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档案揭开“五一口号”的五个谜团

2024-06-04 11:53朱彦闫树军
读报参考 2024年14期
关键词:胡乔木初稿西柏坡

朱彦 闫树军

1948年4月13日,毛泽东率转战陕北的中共中央机关抵达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4月18日,新华社向中共中央发来一封简短的电报,请示“五一节中央是否有文告或社论”。当时,中共中央书记处正准备在城南庄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的一项重要议题就是“邀请港、沪、平、津等地各中间党派及民众团体的代表人物来解放区,商讨关于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并成立临时中央政府问题”。

新华社发来的这封电报,引起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高度重视。很快,一份《中共中央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的文稿形成。经认真修改后,“五一口号”正式发布。在“五一口号”中,第一次宣布由共产党发起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它所凝聚的中国共产党领袖和民主党派代表人物的共识,最终促成了一个新中国的诞生。但是,关于“五一口号”,还有几个谜团需要解开。

“五一口号”发起人是谁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世界工人阶级的节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五一”纪念成为中国共产党实施政治动员、联合民众的重要契机,每逢“五一”来临,对“五一”纪念进行整体部署和策划成为重要工作,其纪念的主要形式有发表宣言、发布口号,或举行集会、游行,刊发文章、社论等。

在人民解放军的大进军中,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新华社社长廖承志,于1948年“五一”前夕,通过电台向中央发电报,请示是否在节庆日发布口号。廖承志的请示电报很快传到了中共中央工委所在地平山县西柏坡,中共中央军委情报部一局局长罗青长立即将来电送给中央书记处书记周恩来。

关于这封请示电报,在党史著作和亲历者的回忆中曾被多次提及,且有基本一致的记述——电文很简单。但这样一封重要电报,至今没有人披露电文原件,也没有人能讲清电文在哪里。

但不管怎样,终因有了廖承志来电这个引子,是否发布“五一”劳动节口号最终引起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重视。中共中央认为,发布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假民主,宣传共产党的政治主张,的确十分必要。于是,中共中央立即着手起草“五一口号”。以上就是大多数媒体表述的关于“五一口号”发布的缘起。

当然,关于“五一口号”的缘起,还有另一种说法。1947年7月10日,林彪致电中共中央,建议考虑着手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这是目前有据可查的在国共关系破裂后,中共党内最早明确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毛泽东于7月25日为中共中央起草复林彪10日关于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建议的电报,指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时机尚未成熟,在第二年作战再歼敌一百个旅左右,攻占中长、北宁大部,平绥、同蒲全部,并向长江流域发展,全国人民更加同情我党之时,可以考虑此问题。”由于人民解放战争形势发展迅速,约在10个月后,中共便发布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不仅是宣传口号,更是行动口号”,可以说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形势成熟后对上述建议的兑现。

关于“五一口号”发布缘起的上述两种观点,实质上只是对发布口号缘由从不同角度进行的阐释。解放战争形势的迅猛发展,建立新中国条件的日臻成熟,才是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的决定性因素。

谁是“五一口号”的起草人

“五一口号”的初稿是谁执笔的?由于缺少足够的史料佐证,多年来这几乎成为学界的一个难解之“谜”,诸多史学研究者根据已有的一些史料,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认为,胡乔木是“五一口号”初稿的起草执笔人。西柏坡纪念馆研究部康彦新发表的《“五一口号”发布前后》一文中断定:“‘五一口号在毛泽东的秘书胡乔木执笔下很快起草完毕。”中共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朱维群主编的《让历史告诉未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六十周年纪念》一书中,也有这样的概述:“当时的中共党内,既有像毛泽东、刘少奇式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也不乏像胡乔木式的理论功底厚实的理论工作者。因此,‘五一口号很快就起草完毕。”该书虽然没有直接说明是胡乔木参加并执笔“五一口号”的起草,但暗示之意非常明显。

