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纸被研究

2024-06-01 16:10刘钰李惠李斌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诗词

刘钰 李惠 李斌

摘 要:唐宋时期纸被是重要的日常生活用品,是特定历史阶段下的产物,史书诗词记载颇丰,研究纸被有利于推动对纸制品的文化认知,了解当时的文学风向和社会经济状况。查阅史书和诗词资料,使用文献整理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分析纸被的文学意象、制作工艺和实际用途。研究认为:第一,唐宋时期盛产纸被,后因棉花种植普及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史书诗词中的资料注重描写纸被的洁白和保暖性能,借写纸被表达贫困、友谊、文雅的清趣。第二,纸被的面料是藤纸和楮纸,用野藤和楮树皮制作而成,纸被的絮料是柳絮、芦花,絮料可置于纸被夹层,增强保暖效果。第三,纸被可用于御寒,也是官府救济赈灾时的物资,古人依托自然环境的便利,大量生产纸被,以此谋利,故纸被成为浙江、福建、安徽、江西等地的名产。

关键词:纸被;诗词;楮纸;制作工艺;文学意象

中图分类号:TS1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4X(2024)02-0010-07

0  引言

纸被是古人利用藤纸或楮纸制成的一种被子,是古代常见的生活用品,由严格的工序制成,具有良好的御寒效果。最早在晚唐时期(836-907年)写有纸被诗,到了宋代(960-1279年),史书、方志、诗词等文献中的有关记载逐渐增多,纸被作为诗词的题材内容,侧面体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与文学风向。后来随着棉花的推广种植,纸被不再盛行。目前针对纸被的研究,学术界有两大研究趋势:一方面,学者们研究描写纸被的诗句,多从用料、产地等角度分析,认为纸被色泽洁白,是用野藤制作而成,且因野藤的生长提出纸被的生产制作应在江西境内,如蔡鸿生所述[1];另一方面,还对纸被的实际用途做了补充,纸被贫寒却也有高低贵贱之别,它在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因使用人群而异,认为贫户保暖、僧人修行皆是使用纸被,如扬之水所言[2]。由此可知,针对纸被的专项研究特别缺乏,对相关资料的整理不够全面且仅限于纸被的某一方面,涉及纸被的诗中的文学价值也没有考证,笔者将以史书诗词中记载的纸被的质地、原料、生产制作为切入点,系统分析纸被的产生、制作工艺与用法特点,在此基础上把纸被诗按照称谓不同进行分类梳理,挖掘纸被诗所吟咏的文学意象以及在古代人民日常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展开纸被的独立研究,是对古代造纸历史的资料补充,可加深对于中国古代的造纸技术和家纺文化的认知。

1  中国古代文献中纸被的相关记载

纸被记载于史书和诗词资料之中。查阅史书发现,纸被最早出现于晚唐时期,且在江浙一带大量生产和使用。纸被诗词的写作在宋代逐渐增多,诗词中的描写更偏向于诗人感情的抒发和贫寒生活的记录。

1.1  史书中纸被的文献记载

史书中记载了纸被的出现时间、原料产地和文人趣事。其一,据《汀州风物志》记载,晚唐进士徐夤(864-928年)为躲避战乱而隐居,随后写下《纸被》一诗。他是第一个把纸被写进诗中的人,诗句描写了纸被洁白保暖的特性,在最后一句用“值几钱”三字点明了纸被是贫寒物品。这说明纸被最迟出现于晚唐时期,且是穷困潦倒之人所用之物。其二,制作纸被所需的原料在浙江、福建等地。《文房四谱》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早的有关纸的专著,书中所写:“历见言书文者,皆以剡纸相夸。”又如《剡溪漫笔小叙》记载:“其地多古藤,土人取以作纸,所谓剡溪藤是也。”[3]剡纸,即藤纸,是生产纸被的原料,纸质匀细光滑,洁白如玉。藤纸原产剡溪,剡溪是今浙江嵊州境内主要河流,藤纸制作最早始于此地,后来普及到福建。可在《八闽通志》中考证:“纸被,俱出邵武县”,意为福建邵武制作纸被[4]。其三,史书方志中所写纸被,更多地体现了古时的风土人情。如《五代史记注》[5]写有五代官员惧怕上级的严厉审查,于是“卧纸被”来表明自己的简朴,暗指纸被是廉价之物,古人以纸被表现自己的清廉品行。再者,翻阅《金史补》可知,金兵南下时,百姓恐慌,记述寻常百姓“衣衲絮纸被取类丐”,盖纸被的人被看作像乞丐一样清贫,可知纸被在古代视为贫寒之物,为寻常人家所用。

