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浪漫主义的别样书写

2024-06-01 08:28曹传政
长江小说鉴赏 2024年1期
关键词:承继突破浪漫主义

曹传政

[摘  要] 20世纪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既来自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浪漫主义精神传统,也受到了当时思想启蒙运动的影响,主体意识的觉醒和情感的解放推动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浪漫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时期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时代,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浪漫主义发展最辉煌的时期。20世纪20年代之后,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浪漫主义的发展也受到了影响。抗战爆发后,留学法国的徐訏回到国内,徐訏的浪漫主义小说既承继了早期浪漫派的创作风格,也受到法国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在继承中又有突破,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奇异诡谲的异域风情等艺术特点,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添上一抹亮丽的色彩。

[关键词] 浪漫主义  徐訏  承继  突破

[中图分类号] I20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7-2881(2024)01-0103-04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在文学创作和批评中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毫无疑问,20世纪的中国浪漫主义理论与西方文学有着紧密的关系。当西方浪漫主义文艺思潮进入到一个不同的文化环境时,一定会与当地文化相互融合,在不一样的环境中继续发展成一种独一无二的形态,即为“浪漫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浪漫主义的发展进入了尾声,这一时期的浪漫主义既继承了五四时期浪漫主义的一些特点,同时也有了一些新的发展,出现了徐訏、郭沫若、无名氏三位具有代表性的作家。本文将围绕徐訏在20世纪40年代的浪漫主义小说创作进行探讨,在抗战的大背景下,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书写那个时代,他的小说创作对浪漫主义的发展有着独特的贡献。

一、浪漫主义在中国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和西方的浪漫主义在产生过程以及文学领域的表现形态都有着较大的不同,我国现代浪漫主义是先有理论而后有创作的。1902年,梁启超提出国外的小说分为“理想派”和“现实派”,“理想派”就是浪漫派。在梁啟超看来,“浪漫主义是与现实主义相对立且远离现实的文学形态”[1],鲁迅在其《摩罗诗力说》中介绍了众多西方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也将自己的浪漫主义理想表达出来。1918年,周作人提出“人的文学”和“平民的文学”的观念,与陈独秀打倒“贵族文学”和“古典文学”的口号呼应,浪漫主义文学在中国的产生及发展便有了一定的条件和基础。

20世纪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五四时期的浪漫主义是第一阶段,五四时期是人的思想大解放时期,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成就颇多、发展繁荣的阶段。当时出现了创造社、浅草社、弥洒社等浪漫主义文学团体,创造社是其中最能代表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团体,这个社团中郁达夫的小说、郭沫若的诗歌、田汉的戏剧等都显示了五四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他们高举浪漫主义的旗帜,强调主观抒情,主张“为艺术而艺术”,抒发了破旧立新、狂飙突进的精神,例如郭沫若的《女神》,同社郁达夫创作的小说也揭示了当时知识分子苦闷的内心世界。20世纪20年代后期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的第二阶段,“革命浪漫谛克”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蒋光慈是这一时期具有典型性的代表作家。“革命浪漫谛克”对创造社的风格有所保留,但它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五四时期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相比,这一阶段产生的优秀作品也不多,随着时间的流逝也逐渐地消沉了。第三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此时中国处于战争中,浪漫主义的发展也进入了尾声,郭沫若、徐訏和无名氏为该时期的代表性作家。郭沫若在此时创作的历史剧既有五四时期的风格,也形成了新的特点,例如《屈原》和《棠棣之花》。徐訏的小说创作也为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徐訏20世纪40年代小说创作对早期浪漫派的继承

徐訏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鬼才”,他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文艺思潮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且极具个人魅力的小说创作风格。严家炎认为,其独特的小说创作风格表现在三个方面:夸张的故事和人物;神秘色彩和异域情调;追求诗情、哲理和象征,并将徐訏和无名氏在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小说称为后期浪漫派小说。在严家炎看来,“后期浪漫派小说的出现为小说创作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突破了艺术上的一统天下”[2]。学者认为徐訏小说的题材、手法以及语言等方面都带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其文学上的独特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早期浪漫派以创造社为主,其成员的作品有相当强烈的抒情色彩,注重自我表达、强调文学要表达作者的内在要求,也强调文学的审美作用。徐訏自己也曾说过“我喜欢浪漫主义”[3],后期浪漫派小说的出现是有一定渊源的,并非偶然出现的。

首先,徐訏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小说侧重内心体验的表现,这和早期浪漫派是一致的。在徐訏看来,浪漫主义是要记录人的内心的,并且他是学心理学的,内心世界的情感体验也十分丰富。徐訏从20世纪30年代刚刚进入文坛时创作的《鬼恋》《吉卜赛的诱惑》《荒谬的英法海峡》等,再到中期的《风萧萧》,去香港之后创作的《江湖行》《时与光》等,他的这些作品基本上都关注生命,有着强烈的主观性,体现出了较浓厚的浪漫色彩。