因为没有文献和照片给予有力的佐证,更没有一手档案的展现,因此,所有的“论断”都属一家之言。但是,在把所能查到的公開的文献档案、回忆录、传记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后,还是能得出比较一致的结论——“五一口号”的起草是在中共中央领导下进行的,由胡乔木执笔。

其理由有三:首先,胡乔木有“中共中央一支笔”之誉。1948年前后,中央的许多重要文稿的起草都有胡乔木参与,并且胡乔木时任毛泽东秘书、中共中央政治局秘书,因此,胡乔木是起草“五一口号”初稿的最合适人选。

其次,中共中央在1950年也发表了“五一口号”,其体例设计、写作风格与1948年“五一口号”非常相似。原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张素华发表《毛泽东没有在“五一口号”中加写“毛主席万岁”》一文中说:“查到了1950年《庆祝“五一”劳动节口号》的原始档案,初稿是胡乔木的笔迹。”由此推论,1948年“五一口号”初稿起草人为胡乔木的可能性非常大。

再次,平山县李家庄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展陈馆、阜平县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都收藏有中央档案馆提供的“五一口号”初稿复印件,将能见到的这两份“五一口号”初稿复印件与1992年5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胡乔木文集》第1卷收录的胡乔木3份手迹比对,从其文字书写风格以及某些具体字词的笔画特点上看,二者高度相似。

由此可以断定,“五一口号”初稿起草人是胡乔木。

毛泽东对“五一口号”作过哪些修改

“五一口号”共25条,拟好后呈送到毛泽东主席的案头。珍藏在中央档案馆的“五一口号”文稿清晰地展现了毛泽东所作的27处修改。一字一句,皆有深意。从毛泽东字斟句酌的修改中,可以看出他对“五一口号”的重视程度。

含义最为突出的有四处:

将开篇的电头“总社”改为了“陕北”。此处改动虽小,但是绝对的“大手笔”。因为这样的修改是和国民党军队唱了一出“声东击西”的好戏,让蒋介石误以为中共中央、毛泽东还在陕北指挥作战,从而保守住了中共中央、毛泽东已到达西柏坡的秘密。

将第四条的“全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联合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反官僚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为着最后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修改为“全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联合全国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和其他爱国分子,巩固和扩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这样的修改,既进一步重申了“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和作用,又发出了为“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的号召。

删除了初稿第五条的内容“工人阶级是中国人民革命的领导者,解放区的工人阶级是新中国的主人翁,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更早地实现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重新拟定了一条:“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修改后的第五条成为“五一口号”的核心内容,是“五一口号”的点睛之笔。以极少的字数,鲜明地提出了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权、怎样建立政权、谁来建立政权等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问题,字字千钧,高度概括了中共中央的建国方略,正式向国内外宣告要建立新政权、成立新中国,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协商建国的精彩华章。

删除了初稿第二十三条“中国人民的领袖毛泽东万岁”和第二十四条“中国劳动人民和被压迫人民的缔造者,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万岁”,改第二十五条“中华民族解放万岁”为第二十三条。这样的修改,充分反映了中共中央、毛泽东同志天下为公、虚怀若谷的精神境界和家国情怀。

经毛泽东修改的“五一口号”作为重要文献存于中央档案馆,我们各媒体通用的、各革命纪念馆展示的都是毛泽东修改文稿原件的复制件。但事实上,在中央档案馆的珍藏档案中,还有一份周恩来对“五一口号”的修改稿。这份修改稿的修改过程,还是待解之谜。

“五一口号”是从哪里发出的

“五一口号”是从哪里发出的呢?

