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落实新课标教学评一体化原则的策略研究

2024-06-04 11:19施鸿
课堂内外·初中教研 2024年4期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标

施鸿

摘  要:在我国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手段不断涌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体验,为提升综合素养打下了坚实基础。特别是在强调“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下,思政教育备受关注。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课不仅教授基础知识,还着重于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随着教学评一体化原则的实施,各阶段学科教学的整体性逐渐增强,知识框架更加完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要遵循新课标要求,创新知识呈现形式,缩小学生成长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一体化;新课标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节点,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开始展现出个性化的特点。在这一阶段,学生的价值观正在逐渐形成,因此,每一门学科的教学都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产生深远影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应遵循教学评一体化原则,全方位地关注学生的成长,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知识解读、学习及评价等环节紧密结合,从而为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评一体化概念界定

教学评一体化是指将教学评价融入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与激励作用,推动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所谓一体化,指的是在特定理念或准则的指导下,将原本分散的各个部分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教学评一体化实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其核心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过程中,评价活动被精心设计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通过持续的教学评价,教师能够逐步缩小实际教学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最终实现教育的根本目标。

二、教学评一体化原则落实过程中的基本原则

(一)一致性原则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科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应确保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学生成长需求保持高度一致。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其目标和标准也应紧密关联学习目标,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任何学科的教学活动而言,教学目标的设定、学习活动的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的实施,均构成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在推进教学评一体化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确保这三者之间的内在一致性,从而为课堂有效性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严格遵循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以一致性原则为指导,实施教学评一体化。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从多个维度出发,能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内涵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身的成长与进步。

(二)主体性原则

在新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学生在学习中的核心地位得到了明确,这成了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坚守的基本准则。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深入考虑学生的成长阶段特征及学习兴趣,以教学内容和目标为基石,创造出与学生成长更为契合的知识展示方式。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评一体化原则,不仅重申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更督促各学科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始终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在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以知识探索者的身份,深入参与学习过程,通过持续的学习活动,深化自我认知,实现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教师还应基于学生的核心地位,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在整个知识探索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拓展性原则

新课标强调,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从学生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积极引入课外学习资源,以不断拓展学生的认知边界。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各学科课堂教学内容得以丰富,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知识探索的积极性。在学生的全面发展过程中,丰富的知识积累和储备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在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手段,搜集多样化的知识资源,并创新知识的呈现方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践中,教师要严格遵循拓展性原则,将多学科知识融入学科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趣味性原则

初中生虽然已开始发展抽象思维,但在学习过程中仍高度依赖形象化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设计初中学科教学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努力营造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知识探索的意愿。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趣味性原则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时,为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应融入趣味性原则,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以及调动学生主动性等多元化手段,创造生动有趣的道德与法治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中深入理解知识内涵,高效完成知识探索任务。在趣味性原则的指导下,思政教育将更具吸引力,打破了学生对该课程的传统认知。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落实教学评一体化原则的具体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

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逐步实施,各阶段教学目标的明确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和学生优化教学设计,实现个人成长目标。若教学目标模糊,教学评价则无从谈起。因此,确立清晰的教学目标是各学科教学设计中的核心环节。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学生成长的方向和教师教学设计的思路将更加明确。根据2022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评一体化原则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的落实应更加明确。为实现这一原则的指导作用,教师在日常教学设计中需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来确立教学目标,为实施教学评一体化原则奠定坚实基础。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应深入分析教材内容,解读我国大中小学思政课程内容一体化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和认知特征,明确学生的成长起点和知识掌握程度,遵循新课标指导,树立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多个维度对目标进行详细分析,为设计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例如,在教授《生命的思考》这一课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阶段性发展特征,制订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首先,教师要确保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知识点。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出发,深入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再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个人感受,阐述对生命内涵的独特理解。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畅想未来,使学生能够深刻体验生命的精彩和无限可能。在这些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教师应贯彻教学评一体化原则,使教学思路和方向更加清晰明确,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更加突出。这將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掌握章节知识点,并更准确地理解教学目标的内涵和要求。

(二)调整教学计划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成长与过渡的关键时期,其成长经历与知识储备具有显著差异。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标强调的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关注并尊重这种差异性。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生德育启蒙的重要窗口,尽管知识点相对基础,但因学生理解力与认知视野的不同,学习效果仍会有所差异。在追求教学评一体化的过程中,为了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应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灵活调整教学计划。这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制订针对性的教学设计,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现有知识基础上获得成长与进步。

以《走进法治天地》这一课为例,学生因兴趣或家庭背景的不同,对法治内容的了解程度各异。因此,教师在课前可设计法治认知调查问卷,根据调查结果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并据此调整课堂教学计划。通过设定差异化的小组合作探究目标,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法治知识,使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三)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设计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学生对知识内涵的深入理解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与推进,教学活动设计的要求愈发多元化。鉴于初中阶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更加注重知识呈现形式的创新性,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道德与法治作为文科基础学科之一,知识点内容既烦琐又广泛,这为教师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贯彻教学评一体化原则的过程中,教师应紧扣教学目标,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和成长特征,设计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而言,教学活动设计既要与教学目标紧密契合,又要结合学生的价值提升需求,提炼教学目标中的价值引导元素,并据此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以《勇担社会责任》这一课为例,为达到启发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学目的,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可借助信息技术等教学辅助工具,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社会责任等相关内容。除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践行社会责任。比如,开展“环保卫士”活动,让学生参与社区的垃圾分类、环境整治等工作;或者组织“爱心义卖”活动,将所得善款捐给需要帮助的群体。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刻感受自己作为社会一员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四)创新教学评价

评价环节作为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是学生形成清晰个人认知的重要过程,还是学生学习自信心树立的重要引导。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设计中,应深刻认识评价环节的重要性,并基于学生成长的实际情况与教学目标的差异,创设更加多元化的评价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为此,教师应严格遵循新课标的要求,通过创新评价机制,助力学生形成更加清晰的自我认知。例如,教师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档案评价、情感价值评价等多种方式,以新颖且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形式,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准确的自我认识。

(五)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兴趣点和潜能。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和发展空间。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成长轨迹,并根据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

首先,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长,鼓励学生在道德与法治领域发挥所长。例如,对法律案例分析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相关资源,引导他们深入研究和讨论;对善于表达的学生,可以组织演讲、辩论等活动,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其次,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是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社会和未来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最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需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情感关怀。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惑。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互动、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总之,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不仅可以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目标,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在實施教学评一体化原则时,教师要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学形式的创新、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探索以及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有机结合,坚决贯彻落实教学评一体化原则,才能够进一步地夯实初中阶段学生价值体系形成的重要基础,确保学生在初中阶段获得全面且深入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戴羽明,范英军,孙宜强,等. 教-学-评一致性视阈下的课堂教学转型[J]. 考试研究,2023(02):23-32.

[2]蒋健. “教-学-评”一致性原则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一道期末试题引发的思考[J]. 中小学德育,2022(10):47-49+46.

[3]乐荣柱. 爱国情怀培育视域下初中思政大单元教学:以八上“维护国家利益”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为例[J]. 亚太教育,2022(18):110-112.

(责任编辑:何田田)

猜你喜欢
教学评一体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教学评一体策略在高年级英语课堂的实践
“教学评一体化”研读,孕育成长勇气
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应用策略
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