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任伯年写意花鸟画艺术的笔墨造型与当代启示

2024-06-04 04:09:11毛益
艺术评鉴 2024年4期
关键词:当代启示任伯年

毛益

【摘   要】任伯年是晚清时期的著名花鸟画艺术家,其写意花鸟画创作不但受到了西方绘画的影响,而且还汲取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养分。这使得他的作品在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更能体现出其作品的受众性与现代感。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任伯年的笔墨逐渐奔放,手法更加简洁,因此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笔墨与造型的概念与联系进行阐述,探究任伯年花鸟画对传统的发展,分析任伯年写意花鸟画创作中的笔墨与造型表现,总结任伯年写意花鸟画所带来的当代启示。

【关键词】任伯年  写意花鸟画  笔墨造型  当代启示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4)04-0044-06

中国画在不断发展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其中文人画传统更是深化了笔墨与造型的内在联系,为中国画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这种笔墨与造型的相辅相成,使中国画在表现形象与意境方面更加得心应手,成为中国文化中的瑰宝。

一、笔墨与造型概述

(一)笔墨的概念

笔墨属于中国绘画的一种术语,也是中国绘画的一种技法称呼。从技术手法方面进行分析,笔墨中的“笔”主要就是指相应的笔法,其中包括皴、擦、点、勾、勒等。“墨”主要就是指相应的墨法,其中包括泼墨、破墨、积墨等。从理论方面进行分析,笔墨主要就是用笔运墨的一种中国画绘画方法。在笔墨技法中,更加注重以笔为主,墨会随着笔而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全面展示客观事物的形态,表现艺术作品的意境特征,以实现中国画在美学层面形神兼备的艺术目标。石涛说:“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如天之造成,地之造成,此其所以受也。”笔墨是表达画者的心性与情感的手段,笔墨也是写意花鸟画的创作的工具,并且笔墨还是一种抽象化的符号。画家在创作中运笔运墨可以说是一种心灵的游历,其中充满了自由与乐趣。因此,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笔墨始终是画家创作优秀作品最好的载体,用以传达思想。画家心弱,笔墨则弱;画家心强,笔墨则强。

(二)造型的概念

中国写意花鸟画的造型通常运用线描的方法,对形象进行塑造,彰显形体的结构。在变形以及笔墨的趣味中,会展现出和谐的特点,凸显物象的神韵特征,并且融合画家对物象的实际体会。就这样的艺术形象塑造而言,它比较注重遵循客观事物规律,但同时也会与客观事物规律存在相当的差异。与比较现实的形象相比较,艺术的形象就会体现出似与不似之间的某种关系,而艺术家正是以此为依据,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照美的具体法则进行思想寓意和表达,对一定的艺术形象进行再创造。东晋时期的大画家顾恺之是首位指出艺术的形和神辩证关系的人,他的“以形写神”的观点一直被后世进行理论探讨,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中国写意花鸟画的造型是取其神、取其意、取其象征,这正是中国艺术精神的独特所在。西画崇尚写实、崇尚摹仿,取其外貌,取其形似。像西方的有些静物画,鸟、鱼和蔬菜都真实得像标本一样。而画家们也是照着标本写生的,缺少生气。中国画强调以形写神,取形的目的是写神。只求形似尚易,神似尤难。不能舍神似而不顾,专攻形貌。不求形似,并非舍形而空谈精神,形是神的依托;神似是在形似的基础上追求神似。画家要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段,创造出比生活中的物象更美、更典型、更概括、更集中的艺术形象。

(三)两者的联系

对于中国画而言,其造型的艺术语言通常会依托于笔墨,而笔墨则是将造型语言对象化,并利用物化材料进行刻画的手法与过程。中国画历经多个时期的发展,从原始到近代,展现出笔墨与造型的多样性。画家们创造出各种笔墨样式和艺术流派,为研究古代绘画提供了准则和信息。在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文人画传统强调空灵境地与虚实留白,注重笔墨情趣,使得作品形象更清晰、意象更鲜明。因此,笔墨与造型相辅相成,共同构筑了中国画的独特魅力。

