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整理|买佳豪
在2024年的全国两会上,医卫界的代表委员将目光投向基层医疗的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
2024年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在历年的全国两会上,医疗卫生工作无疑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点,通常会被置于十分关键的位置。
据中国政府网统计,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成为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内容,其中“着眼推进分级诊疗,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加强乡县村医疗服务协同联动,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常见病用药种类”成为多位代表委员的热议焦点。毫无疑问,在2024年的全国两会上,医卫界的代表委员将目光投向基层医疗的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
本刊就2024年全国两会医卫界代表委员重点建言进行梳理总结,整理如下。
建立健全“三医”协同数字治理机制。围绕数据共享政策支撑、数据提供决策支撑、基于大数据开发智能应用等方面,由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对数据共享进行研判分析,在保护个人隐私和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制定公共数据共享清单目录,出台数据共享支持政策。搭建国家医保医疗公共数据互通共享平台,把有关医保支付结算清算数据、质量管理数据、就医人群流数据及时反馈给卫生健康部门和医疗机构,加强医疗机构精细化管理;适度向省、市、县卫生健康部门开放权限,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查阅、调用、对比、分析数据资源,支撑“三医”协同治理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梁廷波还建议统一构建国家ICD编码库,同时建立数据监测和问题反馈机制,定期发布统计分析报告,定期更新编码库,推动编码库持续优化完善。
建议加快推进长三角区域医疗服务一体化,让群众享受更便捷、更优质、更高效的医疗服务。刘连新介绍,近年来,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紧抓机遇,持续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目前,我们这所医院在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三甲医院中,排名都是靠前的,可以为安徽百姓提供很好的服务。”
同时,刘连新建议,在医保政策方面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比如长三角区域的医保支付,包括收费的项目、收费的价格、可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等可以做到一体化。
“此外,我们还希望推动医生在长三角范围内自由执业,让群众享受到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便利、高效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刘连新说。
建议要继续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设施及资源投入,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形成政府、医疗机构、社区、家庭等多方共同参与的格局。由基层医院和家庭医生团队做好慢病、失能失智患者的基层医疗服务和家庭管理,建设规范的安宁疗护、人文关怀服务体系,方便患者在基层得到优质医疗照护。定期进行老年人健康风险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进行健康指导、分层管理。完善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对老年慢病患者进行动态跟踪管理。
同时,她建议可以加强基层医护人员定向培训,根据2024教育部新增专业引导,推进在医学院校增设“老年医学和健康”专业,为基层培养老年医学人才。
建议全面取消基层医疗门诊报销起付线。在李东生看来,取消基层医疗机构门诊报销起付线的政策推行后,不仅将减轻居民的医疗支出,还将引导更多患者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减轻大医院的压力。
李东生说,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我国需要构建就医监管机制,强化医保基金监管,防止医疗资源浪费。通过就医信用与个人征信挂钩、未使用报销额返还个人账户等措施,规避过度就医引起的医疗资源浪费、医保基金过度消耗问题。
据悉,目前,广东、青海及南京、武汉、长沙等地均已取消门诊统筹报销起付线,以减轻患者医疗支出负担,“但从全国来看,这还是一个问题。”李东生说。
建议推动统筹区医保部门垂直管理。通过市以下医保部门垂直管理,对经办机构整合再造,建立与统筹层次相适应的经办管理体系,有利于整合资源,有效统筹管理“人、财、物、事”,优化资源配置,形成经办力量的互助、互补。
同时,她建议国家出台各级医保工作人员和服务人群比的指导意见,科学设置,补强经办力量,建立完善乡、村两级医保专兼职代办员制度,发挥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乡村医生的作用,延伸经办服务触角,实现医保经办省、市、县、乡、村全覆盖。
此外,她还建议加大医保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结合医保部门实际,增加医保管理专业技术资格序列,打开医保专业人才专业技术资格晋升空间,激发医保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表1 202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医疗健康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