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17日,国家文物局从美国成功追索38件流失文物艺术品。在文物返还移交仪式现场,美方代表坦言,希望这些文物能回到它们的家乡,而不是留在美国博物馆里。
让国宝堂堂正正地回家,是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找到在异国的文物并非易事,追回国宝同样艰难。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自1970年以后,凡是通过非法渠道从一些古代文明国家走私文物的,一经查明,就要无条件退还;1980年5月提出,归还文物时要“汇编清单”,并在清单内注明被外国占有文物的详细情况。我国文物主要在清末和民国时期流失,不符合“1970年以后”的条件;且时过境迁,文物几经转手,哪个环节属于合法收购,哪些属于战争掠夺,异国博物馆收购时是否合法等,早已无清晰的证据链;再加上,部分国家的博物馆傲慢无礼,给追索增加了极大难度。2002年,西方多家博物馆曾联手发布《环球博物馆价值宣言》,反对文物流出国追索,理由竟是“文物放在他们那里保护得更好”。
如果文物会说话,如果思念有呼声,那句“回家”一定響彻云霄。文物,是一国文明的非凡见证,是千年文化的物质遗存,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寄托。一句故土难离,就足以反驳种种拒还文物的谬论。当今我国国力日益强盛,保护文物的力度不断加大,完全有能力有条件保护好自家国宝,“文物放在他们那里保护得更好”,不过是“他们”搪塞的借口,完全是苍白无力的口号。此次,美方代表表态“希望文物可以回家,而不是留在美国的博物馆”,也证明让文物回家是全世界共通的民族情感。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我国通过执法合作、司法诉讼、协商捐赠、抢救征集等方式,已成功促成了超过300批次、15万件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回归。自2009年1月14日,中美两国首次签署防止中国文物非法入境美国的政府间谅解备忘录以来,已合作追回504件中国文物,此次38件流失文物艺术品也是谅解备忘录再次延续的成果。但不得不承认,与庞大的文物流失数量相比,追回的国宝还只是凤毛麟角。文物一天不回家,追索一天不会停止。完善海外文物追索机制,寻求国内外社会各界特别是异国博物馆的支持,进一步加大追索力度,才能点亮更多国宝的漫漫回家路。
异国博物馆终非国宝归宿,期待更多国宝重回故土,看一看如今繁荣昌盛的泱泱华夏。
(摘自《北京晚报》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