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整本书跨学科阅读”教学实践理据探赜

2024-06-03 05:02汤汝昭张晓茹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跨学科学习

汤汝昭?张晓茹

摘 要 “整本书跨学科阅读”是“整本书阅读”教学领域的一种全新阅读样态,它亦是整本书阅读与跨学科学习两种教学理念深度耦合下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本文对“整本书跨学科阅读”的概念界定、内容选择、目标确定以及实践风险等学理依据进行初步探讨,就一线教师开展整本书跨学科阅读实践所要具备的能力要求也进行了简要归纳。开展整本书跨学科阅读的实践探索,有利于破解当前整本书阅读教学“失真”“肤浅”“聒乱”“无序”的窘况,为真正实现整本书阅读落地有声、读有所获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  跨学科学习  实践学理

我们为何要阅读?阅读与教育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能否客观回答这两个问题,直接关系到整本书阅读在基础教育阶段是否存在践行意义与育人价值。随着未来社会对人才综合素养要求的不断提高,阅读教学在基础教育领域理应成为各科教师日常教学中不可规避的“必修课”,只有当各科教师在日常教学行为中从不同学科的思维和视角出发,自觉提倡并引导学生广泛参与阅读实践,学生才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形成更具适应性、系统性与综合性的能力素养,从而易于应对未来时代的激变与挑战。故笔者认为,若能在跨学科学习理念驱动下,勇于突破学科逻辑结构框架,敢于融汇不同学科思维与认知方法的阅读实践探索,才有可能为当前整本书阅读教学陷入的现实窘境破局立新,寻得较为专业化、科学化和高效化的阅读策略与阅读路径,进而实现真正的阅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整本书跨学科阅读的现实必要与教学动因阐释

“整本书阅读”与“跨学科学习”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理念,目前学界将二者进行整合研究的学者较为罕见。可以说,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领域中适当贯彻跨学科学习理念,是语文阅读教学史上的一次大胆创新与改革,更是一次艰辛的尝试与探索。“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之所以能产生联系,形成“整本书跨学科阅读”的新样态,笔者认为与以下三个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21世纪核心素养发展的迫切呼唤

21世纪核心素养,在我国亦称“核心素养”。张华通过比对多个国家对核心素养概念的界定,分析并提出:“核心素养是人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需要,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具有时代性、综合性、跨领域性与复杂性”[1]。而这里的“跨领域性”是指:“超越学科边界的跨学科性,又指其应用于不同情境的可迁移性,还指其连接学科知识与生活世界( 真实情境) 的‘可连接性”[2]。由此可知,21世纪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学习并运用相关的知识、技能,而不仅仅是聚焦于单一的某个学科主题内容。这需要教师在选取和设计课程内容时,既要有某一学科的视角,又要积累跨学科的经验[3]。这就要求学生跨学科学习的经验积累和学习体验不能长期缺位。

