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博彦
胡务娟,江门市新会区圭峰小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小学语文正高级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2021-2023年、2024-2026年),江门市学科带头人,江门市兼职教研员,江门市首批“名师名医名家”,新会区教育学会副会长,先后主持、参与课题研究25项,公开发表文章40多篇,出版教学专著1部。
钟燕青,江门市江海区景贤初级中学英语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初中名教师(首批),广东省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2015-2023年),江门市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市级培训专家,江门市初中英语兼职教研员,江门市首批“名师名医名家”,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兼职教授。
郑维靖,江门市第一中学物理科组长,江门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2021-2023年),江门市高中物理兼职教研员、核心教研组成员,主持、参与省级课题5项,江门市普通高中毕业班工作先进个人,曾获得江门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江门市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双减”政策要求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使其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双减”政策下,如何实现课堂“提质增效”,不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发展?本刊记者通过对江门市的三位名教师进行访谈,呈现他们对“双减”政策下课堂“提质增效”的思考。
“提质增效”的深层思考
《广东教育》:落实“双减”政策,是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双减”背景下,我们应该怎么理解教育教学的“提质增效”?
胡务娟:要落实“双减”政策,就要实现学校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要在强调“减负”的同时把教育教学的“提质”作为核心。也就是说,落实“双减”政策,学校教育教学的“提质增效”是关键。学校教育教学“提质增效”的具体内容包括大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作业管理与设计、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积极改进教育管理与评价等。
钟燕青:“双减”政策的出台是对教育生态的優化,其目的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追求全面发展,让教育回归本色。学校教育教学的“提质增效”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一环。只有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双减”政策和学校教育教学“提质增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关注教育的规模和速度,更强调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要求学校进一步推动内涵式发展,提升教育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郑维靖:“双减”是立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政策,以校内校外“双管齐下”为思路,通过对中小学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进行综合治理,缓解中小学生过早过重面临的“育人”与“应试”之间的矛盾。“双减”并非是降低教育质量,而是通过推动育人方式改革,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提质增效”,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创新思维、提升能力、深化社会认知,最终实现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广东教育》:为有效落实“双减”政策,需要实现课堂的“提质增效”。为实现课堂“提质增效”,我们需要解决怎样的问题?
胡务娟:要实现课堂的“提质增效”,我们需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厘清新课程标准的变化,把握育人新方向。课堂教学要注重在实践中育人,立足于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二是理解“双减”内涵,认清“提”和“增”的本质。明确师生的角色,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材施教,这是“提质”的关键;深入了解课堂教学,提升备课质量,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是“增效”的前提。三是侧重学生能力的提升,优化课程指导。开展学科实践活动,让学生“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强调学生解决实际能力的提升。
钟燕青: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实现课堂的“提质增效”迫在眉梢。但同时,由于“双减”政策的实施,也为一线教师的工作带来了挑战。一是高效课堂的深化,要求教师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多元评价、提升专业水平。二是课后服务的开展,要求教师打破课内、课后、课外的壁垒,实现育人的全时空覆盖。三是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期望更高了,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与家长进行更加紧密的家校共育,形成坚实的教育合力。
郑维靖:为实现课堂“提质增效”,我们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课堂模式的优化。传统的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动力和需求,不少“勤奋”的学生只懂解题却不懂解决问题,更有一些学生“左耳进右耳出”,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二是教学情境的优化。在传统物理课堂教学中,情境以模型引入为主,离学生生活较远,较难激发学生兴趣。三是作业设计的优化。不符合学生水平的作业和机械重复的作业,既浪费学生的精力和时间,也很难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提质增效”的实践探索
《广东教育》:在课堂“提质增效”方面,你们进行了哪些实践探索?