1.2  古代诗词中的记载

经笔者的不完全统计,纸被诗词共有90首,大多集中于宋代,这与宋时的社会环境相关,由于

纸被备受文人志士的追捧,相关诗词的数量逐渐增多,诗词中也出现不同的情感表达。纸被诗写个人情感,写生活环境,也暗喻诗人自己的品性。

1.2.1  纸被诗词整理

据古书记载,纸被是用藤纤维或楮树树皮制作而成,故纸被也称作“纸衾”“楮衾”“楮被”。按照年代顺序和纸被的称谓对诗词进行整理,如表1所示,由笔者统计的古代纸被诗词发现,写有纸被的诗词大约有90首,以不同称谓来看,分别有“纸被”32首、“纸衾”32首、“楮衾”23首、“楮被”3首。其中宋代纸被诗最多,共有70首,这些文学作品都集中于南宋时期(1127- 1279年)。据笔者分析,南宋时期纸被诗词增多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南宋因为与蒙元的对抗,长期处于战时状态,面临巨大的军事和财政压力,南宋经济也出现了全面的衰退。人们由于战争压力、赋税过重不得不缩减日常开销,如诗人陆游只能使用纸被来抵御寒冷,寻常人家也出现了用纸来制作纸被、纸帐等生活用品的情况。至此,纸被开始进入日常生活,写纸被诗也成为当时的文学导向,人们以写纸被诗苦中作乐,写纸被诗也是表达个人情感,因此纸被和纸被诗都在南宋时期极为盛行。

陆游《谢朱元晦寄纸被》二首、释印肃《纸被歌训行童》、陈纪《谢谢疊山惠杜诗纸被》、舒邦佐《和懒窝严上人纸被诗》、王炎《纸被行》、刘子翚《吕居仁惠建昌纸被》、李新《谢王司户惠纸被》、释绍昙《禅房十事·纸被》、赵蕃《初寒无衾买纸被以纾急作四绝》四首、叶适《题施纸被蔡宣义所藏孙太守褒谕帖》、朱松《三峰长老送纸被》、吕本中《去岁尝以纸被竹简遗刘致中后为大水所漂致中有诗以二绝句答之 其一》、吕本中《去岁尝以纸被竹简遗刘致中后为大水所漂致中有诗以二绝句答之 其二》、李正民《建昌寄纸被》、陈纪《谢谢叠山惠杜诗纸被》、陈渊《和璨老示双井茶纸被简板三偈 其一》、陈渊《和璨老示双井茶纸被简板三偈 其二》、陈渊《和璨老示双井茶纸被简板三偈 其三》、苏轼《咏霜二首》、赵时韶《浮山用平叔韵》、晁说之《久客》、陆游《夜雨》陆游《村居日饮酒对梅花醉则拥纸衾熟睡甚自适也》、陈起《次黄伯厚惠纸衾韵》、李曾伯《用韵答纸衾简云岩》、沈说《纸衾三首》三首、王洋《以纸衾寄叔飞代简》、谢枋得《求纸衾》、谢枋得《谢张四居士惠纸衾》、吕本中《去冬以纸衾遗刘彦冲刘有诗来谢以二绝句答之 其一》、吕本中《去冬以纸衾遗刘彦冲刘有诗来谢以二绝句答之 其二》、张孝祥《送纸衾韩中父 其一》、张孝祥《送纸衾韩中父 其二》、赵希逢《和纸衾》、释德洪《玉池禅师以纸衾见遗作此谢之》、刘诜《彭琦初用坡翁纸帐韵惠建昌纸衾次韵一首为谢 其一》、刘诜《彭琦初用坡翁纸帐韵惠建昌纸衾次韵一首为谢 其二》、薛嵎《松冈过许峰送葬》、吴潜《谢世頌三首》、舒岳祥《无题》、高翥《同周晋仙夜宿》、崔璆《今日一何好》、陆藻《咏快活三首》、陆游《霜晓》、陆游《连日暴下薾然不支戏作》、释绍昙《偈颂一百零四首》、白玉蟾《赠侯先生》、白玉蟾《赠琴客陆元章》、白玉蟾《秋夜》李谨思《楮衾》、释居简《代觉无象续楮衾吟谢楼大参》、萧立之《送陈广文西山楮衾》、王洋《和叔颖楮衾》、王镃《楮衾》、徐集孙《遗僧楮衾》、赵希逢《和早春楮衾》、方岳《答惠楮衾》、华岳《楮衾》、白玉蟾《夏夜宿水馆》、白玉蟾《怡斋》、白玉蟾《山居五首》、刘克庄《一念》、韩淲《谢黄子耕惠纸被时在钱塘乍冷无衾窘甚》徐集孙《乍晴》

