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保玲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学生的数字习惯的加强,民办高职院校在数字化教学方面的转型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数字化建设仍比较薄弱,相对欠缺的数字化教学平台、技术支持和薄弱的数字化师资队伍等因素制约了民办高职思政课数字化转型的因素。因此,本论文旨在通过文献资料分析、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的方法了解浙江地区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数字化转型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在思政课教学中有效利用数字技术手段,着力提高思政课亲和力、针对性,从而提升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与数字技术融合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办高职;思政课程;数字化转型;提升路径
引言
2020年4月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021年4月15日《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 》 、《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编制专家组就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和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向专家征求意见;2022年4-6月教育部职成司审定并通过了《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22年11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布并实施了《教师数字素养标准》……由此可见,政府层面对教育数字化转型及高校思政课程建设的重视[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对教育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浙江作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大省,其民办高职教育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然而,在數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浙江民办高职思政课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和机遇,有必要对数字化助力浙江民办高职思政课数字化转型的有效路径进行研究。
一、数字化转型现状分析
目前,浙江民办高职思政课数字化转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许多高校已经建立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数字化教学平台,并开展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同时,一些高校还通过数字化技术,建立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数字化资源建设
在数字化资源的建设方面,浙江民办高职思政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许多学校已经建立了专门的思政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包括电子教材、教学PPT、视频资料、案例分析等。这些资源可以通过校园网或在线教学平台进行共享,方便教师和学生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料。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数字化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更新不及时等,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二)教学方法创新
在教学方法上,浙江民办高职思政课积极探索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例如,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展互动式教学、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但仍需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完善。
(三)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数字化转型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同时,数字化技术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然而,也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避免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四)教师数字化能力提升
为了适应数字化转型的需要,浙江民办高职思政课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数字化能力提升。通过参加培训、交流研讨等方式,教师们逐渐掌握了各种数字化教学工具和平台的使用方法,提高了数字化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然而,仍有部分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和实践。
(五)教学效果评估与反馈
浙江民办高职思政课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教学评估与反馈体系。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数字化资源建设不够完善、数字化教学平台功能不足、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有待提高等。
二、浙江民办高职思政课数字化转型挑战
浙江民办高职思政课数字化转型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技术更新迅速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技术不断更新换代,这对于浙江民办高职思政课的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需要不断跟进新的技术和设备,不断更新教学平台和工具,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需求。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和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数字化转型的需要。然而,技术的快速更新也带来了挑战,如何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如何有效地将技术与教学相结合,是数字化转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资源整合难度大
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资源整合的难度较大。思政课涉及的领域广泛,需要整合的资源包括课程资源、数字图书馆资源、社会热点问题等。这些资源的整合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也需要建立完善的资源共享机制,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源分散、标准不统一等,资源整合的难度较大,需要进一步加强协调和合作。
(三)教师技能需求高
数字化转型对教师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还需要熟悉数字化技术、在线教学平台、数字媒体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数字化教学的设计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然而,目前部分教师的数字化技能还比较欠缺,需要加强培训和实践[2]。
(四)学生适应能力有限
学生的适应能力也是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学生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数字化教学需要一定的适应期。同时,部分学生的数字化素养较低,缺乏基本的数字化技能和知识,如网络搜索、在线交流等。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给数字化教学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适应能力,加强对学生数字化素养的培养。
(五)课程评价体系待完善
课程评价体系是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衡量数字化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思政课的课程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探索。如何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制定合理的评价指标和标准等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为教学改进提供有力支持。
(六)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
数字化转型也带来了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方面的问题。思政课涉及大量的个人信息和学生数据,如何保障这些数据的安全和隐私是一个重要的挑战。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加强数据加密和安全防护措施,以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学生和教师的隐私保护意识教育和管理措施的培训和教育,确保数据的合法使用和管理。