二、任伯年花鸟画的发展

(一)早期阶段的工致典雅

城隍廟就像是一个市场,各种店铺应有尽有,酒楼林立,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这种环境为任伯年的创作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条件。他驻足在鸟店,对鸟的鸣叫、振翅以及跳跃进行观察,对鸟的造型特点加以掌握,为日后的花鸟画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对于任伯年来说,他更加愿意对生活进行观察,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并且能够较为精准地对生活中人们熟悉的对象进行描写,将它们融入自己的绘画当中。

在早期,任伯年的花鸟画作品相对较少,主要有《雪禽图》《花鸟通景屏》等。这一时期,他的花鸟画更加注重运用工笔的形式,利用双钩细笔对轮廓进行勾勒,并且施加淡彩。在运用颜色时,也注重加入传统的花青、石绿等色彩,以彰显出美轮美奂的感觉,这也正是晋唐时期双钩填彩的传统。

《茶花小雀》(见图1)这幅作品,是任伯年19世纪60年代早期的花鸟画代表作品。将这幅画与宋代作品《山茶霁雪图》(见图2)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任伯年更加注重回归传统,采纳了宋人的写实绘画精神,注重双钩填彩,对色彩的运用也更加厚重,比较关注写实。这一时期,任伯年多采用工笔重彩,并且喜施花青、朱砂以及石绿等传统色彩,笔墨与造型相对来说比较严谨与板滞。这也正表明,任伯年在早期并没有完全探索出没骨法的奥秘,在技术手法方面略显稚拙。例如,他仿八大山人的牡丹竹石会运用没骨法对牡丹进行绘画,造型比较简单,其水与粉所体现的效果还没有被熟练掌握。也就可以说,任伯年早年间的花鸟画处于探索阶段,其绘画面貌比较多样化,具有广搜博约的特点。

(二)转折阶段的秀悟巧变

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任伯年更加注重对经验的积累。这一时期,任伯年的花鸟画作品更加丰富,与上海绘画市场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这一阶段,任伯年的花鸟画创作对工笔写意进行了适当的发展,同时也继承了陈洪绶的风格,但又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任伯年更加注重对明清的写意花鸟画家的特点加以吸收,并发展为自己的绘画面貌。然而,到了19世纪70年代后期,任伯年的工笔花鸟画在延续早期风格的基础上,用笔更加肯定,创造了许多较为生动的画面。在任伯年创作的作品中,设色更加注重淡雅。不过,这一时期,他的写意花鸟画的创作虽有所突破,但在用笔方面还缺乏骨力。

在《秋林牧趣》(见图3)這一作品中,任伯年的用笔彰显出灵逸的特点,具有郑板桥的笔法与墨法的神韵,在用笔用墨以及造型方面更加放松、更加生动自然,这是有极大的进步。同时,任伯年在对画面疏密以及虚实关系进行掌握的过程中,也注重了对西方构图形式的运用,并且尝试将西方绘画的构图与中国画构图的表现形式相结合。

在任伯年的小写意作品代表作《仙鹤寿柏图》(见图4)中可以看出,任伯年这一时期对“二任”的画风进行了运用,并重点采用了双勾技法;在题材方面,他选择了较为通俗的内容,但在绘画仙鹤的过程中,与“二任”的风格还是存在一定差异。在《仙鹤寿柏图》这一作品中,对老柏树的描绘极具特色,树根盘绕,枝节交错,展现出一种磅礴的气势。仙鹤倾斜着身躯,单脚站立,动态十足。仙鹤的头部呈现红色,背景则为花青色,这种对比的补色关系凸显了画面的层次感。任伯年通过利用近大远小的构图法对空间进行表现,同时运用焦点透视的方法对物象进行描绘。然而,画面整体仍然符合我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不失对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任伯年最具开创精神的借鉴就是对西方水彩画的研究,这使得中国写意花鸟画能够展现出较为丰富的色彩变化,并且对色阶的变化加以运用,进而加强画面主体与物象之间的对比。