1.2.2  纸被诗词中的文学意象分析

纸被进入文学写作,丰富了咏物诗词的题材,含有不同的文学意象。纸被诗中蕴含的文学意象可分为三类:一是对游人赠送纸被的感恩,二是在诗中描写自身的贫寒生活,三是借写纸被表达诗人自身的品性高洁。

其一,借写纸被表达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南宋时期,战乱频发,经济衰退,纤维资源短缺,纸被正是在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产物,温暖了穷人的冬天,也给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题材。如南宋诗人陆游(1125-1210年)在《谢朱元晦寄纸被》中所言:“布衾纸被元相似,只久高人为作铭。”南宋某年的严冬,大诗人陆游收到好友寄来的纸被。他一边披着纸被赏雪,一边写下纸被诗赠予好友以表谢意[6]。他把纸被和布料做成的被子相比,纸被的保暖效果不逊于布被,说明纸被很是保暖。又如《谢王司户惠纸被》诗中记述:“小儿恶寐惊踏裂,村妻手线自缝密。”这首诗描写了一家人的艰难生活,在寒冷的冬天,被子硬的被小孩子在睡梦中踢坏,被子更是缝缝补补才得以继续沿用,幸而后来得到了好友寄来的楮衾,随即赋诗一首赠予友人。据此笔者认为,纸被是人们用来相互帮助的馈赠品,收到纸被的一方会写诗来表达对好友的感恩之情,还可以推断出,当时纸被已经作为商品在市场上流通,才会有人买来寄给对方,周济贫穷,纸被诗词也暗含清贫之意。

其二,诗人常用纸被表现自己贫寒的生活状态。文人士大夫迫于经济条件限制,不得不用纸被避寒。苏过(1072-1123年)在守丧期间过起了近似隐士的贫寒生活。他在《山居苦寒》中曰“分衣愧乏庄公惠,纸被聊将慰老臞”,描述自己把纸被赠予八十余岁的老人,生活境况变得更加困苦。再如南宋诗人赵蕃(1143-1229年)写诗记录自己的生活:“度夕阴风吹扊扅,布衾如铁念娇儿。夜来例拜奇温赐,但觉安眠晓不知。”他当时买不来布衾只好买纸被来度过寒冬,“夜来例拜奇温赐”也侧面体现了纸被神奇的保暖效果足以使人安眠。又如《同周晋仙睡》有云:“更有诗人穷似我,夜深来共纸衾眠。”以上列举的纸被诗都表达了生活的困苦,纸被是诗人抒发情感的承载体,是赋有生活内涵和文化陶冶的具体形象,起到了借物抒情的作用。

其三,文人寒窗苦读不得志,为了适应劣质的生存状态,就必须改变心理认知,纸被在文人的笔下变成了清雅隐逸的代名词。如《楮衾用贯酸斋芦花被韵》诗中所言:“楮衾如雪绝纤尘,稳卧还须藉布茵。”诗中写纸被像雪一样洁白,暗喻诗人高尚的品性。又如诗人龚诩(1382-1469年)在《咏纸被》中指出:“纸衾方幅六七尺,厚软轻温腻而白。”点出了纸被可以长达六七尺,有着洁白轻柔的特性。纸被在文人的笔下似雪洁白,暗含着隐匿于世、不染尘埃的品行,使得纸被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后来,纸被逐渐成为一些文人追求精神境界和隐逸于世俗之外的外在表现。如诗人叶绍翁(1194-1269年)所言:“五色流苏不用垂,楮衾木枕更相宜。”他的起居环境里不用悬挂多种颜色的流苏装饰,纸被和木枕自有一种独隐隐于世的视觉体验,可见当时人们对于纸被的喜爱。诗人王冕(1287-1359年)也写下《纸衾》指出:“楮衾能洁白,孤卧得平安。作客心如水,缠身雪作团。”借用“洁白”“心如水”“雪”等字眼表达自己卧于洁白纸被,不追求物质名利的乐观精神。纸被在文人的推广下逐渐成为一种清趣,古人睡卧在洁净温暖的纸被中,修身养性,洁身自好。