胡务娟:“双减”的体现在课后,落实在课堂。作业要减负,课堂自然要提质,让课堂40分钟的学习更有效。只有立足于课堂改革,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师备课上课的质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实现“减负增效”。为此,圭峰小学以“幸福教育”为指导,立足于“开放·活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在实施操作中,我们落实“三个解放”:一是把学生从过去传统的课堂解放出来,把学生从禁锢的思维中解放出来,把学生从传统被动角色中解放出来。我们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形成“一大五小”的课堂教学策略:构建“开放大课堂”、 设计“预习小清单”、确立“探究小主题”、开展“小组学习”、发挥“小老师”作用、 落实“课堂小练习”。在教学中,我们主张精讲精练,找准训练点;我们主张随堂检测,及时巩固知识;我们主张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不把作业带回家里。我们主张课堂“留白”、批改“留档”,将问题逐个击破。
另外,我们尝试激活校本课程,优化学校课程建设。圭峰小学坚持走“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双轨发展之路,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突破传统课程体系的瓶颈,构建了“九大课程”“七大社团”“五大节日”的生态课程体系,实现校本活动课程常态化。我们重视做好课后服务提质工程,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了学校的校本课程,通过外聘购买服务,先后成功引入击剑、马术等新颖的课后兴趣课程项目。如今,圭峰小学课后服务的课外活动兴趣培训项目已有40多个,涉及文艺、体育、劳动、阅读、科普、传统文化、拓展训练等领域。
钟燕青: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校要“提质增效”,离不开课堂教学的变革,这就要求教师重新定位课堂角色,精准施教,减轻课业负担,保证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生本互动促成长。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英语课堂原生态教学,践行“生本、互动”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在真实、有意义的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英语。同时,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不断探究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推动学生“可视化”成长。
深度学习显效能。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深研教材教法,整合教学资源,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活动的设计,实行“课堂教学高质量、教学互动高水平、教学评价高成效”的“三高课堂·深度学习”教学模式,形成有深度、有梯度的教学活动。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原则,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并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引导学生共同合作解决问题,促进知识的建构和语言的运用,做到“教学练评”一致性,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优化作业促发展。要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教师必须调整思路,全方位规划教学任务,制定更科学的课内课外作业任务。充分利用信息媒介,设计形式丰富的体验式作业,提升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同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开展多元评价,鼓励其发展优势,尽力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郑维靖:为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江门市第一中学开展了“导学生成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其中,导学案的编制是重中之重,我参与了高一、高二年级新旧教材共12册物理教材对应导学案的编写。
在物理导学案中,每课有五个板块,分别为学习目标、重难点、问题导学、合作探究和巩固训练。学习目标和重难点是该课的课程要求,问题导学、合作探究和巩固训练分别与课堂教学中的课前、课中和课后相对应。课前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用红笔标注重点和疑点,完成预习。课中,我们打破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把重难点知识设计成探究问题,以问题切入,引导学生在思考、小组讨论、班内分享时体会概念、规律、模型的建构过程,深入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讨论与分享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齐当“小老师”,实现同伴互助。课后,学生自主完成巩固训练,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完成基础题或提高题,实现知识的复习和深化。
随着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三新”的开展,“情境化”成为新课堂和新高考的重要载体。在新形势下,我与学校物理科组老师改编、优化导学案,以情境化的生活生产实例引入,减少学生的距离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决实际问题,让“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
《广东教育》:课堂的“提质增效”,应是整体的、区域的,而非单一的、个别的“提质增效”,指向的是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这方面,我们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
胡务娟:落实“双减”,关键在教师。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更需要一批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更需要学校教师认真领会和实践“双减”精神和新课标理念。为此,圭峰小学启动“一模式、三工程、四平台”的强师工程,铺开教师发展蓝图。