(三)成熟阶段的简逸流畅

19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任伯年的花鸟画作品处于成熟期。在这一时期,他的作品风格比较稳定,独具特色,花鸟画作品数量也较多。由于受到第二次西学东渐的影响,任伯年得以接触更多西方绘画。在上海,当时有西方绘画的课程,任伯年也会向西方的朋友请教素描技巧。由于上海市民对写实风格有一定的审美需求,任伯年更加注重在传统文人绘画中融入西方素描的造型手段与表现特征,这样不仅可以打破传统的文人意趣与审美观念,还保留了中国画独特的笔墨运用,因此使得徐悲鸿对他极为钦佩。在这一时期,任伯年的花鸟画表现为一种活泼与生动。他注重对花鸟的运动形象加以描绘,对具有动感以及张力的瞬间加以捕捉,使得自己的作品彰显出动感。比如说,燕子在天空中翱翔,或许会俯冲,或许会迎面而来,这样的形象也正是早期花鸟画作品当中不经常出现的。当然,在任伯年的笔下,花鸟并非只有固定的姿态,而是呈现出原生态的状态,从中可以看出任伯年在这一时期的绘画风格。从任伯年的《池畔窥鱼图》(见图5)可以看出,他注重对猫注视的神态加以捕捉。从远处看,画面中的猫像是一团墨色;近看就会发现,他淋漓尽致地刻画了猫躬身准备跳跃的形象,并且成功地展现了猫在捕捉食物过程中内心的变化。然而,任伯年在处理石头时只是简单勾勒,而水草叶子则运用淡墨,以白粉勾勒叶筋,使得画面水草的表达极具空间感。画面中猫的笔墨与造型极为简练,湖水中的鱼则是意象的表达,与画面背景逐渐融合,浑然天成。

在19世纪90年代,任伯年创作了《柳溪鹅戏》(见图6)。这件作品展现了这一时期花鸟画的特点,对艺术技法进行了巧妙处理,并且体现出多样的表现手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任伯年更深入生活。在《柳溪鹅戏》当中,巧妙描绘了柳枝与水草的疏密感,并精心安排了鹅的聚散姿势。他用淡墨对鹅进行勾勒,加以皴擦,使其身体具有虚实相间的空间关系。鹅的眼睛重墨点出,身体部分在水中游动,刻画自然,神采奕奕。从任伯年描绘柳枝、水草与白鹅的方式可以看出,他并没有采用过于写实的画法来描绘花鸟动植物的形象,而是运用简洁流畅的笔法和墨法来体现物象的特点。同时,这一时期他并没有对取法双钩加以运用,使得洒脱的笔墨特点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任伯年早期的用笔比较拘谨,后期则较为丰富。在设色过程当中,早期运用单一的石绿,后期则更加注重运用白粉以及水,彰显出清雅以及金石气的特点,风格更为洒脱。比如,《芙蓉群鸭(条屏之七)》(见图7)这一作品在对鸭子进行描绘的过程中,注重水墨与白粉的结合,运用淡彩对鸭子的身体进行描绘。虽然鸭子的头部刻画得比较简单,但直接展现了鸭子的神态,彰显了对八大山人笔调与意象审美的追求。

三、任伯年写意花鸟画中笔墨与造型的表现

通过对任伯年作品当中的笔墨与造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在造型方面更加注重形似,同时对西方的素描、透视法和解剖法等与中国画的笔墨造型语言进行融合变通,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任伯年的写意花鸟画作品中,他更精准地对造型进行把握,运用西方的写生手法以及我国传统的默写法,对鸟兽造型加以掌握,并以动静结合的方法与简约的笔法描绘鸟兽,使物象定格在画面当中,让画面充满动感。

任伯年在写意造型方面,注重在变形与笔墨的趣味当中寻求和谐,对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写意造型进行传承,并通过作品传达出物象的神韵以及特征,把个人对物象的真实感悟加以融入。同时,任伯年在对花卉进行绘画的过程中,并不只运用双钩方法,还在笔法当中使用墨和色加以填充、渲染,从而营造出节奏的美感。任伯年在对花卉与畜兽等进行描绘时,造型手法往往比较简单,着重对神情及其瞬间动态进行刻画,并通过相对简单的画笔,对物象的各种表情进行细节的表达。其用笔方式和形象则会借助意境美、没骨法,以及追求并表现画面中的神似、形似。