2.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的忧患考量

新一轮语文课改以来,整本書阅读教学的研究得到学界的广泛重视,其阅读理论、阅读策略、阅读课例、阅读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与日俱增。纵然整本书阅读的学术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在现实教学中,整本书阅读的实践情况仍是不容乐观。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阅读质效低下。长期以来,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范式与教学理念并没有完全突破传统阅读教学观的窠臼,这导致学生的阅读大多停留在浅尝辄止的低效表层,难以迈入高质量的深度阅读的境界,而优质高效的阅读一定伴随着高阶思维的多维培养与合理训练,只有“高质量有思维含量的阅读,才会让学生有比较强烈的阅读成就感和收获”[4]。二是价值认知含混。为什么当前整本书阅读落地难、推进难、实施难?最主要的难点是大家对整本书阅读教学价值的理性认识不够清晰。通常我们把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价值分为语文知识积累、语文阅读能力提升、语文阅读策略建构、学生精神成长四个维度。借助这四个维度,我们可以分析出不同书目的文学价值、教学价值和对学生发展的价值[5]。只有教师对整本书阅读教学拥有科学的价值认知,才会自觉思索整本书阅读的实施策略、建构整本书阅读的意义框架和寻求整本书阅读的推进路径,最终推动整本书阅读实践掷地有声。三是教学设计失序。有些整本书阅读的前期导读课、中期推进课、后期探究课、成果展示课四种课型的教学设计,深究起来仍旧是传统单篇阅读课或者是群文阅读课的设计思路与备教逻辑,甚至不同课型之间的设计内容、目标导向与效果呈现竟然高度雷同。试想,这种失序的教学设计,怎能对学生的阅读策略加以科学指导、触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内驱力、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与自主探究呢?还有些“失真”的教学设计过于理想且欠缺“真读”,如果没有“真读”,我们的阅读到头来还是跪在简单“应试”之下的一场热闹游戏[6]。所以,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要始终立足“整”字、重在“读”字、贵在“真”字,核心是凸显阅读方法的指导与运用,当然还要坚持系统思维、优化考量的设计原则,分析具体的教学问题和现实需求,合理确立解决的步骤纲要,使得教学效果达到最理想状态,真正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拔节生长。

3.社会发展需要与政策的鼓励指引

“随着社会发展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的不断升级,打破现有的课程教学的学科界限和壁垒,探索基于学生完整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的实践创新素养培养的跨学科融合教学已成为教育的时代所需”[7]。由此我们在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中必须有意识地跨越学科界限,融通不同学科的专业思维,整合相互关联的知识链条,重构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意义。国家层面的政策指引,是跨学科学习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的重要原因。《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8]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亦明确提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9]由此来看,跨越学科藩篱、实现跨学科学习已成为未来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深度变革的必然要求,这也是学科课程发展的一种新趋势。

二、整本书跨学科阅读的内涵特质与教学理路阐幽

整本书跨学科阅读是在发展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养、顺应时代趋势、转变育人理念、更迭学习方式和改变阅读现状的目的前提下进行的一种大胆的教学尝试与较为前卫的课程探索。那么,整本书跨学科阅读的内涵界定、一般特征、基本类型、基本原则、内容选择、目标确定、评价设计以及实施步骤与流程等方面与常态化的整本书阅读有何区别呢?限于篇幅,下面主要针对部分重点问题进行简要论述。

首先,单从字面来看,“整本书跨学科阅读”是由“整本书阅读”与“跨学科”两部分组合而成,要想准确地阐述它的内涵,必然只能从这两部分的概念与内涵出发,寻求经过提炼与整合后的确切表述。关于“整本书阅读”的定义,目前学界多有争议尚无确论,笔者认为“整本书阅读”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其根本内核在于倡导学生通过对整部经典作品的深入阅读和兴趣探察,实现对文本内容的个性化理解,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自然生长。“跨学科”是“对原有学科界限的超越,通过融合来自两个及两个以上学科或专门知识领域的信息、数据、技能、工具、观点、概念或理论,来解决那些单一学科或研究实践无法解决的问题,或形成新的知识系统的方法”[10]。不难发现,“跨学科”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理念,它可以为整本书阅读提供宽阔的知识背景、多元的思维方法和全新的理论视野。综合来看,我们可以对其内涵作这样的界定:整本书跨学科阅读是基于学生对整部经典作品的深入阅读与兴趣探察的基础,围绕某一研究主题、概念或者现实问题等,以语文学科内容为主干,自觉跨越学科界限,运用并整合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思维与方法开展的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这样的界定在突出语文学科本位的同时,强调了在整本书阅读场域中开展跨学科学习的基础、内容和一般方法,利于引导教师在开展整本书跨学科阅读教学活动时注重教学的综合性、逻辑性、实践性。