其次,徐訏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在他的许多小说中都有体现,这是对其早期浪漫派风格的延续和继承。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的理想主义者形象,在他的笔下,男主人公都有渊博的学识、良好的品德教养;女主人公身上都有美好的女性品德,都象征着完美与纯洁。这些完美的人物形象展现出徐訏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爱的追求。徐訏认为:“浪漫主义要以现实生活为依据,在此基础上,以假想的逻辑来塑造形象,寄托着作者的理想与希望。”[4]基于这种认识,徐訏此后用浪漫主义来书写自己对爱情的赞美和对人性的关怀。

再者,早期浪漫派小说的抒情色彩较为浓厚,徐訏的浪漫小说某种程度上也继承了这一点。他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些多情伤感的角色,用“独白”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同时,徐訏小说中的风景描写也体现了他小说的抒情性。小说中,作者对景物的刻画也起到了烘托气氛、渲染环境的作用,不同景色也代表着不同的心情,徐訏通过风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三、徐訏20世纪40年代小说的别样书写

1936年,徐訏踏上了留学法国的路程,在巴黎,他接触到许多优秀的文化,在这座拥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徐訏受到了熏陶和滋养。在留学期间,他阅读了大量浪漫派的作品,尤为青睐雨果等作家的那些带有奇幻色彩的小说,这些小说的哥特风格、光怪陆离的情节,将浪漫派奇幻且充满神秘色彩的艺术境界展现得淋漓尽致。徐訏了解并熟知从雨果、巴尔扎克再到莫泊桑的浪漫主义文学传统,他也对吉卜赛巫术文化和那些作品中神秘离奇的艺术风格展现出相当浓厚的兴趣。虽然徐訏留学法国的时间不长,但这是他极为宝贵的一段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极大影响。他在留学期间创作的《鬼恋》,在国内一经发表,立刻声名大噪。在这部小说中,徐訏通过对主人公陆梦放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对《巴黎圣母院》的赞美和欣赏,也有意在小说中刻画了一个卡西莫多式的人物形象。徐訏的另一部小说《吉卜赛的诱惑》同样也受到了梅里美小说《卡门》的影响,《卡门》奇谲的风格在《吉卜赛的诱惑》中也有所呈现,因此徐訏的小说有梅里美的美感与神秘。他博采众长,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的文艺思潮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作品风格。抗战全面爆发后,徐訏回到已经完全沦为一座“孤岛”的上海,在此期间,他创作了一些具有较深影响力的作品,且这些作品都带有浓厚的个人理想主义色彩,体现了他对自由的渴望。

1.对异域风情的渲染

留学法国的经历让徐訏接触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经过一段时间的耳濡目染,他将异域风情带入到自己小说的创作中,例如在《荒谬的英法海峡》和《阿拉伯海的女神》中,他对英吉利海峡和阿拉伯海等都进行了带有浓厚地域色彩的描绘。“如果将徐訏在40年代小说中刻画的异域风光看作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风景画,那么读者首先感受的就是异域风景色彩的和谐统一,让那些没有亲自去过西方但又充满着好奇的读者大饱眼福。”[5]异域情调的融入,使读者体验到从未体验过的风土人情。徐訏在小说创作中所运用的故事结构,是他在广泛阅读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和借鉴而来的。徐訏在小说中刻画的人物以一个漫游者的身份去亲历绝大部分读者未知的西方世界,见到了众多奇妙的异域风景,主人公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下生活,与当地人交流、沟通,再到逐渐认同并痴迷。在异域所经历的人和事、所发生的充满奇幻神秘色彩的故事,对读者来说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徐訏以现实为基础,又融入了颇具想象的浪漫主义手法,使他的小说给读者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体现出徐訏的异域风情小说的审美意义。

2.浪漫主义视域下的哲学思考

徐訏一直都很热爱哲学,在大学时他攻读的是哲学和心理学专业,在留学法国的期间也阅读了大量哲学书籍,这为徐訏在创作中透过浪漫主义视域进行哲学思考奠定了一些基础。康德的思想对徐訏创作的影响较大,他也曾深入钻研过这位哲人,以“人”为认识和实践主体的思想对徐訏的创作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指引着徐訏的创作。徐訏在20世纪40年代的很多的作品中都表现出宗教色彩,体现了他对生命的思考。他的小说《幻觉》在写墨龙和地美二人之间的爱情悲剧的同时,也从更深的层次上阐释生死的主题。徐訏在小说中所表达的哲学思考,使用的并不是读者难以看懂的哲学原理,而是通过比喻等方法使语言更加通俗易懂,读者更能理解其中的哲理,这也是徐訏20世纪40年代小说在哲理语言通俗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吴义勤认为徐訏小说的语言“做到了通俗化和哲理化的和谐统一,在通俗中不乏优美的语言来思考形而上和现代主义情绪”[6]。

