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健
摘 要:英国是国际教育市场的第二大出口国。20世纪以来,英国多次发布政策文件对国际教育战略进行布局。本文结合简·奈特等人的理论框架与对英国国际教育战略系列政策的词云
分析,发现英国国际教育受政治文化、经济利益、外部竞争三重驱动。从英国国际教育的行动路径来看,英国政府形成了以关系营销为核心的推进路径,注重打造政府间、系统间的关系网络,并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
關键词:英国;国际教育;机制;行动路径2020年6月,我国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指出要坚持内外统筹、提质增效、主动引领、有序开放,对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进行重点部署。[1]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对我国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提出了挑战。在逆全球化背景下,英国国际教育仍在蓬勃发展。
据统计,英国国际学生数量在过去10年间实现了稳步增长。
目前,英国是国际教育市场的第二大出口国。基于此,本文通过对英国国际教育动力机制与行动路径进行分析,探索其竞争优势,以期为我国国际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因:内涵与理论
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因是现今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菲利普·阿特巴赫(Philip G.Altbach)指出,认识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因有助于更好地明确高等教育国际化这一现象的基本性质。[2]简·奈特(Jane Knight)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因指的是一个国家及高等教育部门对国际化进行投资的驱动力,反映在政策制定、项目开发、项目实施等各个方面。[3]本文重点讨论国家层面的宏观动因。
汉斯·德·维特(Hans de Wit)提出了经典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四动因理论,将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因划分为四类:第一,社会文化因素,包括国家文化认同、国际理解等方面;第二,政治因素,包括
国家认同、地区认同、外交政策等要素;第三,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增长与竞争、劳动力市场、财政收益等;第四,学术因素,即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四类因素共同驱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4]卡罗林·克雷伯(Carolin Kreber)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认为政治动因主要涉及国家安全、和平稳定、意识形态等问题;学术动因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社会文化动因是基于对文化同质化的抵制与文化多元化的追求;经济动因则是对经济全球化的回应。[5]在宏观层面,两位学者均注意到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三个因素。事实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因是多元的,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利益主体都有着一定差异。
国际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从宏观来看,英国国际教育政策反映了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要求。斯蒂芬·鲍尔(Stephen Ball)在分析英国教育政策时指出,对英国教育政策制定而言,“政治的因素”占据了突出的位置,“经济的因素”作为一个大背景提供条件和制约,“意识形态”是一种舞台灯光,焦点对准准星,而幕后的活动都处于黑暗的阴影下。[6]
二、英国国际教育的动力机制
21世纪以来,英国政府多次出台战略文件布局国际教育。2013年,面对国际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英国政府出台《国际教育战略:国际增长与繁荣》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rategy:Global Growth and Prosperity),在内部强调机构间的协调,在外部强调建立竞争优势。2019年,英国政府为应对“脱欧”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出台《国际教育战略:全球潜力,全球增长》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rategy:Global Potential,Global Growth)。该战略将重心放在建立全球伙伴关系、优化政府行动等方面。2021年