其次,从本质上来说,整本书跨学科阅读属于跨学科学习的基本范畴,那么跨学科学习具备的一般特点,整本书跨学科阅读也应具备。如整合性,整本书涵盖的信息资源、文化元素和知识单元较为庞杂,阅读时若不加以科学系统的梳理整合,读书时将难以将阅读落地生根,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是,这里的整合并非将其他学科内容与语文学科简单拼接,而是要实现学科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深度融合互补[11],强调在整本书阅读实践中将不同领域的学科知识、技能以及思维方法整合到教学的实施过程,从而打破知识教学碎片化、学科课程孤立化的局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观察问题、分析問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2]。

又如实践性,跨学科学习存在于特定应用情境之中的临时聚合在一起的知识的集群和配置之中,因此,跨学科具有很强的问题解决导向[13]。新课标在描述跨学科学习时也特别提出:“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14]整本书跨学科阅读非常强调学生在问题导向的指引下,将不同学科所学知识在重新筛选整合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改造、重组、生成与创造,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知识内涵与学习本质的理解与认识,最终构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跨学科知识体系。

再如学科性,“我国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多以文学性阅读占主体地位,常常忽略了语文阅读的‘学科思维和‘跨学科思维”[15],其实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融会共生的关系。跨学科思维产生的根基在于学科学习,所以抛离学科学习,跨学科思维将失去生存根底。开展整本书跨学科阅读学习的初衷并不是将语文学科的专业特性进行消解,而是为了“能够建构出体现不同学科集成的实践活动场域,增强语文学习的弹性和包容性,充分体现多学科综合育人的优势”[16]。因此,整本书跨学科阅读要注意语文学科本位的坚守,还要注意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

还有协同性,这里主要表现为人的协同与学科的协同。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即是“学会合作”,而在整本书阅读领域渗透和践行跨学科理念的主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合作探究与合作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关键素养。另外,整本书跨学科阅读要求冲破学科藩篱,促进学科高效统整,在整合的过程中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互动、交流、合作与融通。这里的“合作与融通”讲的就是“学科的协同”,一般包含知识的协同与文化的协同。通过学科的协同,不同背景的知识能自由流动起来,形成结构化、逻辑化的知识链,便于学生重构知识体系,从而为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提供了智力保障。

再次,整本书跨学科阅读教学的内容选择与目标确定该如何把握,是事关整本书跨学科阅读成败的关键问题,也是推行整本书跨学科阅读实践的难点所在。我们知道,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是课程教学设计的起点与归宿,是开展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优先关注的要素。那么,对于整本书跨学科阅读,我们又该怎样确定它的教学内容呢?首先,我们要知道适宜且精当的教学内容是整本书跨学科阅读得以实现的重要媒介,是各个学科之间建立必要联系的关键焊点,它“为学生提供一个观察问题和展开学习的全景视角”[17]。因此,它的择定需要遵循三个基本依据:一是课程标准。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均对跨学科的学习内容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与设想,准确理解并把握课程标准中跨学科学习内容的教学提示,并对其进行必要的逻辑梳理与有机整合,是教学内容科学确立的关键。二是现实生活。学生的阅读关注与思考不能远离现实生活,因为诸多命题皆蕴含在广阔且真实的社会情境之中。三是学生发展。符合学生关键能力提升与综合素养发展的教学内容才能彰显整本书跨学科阅读的别样价值,这里的“综合素养”是指“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形成的跨越学科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个性化有机融合,也是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有机结合”[18],反之,则只会对学生发展起到抑制与阻碍作用。