(一)画鸟的造型

任伯年在画鸟的造型时,比较强调在创作中对鸟的不同造型特征进行表现,把鸟的形体分割为不同的部位,然后再运用不同的笔法范式加以刻画。其中包含了各种质感的造型,并采用相应的手法进行表现。在对鸟类的姿态进行刻画时,也比较注重新意,使鸟与鸟之间能够彼此照应,从而形成了一幅作品的画眼。比如,在上述的《柳溪鹅戏》中,任伯年就通过刻画两只白鹅在水草上相互依偎,并将它们与上面深色水草进行强烈的对比,从而表现出白鹅的形体优美。而将另一只白鹅在下方和上面的二只白鹅相望,实现了巧妙的相互照应,让整个画面更加富有诗情画意。任伯年并没有对白鹅在水中游来游去的动态画面加以展现,而是对白鹅回头观望的瞬间加以捕捉,对画面的动感进行了体现。与直观的语言表达相比,间接的语言表达具有更加深刻的意境。在这幅《柳溪鹅戏》画面中,杨柳依依、水波荡漾,也真正体现出了春天的活力。而任伯年通过运用无声的画面,表现出极具生命感的画面,这与色彩、造型和笔墨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

(二)没骨法的表现

在我國的传统绘画当中,没骨法属于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是绘画造型的一种方法,更是对精神加以表达的一个手法。在恽南田的没骨绘画中,其对传统的绘画方式进行摒弃,而直接使用自然色彩进行点染。然而,任伯年以恽南田的工笔没骨画为基础,进一步发展没骨的运用技巧,从而拓展了其内容,创造出更强的色彩通透感。在任伯年的《水仙小鸟图》(见图8)这一画作中,他对鸟加以勾勒,并施以没骨法。任伯年通过在鸟肚子上事先染色,趁着颜色没有变干,把少许清水直接滴入到色中,使水能够对所着的颜色进行冲淡,从而达到水色浑然一体、自然天成的画面效果。而在对鸟羽的处理上,他并不进行细致绘画与填色,而是运用水、色、墨相融的表现手法,充分呈现出透明性。在任伯年的写意花鸟画创作中,也正是因为对没骨的泼色以及泼墨撞水撞色方式的运用,才使得其在传统绘画基础上呈现出新意,深受人们的青睐。

(三)画鸟的寓意

在任伯年的写意花鸟画中,出现了较多的禽鸟种类,如八哥、麻雀、燕子、鸭类、鸡、鸳鸯等。在中国古代的传统艺术中,这种鸟兽类都属于祥瑞之物。比如,画家们一般都会在传统的画作当中以仙鹤与青松进行创作,进而表达出松鹤长寿的寓意。而且,在画作当中,燕子属于双宿双栖的形象,一般都会用燕侣形容夫妇和睦、生活美满。在传统婚恋中,则往往通过双燕对新婚夫妇表达祝愿。在任伯年的《春燕逐飞》(见图9)这一画作中可以看到,其通过将画面下方一组三只燕向前飞翔的动态和上方一组小燕子俯身点头的动态加以对应,表达了燕子形象的神韵,使画面的气韵能够借助两组燕子的动态产生强烈的节奏韵律及协调统一感。在中国的吉祥装饰珍禽中,鸳鸯常被用来比喻忠诚的爱人和美好的姻缘。对于这样的形象,任伯年的描绘越来越趋向真实,使其尽可能还原中国传统艺术的隐喻性表达。在中国写意花鸟画的传统中,麻雀形象较为常见。然而,麻雀为什么能够受到人们的喜爱,主要与它的象征意义有关。在任伯年所画的麻雀以及其他吉祥物所构成的画作当中,他一般都把麻雀描绘在画面上端的枝头,代表着祝贺、升官以及事业兴旺等寓意。

