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建议

2024-06-03 02:55高珊珊李怀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思辨性司马光

高珊珊 李怀源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落实,需要在教学中创设真实的思辨情境,围绕相关的思辨主题,组织多样的学习资源,设计整合多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学习经验以及社会热点等阅读各类文本,通过各种学习活动,通过阅读与表达这一方式引导学生不断学习思维方法,能够立足文本进行分析、辨别,养成良好的质疑、提问习惯,有理有据地表达,达到发展理性精神的目标。

一、创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学习情境

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实施”的“教学建议”中提到,要“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情境的创设要符合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学生思维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规律。教师在进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和设计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依据不同的学段选择适宜的学习主题,创设思辨的情境,实现学生经验、社会生活与语文知识之间的融通。

教师根据不同的主题创设不同的情境,教学过程中以教学的文本为基础,根据文本的主题和背景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与表达学习,情境的创设要紧扣教学的内容与目标来“对症下药”,设置思辨性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例如,在进行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时,在课堂导入环节设置问题情境:“你相信司马光救人的故事是真实发生过的吗?如果相信,是因为什么?如果不信,又是因为什么?”学生会说,缸太大太厚,一个小孩子是砸不破的。教师出示“缸”和“瓮”的图片及文字说明,让学生观察图片,阅读文字说明,然后再来说说。学生根据资料,能够知道“瓮是一种腹部较大的盛东西的陶器”,小孩子是有可能击破的。当学生基本认同了司马光可以“破瓮救人”的时候,教师再提问:“为什么其他小朋友都跑了,而只有司马光留下来了?你觉得可信吗?”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出示《宋史·司马光传》中的文字:“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让学生自由阅读,进行讨论,弄清楚原文的意思,然后再说说相信或者不相信的理由。在学生认识到司马光是通过阅读思考来锻炼自己,因此遇到紧急情况,能够临危不惧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向学生提问:“如果你的好朋友掉进水里,在水中拼命挣扎,你会怎么做?”通过联系生活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实际思考,在整体学习结束后,结合司马光的行为,反思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二、设计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学习任务

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学习任务的完成而实现,而学习任务是由一个个学习活动设计构成。教师设计语文学习活动要注意不同学段的特点,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引导学生学习,设计典型的学习活动连接家庭生活、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通过学习活动促进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学习活动的设计不是随意的、无目的的,而应是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相一致的,活动的设计最终指向教学目标的实现。第一学段针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的成长特点,能够通过阅读、观察、请教、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分享欲;第二学段让学生依据事实和细节,尝试运用列提纲、画思维导图的学习活动,学习辨析、质疑、提问的方法,从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习辨别;第三学段引导学生体会猜想、推理、验证等思维方法,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可以按照“预估学习结果”“确定评价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活动”的逆向思维来设计学习活动。同时,任务之间与任务包含的学习活动内部要有一定的联系。以学习目标为导向,学习任务贯穿始终,统整語言实践,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支架与资源,提供思考点的“杠杆”。例如,在进行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寓言阅读教学时,可以围绕故事中的道理设计连贯的学习任务。设计任务一“故事王国开会”,让学生通读整个单元的寓言,以简单形象的思维导图的形式绘制故事的梗概,并能够互相分享故事。设计任务二“故事王国改革”,首先引导学生对寓言单元的课文进行分析,然后对比分析讨论寓言中的启发与教训,最后再联系生活与实际,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心路变化。通过两个学习任务的引导,让学生围绕“讲故事”“分析故事”“迁移故事道理”展开学习,从而加深对寓言的体悟。

学习活动的设计首先要注重思辨性,激发学生探究思考的兴趣,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比较、分析等思维方式完成活动。其次,学习活动的设计要注重针对性,设计学习活动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心理特点进行设计。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班干部是否需要轮流制”、习作“看图写话”,这两个表达与交流的设计看似与寓言故事的关系不大,这时就需要教师发挥作用,进行任务情境的设计。在口语交际教学时,需要进行辩论,而辩论的本质是讲道理,寓言这种文体就是很好的讲道理的方式。所以,教师要提出辩论的任务,选择或者编写寓言故事来表明正反两方的观点。学生可以选择已有的寓言故事,也可以创作编写寓言故事,以讲寓言故事的方式与对方辩论。在写“放风筝”的作文时,设计风筝可以放起来或风筝放不起来的情境,让学生思考,如果三个同学配合不好,风筝最终没能放起来,是讲什么道理。如果开始配合不好,后来经过协商和练习,最终把风筝成功地放飞了,又是讲什么道理。根据自己选择的道理进行看图写话,通过描述事情的过程,把道理讲给读者。将寓言故事中的道理与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悟人物的形象,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思考寓言的寓意,也能通过讲寓言故事的方式进行表达训练。

在进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教学的评价时,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文字、表格、思维导图等学习成果,应该特别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的过程和思维运用的方法,可以以课堂观察表进行记录,设置多种维度来记录学生思维发展的表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石家庄市第八十一中学/北京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 杨   伟

本文为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2021年度规划项目“建构高质量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体系的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21JYB007)。

猜你喜欢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思辨性司马光
清官廉吏(二)
——司马光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司马光砸缸之谜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司马光砸缸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实施对策等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案例:跟四位“名师”学思辨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案例:哀怨曲还是欢乐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