第二个需要重点阐释的问题就是整本书跨学科阅读的教学目标又该怎样确立与统整。精准的教学目标是开展整本书跨学科阅读活动的前提条件,它既可以为整本书跨学科阅读活动提供方向的指引,又能在学习活动结束后成为科学评价体系的参照指标。整本书跨学科阅读的教学目标在立足语文学科学习目标的同时,务必突显跨学科学习的目标属性,“也就是要格外关注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等学科间共通能力的培养”[19]。具体而言,我们要遵循四个基本原则:一是以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归。林崇德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划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领域,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即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与实践创新[20]。这些要点基本涵盖了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所需的价值观念、必备人格与关键能力。这也是各个学段、不同学科实施教学时都要关注的培育目标,是整本书跨学科阅读教学目标确立最直接、最重要的凭据与宗旨。二是以学科课程标准为圭臬。各个学科课程标准针对跨学科学习的内容均提出了各自的要求与教学提示,虽然彼此之间差异较大,但都指向核心素养的培育。我们要做的就是异中求同,找寻不同学科学习目标的链接点,并对其有机统整、系统设计,从而形成科学可行的跨学科教学目标。三是以明确可行的学习任务为依托。若没有明确可行的学习任务作为整本书跨学科阅读活动的实践指引,教学目标的设立就会走入空洞、虚化的境地。不同的学习任务对应不同的子目标,一个个子目标的汇聚形成整本书跨学科阅读的终极目标。要注意,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在学习任务的完成中逐步实现的,不可一蹴而就,也不可离开这个重要依托,否则整本书跨学科阅读就会产生思路迷向、操作失序与目标失真的风险。四是以学生学情实况为依据。学情是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参考因素,一切忽视学情而制定的教学目标只会是空中楼阁。教师在进行整本书跨学科阅读之前,要事先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所处的发展阶段、兴趣关注点以及学习困境等问题,准确把握学生的目前状况和发展需求,如果目标确立的过程漠视了学生的客观存在,这样的目标也是无意义的。

最后,整本书跨学科阅读是一种复杂的阅读教学形态,它的基本类型又有哪些呢?笔者认为,一般可以从“知识定位”与“主导学科”两个维度对整本书跨学科阅读的基本类型进行简单划分(见图1)。

这两个维度其实是相融共生的,既相互联系,又彼此交叉。随着整本书跨学科阅读实践的深入展开,还会产生更多不同维度的类型划分。虽然整本书跨学科阅读会涉及不同的学科参与,但是我们在具体实践中仍然要坚守语文学科的主导地位,在此基础上,向外“跨”,去“关联”其他学科,寻求与其他学科交融贯通的切口。当前,整本书跨学科阅读的理论研究尚未成熟,“语文学科主导+其他学科+中心议题”的类型将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成为整本书跨学科阅读教学的主要模式。而且根据大量一线实践经验,我们发现“单一学科主导+其他学科辅助”的模式也更符合真实世界的发展逻辑。生活中,我们面对的很多问题也是由某个学科主导,同时辅之以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配合解决的[21]。此外,根据实践观察,笔者建议在整本书跨学科阅读实践过程中采用层级进阶的形式推进课程,可以按照“整本书主题式跨学科阅读(初级形态)→整本书问题式跨学科阅读(中级形态)→整本书课题式跨学科阅读(高级形态)”形式实施,不同阅读形态之间区别如表1所示。

只有这样由浅入深、符合整本书阅读规律和认知规律发展的进阶式阅读设计,才有可能将整本书跨学科阅读课程顺利推进下去,从而促使整本书跨学科阅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真正帮助学生实现有启发、有价值、有意义的阅读。但需要注意,层级进阶式的跨学科阅读设计在甄选核心议题时要尤为谨慎。核心议题源于本位学科,又超越学科间的界限。它应是对学科间知识及其相关要素在内的重组与建构。另外,在由初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进阶阅读时,主题之间应形成学习梯度,注重系统设计[22]。倘若核心议题的甄选与确定处理失当,整本书跨学科阅读就会演变成徒有其表的形式化表演。

总之,关于整本书跨学科阅读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仍有许多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如整本书跨学科阅读的实施流程、评价策略、作业设计、教研机制等,都有待一线同仁勤研精探,為整本书阅读教学开辟一个新的局面。

