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课程思政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2024-06-01 19:13陈晓
高考·上 2024年3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陈晓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融合课程思政已经成为高中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在高中教学中也需要积极融入思政内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旨在探讨融合课程思政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分析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效果,并提出相关建议。通过这样的研究,希望能够为高中化学教育的改进和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思路和经验。

关键词:融合课程思政;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提出表明,在课堂教学中仅仅注重知识传授已经不能满足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因此,将思政教育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逐渐受到重视。本文旨在分析高中化学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策略,以化学知识点设计的素材作为案例,列举了相关思政素材,并进行了拓展,以实现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的双重目标。通过这样的实践,希望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价值观的塑造。

一、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意义

(一)丰富高中化学教学内容

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意义在于丰富高中化学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教师在传授基础化学知识的同时,引入相关的思想、伦理和价值观念,帮助学生认识到科学发展的背后存在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比如:通过讨论化学产业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融入课程思政可以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化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的学科,而思政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创新精神。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化学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在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中的成长[1]。此外,融入课程思政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化学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和关注当代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让他们意识到科学研究与社会进步密切相关。比如:在教授化学实验操作时注重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二)促进师生交流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注重知识传授和实验操作,而对于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关注较少。而融入课程思政可以使教师与学生更深入地交流,建立起平等、信任和尊重的师生关系。通过引入与化学相关的伦理、社会问题,例如化学污染、化学武器的禁止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这种开放性的讨论有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融入课程思政可以通过文献阅读、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化学课程中存在许多科学伦理和道德问题,例如化学实验中的伦理问题、科学研究中的人文关怀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对于科学思维和伦理道德的敏感性。融入课程思政可以通过举办化学讲座、科普活动等形式,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化学领域的前沿知识和实际应用,还可以激发他们对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兴趣,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也能够进一步加深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增强学科育人功能

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意义在于增强学科育人功能,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领导力和创新精神,以及道德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一方面,化学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例如分析、推理、归纳和创新等。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和实验探究,学生可以逐渐培养这些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应对问题的能力。同时,化学知识的学习也可以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化学知识的学习也需要具备一定的道德和文化素质,例如责任感、团队协作和文化自信等。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遵循实验守则和安全规范,同时也需要体现团队协作意识,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和安全性。同时,化学知识的学习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和传统,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社会。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淡薄

部分高中化学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理解和意识较为淡薄,他们可能更关注知识传授和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将化学教学仅仅视为一种技术性工作,缺乏对于教育价值和意义的深入思考。一些教师可能在教学中过于侧重科学实验和知识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思想、道德和伦理等方面的教育,可能更注重实验结果和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而忽略了实验过程中的伦理问题或者与科学发展相关的道德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倾向于灌输型教学,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缺乏对学生的思想启发和引导,使用一些機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思考和互动的机会。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方法可能不够充分,对于如何在化学课程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具体的了解和实践经验,这导致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有效结合化学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二)高中化学与思政结合不紧密

化学教育注重科学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而思政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社会意识。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学和思政教育往往被割裂开来,缺乏有机的融合。化学教师和思政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合作,导致学生对化学知识和思想意识的学习难以融合在一起[2]。高中化学教学中,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验操作的指导,但相对忽视了化学在社会发展、环境保护、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和应用,这使得学生只关注知识的获取和操作的技能,而忽略了化学所涉及的社会和伦理层面的问题,这造成了化学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脱节,无法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缺乏独具特色的化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

化学是一门具有专业性和实践性的学科,但是在课程思政教育中,缺乏针对化学专业的实际案例和教学资源,这使得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时难以找到适合的案例,无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化学知识有效结合。现有的案例库大多是通用性的教育案例,缺乏突出化学专业特色的案例。化学专业具有独特的知识体系、实验技巧和伦理道德问题,但是现有的案例库往往未能涵盖这些专业特色。这使得教师在进行化学专业的课程思政教育时,难以找到具体、实用的案例。一些教师可能对于如何利用案例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缺乏经验和指导,即使教师意识到了案例教学的重要性,但却不知道如何选取和运用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导,教师难以将案例教学有效融入化学专业课程中。由于缺乏独特的化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容易被边缘化。学生可能更多关注化学实验和理论知识,而对于思想、伦理等方面的教育意义和内涵认识不足。缺乏具体案例的引导,学生的思辨和批判能力也无法得到充分发展。

三、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化学教学中渗透化学史教育

化学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历史分支,可以用来展示化学发展的过程、突出科学家的思想品质和伦理道德观念,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著名科學家的事迹,介绍他们在研究化学过程中的贡献。通过了解科学家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对科学的追求、态度和伦理道德观念,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和伦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优秀品质。化学史中常常涉及一些科学伦理道德问题,如科学家的职业道德、实验伦理和科学研究的社会责任等。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这些历史事件和相关的伦理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科学与伦理道德的关系。例如:可以让学生探讨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研究成果的应用与风险等,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意识。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些重要的科学发现或理论变革,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科学观念的转变以及不同学派之间的争论。通过分析这些历史事件,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科学发展中不同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促使他们反思科学的客观性、主观性,并培养对科学的批判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选择与当前社会环境和科技发展相关的话题,如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化学品安全等,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技术对社会、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3]。通过讨论这些问题,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并形成正确的科学伦理观念。通过渗透化学史教育,高中化学教学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策略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思想品质和伦理道德观念,认识到科学发展中的伦理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人文关怀和责任意识,也能够让学生认识到科学与社会的相互联系,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思想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元素周期表”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历史变革,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学习化学知识不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本身,更是为了提高人类的科技水平和解决社会问题。教师可以讲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从门捷列夫到维尔纳和莫塞莱等多位化学家对元素周期表的改进和完善,说明科学知识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创新。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方式和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是建立在实验和观察基础上的,并且这些规律是通过大量实验数据和统计分析得出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周期表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如制药、冶金、电子工业等,说明化学知识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

