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德尔菲法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胜任力指标体系构建

2024-06-04 11:58:45陈劲茹胡洁瑩
广东教育·综合 2024年5期
关键词:胜任指标体系专家

陈劲茹?胡洁瑩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然成为国家在课程形态创新、教与学方式变革、学生综合素质培育的重要载体。[1] 历经20多年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得到了多方的关注并形成一定的成效,但目前仍存在课程价值理解错位、实施不足、师资缺乏等诸多难题。其中教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主体,其专业发展成为掣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关键因素。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提出“要努力提升教师的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观察研究学生能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等”。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出台,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提出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应当具备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若干基本能力和素养。但实际上,现阶段大学教师教育中并没有设置综合实践活动相关专业,大多教师缺乏系统专业训练;在实践层面上,不少教师对课程的本质、性质等理解不够深入,也不具备指导这门课程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结构,难以指导学生学习。[2]

因此,有必要研究和厘清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胜任力的构成要素与内涵。

二、研究设计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德尔菲法探究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胜任力的关键指标,构建指标体系。

研究采取非概率“主观抽样”的方法,邀请了10位分别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和学校的专家进行咨询,涵盖了大学教授、学科教研员、一线教师等群体。他们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等学科专业研究。每位专家均对本研究的话题有深入了解及研究经验,在综合实践活动等领域较为活跃并且具备一定的学术影响力、综合实践活动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

(二)研究步骤

1.基于文献研究形成胜任力初拟指标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专业发展能力、胜任力的相关文献,结合《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等政策文件,在刘玲等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初步形成了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胜任力的初拟指标,在此基础上编制德尔菲咨询问卷。

2.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

第一轮专家咨询发放《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胜任力指标体系咨询问卷》,问卷包括专家基本信息、基于本研究的胜任力指标解读、专家权威程度自评等三部分,要求专家对教师胜任力初拟指标内容进行同意度判断和提出修改意见。其中第二部分胜任力指标解读按照Likert-5计分法要求,让专家进行认同度评分。咨询结束后,计算胜任力指标的相关统计量并整理专家反馈意见,依据统计结果及专家修改意见修订指标体系。

第二轮专家咨询发放修订后的问卷,向专家呈现修改后的指标体系,并对各维度的重要性程度打分及进行同意度評分。同时,专家要对此次咨询的权威程度进行评分。咨询结束后,整理专家反馈意见并计算胜任力指标的相关统计量,最终确定指标体系。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厘清胜任力要素,形成初步指标

通过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及国内学者就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专业发展等相关文献的系统分析,梳理了不同专家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相关的整理和提炼,初步拟定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胜任力表现的要素,包含专业意识与态度、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个人特征等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23个三级指标,具体见下页表1。这些表现点基本涵盖了专家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专业能力和胜任力不同指标维度的理解和认识,为下一步应用德尔菲法完善修订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胜任力指标体系奠定了基础。

(二)根据专家意见与统计结果,优化胜任力指标

1.专家咨询结果及指标修订

通过对第一轮问卷返回意见的整理和分析,结合统计分析,得出了每一项初步指标的相关统计量。

从第43页表2的数值来看,初步指标的均值越高,标准差越低,意味着专家对该指标的认同度就越高。但是,均值和标准差的结果可能不完全一致,需要借助变异系数来进行进一步的判断。变异系数体现专家对初步指标评价的协调程度。据此原则进行判断,在第一轮的专家咨询中,A4、B10、C5三项指标的均值较低,标准差较大,变异系数≥0.25,这表明专家对该三项指标的认同度和协调度较低,其余指标的平均值均在4以上,变异系数≤0.25,表明专家组对这些指标的认同度和协调度较高,认为基本能反映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胜任力的主要内涵。在此轮咨询中,专家就指标修改提供了“修改意见”,具体为:四位专家认为个人特征(A4)和行为特征(B10)特异性不明显,不建议单独成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胜任力的观测指标;两位专家指出二级指标中与“人际沟通能力”及“合作拓展能力”有要素接近,建议进行合并;一位专家建议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能力”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能力”合并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能力,原因是目前分成教学和指导能力,不全面、不完整,不能涵盖课程开发、设计、实施、指导能力。

2.明晰胜任力一级指标内涵

根据专家提供的意见和统计结果分析,研究组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胜任力的初步指标进行修改,并初步拟定了专业意识与态度、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3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胜任力的一级指标,并对其内涵进行了解读,具体如下。

“专业意识与态度”:高度认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与价值,并有成为综合实践专业教师及积极主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愿,拥有强烈的使命感和教师信念。[3]

“专业知识”:具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需的知识,包括课程原理知识、方法论知识、课程内容知识等。

“专业能力”:具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所需的能力,反映了教师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完成教学任务的熟练程度和水平。[4]

(三)确定胜任力的维度与权重,完善指标体系

在第一轮的德尔菲专家咨询中经过统计结果与专家咨询意,见初步明确了“专业信念与态度”“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胜任力的维度。这三个维度虽然从不同侧面刻画了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胜任力,但是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胜任力的重要程度上有所差异,一般需要通过权重来明确不同维度的重要程度。因此,在第二轮德尔菲专家咨询中,专家对各维度的赋值,运用AHP层次分析各维度的权重,并通过一致性检验,最终完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胜任力指标体系,具体见下页表3。

四、讨论与反思

(一)指标体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胜任力的内涵及结构

本研究选取的专家均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中具有较高学术和实践影响力的高校学者、科研机构学科教研员以及优秀一线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研究、教学实践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理解,通过德尔菲法建构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胜任力指标体系反映出专家们对于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胜任力的认识水平。经过论证和修订,本指标体系从“专业意识与态度”“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描绘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胜任能力,明晰其构成的要素与观测点,各维度要素之间既互相联系,亦各自承载功能与作用,形成有机整体,为研究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胜任能力提供参考。

(二)指标体系一定程度上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工具支持

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不但关注到教师胜任力的系统组成,而且明晰了各指标的内涵,较全面地呈现了综合實践活动教师胜任力的整体样态。这可作为区域、学校选拔和诊断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胜任力的框架,更好地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胜任力表现进行评价。同时,可为区域、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提升培训提供有针对性的、具体化的支撑。三是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镜子”,为教师进行自省自评,促进其专业发展提供工具支持。

通过两轮的德尔菲专家咨询,确定了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胜任力的指标体系,在数据分析中,专家的积极系数与权威程度比较高,协调程度较高,意见较为集中,因此,本研究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可信度。未来,期望在本研究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收集数据,验证和完善当前的指标体系,并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胜任力现状的实证研究,指导开发提升专业发展和胜任力的培训课程,为区域建设高素质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杨明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演变与未来走向——新一轮课程修订背景下的考量[J].教育科学研究,2020(3):39-45.

[2]刘玲.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专业标准的思考与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5):30-32.

[3]薛晗,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信念的价值及培育[J].教学与管理,2019(24):14-16.

[4]刘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专业化:素养要求与发展路径[J].教育科学研究,2013(7):61-65.

注:本文系广东省2021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一般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师胜任力模型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21YQJK084)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胜任指标体系专家
致谢审稿专家
计算机应用(2022年2期)2022-03-01 12:35:06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请叫我专家
专家面对面
基于胜任力生成过程的组工干部培训探讨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