综上,笔者认为以纸被为主题的诗词,写的是生活环境,也写清贫生活中的风雅品质,所要表达的文学意味大致可以分为三点:一为感激,诗人写纸被写的是对好友赠送纸被、互帮互助的感激之情,体现了好友之间的深厚友谊;二为清贫,古人通过纸被烘托自身生活的困窘,纸被虽薄却足够保暖,是贫士得以度过寒冷冬天的必备之物;三为清贫雅趣,纸被洁白无暇,文人志士把其比作霜雪,歌颂诗人自身安贫乐道、隐逸红尘、豁达淡然,纸被的出现给咏物诗词提供了新的吟咏题材,使得情感得以寄托和抒发,突出文人雅趣。

2  中国古代纸被的制作工艺考析

中国古代纸被的制作工艺,包括面料和蓄料两方面。纸被的面料是一种特殊的纸,多为藤纸和楮纸,它是由藤纤维或楮树皮制作而成。纸被的蓄料是芦花、蒲花、柳絮。由于古时御寒物品有限,在纸被夹层中塞入芦花等物品可以增加纸被的保暖效果。

2.1  纸被的面料是一种特殊的纸张

纸被的面料使用的是藤纸和楮纸,藤纸和楮纸是用藤条纤维和楮树皮做原料加工制成。藤纸是用野生的藤蔓类植物制成的纸张,如图1所示,藤蔓类植物有青藤、葛藤、杨桃藤等等。《嵊志》中写有藤纸的制作方法:“剡藤纸名擅天下,式凡五,藤用木椎椎治……造用冬水佳,敲冰为之曰敲冰纸,今莫有传其术者。”[7]由上文可知,嵊州古称剡县,剡溪两岸青藤生长旺盛,是极好的造纸原料,所以江浙一代生产藤纸。藤纸以手工操作为主,用木椎敲打分离藤纤维,再用溪水漂洗,蒸煮后晾晒在帘网框架上,再由人工逐张捞制而成。藤纸以坚韧洁白著称,但因藤纸的制作依赖植被的生长,藤类野生植物生长缓慢,晚唐至宋,藤纸供不应求。唐朝大臣舒元舆到剡溪考察后发现,因为藤纸的需求量大导致人们过度采伐,其主产区剡溪一带的藤林几近被砍光,在《悲剡溪古藤文》中有云:“剡淡上绵四五百里,多古藤,株枿逼土……今为纸工斩伐,不得发生,是天地气力,为人中伤,致一物疵疠之若此。”[8]

后来纸被制作的面料便以楮纸代替,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楮皮纸的制作已经很是发达。楮纸,是用楮树树皮制作的纸张。《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写有“又捣以为纸,谓之榖皮纸,长数丈,洁白光辉”,这说明楮树皮制成的楮纸有数丈长,且颜色洁白光亮,正如图2所示。除此之外,宋代诗词中也有记载制作纸被的面料,如《纸衾三首》写有:“碎捣霜藤月下砧,清泉泻出簟纹匀。”再如《建昌寄纸被》所言:“捣楮为衾被,旴江远寄将。”这两首诗突出了一个动词“捣”,将楮树皮捣碎,再历经数百次的敲打和熬煮,纤维密实交织,使得楮纸厚实坚韧,利于长久保存。《天工开物》也记载了楮纸的制作方法:“凡楮树取皮,于春末夏初剥取……楮皮六十斤,仍入嫩竹麻四十斤,同塘漂浸,同用石灰漿涂,入釜煮糜。”[9]表明制作楮纸需在春末时砍伐楮树,加以嫩竹纤维共同捣碎漂洗,总结得出楮纸制作有五大基础步骤:蒸料、捣碎、切幡、打浆、抄纸。在加工制造过程中,将皮料蒸煮、漂洗、舂捣,制成纸浆,《笺纸谱》还记述了“假荣”楮纸的工艺:“狭幅而用白粉以浆涂纸面,再砑光,使纸质白净者,叫做假荣。”[10]其中提到了用白粉浆洗纸料、抛光纸面、清洗纸浆直至白净等部分制作过程。