四、任伯年写意花鸟画的笔墨与造型对当代的启示

(一)加强生活积累,提升个人修养

画家要创作出生动的写意花鸟画,必须具备学识、修养和深入观察体验生活的能力。任伯年之所以能运用独特的造型语言和笔墨表现艺术形象,源于他注重体验、强化对自然生活的关注与表达。他时常观察事物特征,积累写生稿和创作经验,使作品充满现实生命力。同时,任伯年的作品情感丰富、充满诗意。当代画家只有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情感,才能塑造出感人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画创作中,熟练掌握笔墨与造型语言的同时,注重养气、提升个人素养也至关重要。画品体现人品,画家必须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和品性,才能创作出有特色的写意花鸟画作品。因此,画家应该深入生活、感受自然、丰富内心情感,并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艺和综合素养。

(二)继承传统精华,勇于开拓创新

任伯年在早期学画过程中,注重模仿宋人的画法与明代陈洪绶的流派承袭。中年以后,任伯年对当时已颇具成就的王礼的书写方法加以练习,并对恽寿平的没骨画法进行研究。就任伯年的写意花鸟画创作而言,其笔墨与造型语言经历了由严谨到潇洒,再到自然平淡的过程。在上海期间,任伯年接触并陶醉于年画、泥塑等民间艺术。他将这种对民间艺术的喜爱之情真正融入写意花鸟画的笔墨与造型语言当中,使其写意花鸟画的艺术面貌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任伯年在对中国传统绘画加以继承的同时,也将中国文人画传统与民间艺术紧密结合,并且由于早年间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遂将西画中的透视原理运用到写意花鸟画的创作中,这使得其笔墨与造型更加生动准确,丰富了他的笔墨造型语言,彰显了写意花鸟画的表现力,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后世开创了一代画风。

五、结语

写意花鸟画需随时代创新,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勇于开拓。创新途径有四:其一,师法自然;其二,深研传统;其三,强化个人文化艺术修养,并加强形式语言的探索;其四,借鉴外来艺术精华,但需符合民族审美。任伯年的写意花鸟画丰富多样而不离传统,其笔墨造型值得学习和借鉴,以创作出更具时代和民族特色的作品,从而推动中国写意花鸟画艺术的发展。总之,创新是写意花鸟画发展的关键,需结合传统与现代,注重全面涵养,开拓新的艺术境界。

参考文献:

[1]傅吉鸿.人心不同各如其画——张书旂花鸟画艺术探析[J].美术观察,2015(03):119-120.

[2]石涛.石涛画语录[M].杭州:西泠印社,2006.

[3]赵春恒.任伯年写意花鸟画的个性风格浅析[J].大舞台,2014(06):17-18.

[4]赵玉梅.小议写意花鸟的必经历程[J].大众文艺,2013(16):136.

[5]李建国.真率写情独抒性灵——明清写意花鸟画的语境与变异[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4(01):18-22.

[6]李长民.任伯年写意花鸟画技法探索[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05):53-55.

[7]徐芳.试论任伯年写意花鸟画的艺术品格(下)[J].美术向导,2001(04):2-5.

[8]徐芳.试论任伯年写意花鸟画的艺术品格(上)[J].美术向导,2001(03):2-6+53.

[9]李维世.参悟生活寻求自我——李智纲的写意花鸟画[J].美术研究,1999(02):70-71.

[10]宫兴福.笔耕墨耘辟新途——写意花鸟画教学琐记[J].美术大观,1994(02):20-21.

猜你喜欢
当代启示任伯年
妙笔传神
——中国美术馆藏任伯年人物画特展
中华书画家(2021年7期)2021-12-01 22:47:15
“在神不在貌
——从任伯年到徐悲鸿”展
卖假画获良机
任伯年
浅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
商业经济(2016年6期)2017-01-03 20:30:09
宋代分路取士与凭才取士的论争及其启示
考试周刊(2016年98期)2016-12-26 15:48:07
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理论的异同及其当代启示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当代启示
商(2016年28期)2016-10-27 20:38:14
论《论语》的中庸思想及当代启示
毛泽东的生态观及其当代启示
商(2016年8期)2016-04-08 09: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