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阅读,为每个孩子智慧而温暖的人生奠基

2024-06-04 11:58:45庄晓红
广东教育·综合 2024年5期
关键词:共生书籍家庭

庄晓红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所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好学校就应该是一群热爱阅读的人享受聚会的天堂。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坚持数年推动共生阅读,在阅读行动中挖掘阅读育人功能,以阅读为引领带动师生及社区,在“五阅”育人体系下,深研阅读育人课程,形成了学校主动、家庭行动、社会联动的育人共同体。

共生阅读就像一缕阳光,灿烂的光温暖着孩子们稚嫩的心灵;这缕阳光,更是智慧的光,指引教师们幸福成长;这缕阳光,还是温润的光,使每个家庭更温馨,更陶醉其中。这些年来,侨外师生、家庭演绎着共生阅读和美的景象,孕育了许多成长的故事。

一、教師阅读提升,催生师生共生

只有教师手不释卷,学生才能兴趣盎然。共生阅读让教师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将目光投向优秀的书籍。专业书籍、人文书籍、报纸杂志等,都成为他们的案头必备。阅读是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不仅让他们了解最新的教育理论和研究成果,更督促他们通过阅读拓展知识面和视野。

正是有了共生阅读,面临生源变化带来的冲击时,我们沉稳而勇敢,不断调整自己,激活教学智慧,以新的姿态直面新的教育生态。

我们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那么简单。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知道,哪些东西要讲,哪些东西则留着不要讲完。没有讲完的东西,就好比是给学生的思维埋下一段‘引火线。”然后反思自己的课堂:是否摒弃了“满堂灌”的做法?是否提出有用的问题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学定教、多学少教、顺学而教、AI助教”的共生课堂改革在侨外发生。渐渐地,课堂上,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长增加了,在教师的引导下更爱提问了。通过阅读,教师广泛学习,从理论到实践,在教育教学中提升专业素养,教学相长,师生共生。

马敏老师的“妈咪晚读”,已是学生们记忆侨外的一个美好代号。马老师爱阅读,更爱分享阅读感受。例如,在九年级的晚修,她给学生朗读《读者》上的一篇《背影》,再朗读三毛散文集里的《背影》,学生们自然会再去品味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次,一个学生在日志上写道:“马老师坐在讲台上,像是金克木笔下的国文教员,既有宋代说书人的引人入胜,又有《百家讲坛》讲述人的哲理性与实用性,甚至还有孔子杏坛讲学的风采,读着读着,马老师很自然地就文章表达了对台下我们的期冀,这节课对我们心灵的震动与个人的影响,没有一节课能比。”这无疑是对教师的最高褒奖。教师身体力行,以阅读者的身份,带着教育初心,领着学生享受书籍的馈赠。

教师阅读惠己及人,为了使教育智慧流动起来,我们搭建了分享平台,挑选阅读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阅读点灯人”,以阅读小组为单位,共读一本书,以沙龙的方式分享心得。我们还在全校教师大会进行阅读分享,共享书籍带来的感悟,共享阅读带来的教育灵感,丰满师生生命的成长。

二、家长阅读提升,促进亲子共生

“小种子阅读坊”是由爱阅读的家长牵头,带领着其他家长一起阅读的组织。每期活动邀请家长或嘉宾主讲,带着家长阅读同一本书,以阅读沙龙的方式互相分享,从阅读中汲取能量,共研育儿话题。“校长荐读”也是家长们非常喜爱的阅读资料,至今已经出了200期,有教育故事、教育智慧,有身边的故事、伟人的故事,根据不同情况,推荐合适的内容,给家长们“支招”。

在孩子遇到学习瓶颈、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家长通过阅读《自驱型成长》这类书籍,领悟适时放手的重要性,让孩子学习直面困难,学会独立解决问题,而并非一味增加他的压力。当孩子好奇地阅读《美食的十万个为什么》,与家长讨论“新买回来的鸡蛋要不要洗”“洗与不洗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家长陪着孩子一起查阅书籍,甚至借助AI查询,比对不同信息,经历了一场“找寻真相”的挑战。孩子阅读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饶有兴趣地推荐给家长一起看,共读、讨论,家长看到了孩子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发生的问题,更看到孩子通过阅读逐渐学会在交往中勇敢表达自己、积极看待问题的成长。

“共生阅读确实是心与心之间的连接,是促进家庭和谐、增进亲子理解、激发孩子无限可能的重要载体。”在侨外,共生阅读成了每个孩子家庭的“标配”,家长再忙,也愿意抽出时间完成“任务”。因为家长们感觉到,阅读拉进了与孩子的距离,跟孩子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与孩子更加亲密了。共生阅读盘活了亲子沟通的渠道,为懵懂时期的儿童启蒙正确的认知,为自我意识极强的青春期少年铺设沟通的桥梁。我们在家长填写的《共生阅读家长阅读札记》的记录中,看到认真的笔迹,读到家长真情实感的文字,感受到家长与孩子共读的愉悦。

