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4-06-03 06:56赵秀丽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导学式教学法倍的认识优势

赵秀丽

【摘要】“倍的认识”在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导学式教学法具有创新性和趣味性,将其运用于“倍的认识”教学,不仅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也能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度,从而打破僵化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推动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全面发展.文章重点分析了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倍的认识”中的运用优势,根据课程内容和实际学情,研究导学式教学法的实践运用方略,力求为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注入动能.

【关键词】导学式教学法;小学数学;“倍的认识”;优势;策略

引 言

导学式教学法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带领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该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致力于促进学生学会思考、求知、应用和创新.“倍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关键课程,此节引入导学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其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应该以“倍的认识”教学为载体,采用丰富多彩的导学式教学手段,营造别开生面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倍”的探索,从而提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一、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学中的运用优势

(一)有助于打造趣味化的数学课堂

兴趣是支持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根本动力,而“倍的认识”一课的知识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并且三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整倍数”,他们难免会产生畏难情绪,倘若教师枯燥地讲授和灌输,学生很容易产生索然无味之感,甚至会形成消极的学习态度,从而阻碍课程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倍的认识”中运用导学式教学法,有助于打造趣味化的数学课堂.导学式教学法的思想内涵是以“导”为手段,以“学”为目标,强调对多样化教学资源的综合应用,主张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和兴趣,这些都是趣味化教学的集中体现.着重实施导学式教学法,能够增强课程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使数学课堂变得精彩纷呈,促进学生保持浓厚的求知兴趣.

(二)有助于营造互动化的学习氛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注重实施参与式、互动式教学,让学生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发挥每一种教学方式的育人价值”.基于这一思想指导,“倍的认识”教学也应该全力地开辟互动学习平台.然而就以往的教学而言,学习氛围呈现出僵化的现象,师生、生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在这种条件下,课堂生态是不够和谐的,学生的学习质量也难以得到保障.在“倍的认识”中引入导学式教学法,有助于营造互动化的学习氛围,该方法能够打破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屏障,提升教学的开放性和民主性,教师方面的引导、学生方面的反馈,都是实现互动的重要标志.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解放学生的身心,使其毫无压力地进行思考和表达,从而让学习氛围趋向和谐,帮助学生在互动中增进对“倍”的感性认识.

(三)有助于实现自主化的概念探究

小学数学“倍的认识”一单元的课程内容主要是以“倍”的概念为核心,用导学式教学法引入“倍的认识”,有助于实现自主化的概念探究.该方法与传统教学方式最大的区别就是重塑了“教”与“学”的关系,主张教师化“教”为“导”,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使学生基于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探究“倍”的概念.

二、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倍的认识”中的运用策略

(一)采用动画导学,揭示“倍”的主题

受年龄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不易集中,尤其是在新课教学伊始,他们的思维可能还游离于课堂之外,倘若教师毫无新意地呈现课题,很难聚合学生涣散的感官,那么后续的教学工作,势必无法顺畅地开展.在小学数学“倍的认识”中运用导学式教学法,关键在于合理地选用导学素材,巧妙地引入新课题.如用动画引入,动画是一种优质的导学素材,它具有影音并茂的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动画引入不仅能让学生眼前一亮,也能使课堂气氛变得灵动,非常适用于主题导入.因此,教师应该从“倍的认识”一课的起始环节入手,重点采用动画导学,根据课程内容,遴选既富有童真童趣,又能体现倍数关系的动画片段,引导学生一边观看动画,一边寻找画面中的数学信息,教师趁机揭示“倍”的主题,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转移到课堂之中.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一课的导入环节,教师就可以播放《熊出没》的动画片段,熊大、熊二、光头强三个主人公依次出现,森林牧场的画卷徐徐展开,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动画所吸引,教师顺势提问:“森林里真漂亮,大家都看到了什么?”学生:“看到了草坪、蝴蝶、花朵……”教师将画面定格在草坪上,继续提出问题:“草地上有几种颜色的花?它们分别有多少朵?”学生:“有两种颜色的花,分别是4朵红花、8朵黄花.”教师:“这两种花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有的学生回答:“红花比黄花少4朵,黄花比红花多4朵.”还有的学生回答:“黄花的数量是红花的2倍.”教师:“真棒!有的同学已经知道‘倍了,没错,在两个数量之间,我们不仅可以比较它们的多少,还可以寻找它们的倍数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关于‘倍的奥秘!”这样通过采用动画导学,学生既唤醒了求知欲,也认识了新的数量关系.