三、整本书跨学科阅读的风险认知与教学挑战阐发

在整本书阅读领域融入跨学科学习并不是一拍即合的事情。整本书跨学科教学阅读作为教学新样态,假如教师对其运行机制、实践逻辑与教学理路不是十分熟悉或有相当程度的把握,那么,贸然在阅读课程体系中推行跨学科学习就会打乱原先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与学习程序,从而给整本书跨学科阅读带来不必要的风险,最终导致学生走进跨学科学习的误区。笔者根据现实教学实践的细致观察,对整本书跨学科阅读未来可能会出现的五种风险进行了初步整理,具体如表2所示。

要想避免上述五种风险,教师需要在开展整本书跨学科阅读时弄清跨学科学习的基本原理以及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不能为了追求刻意的新颖而盲目开展跨界整合阅读,这样的教学行为是极为危险、失当的。

目前,整本书跨学科阅读对于所有一线教师来说,既让人充满无限遐想,又给人带来诸多严峻挑战。整本书跨学科阅读对语文教师各项能力的要求甚高。相对于纯粹的整本书阅读而言,它是一项兼挑战性与建构性于一体的综合实践任务。因此,笔者认为,一线语文教师要想顺利、高质量地开展整本书跨学科阅读教学,务必要修炼以下四种能力。

一是多元化学科知识储备与理解能力,这是开展整本书跨学科阅读的必备基础。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思维方法与演绎逻辑较为熟稔,更善于用语文学科的视角观察世界、思考世界。这是我们要坚守的,也是我们要打破的。在跨学科阅读中我们应站在问题解决的立场上补充其他学科的知识,完善原有的知识体系[23]。毕竟,跨学科学习体系不是单学科知识、思维与方法的独立作用机制,而是强调对不同学科知识、思维与方法进行科学设置、重组与整合后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网络,具有重构知识的意义。因此,多元化的知识储备显得异常重要。另外,教师还需要具备不同寻常的理解能力,不仅要对跨学科本身内涵有准确理解,也要对相关学科的知识有准确理解[24]。只有深刻理解不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思维方法与价值取向,才能在跨学科教学时促进学科间知识的精准链接、科学融通与高效融合,真正发挥多学科协作助学的功用。

二是系统化知识整合与关联能力,这是开展整本书跨学科阅读的必要条件。寻求主导学科与辅助学科之间的关联点、链接点或是整合点,是开展整本书跨学科阅读前务必要做的准备工作,没有关联、没有整合就没有所谓的跨界学习。语文教师要深刻洞悉当前学习内容的探讨或学习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可能会关涉的学科的技能知识与思维方法;要学会将复杂多元的知识单元、思维结构、逻辑链条进行系统化梳理与结构化整合,从而促进学科间知识、思维、方法的自由融通与深度耦合。

三是开放化设计与协同教学能力,这是开展整本书跨学科阅读的关键环节。虽然整本书跨学科阅读设计强调学生要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综合运用重构化的知识技能与思维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但是教师也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开放性,否则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与思维方法无法轻易进入跨学科学习的宽泛场域,也就无法确保各学科合力协作整体盘活学习的情境。整本书跨学科阅读并不只是语文教师的专场,它亟需其他学科教师的深度参与和鼎力支持,因此要建立不同学科间教师的协同教学机制,促进各学科教师能够在跨学科教学中零距离合作、零界限交流,共同为学生的整本书跨学科阅读助力护航。

四是过程化指导与反思改进能力,这是开展整本书跨学科阅读的质效保障。教师是作为整本书跨学科阅读的组织者、观察者与协作者参与教学过程的,学生在整本书跨学科阅读实践中获益如何,离不开教师的过程性指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培养自己的跨学科教学意识外,还需不断培养与提升自己跨学科学习的指导能力。此外,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应当具备实践后的反思与改进能力,这对整本书跨学科阅读的顺利推进是大有益处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真理产生于实践的反复与认识的颠覆之中。教师基于对跨学科的深入理解而全面审视已开展的跨学科实践活动,评价反馈暴露出来的问题,必然直接推动教师对可能成因的分析以及良策的应对,从而推动跨学科实践的深入展开[25]。其实,高质量的整本书跨学科阅读实践还需要创新型教研机制的鼎力支持、学校课程管理制度的重构与迭代和科学多维的评价体系等多方面因素的助力。