经上文分析,笔者认为楮纸的制作程序如下:1)剥皮扎捆。每年在春末夏初之时砍伐楮树,这时的树皮容易剥离,如图3所示,树皮需要热蒸之后再进行剥离。2)浸沤。把楮皮放入土塘,注水入池,淹没楮皮,浸沤一昼夜。3)蒸料。蒸煮浸沤后的楮皮,期间要间断性加入开水,蒸煮数小时后捞出冷却。4)碾壳去皮。把蒸过的树皮碾压后剥离。5)浆灰。如图4所示,把皮料放入石灰浆,使之均匀地沾满浆汁,浆灰很有可能是为了强化纤维离解,让纸张变得更柔软[11]。6)灰蒸。将浆过的皮料装进缸里,在顶上还要盖层草木灰。7)沤料。在河边冲洗皮料,除去料中灰分,最后用脚踏实,静置过夜。8)春捣纸料。捣碎纸料,一人负责捣碎,另一人翻料,将打过的料再整合成扁长形状,俗称“幡子”[12]。9)切幡。将“幡子”放在厚木板凳上固定,进行切割。10)打浆。在石槽中放入纸料,加上清水,用木棍搅打成泥面状[13]。11)打槽。把泥面状的纸料放入石槽再加水,搅拌均匀,静置一夜。12)抄纸。用竹帘轻轻提起纸浆,就形成了一张纸膜。13)压榨。把湿纸垛放在木榨上晾晒。14)晒纸。次日清晨,把半干的湿纸置于石灰墙上,哂干后便可使用。古法楮皮纸的制作技艺相当复杂,耗时长且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完成一张纸的制作。

2.2  絮料是轻柔保暖之物

纸被的絮料是一些轻薄之物,如芦花、蒲花、柳絮之类,将其塞入纸被夹层保暖效果更好。诗人谢枋得(1226-1289年)写下一首《乞纸衾》,提到一个细节:“纸衾加惠絮,晴日卧云边。”他求亲友送纸衾,不单单是送一层薄纸,还要送絮料,可见纸被是有絮料作为填充物。再如《老老恒言》中记载:“产纸大而厚,柔软作被……薄装以绵,已极温暖。”意为楮纸幅面寬大可穿针引线制成纸被,将絮料塞入纸被会更保暖。在没有棉花之前,贫寒的寻常人家多用芦花、蒲花、柳絮、茅草做絮。如《乍晴》一诗记述:“收拾柳绵囊楮被,麦秋犹有一眷寒。”诗人将柳絮囊入纸被,这里明显的显示出古人将柳絮作为纸被的絮料,用来增强纸被的保暖性能。除了柳絮之外,絮料还有蒲花、芦花。林洪(1137-1162年)在《山家清事》中写道:“采蒲花如柳絮者熟鞭,贮以方青囊,作坐褥或卧褥……虽木棉不可及也。”[14]从中可知,古人采摘蒲花夹装卧褥之中,保暖效果胜过木棉夹絮的温暖程度。芦花是芦苇花轴上絮状的白毛,轻薄柔软。与上文相比,关于芦花被的记载最多,如著作《菜根谭·闲适》中记载:“芦花被下卧雪眠云,保全得一窝夜气。”再如李昌祺(1376-1452年)作诗《晓行》曰:“争似钓鱼船底睡,芦花被暖酒初醒。”他在船上钓鱼喝酒,盖着芦花被温暖入睡,醒来时酒意全无,可见芦花被的保暖效果。又如诗人唐寅(1470-1524年)在《题西湖钓艇图》中所言:“茅柴白酒芦花被,明月西湖何处滩。”可见江浙一代也用芦花被。由此推断,纸被是由面料和絮料共同制作,芦花、蒲花、柳絮皆可用做絮料。蒲花的花期在春末夏初,柳絮的生长周期一般在四月中旬到五月初。与前者比较,芦花一般在秋季开花,花期较长,约为两个月左右,而且上文所述,关于芦花被的诗词记载最多,这显示出芦花的生长周期正适合人们采摘以提前制作纸被,用于预防严寒,保暖效果优于蒲花和柳絮。从文献记载和三种絮料的生长周期来看,芦花最适合用于纸被絮料,也是最常见的。

