯至,李晨杰,白浪.00后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2,13 (11):61-63.
(作者单位:茂名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