西柏坡是离新中国诞生最近的一个“外景地”,随着红色文化的广泛传播,西柏坡广为人知。特别是统一战线相关的一些单位,举办纪念“五一口号”的活动常常选在西柏坡或西柏坡附近的中央统战部旧址李家庄进行,因此,有些人便误以为“五一口号”出自西柏坡。其实不然,“五一口号”是在召开“城南庄会议”的城南庄定稿,并从这里发出的。

城南庄,位于河北省阜平县县城西南20公里处。这是中共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即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区司令部所在地。1948年3月21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部分人员离开陕西米脂县杨家沟,3月23日在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4月13日到达城南庄后,就住在这里。

4月30日至5月7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扩大会议,史称“五月会议”,因开会地点在城南庄,所以该会议也称“城南庄会议”。这是中央前委和中央工委会合后的第一次书记处扩大会议,也是1947年3月中央撤离延安后“五大书记”首次一起参加的正式中央会议。会议研究了对新中国成立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事项,其中的一项就是讨论通过了“五一口号”。

在“城南庄会议”通过的当晚,“五一口号”即以“陕北新华社”名义正式对外发布。所以,历史明确,“五一口号”的诞生地、发出地是城南庄,而非西柏坡。

哪份报纸最早刊发了“五一口号”

最早刊发“五一口号”的报纸是《晋察冀日报》。《晋察冀日报》是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的机关报。1948年4月,晋察冀日报社的驻地就在城南庄新房村。中共中央在毛泽东的率领下从延安转移到晋察冀后,也住在城南庄。《解放日报》停刊后,中共中央发布的重大消息都由《晋察冀日报》刊登。因此,《晋察冀日报》成为首刊“五一口号”的报纸。

关于《晋察冀日报》发表“五一口号”的经过,时任社长兼总编辑邓拓有这样一段回忆:“4月30日,我接到紧急通知,要我赶到城南庄参加一个紧急会议。当时,《晋察冀日报》驻在新房村,离城南庄只有一公里远。我见到主席后,主席紧紧地握住我的手,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主席亲自把《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手稿交给我,让我拿去打印。為了慎重起见,将‘五一劳动节口号打出清样后,我又交送主席审阅。4月30日深夜,主席亲自审改后,于5月1日在《晋察冀日报》第一版头条位置发表,共23条,口号上方还端端正正地印了毛主席的侧身头像。”

印刷好的《晋察冀日报》在5月1日当天迅速被发放出去。包括晋察冀解放区各县、延安、重庆等地,以及全国各个解放区,都在当天或数日内见到了中央发布的“五一口号”。

同一天,香港《华商报》也根据新华社电讯稿全文刊登了“五一口号”。《华商报》是抗战期间中共在香港创办的报纸。抗战胜利后,在港人士中除了文化界人士外,还有遭受国民党当局迫害的大批民主人士。《华商报》迅速成为民主力量在香港的舆论阵地,也是解放区以外能直接传播中共中央声音的唯一一份报纸。“五一口号”经《华商报》第一时间在香港发表后,立即引起民主人士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热议。

同在这一天,《新台湾丛刊》第6辑在香港出版,并发表了“五一口号”,这是最先发表“五一口号”的刊物。《新台湾丛刊》是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创建初期在香港以“新台湾出版社”名义创办的刊物,5月1日出版的第6辑共收稿11篇。开卷首篇是标明“新华社陕北三十日电”的新华社电讯稿“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标题为《纪念五一劳动节中共中央重要宣言从速召开民主党派团体会议商讨进行召集人民代表大会》。第二篇题为《一个响亮的号召》,对“五一口号”进行评论,这篇文章没有署名。第三篇题为《响应伟大的号召》,作者署名为“一个台湾人民”。

5月2日,《人民日报》《群众日报》《解放日报》《东北日报》《晋绥日报》《冀鲁豫日报》等解放区报纸也纷纷全文刊发了“五一口号”。

随着电波和报刊的传播,“五一口号”迅速传播到海内外。

(摘自《纵横》朱彦、闫树军)□

猜你喜欢
胡乔木初稿西柏坡
西柏坡精神引领实现“中国梦”——期刊中心党支部赴西柏坡参观学习感言
西柏坡
习作评改表促进习作教学的三维之变
从“初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构建
巴金《怀念萧珊》初稿初探
来而不往
来而不往
来而不往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辅导
风雨西柏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