3  中国古代纸被实际用途分析

纸被保暖效果好、廉价易得、便于携带,是寻常百姓御寒保暖的必需品。它既可用于平常日用,又是社会救济的重要物料。文人雅士推崇纸被,寻常百姓也会制作和购买,自产自销,逐渐演变为流通于市面上的商品。可见纸被的需求量大,其制作又依赖于原料野藤和楮树的种植,因此拥有丰富植被资源的浙江、江西等地大量生产,纸被成为当地的名产。

3.1  贫民日常生活必需要品

纸被是贫苦百姓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尤其是在冬天寒风入侵的情况下,白天穿着纸衣,晚上盖着纸被睡觉,贫民百姓、文人士大夫、禅师道士等各阶层皆有使用纸被。查阅历代所录的气象灾害记载,极端气候有凶兆之嫌,譬如“逢大雪,坑谷皆满,士多冻死”,为了应对寒冷天气,纸被用来救急的事情常有发生。百姓不仅普遍使用纸被,而且自产自销,因时而需,宋代还出现了纸制品的买卖,据诗人赵蕃(1143-1229年)所作诗词,他在寒冬到来之际尚无被褥,只能“买纸被以纾急”。除了寻常人家,僧人修行提倡清心寡欲,故而也用纸被,如蓬莱圆禅师曾作:“新缝纸被烘来暖,一觉安眠到五更。”更有诗人做诗《和早春楮衾》记述:“楮衾重盖得春多,贵羽都忘纨与罗。”楮衾即纸被,多盖几层纸被就像回到春天一样,可以忘记“纨与罗”,说明民间自制纸被的保暖性很好。而且陆游还在《家居》诗中提到“黎布敌纯绵”,“黎布”二字可推断楮衾便是用葛藤、麻兰这些低廉物品制作,用来抵御寒冬[15]。如前所述,纸被用于百姓保暖,用于僧人修行,是贫穷人家的代名词,是古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之物。

3.2  救灾赈给时的替代品

面对雪、霜、雹等常见的气象灾害,纸被是官府救济百姓的赈灾物品。宋朝是一个天灾频发的时代,如董仲舒在《雨雹对》得出“雪至牛目,雹杀驴马”的论断[16]。他形容冰雹大的可以砸死牛马,便知古时雪灾给人们造成的恶劣影响。再如《南康大雪》又云:“续纷七夜,冷气充层霄。”记载了南康县的一次降雪,整整持续七昼夜,异常寒冷,“常时尚闭户,此日寒殊骄。行人泊前岸,只尺万里遥”。可见由于降雪和冰雹天气,人们出行困难,足不出户[17]。在此情景下,纸被作为市面上价格低廉的商品,加上士大夫所作诗词的推广美化,常常成为社会救济穷人的重要物资,是弱势群体的重要依靠。如宋代著作《古今合璧事类备要》中记载“卅兵给以布襦,丐者给以楮衾”[18],描述了古代如遇雪灾,官府会按照身份地位发放不同的物资,将军士兵会得到布襦,丐者只能使用纸被,贫贱地位由此可知。除了官府发放纸被,个人也常将纸被赠予穷人,墓志铭和地方志中均有记载。如《三老材甫桂君墓志铭》曾记:“有贫死不能棺者,棺之;寒不能寝者,楮衾之。”描写刻画了古人寒冬施以纸被御寒的善人形象。据此笔者认为,纸被或是清寒时节所用的简朴生活用品,或是战乱中官府救济穷人的物料,或是市井孤寒非常态所用之物,也从侧面说明,使用纸被之人身份地位不高,生活境况并不富裕的事实。