,整个国际教育市场
受到了
巨大冲击,英国政府随之出台《2021国际教育战略:支持恢复,推动增长》(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rategy 2021 Update:
Supporting Recovery,Driving Growth)。该战略的重心向提升国际学生体验,
为国际学生
提供
支持,改革教学模式偏移。2022年,英国对
战略进行再次更新
——《国际教育
战略:2022
更新》(
l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rategy:2022 Progress
Update),
以评估各项行动的成效。
四份战略文件在引言与背景中均涉及战略制定的动因,因此本文将词云分析作为解析英国国际教育的动力机制的一环。
词云分析能够统计文本中的高频词汇,反映文本中某个主题的趋势与特点。本文将英国政府出台的国际教育战略系列文件中的引言及背景导入质性分析软件Nvivo14.0,剔除无关项后,形成英国国际教育系列政策引言及背景的高频词统计表如下(见表1)。加权百分比=词频(TF)-逆文档率(IDF)。词频(TF)=某个词在文章中出现的次数/文章的总词数。逆文档率(IDF)=log(总文档数/包含该词的文档数+1)。由此可算出加权百分比。
由表1可知,world、global、support、ambition(s)词频较高,这体现了英国政府对国际教育外交作用的高度重视;growth、trade、export(s)占的比重不容忽视,这表明经济效益同样在推动英国国际教育的发展;pandemic、overseas、cpportunities也多次被提及,这说明国际竞争与挑战也是影响英国国际教育发展的因素之一。
结合
简·奈特、汉斯、斯蒂芬等学者的观点
及词云分析
,本文对英国国际教育的动力机制的具体分析如下。
(一)政治文化驱动:“全球英国”外交
2016年,英国全体公民进行“脱欧”公投,自此英国进入了“脱欧”时代。“脱欧”对英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此英国政府提出“全球英国”(Global Britain)战略,旨在重新塑造英国的世界大国形象,维护二战后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以及促进全球范围内的自由贸易。[7]2021年,英国政府发布《竞争时代的“全球英国”——安全、国防、发展与外交政策的整体评估》
,将自身定位为全球领导者,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进一步推行“全球英国”战略。一方面,“脱欧”导致经济停滞,来自欧盟的教育财政经费紧缩、国际学生减少、科研人员流失,导致一些国际项目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英国不得不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来减轻“脱欧”对其教育发展的影响。[8]另一方面,国际教育作为一种温和的外交手段可以更好地布局“全球英国”战略,增强英国文化软实力,实现“脱欧”红利。事实上,国际学生的双向流动在文化、教育等方面能够产生巨大效益。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HEPI)发布的2020年软实力排名表明,全球超过四分之一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在英国接受过教育,这种教育纽带关系有助于建立友好的国际关系。
(二)经济利益驱动:巨大经济潜力
早在20世纪,英国就意识到国际教育的经济价值。1980年,英国大学及高等院校就开始向欧洲以外的国际学生收取全额成本学费,即
向国际学生收取本国学生学费
四倍的费用,
以应对经济危机、缓解教育财政缩减
。英国的这一举措开辟了一条国际先河,使国际教育逐渐转变为一种服务贸易活动。[9]正如鲍尔所说,因为盈利机会的存在,教育政策正在受到鼓动。[10]首先,国际教育为英国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近年来,英国教育出口份额在逐年增长。2010年,英国教育出口及跨国活动相关收益为158亿英镑,2020年为256亿英镑,增长了61.2%。其次,国际教育为英国创造间接经济收益。据估计,2014年至2015年,
英国国际学生直接或间接地创造了超过94万个就业岗位,部分国际学生毕业后选择在英国本土创办语言培训机构、餐饮服务企业等。最后,国际教育有助于构建关系网络。国际学生在回到本国后,仍然会保留学习期间的人际关系,这些
人际
关系网络为商业合作打下了基础。
(三)外部竞争驱动:激流中的国际教育
随着全球化纵深发展,新自由主义席卷全球。国际教育市场逐年扩大,越来越多
的
国家认识到国际教育能够带来切实的效益。巨大的经济利益推动教育国际化从“交换范式”向“竞争范式”转变。传统的“交换范式”基于难以衡量的长期利益,认为国际交流与合作本身就是价值;而新型的“竞争范式”基于可量化的经济利益,关注每个项目带来的切实成效。[11]当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并行,区域合作受到冲击。在此背景下,“竞争范式”日益占据主导地位。从国际视野来看,英国面临着两方面的竞争压力:一方面,在国际教育市场中,老牌教育输出国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欧美发达国家仍旧是世界学生流动的主要目的国;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也在推动教育国际化发展,如印度颁布《高等教育国际化准则》,正式提出“在地国际化”战略。诸多因素进一步分化了国际教育市场,加剧了竞争。在此压力之下,英国政府不得不调整战略以保持原有的市场份额。