(二)采用操作导学,构建“倍”的概念

对于小学生而言,“倍”的概念是生涩难懂的,虽然学生在此前已经具备了“比大小”的知识经验,但是“倍”所反映的是两个数之间的比率关系,学生学习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要想化解他们的认知障碍,教师必须设计体验类的导学式活动.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数学课堂上,他们渴望成为一个探索者,而操作活动恰好能够满足学生的愿望,还能使其对“倍”产生直观的体验.因此,在“倍的认识”中,教师应该采用操作导学,借助教材资源和各类学具,引导学生手脑协作,使其通过操作、观察和比较,探知“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从而助力学生攻克学习难点,高效地构建“倍”的概念.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一课中,教师先让学生浏览教材的例1,随后提出问题:“同学们,大家在例1的图片中,发现了哪些数量信息?”学生:“图中有2根胡萝卜、6根红萝卜、10根白萝卜,把红萝卜每2根圈在一个方框里,就是3个2根,我们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把白萝卜每2根圈在一个方框里,就是5个2根,我们就说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教师:“同學们获取到的数量信息真多呀!下面请大家根据教材‘做一做的第二题,拿出小棒学具,动手摆一摆,并说出你是怎样摆的,摆了多少根.”学生操作后反馈:“教材的第一行有5根小棒,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那么在摆第二行时,就要摆出4个5根,一共摆20根小棒.”教师:“大家的操作表现非常好!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交流总结一下什么是‘倍.”学生研讨后汇报:“‘倍是两个数进行比较的一种关系,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我们就可以说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样在操作导学的驱动下,学生就自主构建了“倍”的概念,并强化了动手实操的能力.

(三)采用合作导学,理解“倍”的本质

数学学习是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从个体差异的角度来说,每名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领悟能力都是不尽相同的,而“倍”的学习则特别考验学生的数感,具有良好数感的学生,往往能够更快地挖掘“倍”的本质;反之,数感偏弱的学生,学习效率也相对较低.如果教师沿用传统的集体授课模式,势必会有个别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沦为课堂的边缘角色,从而对“倍”的本质陷入模仿记忆的困境.合作是一种科学的导学策略,既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和相互启发,也能使每名学生都参与“倍”的探究,最大限度地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因此,在“倍的认识”中实施导学式教学法时,教师必须高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着重采用合作导学,围绕着课程内容,精心地设计学习任务,以任务为线索,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使他们自由地分享看法,合力钻研“倍”的本质,从而实现知识的深化,培养学生精诚合作、取长补短的学习品质.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一课中,教师使用电子白板,出示三组水果图,第一组是1个苹果、3个桃子,第二组是3个苹果、9个桃子,第三组是4个苹果、12个桃子;同时布置研讨任务:同学们,请大家以4—5人为一组,合作观察白板上的三组水果图,讨论一下两种水果之间的倍数关系,以及怎样能一眼看出它们的倍数关系.各小组立即开展活动,经过热烈地互动讨论和充分地交流,学生做出反馈:这三组水果图都存在3的倍数关系,无论它们的数量如何变化,只要将苹果的数量看成1份,那么桃子的数量就有3份,倍数关系就显而易见了.教师总结:同学们研讨得非常透彻,虽然图中标准量和比较量的个数都不同,但只要大家学会异中求同,就能轻松地发现它们的倍数关系.通过实施合作导学,学生能实现知识和思维的互补,共同提炼“倍”的本质属性.