3.3  特殊的地方特色产品

纸被是浙江、福建、江西等地的特色纸制品。由于纸被所需原材料的大量种植,造纸者以自然资源为依托凝聚成众多造纸区域,他们往往以地名为号,纸被成为该地区的标志性产业。纸被是由楮纸或藤纸制作而成。浙江剡溪是藤纸的主要产区,在《博物志》中记载:“剡溪多古藤,可造纸。”福建福州也是藤纸的著名产区,《淳熙三山志》曰:“厚藤纸出永福辜岭。”[19]同样的,江西也产藤纸,在《负暄野录》中介绍了藤纸的产地:“而藤乃独推抚之清江。”[20]藤即藤纸,抚即江西抚州,野藤生长在盱江附近,位于百丈山之北。除了以上史书资料,诗中也有建昌纸被的描写,如《吕居仁惠建昌纸被》写道“尝闻盱江藤”,《建昌寄纸被》一诗更是记录了盱江岸边捣楮为衾的过程“捣楮为衾被,盱江远寄将”,均提及江西“盱江”一地[21]。盱江是江西省第二大河流抚河的上游,盱江水边方便沤制树皮,故江西盱江流经区域便于纸被生产。浙江、福建、江西等地都是因为原材料和水资源的便利,成为制作纸被的重点地区。

楮皮是宋代重要的造纸原料,楮树种植集中在定州、池州、徽州等地,并形成了相应的产区。如在《文房四谱》中有定州制造楮纸的记录:“先以沉香积水种楮树,俟其拱取之造纸。”再如《石林燕语》记载了宋代池州也产楮纸:“今制不复以纸为辨,号为白麻者,亦池州楮纸耳。”又如《会稽志》写道:“今剡中楮纸寖有佳者,亦不在徽、池之下。”可推断徽州也是楮纸的产地之一。纸被受自然资源的影响很大,以当地特有自然资源为依托,纸被的生产便以宋代定州、池州、徽州等地為主,是当地的名产。由于纸的社会需求量大,造纸的利润较高,所以民间自由造纸户很多。南宋人廖刚:“南亩之民,转而为纸工者,十且四五,东南之俗为尤甚焉。盖厚利所在,惰农不劝而趋。”这类造纸户有的从市场上收买楮皮,是与原料业相分离的专业造纸户,可以获得“厚利”[22]。宋代还出现了“居民以纸为业”的现象[23],即个人造纸户贩卖楮纸:“指地卖者,省工而利少;煮剥卖皮者,虽劳而利大;自能造纸,其利又多。”这句话指出有的人是把楮树直接卖掉而获利,有的人是“自能造纸”,属于自产自销从而获利的情况,两者利润不同,这明显地体现出种植楮树和生产售卖纸被,在当地已经成为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社会分工各有不同。由此笔者认为纸被是浙江、江西等地的纸制名品,而且当时还产生了一些私营手工业作坊或个人造纸户,通过结合地方自然植被资源来生产各种原料纸,进而制作纸被成为商品,这是商品经济和市场发展的结果,对宋代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4  结论

本文以古代纸被为研究对象,从史书诗词中系统分析纸被的产生发展、文学意象、制作工艺与实际用途,以期促进对纸被等家纺文化的历史文化认知。通过对纸被资料的深入研究,得到如下具体结论:1)唐宋时期造纸业兴盛,纸被保暖性能较好,在民间流行使用纸被来抵御严寒,随着文人志士把其写进诗词,纸被不仅是日常生活用品,还成为了文雅清廉的象征,暗含清贫、友谊、清趣之意。2)纸被的原料是野生藤类植物和楮树树皮,主要是利用植物纤维作为保暖材料,须在春末采集野藤、砍伐楮树,主要步骤是剥皮、蒸料、沤料、切幡、打浆、抄纸等工序,制作工艺复杂。纸被的面料是用植物纤维制作,还可以把柳絮、芦花等材料夹于纸被之中作为絮料,提高保暖性能。3)纸被是民间百姓生活中御寒的常见日用品,上到士大夫与文人雅士,下到高僧修行与寻常百姓,对纸被极尽推崇。纸被还是官府在面对雪灾冰雹发生时,按照人的身份地位赈灾救济的物资,往往会被发放给贫寒之士。4)纸被是宋代浙江、江西、福建等地的名产,是生产纸被的聚集地。剡溪、盱江、定州、徽州等地种植着大量的纸被原料,故由于造纸术的精进以及社会的需求,形成了许多以自然资源为依托的造纸产区,许多手工业作坊和个人造纸户售卖纸被,致使纸被成为盛极一时的名物。

参考文献:

[1]蔡鸿生. 宋代名产“纸被”[J]. 文史知识, 2002(10): 53-57.