三、英国国际教育的行动路径
国际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服务贸易活动。在教育产品推广方面,无论是政府还是营利性学校都倾向于沿着企业经营的路线进行操作。[12]从这一角度来看,英国政府推动国际教育的行动,本质上是一种对自身教育产品的营销。在政治文化、经济利益、外部竞争的三重驱动下,英国政府形成了以关系营销为核心的行动路径,注重与国际教育市场、国际学生的良性互动。基于此,本文从关联(relevancy)、关系(relationship)、反应(reaction)三个维度审视英国政府的行动。
(一)关联(relevancy):打造教育共同体
英国政府采用了全政府方法与合作伙伴进行关联。所谓全政府,就是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对跨部门协作进行有机协调,以消除重复,弥合英国中央与地方间的复杂伙伴关系。[13]政府层面,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政府共同参与国际教育政策的制定;机构层面,英国外交部、教育部、国际贸易部、文化协会等部门共同行动,对系统内各项事务沟通协调,促进市场准入,制定国际议程,打造全球伙伴关系。
1. 在政府间进行关联
英国处于英联邦的核心地位,在与发达国家的教育合作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英国政府通过外交网络深化伙伴关系,扩大政府影响力,推动市场多元化发展。
除与发达国家的伙伴关系外,英国政府也重视维护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2019年出台的《国际教育战略:全球潜力,全球增长》就将北非、拉丁美洲等地区锚定为高价值区域。英国政府每年都会为海外教育系统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如政策制定、教育资源共享等,
以此深化政府间关联。
政府间关联能够增强
英国
在国际上的政治影响力,
有利于
維持
英国
教育出口增长的可持续性。
2. 在系统间进行关联
包括英国国际贸易部、教育部、外交部和文化协会等在内的英国政府部门,直接与海外政府部门建立联系,为其教育体系改革提供支持。例如,由英国外交部资助、英国文化协会管理的“高等教育创新与改革战略伙伴关系”项目的宗旨就是协调系统间的合作。系统间关联能够促使
他国高等教育系统进行改革,并为英国高等教育机构发挥影响力创造条件。2018年11月,英国文化协会与巴基斯坦高等教育委员会共同
建立的
“巴英教育门户”
项目(Pakistan-
UK Education
Gateway)正式
启动,该项目
通过制定协助远程学习政策、发展跨境教育,促使巴基斯坦高等教育系统进行改革。
3. 打造品牌,扩大关联
英国在国际教育领域注重打造国际品牌,英国文化协会、英国广播公司等机构在文化品牌营销上发挥着重要作用。1999年,时任首相的布莱尔提出“关于国际学生的首相倡议”计划。该计划将打造英国教育品牌放在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核心地位,自此开启了英国教育品牌的营销之路。[14]英国教育品牌采取了伞形品牌战略,即所有产品都以统一品牌命名,由国家充当“保护伞”,为教育子品牌提供支持。据调查显示,2017年至2018年,英国教育品牌创造了3.09亿英镑的收益。
(二)关系(relationship):营造积极学术体验
与客户的关系,即学生的学术体验是国际学生选择目的国时考量的重要依据之一。英国政府从签证、奖助学金、学业支持三个方面持续改善学生体验。
在签证方面,2018年,英国政府发布的《移民白皮书》,将本科生和硕士生毕业后签证期限延至6个月,博士生毕业后签证期限延至1年。2019年9月,英国政府推出“毕业后就业计划”,将在英留学生学习后签证期限延长至2年,且不受技能水准和行业領域限制。2020年,英国政府启动新的移民积分系统,简化了移民和国际学生的申请流程,在保留Tier4的核心原则(特许机构资助证明、英语语言能力证明、学生谋生能力证明)的基础上,延长了申请移民的窗口期,取消了研究生阶段学习时长的限制,允许学生申请更长的休假。此外,英国政府将持续审查国际学生的签证申请流程,以改善学生行程体验。
在奖助学金方面,
英国设置了
名目繁多
的项目,以吸引
国际学生。在政府层面,英国外交、联邦与发展
事务部
(FCDO)设立志奋领
奖学金
、马歇尔
奖学金
和联邦奖学金等多个项目。英国教育部设立8个国际奖学金项目,包括英联邦奖学金、巴勒斯坦高等教育奖学金、伊丽莎白女王英联邦奖学金等。英国教育服务办公室为有困难的国际学生提供困难资金。2020年至2021年,高等教育机构获得2.56亿英镑的学生困难基金,用于IT设备的购买、心理健康支持等。在高校层面,除奖学金外,学校还为经济困难的学生减免学费、
住宿费,
提供
生活补贴。
在学业支持方面,择校时,“学习英国”(Study UK)提供院校、奖学金、代理机构等相关信息,使国际学生更容易寻找到契合的课程;学习中,学生办公室在培养归属感、无障碍支持、入学生活指导、就业支持、处理不当行为五个方面积极行动,确保国际学生能够融入英国社会
生活
并在学习期间获得积极的学术体验;毕业后,英国大学国际(UKKI)则与相关机构进行合作,对国际学生就业能力进行评估,加强其成果及能力证明,为国际学生的就业提供保障。
(三)反应(reaction):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反应的速度决定了产品能否适应市场变化与客户需求。英国政府建立了“本土-海外”的快速反应机制,以准确