(四)采用繪图导学,感悟“倍”的多元

“倍”具有多元性,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仍然与感性经验直接联系,无法体会到“倍”的多重意义.绘图是一种基于几何直观的导学手段,不仅契合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也能将“倍”的研究对象转化为图像,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分析.因此,在“倍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应该以绘图为导学式教学手段,如绘制形象的实物图,或者是抽象的线段图,为学生清晰地展现数量关系;从标准结构走向变式结构,使学生形成形与形、数与数的关系表征,以此促进学生感悟“倍”的多元.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一课中,教材的例3如下:跳棋的价钱是8元,象棋的价钱是跳棋的4倍,求象棋的价钱是多少元.教师先让学生自行阅读例3,并提出问题:“同学们,通过阅读例3,大家知道了哪些数量条件?要求出哪个未知数量?”学生回答:“知道了跳棋的单价,跳棋与象棋的倍数关系是4倍,未知数量是象棋的单价.”紧接着,教师使用直尺,先在黑板上画出表示跳棋价钱的线段图,标注“8元”,然后在下面画出同等长度的四份线段,用来表示象棋的价钱,标注“?元”,继续发问:“同学们,请大家结合线段图,深入地分析一下题意.”学生观察和思考后回答:“例3要求的是象棋的价钱,从线段图来看,跳棋的价钱是1份,象棋的价钱是4份,就是求4个8是多少.”教师问:“大家分析得没错,那么该运用哪种运算方法?”学生回答:“用乘法,8×4=32(元),象棋的价钱是32元.”教师追问:“通过刚才的绘图解题过程,同学们对‘倍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学生讨论后汇报:“在分析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时,有几份就表示几倍,一份数和多份数都能用线段图来呈现,线段图可以同时反映出数量和倍数关系.”这样在绘图导学的支持下,学生就能掌握借助图像来描述题意的基本方法,同时认识到“倍”的多元性.

(五)采用练习导学,引领“倍”的计算

“倍的认识”包含两个板块的内容,一是建立“倍”的概念,二是解决与“倍”相关的实际问题.其中第二板块涉及整数乘、除法的运算,虽然学生在此前已经掌握了整数乘、除法的算理,但是在“倍”的计算应用中,仍然会出现各种易错点,如混淆一倍数和多倍数,以及列式错误等.要想让学生融会贯通地运用知识技能,教师采用练习导学法是一条捷径.学生只有经历反复、持续的练习过程,才能进一步熟悉“倍”的运算模型.因此,在“倍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采用练习导学法,围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两部分内容,设计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引领学生开展“倍”的计算活动,使其在练习中厘清数量关系、巩固运算原理,从而形成良好的数学应用能力.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一课中,教师在实施练习导学时,设计了一道生活应用类的习题:班级要举办联欢会,需要在教室中悬挂彩旗,绿色旗子挂5面,红色旗子挂25面,红色旗子是绿色旗子的多少倍?请大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分析题意,合作讨论计算倍数的方法.学生马上参与运算练习活动中,有的画“△”表示两种旗子的数量,还有的利用线段图来辅助理解题意.几分钟后,学生反馈练习成果:这道题的本质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即25里面有几个5,要用除法来计算,列式为25÷5=5,红色旗子是绿色旗子的5倍.教师问:“大家列出的算式和计算结果都很正确,但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在计算结果的后面,没有加单位名称?需要加单位名称吗?为什么?”学生交流后作答:“不需要,因为‘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不用带单位,如果写上‘(倍),反而画蛇添足.”通过练习导学的强化,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倍”的计算问题.

结 语

综上所述,将导学式教学法运用于小学数学“倍的认识”中,有助于打造趣味化的数学课堂,营造互动化的学习氛围,实现自主化的概念探究,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积极的助力作用.教师应该从“倍的认识”的课程特点出发,综合考虑学生的内在需求,着力采用动画导学、操作导学、合作导学、绘图导学、练习导学等手段,为数学课堂注入活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循序渐进地建立“倍”的概念,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从而达成对导学式教学法的成功运用.

【参考文献】

[1]王晓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读懂学生:以“倍的认识”教学为例[J].名师在线,2023(32):70-72.

[2]王军.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基础教育论坛,2023(21):13-14.

[3]李月华.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2023(31):150-152.

[4]侯强.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23(41):89-92.

[5]白应霞.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3(24):159-161.

猜你喜欢
导学式教学法倍的认识优势
矮的优势
画与话
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探究
“倍的认识”教学纪实与反思
关于《倍的认识》的教学与研究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初探
浅析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导学式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研究
“倍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与思考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