(二)化学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其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国民教育的必修科目之一,通过化学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爱国情感和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教师是化学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推动力量,只有教师有高度的爱国主义意识,才能将这种情感渗透到教学中。因此,学校应该加强教师的爱国主义教育,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化学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并通过课程和教学来带动学生。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具有爱国主义特色的教学内容和资源,如通过讲述中国近代化学家事迹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兴趣,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科技与国家发展的紧密关系,感受中国科学事业的光辉历程[4]。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如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将相关的爱国主义素材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科学精神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与国家现状之间的关系,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学科竞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学生了解国内外科技发展和比较的途径。化学教育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化学科技竞赛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比如:教师可以引入化学领域的重要奠基人侯德榜,他是我国化学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也是高中课本中提到的“侯氏制碱法”创始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侯德榜以及他的成就,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侯德榜是一位爱国的科学家,他研究出索尔维制碱法,打破了国外对中国纯碱的垄断和限制,之后又研制出新的碱法——侯氏制碱法。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让学生懂得爱国主义不仅仅是对国旗国歌的尊重,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通过侯德榜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领会爱国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三)化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化学本身就是一门注重传承和积淀的学科,通过将化学教学的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进而增强爱国情怀,造就具备全球视野和中国气度的人才。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教材和教学资源,如安徽省教育厅出版的《化学与诗词翻译》等,这些教材和资源能够让学生更深入了解传统文化,进而将其与科学知识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化学这门学科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如诗词朗诵、寓言故事讲解等。通过这些教学手段,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到这种文化对于爱国情怀和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化学教学中,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民俗文化节、古代科技文化展览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能够更好地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受,从而让他们更好地把握自身的文化特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化学实验中,如将传统文化的节日意蕴与化学实验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同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既能够使化学实验更加丰富多彩,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的科学知识。

比如:高中化学“乙酸乙酯的制备与性质”教学中,教师可以介绍古代制酒过程中使用的发酵技术,引导学生了解传统的酿酒工艺和食品加工方法。然后,结合乙酸乙酯的制备过程,让学生体会到传统酿酒技术中运用的化学原理和传统文化的融合。教師可以介绍一些中药中含有乙酸乙酯类似物质的例子,如香蕉、柠檬等,让学生了解传统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在化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通过对比中药与化学制剂的区别,培养学生对传统中药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乙酸乙酯制备过程中的环保问题,并结合传统文化的理念,如“天人合一”“循环利用”等,让学生明白环保意识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传统文化价值的体现。通过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并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结合起来。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还有助于他们形成全面发展的视角和价值观,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做出贡献。

(四)利用化学前沿技术引入思政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融合化学前沿技术引入思政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科学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这种教学模式将现代化学领域的前沿技术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教师通过引入与当代社会紧密相关的前沿技术,如新能源材料、纳米技术和环境保护等,学生可以了解到化学科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重要作用。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热情和好奇心,还可以拓宽他们对化学行业及其发展方向的了解。现代化学技术通常涉及复杂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操作,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和操作,他们可以培养出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操作技能。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化学前沿技术发展的相关知识内容,结合新闻故事,体现出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五)化学作业设计中融入课程思政

通过在化学作业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和要求,可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在化学作业中,可以选择一些与社会问题相关的题目,如污染物的检测与处理、能源的利用与环保等。通过这些作业,学生能够了解化学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他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在化学作业中,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科学研究中的伦理和道德问题,如科学家的职业操守、科学研究的伦理标准等。通过这些作业,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研究不仅要追求科学真理,还要有伦理和道德的约束。在化学作业中,可以设计一些与科学发展道路相关的题目,如科学家的成就与贡献、科学技术的历史演进等。通过这些作业,学生能够了解到科学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密切关系,增强他们对科学事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实践应用相关的题目,如化学实验的设计与操作、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通过这些作业,学生能够将化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强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比如:在高中化学“盐类的水解”教学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析某种盐类的水解反应产生的酸碱性质,并结合相关环境问题,如酸雨对大气、土壤和水域的影响等,引导学生讨论该问题对人们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以及防治酸雨的重要性。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选取具有争议性和社会关注度的话题,如水污染和水处理技术。要求学生了解盐类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讨论盐类浓度对水资源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水资源、改善水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关于盐类水解的实验,并鼓励学生思考实验结果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结束语

综述,通过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融合课程思政的研究,发现在化学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通过将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化学教学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融合课程思政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推动课程思政在化学教育中的深入实施,培养更多具有爱国情怀、文化自信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欢,黎泓波,梁莹莹,等.“双碳”背景下课程思政与中学化学融合式教学: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的绿色与化学[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3,44(11):129.

[2]但世辉,郑琼,陈静.中学化学课程思政的课堂渗透[J].中小学班主任,2023(10):52-55.

[3]杨雪,罗新泽.课程思政融入中学化学线上教学的教学设计[J].学园,2022,15(36):58-61.

[4]顾佳丽,张盈盈,李聪敏.基于中学化学教师培养的普通高校化学师范专业课程思政的研究[J].化工时刊,2022,36(11):45-47.

本文系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专项课题“融合课程思政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Z2023ZX049)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守恒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探析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