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实践新质生产力理论的路径探析

2024-06-04 03:32辛倬语
北方经济 2024年3期
关键词:实践要求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

辛倬语

摘  要:突出“新”与“质”的实践导向,坚持“因地制宜”的实践原则以及实现“两个摆脱”的实践目标,是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实践要求。基于自身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状况和科研基础,内蒙古应聚焦处理好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促进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结合的关系,积极探索强化创新主体的内外联动、加快培育高素养生产者队伍、营造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产业生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等路径,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构建起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     实践要求     因地制宜     有为政府

在新征程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起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力理论指导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讲话精神,系统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动力来源等科学内涵,阐明了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技术与产业、体制与政策等层面的实践要求。新质生产力理论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实践逻辑,有助于进一步明晰构建体现内蒙古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路径,助力内蒙古书写好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实践要求

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首先应基于对新质生产力理论内涵的深入理解,从实践导向、实践原则和实践目标三个维度,准确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

(一)突出“新”与“质”的实践导向

“新”指的是形成以技术创新、知识密集、绿色可持续发展、数字化智能化为特征的先进生产力形态;“质”指的是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从要素配置方式看,传统生产力主要运用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而新质生产力更加注重知识、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在实践中,要把握科技革命、产业革命、能源革命和数智化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同步构建高强度的市场制度体系、完善高效的创新体系和协同有效的产业政策体系,促进生产力新形态与新质态的形成与发展。

(二)坚持“因地制宜”的实践原则

“因地制宜”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逻辑。在实践中,对于不同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状况、科研基础的地区,坚持“因地制宜”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發展,就是要避免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拼投资,要站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全局视角,立足于地方基础条件,谋划和推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选择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具体方向和领域上,不仅要立足于满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支撑,也要充分考虑到产业体系的完整性、先进性和安全性。

(三)实现“两个摆脱”的实践目标

“两个摆脱”即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摆脱传统生产力发展路径。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重塑经济增长的底层逻辑,从传统的资源投入型增长路径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以创新为源动力的生产力发展路径,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持续提升。实现“两个摆脱”,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需要破除行政壁垒及体制机制障碍,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推动构建起新形态、新质态的“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内蒙古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处理好两大关系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将伴随着“技术变革—产业变革—社会变革”的演进,这一过程不仅会冲击传统产业体系,同时也要求对传统体制机制和社会治理方式进行变革,构建起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对于典型的资源型产业大区内蒙古来说,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复杂且漫长的系统性工程,需要聚焦处理好以下两大关系。

(一)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

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都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双轮驱动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仅局限于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新兴产业,以及元宇宙、量子信息、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还包括传统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化”转型等内容。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都需要注入知识、技术和信息等高端生产要素,但是不同地区对高端生产要素的需求强度、组织方式和配置效率是有所不同的。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需要在壮大优质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规模的同时,积极引导落地企业与本地传统产业链的对接融合,逐步凝聚起产业发展的向心力;推动传统产业“三化”转型,需要加大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投资,促进结构体系、技术路径和发展模式的优化与提升,逐步创造出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二)促进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结合

发展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对要素供给规模、供给结构和供给效率的重塑过程,要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推动既具优势特色又具竞争实力的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需要在深入分析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处理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充分发挥有效市场的作用,就是要促进各类创新要素不断向市场主体集中集聚,形成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用创新体系,在技术的转化与产业化过程中让市场在要素配置和市场定价中发挥重要角色。充分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就是要加强省域内及省域间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协作,深入推进市场基础制度、科技金融技术、基本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主动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进一步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为构建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的生产关系铺平道路。

三、内蒙古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选择

近年来,内蒙古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区战略,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区域创新体系的完善,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步伐不断加快。基于当前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状况和科研基础,内蒙古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应当重点探索以下四条路径。