(七)教育资源不均衡分布
由于历史、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浙江省民办高职思政课的教育资源存在不均衡分布的情况。一些学校和地区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技术设备,而另一些学校和地区则相对缺乏。这种不均衡分布会导致数字化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存在差异,不利于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因此,需要加强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和发展。
三、国内外数字化思政课转型案例研究
为了更好地推动浙江民办高职思政课的数字化转型,可以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数字化思政课转型案例。
(一)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慕课
清华大学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慕课,是国内数字化思政课转型的代表性案例。该课程采用线上教学方式,吸引了大量学习者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影响。其成功经验在于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提高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二)浙江大学“两微一端”思政教育平台
浙江大学通过建立微信、微博和移动客户端为一体的思政教育平台,实现了思政教育的数字化转型。该平台以内容丰富、互动性强为特点,有效提高了思政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三)美国斯坦福大学“政治哲学”在线课程
斯坦福大学开设的“政治哲学”在线课程,是国外数字化思政课的典型案例。该课程通过数字化技术,打破了时空限制,为全球学习者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其成功经验在于注重课程质量与学习者体验,同时积极推广课程的国际影响力。
(四)英国牛津大学“数字文明”课程
牛津大学开设的“数字文明”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数字时代的道德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该课程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提高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四、数字化助力转型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为了实现浙江民办高职思政课的数字化转型,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和建议:
整合数字化教学资源:学校应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整合,建立统一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高效利用。可以通过引进优质课程资源、整合校内外资源等方式,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和丰富度。
创新数字化教学方法:教师应积极探索数字化教学方法,结合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运用数字化技术开展互动式教学、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3]。
提升教师数字化能力: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数字化培训,提高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和素养。可以通过组织培训课程、邀请专家讲座、开展交流研讨等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和共同进步。
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数字化评价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对数字化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进行科学评估。同时,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为教学改进提供有力支持。
加强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学校应加强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工作,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加强数据加密和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数据的合法使用和管理。
推动校企合作:学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学平台等,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通过校企合作,可以进一步推动思政课的数字化转型和教育教学改革。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应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数字化教学理念和资源,提高思政课数字化教学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推广成功案例与经验:学校应积极推广数字化助力浙江民办高职思政课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案例与经验,鼓励教师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共同推动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同时,也可以通过举办学术交流会、论坛等活动,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数字化轉型的未来发展方向。
五、预期效果和影响
通过数字化助力浙江民办高职思政课数字化转型,预期将带来以下效果和影响:
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效果: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数字化教学可以更好地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字化转型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灵活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数字化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推动思政课的改革与创新:通过数字化转型,可以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使思政课更加贴近时代、贴近学生、贴近实际。
提升浙江民办高职的竞争力:数字化转型可以提升浙江民办高职的现代化水平,使其在教育资源、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等方面更具竞争力。数字化转型可以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引领其他课程的数字化转型:思政课的数字化转型可以为其他课程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通过思政课的数字化转型,可以积累经验、培养人才、完善机制,为其他课程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推动高等教育的数字化发展:数字化转型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数字化助力浙江民办高职思政课数字化转型有效路径研究,可以推动高等教育的数字化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样本选取的代表性不够广泛、研究方法不够多样化等。未来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一是扩大样本量,提高研究的代表性和准确性;二是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从多个角度探究数字化助力浙江民办高职思政课数字化转型的有效路径;三是持续关注数字化转型的动态发展,不断完善和优化相关措施和建议。
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的预期效果和影响重大而深远。通过该研究,可以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系浙江省民办教育协会2023年度研究课题《数字化助力浙江民办高职思政课数字化转型有效路径研究》(课题编号:ZMX2023B101)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韩锡斌,陈明选.互联网+教育:迈向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学习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6):27-31.
[2]李铭,韩锡斌,李梦等.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愿景、挑战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22(07):23-30.
[3]曹长青.高职院校思政课信息化“三二一”教学模式探索——以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大学,2021(28):146-148.
(作者单位: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