3.对家国命运的书写

抗日战争的爆发后,在时代的召唤下,徐訏回到了国内,徐訏以自己的创作书写着那个时代。他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的作品有着明显的个人化倾向,这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抗战文学”有所不同。徐訏在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小说中刻画抗战的大环境、剖析人性、阐释个人与时代的关系。徐訏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风萧萧》发行后,在大后方引起了巨大的轰动。《风萧萧》是抗战题材的小说,表达了作者的英雄主义情怀,同时小说也体现出了人性的爱与美的主题,这种主题正是在抗战的大环境下形成的。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沦丧是徐訏这一时期小说所关注的内容,要想深入了解徐訏20世纪40年代小说的内涵,就离不开对时代语境的深层次解读,他在小说中对爱与美的执着追求也是和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四、徐訏20世纪40年代浪漫主义小说的独特意义

严家炎称徐訏为“后期浪漫派”的代表作家,这也是根据徐訏在20世纪40年代的小说创作对浪漫主义文学发展所做出的独特贡献而做出的评价。徐訏在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浪漫主义小说与五四时期的浪漫主义文学不同,从内涵方面,五四时期的浪漫主义文学更侧重政治的个性解放和自我的情感抒发;而徐訏的浪漫主义文学将创作的重心转移到个体的精神世界上来,更突出了人的个体性。与郁达夫、郭沫若等人的浪漫主义文学创作比起来,徐訏采用的是更为节制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在作品中更多描绘的是充满想象的世界,在这种创作方式中,他将自己的独立思考与个人话语、理性与感性相互交织在一起。

徐訏在创作中书写爱与美,追求个性的自由,思考哲学和宗教问题。徐訏以独特的想象力和炽热的情感,展现出观察、审视历史社会的新视角。对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来說,徐訏20世纪40年代的小说的意义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徐訏创作出很多富有浪漫情调和奇异幻想的作品;二是他在小说中有着自己的哲学思考,形成了一种跟当时文学主流话语体系不同且极具个人特色的书写方式。

徐訏笔下那些故事充满奇幻的异域风土风情、诡谲的传奇、理想主义的态度,为读者讲述了别具一格的奇幻故事,让人眼前一亮。不论是对早期浪漫派的继承,还是留学经历以及特殊环境下形成的别样书写模式,徐訏在对各种文艺思潮的融合、转化中,创作了20世纪40年代别样的浪漫主义小说,这无疑给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成为中国现代浪漫主义发展过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五、结语

浪漫主义传入中国后,经过了五四时期的鼎盛发展,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文学社团和作家,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早期的浪漫派对徐訏产生了影响,在他的创作过程中也显现出对早期浪漫派创作风格的继承。留学法国的徐訏也受到了法国浪漫主义的熏陶和感染,在法国时接触了充满神秘色彩的异域风土人情,在这个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与融合的过程中,他渐渐形成了独具个人特色的创作理念和风格。抗日战争的爆发使中国浪漫主义的发展进入了消沉期,此时,受到西方文艺尤其是法国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影响的徐訏回到了国内,结合时代背景,他将自身独特的人生哲思和创作理念融入浪漫主义创作,形成别样的书写方式。他创作的小说在那个特殊的环境下大放光彩,在抗战时期引起了浪漫主义一股新的高潮,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贡献了颇有个人特色和魅力的文学作品。

参考文献

[1] 汤奇云.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史论[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1.

[2] 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3] 王集丛.怀念徐訏[J].幼狮文艺,1953(2).

[4] 王一心.30年代徐訏与朱光潜的通信交往[J].新文化史料,2000(2).

[5] 院志坤.论徐訏40年代法国浪漫主义小说创作[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3.

[6] 吴义勤.通俗的现代派——论徐訏的当代意义[J].当代作家评论,1999(1).

(特约编辑 刘梦瑶)

猜你喜欢
承继突破浪漫主义
漫谈诗的革命浪漫主义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论浪漫主义对新诗功能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论承继共犯的范围——对日本最高裁判所平成24年11月6日判决的思考
论信托财产的“占有瑕疵承继”制度
法式浪漫主义音乐会登陆杭州
企业并购中的劳动合同承继问题研究
“在+处所VP”与“V在+处所”的构式承继关系与语篇关系