(一)加强创新主体的内外联动

第一,引导高端资源要素向呼包鄂乌城市群及赤峰、通辽区域中心城市的创新平台、创新主体集聚,促进区内创新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第二,积极探索与区外创新资源的协同联动,激励区内科创力量、产业主体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地区建设科创飞地,充分利用国内发达地区的资本、劳动、技术和数据等高端生产要素,加强对区外创新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区内外创新主体协同联动的创新格局。加强创新主体的内外联动,需要内蒙古各类创新主体积极探索构建创新体系的新模式、新机制,针对内蒙古促进创新体系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创新人才汇集平台体系建设,从资金、人力、知识产权、数据资源、数智技术应用场景等“新要素”领域,探索破除地域限制的要素投入、股权合作与收益共享等“权益”合作新机制。在政府层面,要对财政投入政策、政府类基金使用规制、劳动人事管理政策制度进行适应性变革,破除跨域投资、飞地化组建研发队伍和建设研发平台、事业性研发力量投入新质生产力建设等重要举措的政策与制度性制约,形成内外联动融合的创新发展新动力。

(二)加快培育高素质生产者队伍

加强人力资本的支撑与储备,推动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第一,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培养方案、教学资源配置、教学方式的革新,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企业定向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第二,加强重点城市基础教育改革。补齐中小学科学、计算机等课程的专职师资短板,不断丰富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设施、设备和手段,推动新质生产力理论与实践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丰富新质生产力特色主题研学活动供给,加深中小学生对新质生产力及人工智能等科技前沿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第三,加强高素质劳动者培训投入。加大对产业工人技能素质的投入力度,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劳动竞赛、创新创业等活动,提高新技术、新产业和人力资源供应的匹配水平。第四,创新教培资源布局制度体系建设,基于区内各盟市间、区内外教培资源质量差距较大的区情,建立基础教育人才区内流动及对发展薄弱地区帮扶的人事管理制度,要求具有优势教培资源的地区和重点学校对相对薄弱地区提供人才支持,对参与流动的人员制定优抚政策,对接收人才的地区从财政政策上予以支持。

(三)营造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产业生态

基于新质生产力融合化发展的特质,依托内蒙古先进产业集群建设布局和重点产业链建设规划布局,进一步强化产业集群内部生产之间的关联,不断强化供应链对主导产业的保障作用,在主导产业生产力质量提升的过程中,加强科创研发主体和研发应用人力资源对主导产业的支撑体系建设,在产业集群建设中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融合的产业生态。在内蒙古特色优势产业基础上,构建“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与“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相融合的内蒙古新质生产力发展新机制,将传统优势产业和现代能源经济、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体系作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持续的动力。具体而言,将培育壮大的先进产业集群和重点发展的产业链中的市场主体作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汇集政府科技创新资源,引导科研院所高校等科技研发力量,培育以知识产权、科创人才、创新成果应用场景、政府类基金等要素链接起来的市场科创主体,构建促进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产业生态。

(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进一步丰富优化营商环境的内涵,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质量,降低科创服务、技能培训、中介服务、生活性服务等市场准入门槛;完善政府部门研究类项目管理制度,收缩行政性管理对科技项目运行、软科学研究的机制性干预,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以提供高质量服务为目标,建设现代化政务体系。通过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先进地区现代服务业的协同发展,推动支持区内人才中心、科创机构在先进地区建设“飞地模式”的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对现代化融资服务、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提升服务质量的引导和激励,为先进科技成果和科创人才落地内蒙古提供高品质的社会保障,服务与激发人才和企业家创新创业激情,为内蒙古人才高地和创新平台建设营造优良环境。

四、结语

内蒙古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要因地制宜加快探索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立足内蒙古实际,锚定“闯新路、进中游”的目標,充分把握好促进高质量发展政策红利不断释放的重要机遇期,以加强政策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为动力,在聚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更加注重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构建有利于充分发挥内外部优势创新资源作用的体制机制,营造加快形成内蒙古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环境与社会氛围,不断向新质生产力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参考文献:

[1]周文,许凌云.论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与重要着力点[J].改革,2023,(10).

[2]贺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经济学逻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03-21.

[3]魏崇辉.新质生产力的基本意涵、历史演进与实践路径[J].理论与改革,2023,(06).

[4]胡洪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J].经济学家,2023,(12).

[5]周绍东,胡华杰.新质生产力推动创新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研究[J/OL].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责任编辑:张莉莉

猜你喜欢
实践要求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
以科创基地建设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何为“新质生产力”?
支持科技创新成财政提质增效新出口 发展“新质生产力”蕴含投资新机会
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
深入学习理解习主席关于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四有”的时代价值、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增强核心意识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要求
因地制宜 张弛有度
侯俊明教授运用肝胃同治法治疗乳痛症经验
浅谈教育惩罚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