“一模式”就是立足课堂教学,依托学科组建设,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学科组”“智囊团”和“工作室”为活动载体,形成“三三三”研训一体校本教研模式。“三工程”就是青蓝工程、名师工程、智囊团工程。“四平台”就是岗位练兵平台、培训学习平台、比赛展示平台、名师引领平台。
同时,学校发挥集团领衔学校作用,积极联动,带领东区学校、古井小学、黄冲小学、司前小学、台山市白沙镇中心小学5所集团成员校,从管理、培训、教研、科研等方面共同研修,将师资队伍建设与课堂教学质量建設有机结合,一体研究,沟通师资队伍建设与课堂质量建设的互通点、共同点和联结点,实现示范学校和成员学校师资力量与课堂教学质量的双向发展。我们还充分利用省、市、区、街道各级工作室培养机制,把集团各校的行政班子和骨干教师纳入工作室学员行列,搭建专业成长高地,提升治校理论水平与教学实践能力。通过开展名师大讲堂、进城教研、送教下乡、视导诊断等活动,有效地把我校的校本教研机制、课堂教学模式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带到成员校去。
钟燕青:自承担广东省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工作以来,我一直在探寻以“教—学—研”深度融合的研训方式,引导学员从“深度教学、研修学习、教学科研”三个维度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框架,丰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努力建设“上得了好课、写得了好文、做得了项目”的学习型、研究型英语教师团队,形成以研促教、以研促学、以研代训的专业化发展机制。
工作室以项目为驱动,以问题为导向,立足课堂教学,通过专家引领、同伴相助、个人反思等方式,带动入室学员在“最近发展区”内快速提升研究力和学习力。工作室还积极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开展多样式联动,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加强了区域学校合作交流,有效促进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郑维靖:一支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助推江门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在江门市教师发展中心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于2021年成为江门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工作室学员来自江门四市三区,学员所在学校生源和教学水平不一,对此,我遵循教师成长的规律,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实践性和先进性,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应用相结合、反思与提升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原则,在观察体验、学习思考、参与研究、实践总结的反复过程中培训学员。
三年研修活动,工作室通过邀请大学教授、地市教研员、竞赛教练、一线教师等开展了二十三场讲座,从工作室要求、专业成长、新课程、新高考、教学实践、课题申报、论文写作等方面給予学员指导。同时,积极为学员搭建平台,如开展三十多节同课异构研讨课,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情境化练习设计研究”课题研究,以研促教助力学员成长。
经过三年的培养,工作室学员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有四位学员获评高级教师,有三位学员成为所在市(区)名师、名班主任和学科带头人,多人次在省市各类教学、论文比赛中获奖,江门市第一中学教师黄晓敏代表江门市参加第四届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得二等奖。
“提质增效”的未来向度
《广东教育》:为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推进课堂的“提质增效”,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努力?
胡务娟:课堂教学、作业布置、学习评价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在具体的实践中,进一步重视做好作业布置、设计、批改以及时间保证等方面的改革,探索“二保证四落实”:保证每天12:00前布置好当天的作业;保证中午“餐后”和下午“课后”作业时间;落实作业分层分类设计,开展分层套餐作业和作业减免券的探索;落实每天优秀作业展览,每天展览一个学科;落实教师对布置作业的全批全改,坚持集体讲评与个别面批相结合;落实一二年级坚决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至五年级学生每天作业时间不超过一小时。
钟燕青:教育教学“提质增效”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教师和学校共同努力,以科学的教育模式和方式,强调规范性的教育理念,以创新的思维、专业的精神,从思想把握、目标制定、教师培训、教育资源分配、教学管理、评价考核、实践运用技能上继续努力,针对性地做好每一个环节,优化教育教学“提质增效”的整体进程,为构建现代式学校提供有力支持。未来,我们应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课堂“提质增效”的有效路径: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潜力,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和方法;加强与同行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初中英语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郑维靖:为进一步推进课堂的“提质增效”,我们要进一步优化教师培养和课堂模式创新。在教师培养方面,要加强教师对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学习,改变教师的固化思维,让教师充分理解国家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其必要性,使教师自觉抛弃原有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自觉学习和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课堂模式,使课堂“提质增效”落到实处。在课堂模式创新方面,充分了解学生,寻求合适的教法,探索运用大单元、项目式学习、闯关教学等教学模式,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