地
获取市场的反应。
在英国本土成立教育咨询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地方政府、内政部、外交部、国际发展部
等
政府部门的代表。教育咨询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协调教育出口、海外市场布局等行动。在海外,
英国政府派出国际教育大使来代表英国政府行动,其职责是打破国际贸易壁垒,寻找教育出口机会,开拓海外市场及补充教育部长和贸易特使的角色。英国国际教育大使在优先地区展开行动,观察市场动向并将有效信息反馈给教育咨询小组。教育咨询小组围绕反馈信息制定战略年度活动计划,指导国际教育大使行动,由此形成了“本土-海外”闭环。
在信息反馈处理方面,英国教育部、国际贸易部、国家统计局等机构在数据统计方面展开合作。2019年,英国在《国际教育战略:全球潜力,全球增长》中提出,当前
面对
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对全球教育市场的规模没有明确的估计。针对这一问题,上述机构优化统计机制,以准确估量市场份额。一是扩大覆盖范围,引入目前由于数据质量问题或缺乏数据而被排除在外的部门;二是提高准确性,改进用于总体估计的假设;三是改善时效性,尽可能使用最新的数据;四是提高解释力,明确说明所使用数据源的局限性;五是协调一致性,与其他进出口统计数据保持一致;六是变革公示方式,以正确的格式发布数据,使用户更易于访问每年发布的教育出口数据。
四、结语
随着国际教育市场回暖,无论是出于引领全球外交、增强文化软实力还是加快经济建设的目的,我国都应大力推广国际教育。英国作为国际教育市场的第二大出口国,在诸多方面有较大优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英国国际教育能够为我国教育国际化建设和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在动力机制方面,英国将自身定位为全球领导者,将国际教育作为其扩大政治影响的有效工具,同时看到了国际教育所带来的直接、间接利益。在行动路径方面,英国将国际教育视为一种贸易活动并从战略高度进行布局,注重打造政府间、系统间的关系网络,营造积极的学术体验,并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
参考文献
[1]万玉凤.教育部等八部门出台意见 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J].中小学电教,2020(Z2):30.
[2][美]菲利普·G.阿特巴赫,[美]简·莱特,别敦荣,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前景展望:动因与现实[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2-21.
[3][加]简·奈特.激流中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变革与发展[M].刘东风,陈巧云,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3-43.
[4]De Wit H.Changing Rationales f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J].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1999(15):2-3.
[5]Kreber C.Different Perspectives on Internationlization in Higher Educaton[J].New Direction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2009(118):1-14.
[6][英]斯蒂芬·鮑尔.政治与教育政策制定——政策社会科学探索[M].王玉秋,孙益,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12.
[7]张飚.“全球英国”:脱欧后英国的外交选择[J].现代国际关系,2018(3):18-25.
[8]胡乐乐.论“脱欧”对英国和国际高等教育的重大影响[J].比较教育研究,2017(1):3-11.
[9]夏人青.英国战后国际教育政策的演变[J].全球教育展望,2005(5):75-82.
[10]Ball S.J.Global Education Inc.:New Policy Networks and the Neo-Liberal Imaginary[M].London:Routledge,2012:71-92.
[11][德]乌尔里希·泰希勒.高等教育国际化:从对比中学习[M].包艳华,郭力,李婷婷,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39-54.
[12][美]乔尔·斯普林.教育全球化导论[M].杨启光,译.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2:94-124.
[13]孙志远,王洋.制胜全球:英国国际教育战略的历史演进与当代建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10):80-85.
[14]张萌,谢佳璐.英国高等教育对外营销战略的历史演进与基本逻辑[J].比较教育研究,2023(8):6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