三、学生徜徉阅读,实现学思共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畸形的脑力劳动(不断的记诵、死记硬背)会造成思维的惰性。那种只知记忆和背诵的学生,可能记住了许多东西,可是当需要他在记忆里查询出一条基本原理的时候,他脑子里的一切东西都混杂成一团,以致他在一项很基本的智力作业面前显得束手无策。

为此,在小学各年级,我们十分注意培养学生学习阅读、书写、推论、观察和表达思想的能力。共生理念下的阅读,不只是语文课上的阅读,更不是教科书的阅读,它是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全科阅读。学校研制了《共生阅读推荐书目》,按照学科,确立了不同学段的系列阅读内容,推荐的书目涵盖了一至九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艺术等。以课程标准要求为底线,每个学科的阅读量为“课标底线×2+X”。学校用丰富多彩的学科阅读活动推进深度阅读,如诗词大赛、科技朗读、朗读者、名著阅读大赛等,并定期举办“共生阅读”学生、教师、家长交流会。

“过去,阅读启发我的思考;现在,阅读丰富我的内心;未来,我会追寻阅读的光芒,向着光,成为光!”这是一位七年级的学生写下的阅读感受,让我们看到了阅读对孩子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

生物课上,学生们分享老师推荐的《动物本能》的阅读感受,风趣幽默的遣词造句带来精彩的生物故事,看似说着动物,实际上研究着人类,引人入胜,启发思考,这样的学科阅读,让学生产生了探索生物世界的强烈愿望。地理课上,大家研究了《我们今天所吃的:全球食物地理学》,食物背后有农业、食物供应链和食物文化等内容,学生不自觉地了解了地理知識,更关注了食物对人类生活和地球的影响。阅读课上,学生分享《骆驼祥子》的读后感:“《骆驼祥子》让我的思想进阶,能关注整体社会,能进一步思考问题。这样的阅读,也影响以及塑造了我的世界观,也许只是一点雏形,但也是思想上难得的大迈步。”

学生们徜徉在广泛的全科阅读中,眼界开阔,深度思考,思维发展,具备了学习的基本能力,拥有了学习的巨大支撑力,形成了学习的强大动力,助推了全面发展。

四、阅读点亮生命,家校和谐共生

教育是一种生活实践,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共生阅读,立足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发展,目标是使孩子爱上阅读、成为终身阅读者和负责任的表达者。以阅读为纽带,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发挥各自的作用,让缕缕书香润泽学生。共生阅读,陶冶情操,开启智慧,点亮每个学生成长的明灯,点亮每名家长前行的征途。

每个课室都是一个小小图书馆,每个课室都有一个书橱。班级图书馆设备齐全,有图书管理员、图书管理制度、图书借阅记录。为了让图书常换常新,老师、家长、学生自觉地拿出自家好书分享。为了让班级图书馆更加舒适,图书角放上了舒适的靠背凳、柔软的抱枕,有的班级还铺上了软垫,打造了一个可以自由阅读、放松舒展的快乐空间。学生一早来到学校,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书橱前,挑选自己喜爱的书籍,再找个舒适的姿势,投入地阅读。课间或放学后,书橱前必定围着不少“粉丝”,有的选择安静阅读,有的喜欢读出精彩片段与好友分享,轻松、欢乐地享受着书籍带来的纯粹乐趣。

班级有书橱,家庭有书房。学校每年推进百个家庭书房建设,对书架、书本数量、书籍内容、书籍种类等作相关规定,组织专家进行评估,推动书香家庭建设。在共生阅读推进大会上,我们多次表彰了“最美书房”“书香家庭”,推动家庭阅读的硬件建设,营造家庭阅读的氛围,使孩子们回到家也能浸润在书香中。

在学校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家庭开辟了“家庭书房”。昌同学的家长分享道:“当我们意识到阅读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就决定把书房搬进客厅,搬到公共生活空间里,让阅读随时随地进行。”薛同学的家长说:“推门而入,首先映入眼帘的必是满目书籍。按照这一设计原则,我们在客厅、卧室、过道等遍设书柜、书桌、书台,使书籍随地可见、随手可取、随处可读,建立属于整个家庭的心灵驿站,让家庭成员能够在阅读中增加文化涵养、滋养心灵。”刘同学的家长说:“阅读是一个快乐的事情。阅读是投入最少、产出最大的教育方式。陪伴孩子阅读一起成长,是人生难以忘怀的经历。”“家庭书房”让学生们享受欢愉的亲子时光,和谐静谧;温馨的家庭氛围,推进了家校共育。

书香浸润的校园,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全校师生、家长徜徉在蓝天下,乐于在书海中遨游,探索知识的奥秘,学生们从阅读中洗涤心灵,形成了美好的人文情怀,具备了核心素养关键能力,成为具有竞争力的新时代少年。共生阅读,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密码,带领着侨外人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实现侨外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为每个孩子智慧而温暖的人生奠基。

猜你喜欢
共生书籍家庭
鲁迅与“书籍代购”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家庭“煮”夫
安邸AD(2019年2期)2019-06-11 05:29:18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新产经(2018年6期)2018-07-04 00:39:24
恋练有词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