[2]扬之水. 也说纸被兼及纸衣[J]. 文史知识, 2003(1): 95-100.

[3]游修龄. 纸衣和纸被[J]. 古今农业, 1996(1): 39-40.

[4]胥树婷. 论纸帐、纸衣、纸被[D]. 南京师范大学, 2016.

[5]彭元端,刘风诰. 五代史记注: 续修四库全书·第292册[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

[6]曾艳红. 唐诗中的“衾”意象与唐人诗风诗境:以白居易诗歌为例[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26(2): 46-50.

[7]刘仁庆. 论藤纸:古纸研究之四[J]. 纸和造纸, 2011, 30(1): 69-71.

[8]吴亚强. 宋代造纸业及其发展研究:评《造纸史话》[J]. 中国造纸, 2019, 38(12): 97-98.

[9]胡艳敏, 沈世华. 构皮纸的前世今生[J]. 生命世界, 2018(3): 16-21.

[10]李程浩. 富阳泗洲宋代造纸遗址造纸原料与造纸工艺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8.

[11]王连科. 中国古代造纸工艺流程的演变[J]. 黑龙江造纸, 2009, 37(4): 63-64.

[12]李强, 李斌, 杨小明. 中国古代造纸印刷工艺中的纺织考[J]. 丝绸, 2010(3): 56-60.

[13]杨巨中. 中国古代造纸法的渊源及蔡伦在造纸史上的地位[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1): 152-155.

[14]林洪. 山家清事[M]. 北京: 中华书局, 1991.

[15]付为强. 宋人应对气候变化研究[D]. 河南大学, 2009.

[16]罗先勇. 自然灾害与宋代政治初探[D]. 四川师范大学, 2013.

[17]王宇飞. 宋诗与宋代灾害探研[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18]姚瑶. 宋代的社会救济制度初探[D]. 云南大学, 2017.

[19]梁克家. 淳熙三山志: 卷41, 宋元访志三十七种[M]. 台湾: 国泰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1980.

[20]廖媛雨. 史话江西纸张文化[J]. 美术大观, 2013(4): 66-67.

[21]冯明臣. 宋代造纸业和印刷业的发展及其影响[J]. 驻马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1): 53-57.

[22]高洁. 唐宋民间手工业的品牌商标与广告[D]. 河北师范大学, 2020.

[23]丁春梅. 宋至明清福建纸的生产、销售及其用途的演迁[J]. 莆田学院学报, 2006(1): 53-56.

A Study on the Ancient Chinese Paper Quilts

LIU Yu a, LI Hui a , LI Bin a,b

(a.School of Fashion Design; b.The Hubei Research Center for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3, China)

Abstract: During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paper quilts were important daily necessities, products of a specific historical stage, and well documented in history books and poems. The study of paper quilts is conducive to the promotion of cultural cognition of paper products, and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literary trends and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at that time. We reviewed the historical books and poems, and analyzed the literary imagery, production process and practical use of paper quilts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collation and data analysis. This research holds that: 1) During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the abundant paper quilt was then gradually pushed out of the history stage because of cotton cultivation, when history books and poems in the data focused o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paper quilt white and warmth, paper quilt was used to express the poverty, friendship, and elegance of the interest; 2) paper quilt fabric was rattan paper and kozo paper, made of wild rattan and kozo bark, paper quilt wadding was willow flocculent, rutabaga, wadding which could be placed on the paper quilt interlayer, to enhance warmth; 3) paper quilt could be used for paper quilt interlayer to enhance warmth; paper quilt can be used for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nd practical uses; paper quilt could be used to protect from the cold, and also the government relief disaster relief materials, the ancients relied on the convenience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for mass production of paper quilt in order to make a profit, so the paper quilt had become the famous products in Zhejiang, Fujian, Anhui, Jiangxi, etc .

Key words: paper quilts; poetry; broussonetia kozo; craftsmanship; literary imagery

(責任编辑:李强)

猜你喜欢
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