概言之,整本书跨学科阅读的探索,有风险也有挑战。我们不能因风险与挑战的存在而畏惧尝试、忌惮探索,而应该树立大局意识,以此为实验契机,对未来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与育人理念的转变进行战略性思考,不断挖掘多学科协作合力育人的新路径。

综上所述,为了从根本上纾解目前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困局,进而有力推动整本书阅读教学走向深入、真实、整合与有意义的阅读境界,我们提出整本书跨学科阅读的实践探索,对其概念界定、内容选择、目标确定、教学基本形态等问题作出初步探讨,并梳理出整本书跨学科阅读教学可能存在的五种风险,以及语文教师在开展此类实践活动中所要具备的四种能力。整本书跨学科阅读是整本书阅读研究领域出现的一种全新阅读样态,是发挥不同学科协作育人的有效形式,是学校学科课程改革、教学方式、育人理念、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试验田。我们要重视整本书跨学科阅读实践的探索意义,它基于语文学科又超越语文学科,在扎实的语文学习基础上主动向其他学科跨界,实现语文学习领域的拓展,帮助学生在更广阔的视野和更高远的站位上理解语文学科的意义,引导学科教学的纵深发展与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提高[26]。其实践研究大有可为,需要广大一线同仁踔厉探索,促使其趋于完善,最终惠及所有师生。

[本文系2023年度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数字化背景下整本书混合式阅读区域推进策略研究”(课题编号:JK23071)、安徽省电教课题“信息环境下初中生整本书阅读与跨学科表达实践路径研究”(课题编号:AH2022004)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2]张 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10-24.

[3]刘 晟、魏 锐、周平艳、师 曼、王 郢.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课程、教学与评价[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38-45+116.

[4][5]吴欣歆.用课程的力量推动“整本书阅读”[N],中国教师报,2021-02-03(06).

[6]连中国.真读,打开“整本书阅读”的不二法门[N],中国教育报,2019-04-01(11).

[7]张 劼.跨学科融合教学的问题与实践[J],中国教师,2021(9):64-65.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EB/0L],[2014-04-08].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1404/t20140408_167226.html.

[9][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5、34.

[10]赵传栋.跨学科教育原理[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22:3.

[11][12][19]郑国民、申宣成,主编.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指导(初中语文)[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8、10.

[13]马永红、张晓会.跨学科的内涵、机理及衍变路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3(1):30-37.

[15]陳冬新,等.中小学跨学科阅读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33-34.

[16]刘 丰、徐 鹏.高中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实施路径探析[J],中学语文教学,2022(2):4-8.

[17]郭 华,等.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什么?怎么做?[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3:71.

[18]柴唤友、陈 丽、郑勤华、王辞晓.学生综合评价研究新趋向:从综合素质、核心素养到综合素养[J],中国电化教育,2022(3):36-43.

[20]林崇德.构建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6-73.

[21]张 珊.跨学科主题学习如何防止走偏[N],中国教育报,2023-11-03(07).

[22]罗生全、袁亚男.中小学跨学科整合模式与案例分析[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23:45.

[23][26]吴欣歆.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初中语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3:40、12-13.

[24][25]胡庆芳.中小学教师跨学科教学四问[N],中国教师报,2023-09-20(06).

[作者通联:汤汝昭,合肥师范学院附属西安路学校;张晓茹,合肥师范学院附属西安路学校]

猜你喜欢
跨学科学习
基于网络媒介的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
研学旅行:让学习与真实场景深度连接
基于跨学科学习中实地考察法的应用探究
中国海洋大学建设行远书院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航空科普教学体系建设初探
信息技术下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活动设计
跨界少年养成记
论课程综合化实践的生态化
STEM项目学习要重点关注什么?①
创客课程开发的困境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